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45|回复: 8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4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就形成了“八苦”。离苦、灭苦是学佛的目的,然而在离苦、灭苦之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先“知苦”。
    佛法中对于种种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苦形成的原因。然而,如果仅止于文字上的了解,即使将这些名词念得滚瓜烂熟,也无法真正体会苦的真义。如此一来,佛法只不过是一般的知识,产生不了什么力量,遇到讨厌的事情,还是会嗔恨;遇到喜欢的事情,还是会贪爱,照样还是在贪、嗔、痴、慢、疑种种烦恼心中打转。对“苦”的本质仍然一无所知,是不可能远离痛苦的。
    人生的各种经验,都要亲身体会过才能变得深刻。虽然许多人一听闻佛法,很快就能够理解人生是苦的,并能运用修行的方法来做一些离苦的工夫,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必须在遭遇过非常重大的灾难之后,对于人生的苦才真正有所体会。例如遇上飞机失事,机上所有的人都身亡,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存活;或是生了重病,濒临死亡边缘,本来医生宣判毫无复原的希望,结果却大病不死。诸如此类九死一生的经验、体验过生命即将消亡的震撼,使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以及看待生命、运用生命的观念和一般人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好像已经死过一次,现在的生命就像是捡来的一样,就会更加珍惜,任何的苦难对他们而言都已不是问题,不会像一般人患得患失,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放不下、感到非常痛苦。
    另外一些人是因为最亲爱的人突然死亡了,因而发现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短暂,所以他会很珍惜这一份情感,也会试著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亲爱的人,也许是发愿做义工、为社会奉献,也许是把所有财产捐献给更需要的人。因为他经过此一遭遇,对于苦有著很强烈的感受,知道人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生命本身都是短暂的,更何况是身外之物呢?所以从此以后,任何苦难都再也威胁不了他,也不再觉得痛苦了。

    此可知,菩萨必定是在受苦受难之中产生的。因为他是过来人,再大的苦难他都受过了,所以当他身处苦难之中时,一般人都觉得受不了,但是他仍不以为意,不觉得痛苦或困难。而且他是为了救度苦难的众生,才到苦难中来,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受苦,像这样的人,都有著伟大的人格情操。
    可见,如果我们想要知苦、体验苦,从苦难之中了解苦难根本不存在,或者是接受苦而不以为苦,都必须要有相当的人生历练,这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身为一个修行佛法的人,如果想要离苦、灭苦,也相当不容易,一定要透过不间断的修行,才能跨越层层身心的障碍,从而超越所有的苦难。
发表于 2010-12-15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1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必定是在受苦受难之中产生的。因为他是过来人,再大的苦难他都受过了,所以当他身处苦难之中时,一般人都觉得受不了,但是他仍不以为意,不觉得痛苦或困难。而且他是为了救度苦难的众生,才到苦难中来,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受苦,像这样的人,都有著伟大的人格情操。
发表于 2010-12-16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发表于 2010-12-17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是温柔美好的世界,尊重是祥和欢喜的妙方。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把一切众生都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实际上自己是在最高处,大家都喜欢你,拥护你,信任你。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炼,正知正念就是调整心态,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善恶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发心,看动机,动机善就是善,动机恶就是恶。
发表于 2018-11-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11:39 , Processed in 0.14821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