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40|回复: 3

爱好打扮的姐妹注意看-----冶容诲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冶容:打扮得容貌妖艳;诲:诱导,招致;淫:淫邪。指女子装饰妖艳,容易招致奸淫的事。
冶容诲淫
2001年秋季的一天,一位老居士带来一位大约三十岁的妇女,显得有些憔悴,跪在妙法老和尚面前哭述着自己的不幸,似乎忘记客厅里还有二十几人在场。

  “师父,我的命太苦了,是郝奶奶带我来求您给我指一条生路的。我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女孩,不喜欢热闹,常常一个人独处,就是逛商场也喜欢一个人,可以说我是一个规矩本份的女孩。可是十九岁时就被坏人强暴,令我痛不欲生,为此还辍学一年。两年后,又被坏人强暴,虽然坏人最后被绳之以法,可我的精神却几乎崩溃,学也不上了。二十五岁那年父母让我交朋友,四处托人介绍,可第一个男友在骗取了我一年的感情之后,离我而去。一年之后又交了一个男友,也是同样结果,我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了,常常以泪洗面,我想求师父开解,我的命为什么这么不幸,还有没有法子转变?”   师父请她坐在椅子上,沉默片刻后问她:“你今天怎么没有化妆?”这名妇女先是有些茫然,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略带歉意地说:“郝奶奶说今天来见您,叮嘱我不要化妆。”师父有些严肃地说:“我不是嫌你没化妆,是告诉你,今生所以会遇到这么多不幸,首先就是你太注重化妆,总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入时,又喜欢穿紧身甚至暴露体肤的衣服,尽管你性格孤僻,却喜欢大家羡慕注视你,尤其喜欢男孩子的眼光。我说的对吗?”   她点了点头。  

 师父接着说:“男女之欲,人皆有之,无可厚非。可是女子是弱者,应当注意保护自己,中国有句老话‘慢藏诲盗,冶容诲淫’。说的是,你的钱财要及时妥善收藏好,不可张扬自己富有,不然你就是盗贼下手的目标;‘冶容’是美容的意思,说的是过份不正当地打扮自己,会令异性生起淫欲的念头,淫欲炽盛,不能自控的人就会打你的主意。所以,在当今年代规矩本份的女孩,应当善于学会保护自己,更不可穿过于暴露体肤的衣裙。以挑起别人淫心而得到的爱,不是真实的。夫妻都是有缘份的,不是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吗,这个‘一线’就是前世种的因,就是‘业力’。业力就是有业务关系的意思,前世谁欠谁的,这一世一定会来‘讨债’(相聚)的。你不见有些俊男娶丑女,或是美女嫁陋男吗?所以一切善良的青年男女,绝不要去学电影电视里的那些诲淫诲盗的东西,要想自己将来有个幸福的家庭,就要常念观世音菩萨,就是命里注定恶缘的夫妻也会转成善缘。你听明白了我的话,照着去作,不出一年就会有一个如意的郎君。好像是一位三十五六岁、死去前妻、带着一个五岁男孩的善良男子。至于你今后的命运,还有前生的原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以后要戒杀生,多看些经书,你就明白了。” 那名妇女欢喜地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诲。
发表于 2010-9-2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
发表于 2010-11-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转烦恼为菩提----净慧法师


什么是烦恼?烦恼是从哪里来?

有烦恼不可怕,但要找到根源。找到根源在哪里,就容易找到拔出的办法。烦恼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是色,是物质的身体。受到声、香、味、触、法所牵引,而产生色想、受想、想想、行想、识想。色想与受想容易理解,这里不讲。想想即心里产生的无数念头想法,表现为人的气质;行想即由这些念头和想法长时期相续而形成的种种心理习惯、爱好,表现为人的性格;识想既有今生藏入,又有无量劫来积藏下来的种种习气,表现为人的品德。习惯思维无形,却能控制有形身体。所以,才有“如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我们的身体从久远劫来,生生世世流转六趣,各种习气都装在八识田里,五毒俱全,有好有坏。遇到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就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好的习气是修善、学佛,也有的信仰天主,研修道家,各有因缘。重点说不良行为的表现,杀、盗、淫、妄。在内,习气表现为好酒、好色、贪财、贪名等,受烦恼控制;在外,表现为恩、怨、情、仇,受相有控制。从今生又追溯到无量劫生生世世,各种各类,所结恩、怨、情、仇。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装满这些贪、嗔、痴、慢、疑诸想,通过第七意识,折射到第六意识。

现在世俗的烦恼我暂且不讲。我们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最深的障碍是什么?是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在六尘里,触最难去掉,世俗上说就是淫,能给人暂时的快乐。所以,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最深的障碍是淫习。

怎样转化去除烦恼呢?
简单的说,静坐念佛,达到身心清净。烦恼的欲望总带有一种诱惑力。有人说女人是老虎,最可怕,那是因为定力不够而怕毁道力。欲望是身体的本能,再加上无量劫来的习气,思维是很难控制的。要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就要转化身心,身心不空的人很难把这种烦恼习气去掉、了断。三果以下的人有漏,欲望是最大的漏。四果罗汉无漏,是无欲无求,诸漏已尽。修行人必须把这种漏习去掉,慈悲心生起,才能发菩提心。真正有修行的人,能把身体转化;真正有证悟的人,能把欲望空掉。不管男女,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达到身心齐空以后,都能做到。

怎样从根本上把欲望去掉,断除这种烦恼呢?
只有静坐禅行,用身心产生的另外一种禅乐来转化这种快乐。不转化只能是思维上的控制,如石头压草。只有证得身心清净,才能彻底转化。

《楞严经》云,修道人如不断淫,休想成道,“如蒸沙石成饭想,非是饭本。”为什么?淫这种习气,来自于身体本能。一是性根用;二是意根想。二者均为天生之魄功能的具体表现。利用天生之魄功能的反面才能转化身体,恢复童身,方可童贞入道。


要想断出这种欲望烦恼,就是去静坐禅行,用身体证得法喜乐身。法喜禅乐是二六时中,常享快乐;证得法喜禅乐的人,宁愿死千百次,也不去淫乐一次,这种禅乐强于淫乐百千万倍。这时才知淫乐是真正的低级趣味,是人生最痛苦的苦本,才能彻底将其断除。而凡夫则执著于淫乐,淫为生死根本;淫心不断,尘劳难出。身体产生的法喜禅乐,从肌肉到骨骼、神经、脏器、肠道,每时每刻都处在法喜快乐当中。有法喜的人是什么境界,“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有证悟的人知道,如果没有达到法喜充满,没有代替的禅乐产生,即身了脱生死没有把握。因为,苦本拔不出来,烦恼不能彻底了断,往生时业障就来了。

怎样才能证得法喜充满?
各宗各派有所不同,禅、密是通过静坐,走精、气、神、虚、无、妙有的路子。无就是空,任何烦恼都解决了。因为最大的烦恼解决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狂心顿歇。道家也走这条路子,只到了“气还虚”就停下来了。而佛教是虚还无,无还妙有。证得无就是空,由心空到性空,到达心空时一切烦恼迎刃而解。道家执著有,不能虚还无;无空阶段的因,就不能有往生极乐的果。不论哪种修行方法,都得在此基础上修四加行,每天最低静坐四个小时,长期坚持不间断,才能久禅必定,久定必空,久空生三昧,三昧生智慧,才能达到法喜境界。


法喜充满的人,每天还去静坐,修行没有止境,静坐不空过。不同道次的人,有不同的法喜。正所谓:“头轮三十六,功到次第开。晕痛莫惊怖,飞到羽化台。不开无有乐,寒去春自来。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道家证得世间第一法,就有羽化境界。佛教中人是身心融入虚空,化入喜乐;走路如踏棉,行动如清风。修行人不要着急,寒去春自来,肯定能得道。道家修到世间第一法的人称真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算假人。只有佛教中人能超越世间第一法,得法喜的人必然知道,有道可成。

菩提之路
报身佛是宇宙当中最幸福的人;化身佛示现世间,通过静坐与报身佛相通,必然也得到法喜快乐。有修行的人证得四果罗汉时都知道,只是证道不觉道,都不说道;都知用身体来修道,身体是真正喜乐福地。我讲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菩提之路,这就是烦恼与菩提。淫乐转化即法喜,烦恼转化即菩堤;修行人戒行法修,可以转淫乐为法喜,转烦恼为菩堤。证得妙有的人就是菩萨境界,发菩提心的人继续修菩萨行,一定成就佛道。


真正平凡的人什么样啊?
拥有平凡的心态,通过静坐转化六根,不为六尘所利用,不为别人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不为昨天活着,不为名、闻、利、养活着,不为别人的议论活着,只为自己的行道活着,只为当下一念心活着。花钱花得心安理得,贫穷贫得心安理得,只为自己的道业成就而心安理得。只有圣人能平凡,自命不凡的人放不下不平凡。
发表于 2010-11-7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戒淫》顺利圆满入世,法界众生恭敬欢喜而得大利益,正发并不舍大菩提心,破除淫心,早入法身圆觉。
愿我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法界一切众生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我生生世世永断邪淫,愿一切与邪淫有因缘的众生永断邪淫。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远离邪淫之因,不造作邪淫之恶业。
愿我生生世世皆以童子身入道,直至法身圆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00:20 , Processed in 2.91776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