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15|回复: 3

[交流篇] 记忆高难度经典的全身运动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6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兴福老师/文
这个话题早在寒假开始前就准备写了,一直拖到现在。觉得还是先把具体做法介绍出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马上应用,至于其中的道理,在下因水平有限只能提供一个简单的解释,对生命的深度理解尚有待来者。

首先,这里的“经典”指的是佛家、道家、儒家的经典,比如《心经》《金刚经》《地藏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易经》《书经》《道德经》《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孙子兵法》《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等,能够提供对宇宙、生命的深度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立身处世,获得身心的解脱。

其次,所谓“高难度”,指的是读过之后就好像水过鸭背、风吹石头,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有时候读了半天,突然大吃一惊:啊,我原来已经读过十几页了,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啊?总之,读了之后脑子里几乎是一片空白。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还读它干嘛?这就要提到“木桶原理”了:木桶中的水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因此,想提高储水量,就必须提升那最短的板。在组成我们的知识体系中,也存在着最短的板,越是短的板,我们在接受的时候难度越大。“哪壶不开提哪壶”正好可以用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经典。需要说明的是,对我而言是高难度的经典,对别人却未必,反之亦然。这就好比煤矿,有露天的,上面只有一层薄土,稍微花点力气把土层弄开就是煤了;还有一种煤矿,上面都是花岗岩,必须花费巨大代价把上面的石头都搬掉才能见到煤。

第三,为什么需要“记忆”?看看不就行了?我们学习任何一种理论,需要经过三个步骤:一、记忆;二、用该理论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三、应用该理论指导我们未来的行动。如果记不住,遇到事情想不起来,只会做事后诸葛亮,用处不大。因此有必要先过记忆这一关。

关于记忆的方法,一般有读、诵、写几种。读就是默读,不出声;诵,就是发出声音读;写就是不断抄写。有些内容光是读、诵还是记不住,这时候抄写几遍就记住了。问题是,当抄写也没用的时候,还有什么办法呢?我有次抄写《楞严经》第三卷某一页,一共160字,抄了23遍,终于记住了,但是,还是觉得这些东西很陌生,这到底怎么回事?这里继续“高难度”的探讨,在下认为,所谓“高难度”,就是指我们“整个身心”都感到陌生都在拒绝、排斥、都没有办法接受。那些我们不仅记住而且运用自如的东西,一定是被我们“整个身心”都接受了的东西。面对高难度经典,我们每个字都认得,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这时我们感觉整个身体都僵硬了,成了一块顽石,一个绝缘体,处于完全的封闭状态,密不透风,对于眼睛看到的每一个字都无法接受。

年前遇到江苏某极乐禅寺住持,提到高难度经典的记忆问题。她问我怎么处理的?我说是抄写,但有时候效果欠佳。她又追问,抄写了佛经的纸怎么处理的?这是个重要问题,我说找个法师交给他烧掉。因为抄写了佛经的纸是不可以随便丢的,以表达对圣人及其言论的尊重,同时避免可能遭遇的严重后果。住持告诉我,佛家有个办法对付这种高难度经典,而且很环保。我一听来劲了,赶紧问怎么办?住持轻轻说了两个字:拜经。我一听,不禁恍然大悟!好像被从梦中惊醒一样。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是对了。所谓拜经,就是把佛经摆在旁边,每看一个字,就礼佛(磕头)一次。这是个再笨不过的办法,但也是再聪明不过的办法。我回到上海之后,立即试验,果然有效;这两天老婆一试,也是眼睛一亮:这个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办法的确是太重要了。

但问题是,这究竟是为什么?一个最简单的理解,我们现在处在文化快餐时代,平时看书一目十行,但这对于高难度经典一点用也没有;每看一个字就礼一次佛,无疑把停留在每个字上的时间极大地延长了。另外一个解释是,礼佛是全身运动,也即多感官参与的运动。一边运动,一边记东西,似乎整个身体都参与了记忆。在运动过程中,你可以感觉到,好像整个身体这块顽石在被瓦解、揉碎,面对文字产生的身心障碍不断被清除。

关于礼佛,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小拜(磕头),另外一种是大拜(藏传佛教的五体投地),后者更复杂,但效果也更好。对于不适合这种方法的,可以试用仰卧起坐,即一边做仰卧起坐,一边背书。

比如,这两天一边大拜一边看世亲菩萨著的《唯识三十颂》,一共120句,每句5个字,共600字。这600字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晓得在说什么,比如前十句(井上玄真著,其峰法师译,唯识三十颂讲话,福建莆田广化寺):

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为三
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  处了常与触


采用大拜的方法,一个字一个字拜过来,再看这些文字就觉得亲切一些了;等大拜过三五次,就明显好多了,再看解释、听解释就多少有点感觉了。我太太也说了,拜了一段《金刚经》,一下子就记住了。

这个方法有效的原因涉及我们“身心”的结构。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或者骂人的话:早晨空腹,读书容易入肚;看了一段话,不禁“荡气回肠”;小时候读书读不进,父母老师会骂“你脑子呢?”“你书读到皮里去啦?”“你心思在哪里啊?”“光记在脑子里有什么用,要记在心里呀!”等等。这里,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脑子、肚子、气、肠、心、皮。这些东西看来都跟记忆有关,但比较零乱。那到底该怎样理解呢?

我们先介绍一个概念:腹脑。为什么人在生气时,常常会感到胃疼呢?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迈克尔·格肖恩认为:“那是由于我们的肚子里有个大脑。” 科学家认为:越往消化系统的深处,大脑对其的控制力越弱。口、部分食管及胃都受大脑控制,胃以下部分则由腹脑负责,当最后到达直肠及肛门时,控制权又回到大脑。人类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已有约100年的历史。但相对于大脑,人们对腹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在所有腹脑专家都相信:“人的肚子拥有智慧。”因此意识与腹脑的关系将是21世纪科学的另一探索领域。

我们看来又要感叹自己的无知,仰望科学了。其实不必。熟悉气功的人,一看到“腹脑”,会马上想到“丹田”。其实,人体有三个丹田,分别是:上丹田泥丸宫、中丹田檀中穴、下丹田。上丹田似乎就是大脑了,中丹田似乎对应心脏,下丹田对应腹脑。我们现在一说到神经中枢,马上想到大脑,但古人云:心之官则思。这让我们很费解。心脏怎么能思考呢?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当我们身心比较清净的时候,话说出口之前总会在心里过一下,这样说出来的话往往比较保险,不至于得罪人;如果脑子乱哄哄的,口不择言,前面的过程往往被省略。再说一个道听途说来的奇闻:澳大利亚某人心脏有病只能换心,据说换了个猪的心脏。结果,此人病愈之后一看到垃圾堆就用鼻子去拱。也就是说,猪的一些习性被他继承了。其实这不稀奇,美国、英国、中国等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报道,做过换心手术之后,有人把供体(心脏提供者)喜欢酗酒、吃辣椒、爱运动等特性都继承过来了(心与心脏的关系待讨论)。

光说这三处丹田还不过瘾。佛家认为,人从头顶到会阴有七大脉轮,分别是:梵穴轮、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具体请参见南怀瑾先生著《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所谓“长生不老”,和“长生不死”不同。长生不老还是会死的,只是在死之前一直保持年轻态,突然某一天Game Over,不会遭遇年老的痛苦。南怀瑾先生评论说:瑜伽术所说的脉轮,经过西方科学文化的洗礼,一般瑜伽家们便认为它是生理学所说的神经丛,由间脑一直到会阴各部位,分别为之定名。脉轮是否便是神经丛很难说,脉轮与神经丛有密切的关系,那是事实。

介绍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全身心”记忆某个东西指的是这七大“脉轮”每个“脉轮”都从不同角度记住了要记的东西,而且能够彼此协调。如果只是部分“脉轮”记住了,还不是彻底的记忆。当然,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从左右脑的协调来讨论,等有空再说吧。

上海交大张兴福老师的文章
摘自: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87239.html
发表于 2010-9-2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经——很环保的方法之一
发表于 2010-9-26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经原来有这么好的妙处呀
发表于 2010-9-2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俺也想拜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2:07 , Processed in 0.14703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