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尘客

《金刚决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解】此破五蕴实法。结答云何应住之问也。空生一闻身命布施。不达五蕴本空。遂疑而不信。甚以为难。谓外施七宝。不住于相。犹可能也。若舍身命。则不能矣。不舍身命。则我相未空。既然著相。难契真空。故世尊特说忍辱之行。当歌利王割截身体之时。若我相未忘。则生嗔恨矣。所以不嗔者。以达五蕴本性空故。所谓割水吹光。湛然不动者。以离一切相也。是故我教菩萨当离一切相。发菩提心者。不应住于六尘生心。应当生无所住之心也。此结前文总会离相之旨。以答云何应住之问也。又示之曰。若心有住。则心境俱妄。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不应住于色相而行布施者此也。然菩萨既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当如是布施。方为妙行。不可执著别生臆见也。以如来说一切相。皆是真如。说一切众生即是真如。所以前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故结示云诸相即是非相。众生即非众生。
【疑】既云不住于相。则一切皆空。空即能证之智亦空无体矣。无体之法。安可作因而取果耶。答意诫令但当谛信佛言。是如来自证境界。决不虚妄。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解】此结令谛信也。空生闻佛所说因果皆空。疑谓果空则不必用因。因空则不能得果。今因中行施。况不住生心。则无实果可证矣。世尊诫以但当谛信佛言。不必多起疑念。以如来所得之法非实非虚。不可以执著之情而求之也。以此破之。
【疑】不住相布施生心。即此不住生心。何以得合般若。下答破。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解】此示无住之益也。有住之心。属于无明。为心境障故。如人入暗。一无所见。无住之心诸障尽撤。人我两忘。如日升天。朗照万象。故此无住之心。即真实般若。佛所证者。此心而已。
【疑】且此无住之心。纵是般若。如何能契佛心。下答破。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解】此示心佛平等也。空生之疑将谓己智不能契合佛智。佛意般若无文字。文字即般若。然我说此经。即全体般若。但有人能信受者。则为妙契佛智。而佛以本智。了知其人无量功德矣。此一念顿契佛心之功德。纵使一日三时以恒沙身命布施功德其福固多。但不若有一念信心。随顺般若而不逆者。可谓善入佛慧矣。其福更大。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耶。●下赞般若殊胜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解】此赞般若独被上上根人。前屡言著四相。故粗。今言著四见。故细。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解】此赞般若法身常住。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此赞般若有离障出缠之益。不但灭罪。且得胜果。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解】此赞悟般若者。一念顿生佛家。生生世世。永不离佛。故此经功德最为殊胜也。后世末法之中。有能信者。其功更大。以此般若之德。不可思议。故果报亦不可思议。

★从初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以来。通破凡夫中大心众生修菩萨行者。所执之疑。然所执我法二执有粗有细。已前破粗二执。以执五蕴身心为我执。我所作为缘尘六度之行。欲求菩提者为法执。然此二执。皆著相故。是破初发心菩萨未悟般若者之疑。但意显下不见有众生可度也。此后乃破微细我法二执。是已悟般若者之菩萨。但执有能证之智为我。有所证真如为人。能证能悟为众生。证悟未忘潜续如命为寿者。而此四相最极微细。故为微细二执。所谓存我觉我。故向下发挥但标我字。若破此我执。则上不见有佛果可求也。经文与前问同意别。观者应知。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解】从此以下。征破微细我法二执也。经初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者。以初发心菩萨。乃凡夫中大心众生始发度生之心。故种种著相。以依著自己五蕴色身修行。其所行布施。乃执著六尘粗物。而求福果。其所求菩提。乃执著化佛色相之身。其土乃宝物庄严之土。种种所行。皆不离相。故去般若远甚。空生起疑。被佛重重破斥。直至一切色相皆离。方契真如般若实智。而空生已悟。大众疑消。此经文不可思议。已前半卷皆此意也。其所破我依凡夫见起。即五蕴色相之我。其四相皆粗。今此经文以下乃是破已悟般若之菩萨。但能证之智未忘。以此执著为我。此是存我觉我之我。乃微细我法二执。四相皆细。故此经中标出一我字为首。但云我应灭度众生。更不言布施。是知功行已圆。唯有生佛之见未泯耳。故前粗后细。问。然此细智为我。而又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与前问意同者何也。答。此云住。盖此菩萨已离五蕴。但习气未忘。故于真如智中亦求安住。且急急欲求菩提。执谓菩提有所住处。求而不得。其心不安。故问降伏。此求佛之心未安。以生佛之见未泯。不达平等一如耳。问同意别。故世尊破云发菩提者。当作此观。我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以众生本自如如。不待更灭。若执有灭度。则著四相。非菩萨矣。此不见有众生可度也。然生佛本来平等。若众生既无可灭。而此中实无有法。可容菩萨发心求菩提者。何以故。以众生本自寂灭。即是菩提。又何容其更求耶。此不见有佛果可求也。
【疑】既无实法可得菩提。且我所悟之般若岂非法耶。即世尊于燃灯佛所。因得此法。乃得成佛。岂非得菩提耶。何言无法可得。故下破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解】此示菩提无得。以破执佛之疑也。空生疑佛于燃灯佛所。实有法可得。世尊展转逐破妄计。正显实无一法可得。
【疑】谓般若之法。乃成佛真因。今云无法。则无因矣。无因如何得菩提果。下以法身不属因果破之。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解】此显法身不属因果也。空生不达法身真体。不属因果。乃执定如来是有修有得。故佛以无所得破之矣。犹恐不悟。乃直示之曰。何故言菩提无所得耶。以如来者。非色相之称。乃是诸法当体如如之义耳。且诸法本自如如。岂假修为证得耶。故我说菩提实无有法容佛可得。宗门谓向上一路。三世诸佛不许觑著。觑著则眼瞎。以此中无你取觅处故也。如来菩提并无甚奇特。但于诸法不起断常颠倒见耳。故言无实无虚。以一切法。皆非法故。若知大身非身。则知诸法非法。
【疑】因闻实无有法容其发心。遂起疑云以我有此度生之法。方名菩萨。既无有法。何以得菩萨之名耶。下以无法无我破之。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解】此示法身无我例破菩萨微细二执也。空生执有法度生方名菩萨。世尊告以实无有法以遣法执。恐疑无法度生如何庄严佛土。故世尊示以常寂光土不假庄严。以遣住心破我执。此二无我也。苟不达此理。则非真菩萨矣。故云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疑】若菩萨不见众生可度。无土可净。如此如来要五眼作么。下约知众生心为眼。非实有五眼破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解】此示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也。空生疑佛具五眼。将谓有法可见。有世界众生当情。世尊告以所具五眼非眼也。但约见众生心为眼耳。且如恒沙世界。无量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者。以众生乃如来自心之众生。故众生凡动一念。即如来自心动也。如何不知不见耶。又疑众生心有生灭。如来心亦生灭耶。故世尊言此中众生心本自如如。了无生灭。与如来心寂灭平等故。如来众生湛然不动。绝无生死去来之相。所谓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故三际求心了不可得。
【疑】世尊一往破执。谓无土可严。无生可度。恐空生闻而转计。将谓生土皆空。则布施无福亦不必修矣。故世尊以无福之福。其福甚大破之。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解】此示无相之福也。空生执著有相布施。将谓实有福德。殊不知能施六尘本空。则所得福德非有。故世尊以福德无故福德多破之。所言无者。非绝无也。以心量如空。故得福益大。
【疑】空生因闻不许住相度生严土。遂起疑云且度生严土乃成佛之因。所感万德具足庄严之果。今云无生可度。无土可严。是绝无因也。又云。无菩提可证。是无果也。因果皆绝。是无佛矣。即今现见如来具足色相。又从何而有耶。故佛以不应具足色相见如来破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具足。
【解】此破执报身色相之见。以显法报冥一也。具足色身者。万德庄严报身佛也。以多劫度生庄严佛土。感此果报以酬因故。如来说具足色身。且此报身本法身也。故云即非具足色身。法报冥一。故云是名具足色身。此破所见之相。下破能见之见。以报身即法身。故无相可见。智体如如。故见病消亡。境智冥一。故法身自显。凡言是言非者。皆遮救之辞也。恐落是非窠臼。故左右遮之遣之。故如来说法本无可说。但遮护众生之心病。不容起见。遣其执情。令不住著。如此而已。学者应知。
【疑】空生闻说佛本无相可见。遂疑既无身相。谁当说法。故佛以无法可说破之。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解】此破报身如来有所说法之疑也。如来出世本无法可说。但就众生所执之情。随宜而破之。唯一字而已。凡曰非。曰不。乃遮止之辞。以遮止众生之妄想耳。正是护念之意也。故曰。是名说法。
【疑】空生已悟法身之理无说无示。以此法甚深。但未来众生。不知可能信受不。故起此疑。向下以无众生破之。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解】此示生法一如也。以破众生见也。空生妙悟法身。已能信能受矣。第此法甚深。不知可有众生于未来世。能信此法不。此空生生灭之见未亡。故起未来众生之见。世尊答以众生本如。与法平等。何有未来之相耶。以众生如如。三际平等。此实般若究竟之极则也。彼非众生等六句。谓众生本自如如。故曰彼非众生。以真如随缘而成众事。故曰非不众生。乃释之曰。所言众生。乃是真如随缘。众法和合而相生。故云众生者以假名众生。故如来说非实是众生。以非实有生。是故名为众生耳。
【疑】法身无相无法可得。如何言修一切善法。证得菩提耶。下以无得平等破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解】此破佛法见也。空生已悟法身清净。无法可得。翻疑佛说修一切善法而得菩提是有得也。岂如来菩提果无所得耶。佛言实无所得。以生佛平等。无二无别。即是菩提。如此而已。岂实有所证得耶。所言修善法而得菩提者。但以离四相而修。以修即无修。故得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是名真善法也。
【疑】善法即非。何法为胜。下以达般若者。最为殊胜。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解】此赞般若离相之功最胜也。且修善法不得菩提。是则善法非殊胜矣。又以何法为殊胜耶。佛言。达般若者。最为殊胜。三千世界中。有百亿须弥山。以七宝等此。可谓多矣。以此布施之福。不如达般若四句之福。以彼执相。贪求利益故。般若离相。故超胜无量。非喻可及。
【疑】空生闻前所说生佛平等。然既平等则无众生矣。何言如来当度众生。是有我人之相也。下以人我两忘破之。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解】此破佛有人我之疑以显法身真我也。所谓生佛平等。平等则无佛无众生。何言我当度众生耶。众生人也。我度众生则有我也。人我宛然则四相不泯。此正宗门所谓得到法身边。未透法身向上句也。故世尊以言遣之。故云勿谓如来我有度生之念。我有此念。即是凡夫。然如来说凡夫。尚非凡夫。岂可如来尚存我见耶。此则圣凡俱泯。一道齐平。般若玄旨。于斯极矣。
【疑】法身即非有我。报身不可以相见。即今三十二相。岂非佛耶。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解】此示应化非真。以显法身离相也。空生已悟法身无我。报身非相。是为真佛。遂疑现见三十二相是何佛耶。是有佛见也。世尊诘之曰。果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乎。空生执以三十二相必定是佛。世尊以转轮圣王破之。遂悟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世尊示之以离相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疑】空生闻说法报无相。应化非真。故起法身断灭之见。以不达法身真我故。佛以不断灭破之。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解】此破断灭之见也。空生闻说。当以离相见佛。遂起断灭见。谓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佛教之曰。莫作是念。则说诸法断灭矣。然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但说知一切法无我而已。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过满恒沙界七宝布施之功德。以不受福德故也。所言不受者。非绝无也。但不贪著福德耳。所谓无作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忘。世尊出世。说法四十九年。止说一无字而已。以九界众生。通执一切法有我。如来但以无字破之。此金刚正眼。直观向上一路。故宗门单传直指。唯从此入。
【疑】既言无我无受福者。则现见如来行住坐卧。岂非如来之我耶。此乃三身一异之见未泯。未悟平等法身故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解】此会归法身真际也。空生向以威仪动静者为如来。此特去来之见耳。如来岂有去来耶。至此执谢情忘。动静不二。如如实际。妙极于斯。但一异之见未忘。三身一体之义未契。故下以微尘世界破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解】此破一异之见也。空生未契三身一体。故世尊以微尘世界非一非异示之。言微尘则非一。世界则非异。微尘聚而为世界。即异而不异。世界散而为微尘。即一而不一。由是观之。一异之相。了不可得。以不可得。故非实有也。若实有一异之相。即为一合相矣。一合者边见也。以合一即不能异。合异即不能一故。若微尘实有。即不能聚而为世界。若世界实有。则不能散而为微尘。愚夫以此为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不然。以离二边。故名一合。二边既离。即是不可说矣。但凡夫之人不能远离有无一异二边。贪著其事。故不能达三身一体。平等法身之理也。
【疑】既平等法身一切皆非即不可见。又何以佛说有四相耶。故下伏破。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为谴众生之)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耳。以此)是名(众生之)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原非佛说有此四见也)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解】此破执有离相之见也。空生已悟平等如如法身之理。遂疑法身之体。既不可以相见。如何世尊说离四相之见耶。佛恐空生伏怀此疑。故诘之曰。假若有人言世尊说有四相之见者。汝谓此人。解我所说之意不。空生遂悟佛意。答言此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以世尊说有四相之见者。此非字与诸非字不同。前屡言非。皆不是之义。今此非字乃谴绝之辞。谓谴众生心中所执之相见耳。非佛说有此相见。乃众生之相见耳。故曰是名。此是名二字亦与屡说者不同。宜深观之。盖一切众生迷倒于相见之中。所执坚固难破。故佛以金刚心智以逐破之。令见本智法身真体。初执见有五蕴身心及六尘相。故著相行施以求佛福德。世尊以无住破之。次执有菩提相。佛以无所得破之。次执布施有庄严佛土相。佛以无土可言破之。次执福德以感报相。佛以非具足色身破之。次执如来定有三身相。佛以应化非真报身离相破之。次执定有法身相。佛以法身非相破之。次执法身定有我相。佛以一切法无我破之。次执如来定有三身相。佛以非一非异破之。重重逐破。一切皆非。诸相销亡。一心无寄。理极情忘。直指法身实际。以所见之妄相既空。则能见之妄见亦泯。此真实般若究竟极则。直透法身向上一路。故佛诫之曰。发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到此始是真知真信真解。则永不起一切法相知见矣。斯则人法双忘。圣凡俱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故复谴之曰。所云法相。亦非法相。始是真实法相。非妄见者可比也。般若玄旨。妙极于斯。
【疑】空生已悟法身全体。遂疑法身不会说法。其说法者。乃化身耳。且化身所说之法。不达法身境界。如何持此法者。得福德耶。下以化身所说。即真实法。以三身一体故。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解】此示化身佛说如如法也。空生疑化身佛所说之法。不到法身境界。如何得福。佛言。化身说即法身说。以三身不异故。即于此法能持四句。为人演说。其福最胜。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故。到此尘说刹说炽然说也。
【疑】法身寂灭。如何寂而能说。下示正观。以般若空寂。从假观入。从假入空。故名真空。以假即真故。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解】此入般若真空妙观也。以真空冥寂。藉假而观。若六喻观成则真空自现。一往俱显理体。此则正示观法。诸修行人当从此入。法身真境。极尽于斯。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解】此结经者常规也。凡所闻欢喜。必妙契于心。契则信之真受之切。而奉行不虚矣。


〖完〗

智学 恭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3:39 , Processed in 0.151261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