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661|回复: 5

戒淫十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9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戒邪淫帖子---传四百人,子孙盛昌。传五百人,功名连绵。
1、害人天伦——男女各有配偶,这是一定的伦常。如果好淫而乱了他人夫妻之伦,致使人夫妻反目,情义破裂。这是披毛带角的禽兽行为,生为万物之灵的人,岂可有此罪行呢?

2
、害人名节——妇女一生大事,最重名节,如被人淫乱,必失节败名,而遗羞后世,永受人耻笑。

3
、害名声——男女偷情,不管做得如何机密,总有被人发觉的一天,一旦传开,必臭名远播,受人谈笑辱骂。

4
、害门风——妇女和人有私情,若被人发觉,不但自己受人耻笑,连父母公婆、丈夫及兄弟姐妹,甚至子女孙媳等一门也同感羞辱,永难抬头。

5
、害生命——或妇女受骗以失节,羞愧气郁而死;或是丈夫因妻与人有染,气愤致死;或妇人恋奸而谋其夫;或****被丈夫或父母所知,因而怒杀其妻或其女;或奸夫为其追杀,或被不幸之众打死;或贫女被淫,被妒妇发觉,百般用计折磨,致被置于死地。为贪片刻之欢,而带来杀身之厄,思之令人惊惧!

6
、害风俗——邻里中有廉耻丧尽、人面兽心的淫徒,愚人看了引为榜样,而朋比为奸。故邪淫一事,最足伤风败俗。这种恶习若不能转移,天灾人祸必定随时降临,奸淫之徒定难逃劫数。

7
、害心术——淫念一生,种种恶念都生,以致恶行昭彰,身受恶报。

8
、害阴骘——骘是定说,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那就是本善的性,和做人的根源。如淫乱了伦常之道,败德丧行,伤天地,灭良心,截断了阴骘之理,便会使一生福分尽被天削,子夭孙绝,潦倒终生。

9
、害名利——天地诸神,无时不随身察人善恶。若犯邪淫,天地必不能容。即是命该富贵也要被削夺,何况那没有福分而犯淫乱的人,恐将事发而祸随至。

10
、害寿命——鬼神剥夺人寿命,以淫恶为最。况因好淫而********,精神耗损,骨髓枯竭。又或淫乱被发觉,致惊恐死,或淫欲过度致患劳瘵死,或生毒疮而致死。故犯邪淫者,必不能寿终正寝,而是死于意外的。

11
、害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因有不肖子孙的淫恶,致使福分削尽。从此败家声,甚或绝后嗣,断了祖先的香火,致让阴间的祖先当作馁鬼。因犯淫行而累及祖先,岂能令祖先不恨呢!

12
、害妻子——佛经说:无有子息,乱人妻女故。妻女淫乱,乱人女故。因此冥冥中,上天总是安排淫邪之徒的妻女去还债,并且又绝其后嗣。
远邪十法

1
、清心地——于平时防犯淫念的生起,一起念即予觉断。 
2
、守规矩——洁身自爱,做事正正当当。
3
、敬天神——神目如电,随时察人善恶,不可因我们俗眼不见,即谓无鬼神,以致作奸犯法。

4
、养精神——精气不露泄,必能神充气足,灵智清朗,所作皆正,而不涉邪径。
5
、目不邪视——心正目正,心邪目邪,一切邪书、邪画、令人迷乱之事,皆不去观看。
6
、戒谈淫秽——好谈淫秽,心已有邪,若再受诱,必致败行。故当戒之,以免邪思缠绵。
7
、烧淫书——邪书流毒人心,阴受其害而不自知。欲杜淫邪,一见淫书即刻焚毁,救己亦救人。   
8
、省房事——夫妻伦常虽不可废,但于诸神降鉴及气候变化种种禁忌,亦当遵守不犯。
9
、勿晚起——晚起精神昏散,易受诸邪所侵。而早起能使人神清气朗,身心俱爽。

10
、劝共戒——邪淫最易败风俗遭祸殃,人人戒守,风俗淳美,社会安定。
邪淫一事,因贪片刻之欢,以致害人又害己,所以善人不二色,常视老者如母,长者如姐,少者如妹,幼者如女,并常想此十二害,又守定远邪之法,故能终身不犯,常获善庆。
  解除邪淫果报最快速的三个方法

1
、助人戒。帮助他人戒除邪淫。
a、发表、转贴等方式传播戒邪淫文章
b、告知他人邪淫的危害
c、帮助他人戒除邪淫
d、祈请有德之士撰写文章影响他人走向正道

2
、忏悔。真心忏悔自己邪淫的过错,发愿后不再造。

3
、念佛。以老实恭敬心信愿持佛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祈求加被,速得成功。
发表于 2010-11-2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转烦恼为菩提----净慧法师


什么是烦恼?烦恼是从哪里来?

有烦恼不可怕,但要找到根源。找到根源在哪里,就容易找到拔出的办法。烦恼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是色,是物质的身体。受到声、香、味、触、法所牵引,而产生色想、受想、想想、行想、识想。色想与受想容易理解,这里不讲。想想即心里产生的无数念头想法,表现为人的气质;行想即由这些念头和想法长时期相续而形成的种种心理习惯、爱好,表现为人的性格;识想既有今生藏入,又有无量劫来积藏下来的种种习气,表现为人的品德。习惯思维无形,却能控制有形身体。所以,才有“如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我们的身体从久远劫来,生生世世流转六趣,各种习气都装在八识田里,五毒俱全,有好有坏。遇到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就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好的习气是修善、学佛,也有的信仰天主,研修道家,各有因缘。重点说不良行为的表现,杀、盗、淫、妄。在内,习气表现为好酒、好色、贪财、贪名等,受烦恼控制;在外,表现为恩、怨、情、仇,受相有控制。从今生又追溯到无量劫生生世世,各种各类,所结恩、怨、情、仇。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装满这些贪、嗔、痴、慢、疑诸想,通过第七意识,折射到第六意识。

现在世俗的烦恼我暂且不讲。我们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最深的障碍是什么?是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在六尘里,触最难去掉,世俗上说就是淫,能给人暂时的快乐。所以,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最深的障碍是淫习。

怎样转化去除烦恼呢?
简单的说,静坐念佛,达到身心清净。烦恼的欲望总带有一种诱惑力。有人说女人是老虎,最可怕,那是因为定力不够而怕毁道力。欲望是身体的本能,再加上无量劫来的习气,思维是很难控制的。要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就要转化身心,身心不空的人很难把这种烦恼习气去掉、了断。三果以下的人有漏,欲望是最大的漏。四果罗汉无漏,是无欲无求,诸漏已尽。修行人必须把这种漏习去掉,慈悲心生起,才能发菩提心。真正有修行的人,能把身体转化;真正有证悟的人,能把欲望空掉。不管男女,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达到身心齐空以后,都能做到。

怎样从根本上把欲望去掉,断除这种烦恼呢?
只有静坐禅行,用身心产生的另外一种禅乐来转化这种快乐。不转化只能是思维上的控制,如石头压草。只有证得身心清净,才能彻底转化。

《楞严经》云,修道人如不断淫,休想成道,“如蒸沙石成饭想,非是饭本。”为什么?淫这种习气,来自于身体本能。一是性根用;二是意根想。二者均为天生之魄功能的具体表现。利用天生之魄功能的反面才能转化身体,恢复童身,方可童贞入道。


要想断出这种欲望烦恼,就是去静坐禅行,用身体证得法喜乐身。法喜禅乐是二六时中,常享快乐;证得法喜禅乐的人,宁愿死千百次,也不去淫乐一次,这种禅乐强于淫乐百千万倍。这时才知淫乐是真正的低级趣味,是人生最痛苦的苦本,才能彻底将其断除。而凡夫则执著于淫乐,淫为生死根本;淫心不断,尘劳难出。身体产生的法喜禅乐,从肌肉到骨骼、神经、脏器、肠道,每时每刻都处在法喜快乐当中。有法喜的人是什么境界,“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有证悟的人知道,如果没有达到法喜充满,没有代替的禅乐产生,即身了脱生死没有把握。因为,苦本拔不出来,烦恼不能彻底了断,往生时业障就来了。

怎样才能证得法喜充满?
各宗各派有所不同,禅、密是通过静坐,走精、气、神、虚、无、妙有的路子。无就是空,任何烦恼都解决了。因为最大的烦恼解决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狂心顿歇。道家也走这条路子,只到了“气还虚”就停下来了。而佛教是虚还无,无还妙有。证得无就是空,由心空到性空,到达心空时一切烦恼迎刃而解。道家执著有,不能虚还无;无空阶段的因,就不能有往生极乐的果。不论哪种修行方法,都得在此基础上修四加行,每天最低静坐四个小时,长期坚持不间断,才能久禅必定,久定必空,久空生三昧,三昧生智慧,才能达到法喜境界。


法喜充满的人,每天还去静坐,修行没有止境,静坐不空过。不同道次的人,有不同的法喜。正所谓:“头轮三十六,功到次第开。晕痛莫惊怖,飞到羽化台。不开无有乐,寒去春自来。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道家证得世间第一法,就有羽化境界。佛教中人是身心融入虚空,化入喜乐;走路如踏棉,行动如清风。修行人不要着急,寒去春自来,肯定能得道。道家修到世间第一法的人称真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算假人。只有佛教中人能超越世间第一法,得法喜的人必然知道,有道可成。

菩提之路
报身佛是宇宙当中最幸福的人;化身佛示现世间,通过静坐与报身佛相通,必然也得到法喜快乐。有修行的人证得四果罗汉时都知道,只是证道不觉道,都不说道;都知用身体来修道,身体是真正喜乐福地。我讲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菩提之路,这就是烦恼与菩提。淫乐转化即法喜,烦恼转化即菩堤;修行人戒行法修,可以转淫乐为法喜,转烦恼为菩堤。证得妙有的人就是菩萨境界,发菩提心的人继续修菩萨行,一定成就佛道。


真正平凡的人什么样啊?
拥有平凡的心态,通过静坐转化六根,不为六尘所利用,不为别人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不为昨天活着,不为名、闻、利、养活着,不为别人的议论活着,只为自己的行道活着,只为当下一念心活着。花钱花得心安理得,贫穷贫得心安理得,只为自己的道业成就而心安理得。只有圣人能平凡,自命不凡的人放不下不平凡。
发表于 2010-11-28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欲贪。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所谓「贪」,是于顺境染爱之谓。「欲贪」是欲界之染爱,贪着外五欲也。再者贪心希欲前境,故名欲贪。欲贪唯在欲界,非上二界。于欲界中,能致三涂果报,能障人天果报。

又可说欲贪是指淫欲贪爱而言。如果淫欲念断,一切欲贪皆可除灭。便不障碍 生色界天,可得定。故淫欲伏禅定就生,淫欲断,禅定就起。如果淫欲不断说得定,那是邪魔外道。

——摘录自【智谕法师: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讲记 】
发表于 2010-12-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除淫即是净性身】

你要是存正念,这就是净性因。你若存邪念,它就是邪。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淫性本是净性因         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

淫性本是净性因:人虽说有淫欲心,但不怕有淫欲心。你看《楞严经》上的火头金刚,原来他的淫欲心非常重,以后,他用锻炼的功夫,把淫欲的火,变成智慧的火,而做火首金刚。所以这个淫性,淫欲心,本是净性因,你要是存正念,这就是净性因。你若存邪念,它就是邪,就是不清净。所以淫欲的性,不能说要断了它。不是断,是把它变了;变了什么呢?变了净性。淫性,本来是不清净的,把它变成净性。净性,就是正知正见;淫性,就是邪知邪见。

除淫即是净性身:你把淫性除去,就是变过来,并不是说叫你把它掉了,因为你无可掉的。你就把念头一转,转成净性,就对了!所以除淫即是净性身,这就是清净自性的法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在你自性里,你要离开五欲。五欲是什么?讲了很多次。有的说是色声香味触,即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有的又说是财色名食睡。总而言之,这两种都是五欲。财,人人都欢喜贪财;色,就是女色,这也是一种欲;名,欢喜名誉,这也是欲;食,欢喜吃好东西,这也是欲;睡,欢喜睡觉,这都是欲。这五种欲,你要远离,你要在你自性里头,不起邪见,生出正知正见,离开这五欲。

见性刹那即是真:你能离开五欲,就会见性的。你见性,在很短的期间,就得到你自己真如的妙性了。

我再讲一讲财色名食睡五欲。色,不单说是女色,就是男色也包括在内。男人欢喜女色,女人就欢喜男色,这是对待法,我们不要以为就单单女色,这要知道。


──摘自宣化上人《六祖坛经》浅释
发表于 2010-12-1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方法四:看破诱惑。

  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任何的东西都是我们自性中化现出来的。

  佛陀在最后要证悟的时候,有几个魔女来测试他,佛陀就用神通把她们变成老太太了。其实那几个魔女,是无量劫中佛陀内心最好的形象化现的。

  这一切,无非是自己错误的念头,包括宝马轿车、飞机、大炮,想别人给自己磕头、讲法不可思议、飘在空中,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是把自己的欲望作为种子,然后通过自己的修行福报加持出来的,也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设了个坎儿。

  有人说:“我腿子痛。”我说:“把腿子忘掉就好了。”忘不掉就痛,痛过了就好了。其实,这就是自己的一个欲望,自己给自己设的一个坎儿,假的。学着慈悲看破那种舒适对自己的诱惑,慈悲地感受一切的身心变化,不对制,不逃避……因它都是与你不二的,都是你自己另一部分,都是自性化现的,才能走出来。

回师《学佛者应有的基本信念》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 ... &extra=page%3D2
发表于 2011-1-1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观世音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09:17 , Processed in 1.09886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