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438|回复: 29

[素食与养生] 彭博士:五谷杂粮——补养精气最好的食品,素食者、修行人应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最好

1 “五谷为养”的道理


《黄帝内经·素问》在“脏气法时论”中提出:“五谷为养,……,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古人指梗米、小豆、小麦、大豆、黄黍五种粮食,后人多泛指各种粮食。为养育人体之主食。五谷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配比很合乎人体需要。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

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从中医角度来看,所谓“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土里,第二年春天它可以发芽,成长、壮大,最终成长为一棵完备的植物,说明种子里面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浓缩了植物的所有精华。

种子,是植物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所结果实之精华,具足完备的四季之气,升降浮沉四气均平,气平以养生,因此我们祖先有智慧,将之定为主食,有其深刻内涵!

如果单纯从营养学、化学角度来看,无法理解种子的“生命力”。打个比方,将一片化学成分与一颗小麦种子完全一样的营养片埋在土里,浇水施肥,相信一万年也不会发芽,为什么?是因为药片没有“生机”,也就是没有生命力。因此,祖先在观察天地自然的时候,自然会把“生命力”考虑进来,古人将这种生机称为“生机” 或“阳气”。也就是说,我们吃主食的时候,不仅吃了各种化学营养物质,还吃粮食的“阳气”。

所以,衡量一种食品是否营养充足,不仅要看其化学物质组成,还要体察其“气”是否均衡。不同的植物“气”不同,寒热温凉各有所偏,这用化学手段是检验不出来的。

五谷作为主食,是饮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因为小麦、粳米、大米、小米等等,均是味甘、性平、具有“补脾胃、益气血、长肌肉、和五脏”的功效。

但是,现在的精制大米、白面等细粮,其加工过程中把种子的皮、胚芽剥掉,损伤了种子中的生命力,缺乏生机。大米放在水里无法发芽,营养价值大幅度降低,所以最好食用完备的种子,也就是粗粮,没有经过细致加工保持原始生机的粮食,其谷气充沛,补养人的元气最好。

2 不同饮食原则的分析

时下出现很多“饮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原则。有两类人群持这种观点:第一类,想减肥的女性;第二类,某些佛教人士。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减肥的女性为了控制热量摄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面有菜色,要么萎黄晦暗,要么脸色苍白,精神体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劳无力,造成月经量少、甚至绝经,来门诊求治妇科疾病,希望调理月经。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无从摄取,气血无从生化,后天之本亏耗,导致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因此,我在诊治这类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气血之来源,此外,建议喝小米粥加红糖以充养脾胃,迅速恢复元气。

在北方,妇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时候,老婆婆通常给产妇做小米粥加红糖,以补养身体,小米在中医看来是补肾健脾利湿的佳品。

古代行军打仗,多以小米为军粮,吃小米不仅耐饿,而且除去脾胃湿气,避免水土不服所导致的肠胃疾病。近代的抗日战争,八路军“小米加bu枪”打败了日军,战士们的主食也是小米。

一把小米,撒到地里是一片庄稼,小米是高度浓缩了的“生机”。产妇生完小孩,生机消耗很大,所以民间用小米来帮助其恢复生机元气。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红糖,不仅月经调顺,而且脸色红润光彩,真印证了五谷杂粮补养身体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居士,也是不吃主食仅吃蔬菜,但是据我观察,大部分遵从这个饮食原则的人,久而久之面黄肌瘦,身体衰惫,气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讲的仅靠蔬菜是无法维持气血来源的。

蔬菜多为植物的茎和叶,其疏通力量比较强、而补养力量比较弱,气血虽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补养,尤其是脾胃没有水谷滋润,久之,就会造成脾胃气虚的病机。

以上论述,是针对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则,就说明有一部分人是这个原则的亲身受益者。

那么,什么样的人合适这种饮食原则呢?
我总结为:“心地清净,元气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养生原则。

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内心清净无染,妄想、分别、执著淡薄,元气消耗极少,依靠修行禅定所获得的能量补充(禅悦为食),全身元气充沛。

正如古人所说“气满不思食”,真正元气充盈的人,不思饮食。因此一天仅仅吃一顿饭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湾著名的广钦老和尚,数十年来不吃主食,仅吃水果维持体力,活到九十五岁高龄,身无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经典《增一阿含经》中以“禅悦食”为五种出世间食之一。并在《杂阿含经》指出,有众生进入初禅,“离生喜乐,处处润泽,处处敷悦,举身充满,无不满处。”

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会有全身气力充足之感。

毛凌云居士所撰《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这样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现摘录如下:

清 竺峰、圆融大师,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无缺。笃好礼念,以往生净土为决定志愿。不畜徒,不自住庵,恒依人修,免杂用心。居无定所,合则留,不合则去,意气洒落,不为胶执,亦不乐随众作务。常静掩一关,礼念并行,不礼则念,不念则礼,无一时间断,亦不参以他法,竟以此终其身。

尝于午间敲鱼念佛,直到次日日晡时(下午3~5时),人见其终无休歇,大声唤之,始止,自谓才如半日耳。

问其饥否?则曰:“我口甜水如蜜,常咽常盈,受用无量,更不思食也。”

胁不帖席者数十年,故少梦,偶有梦,亦不离礼念,更无异缘,梦中常见佛菩萨活动如生,间予奖励,或导引念佛。

忽自知时至,念佛而逝,年六十四,顶示暖相。

圆融大师精进念佛一天一夜,竟不会感到饥饿,反而觉得口水甘甜,受用无量,这恰恰说明法喜充满,禅悦为食便会得到能量的补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饮食。

又如,历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寿禅师,据历史记载,他三十岁悟道,“后住永明(寺),日课一百八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每天由早到晚,讲经、作佛事,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而且夜晚还要到其他峰顶念佛。

明代学者洪觉范说:一个人每天要做这么多善事,而且日中一食,一定骨瘦如柴,结果看到他(延寿禅师)的画像,却是身体壮硕、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

永明延寿禅师一天的工作量、体能消耗是巨大的,然而需要补充的能量却很少,足见禅定功夫之深。禅定,并不一定是面壁打坐,行住坐卧都不离禅定,“禅悦为食”自然身体健壮。

然而一般佛教居士,没有专业修行,或者因为功夫不到,还需要应付日常工作,有的护法居士为佛法、为众生而奔忙操劳,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假如不加以补充,就会导致上文所说的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亚健康状态,长久以往,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任何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每个人在接受不同的养生观点时,要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斟酌采纳,方能如理如法。

(文章来源:彭博士工作室)


[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0-12-21 15:4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好文。素食养生文化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7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布施!
发表于 2010-3-1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元气充盈的人,不思饮食。因此一天仅仅吃一顿饭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湾著名的广钦老和尚,数十年来不吃主食,仅吃水果维持体力,活到九十五岁高龄,身无疾苦,安然往生。
-------------------------------------------------------------------
努力,大家都修到禅悦为食
发表于 2010-3-1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0-3-16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愿大家都来吃素!

“愿我今世应受的所有恶业障,除了助我成佛的外,皆不成熟,实在要成熟,也要在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一切因缘众生皆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甚深般若,成就法身圆觉。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任何疾苦;
    愿一切法界国土,皆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安乐;
    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修甚深般若,发大菩提心,住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发表于 2010-10-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师兄分享好的文章。
发表于 2010-10-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解的真圆满
发表于 2010-10-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是福
发表于 2010-10-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13:30 , Processed in 0.21476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