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47|回复: 0

艾灸,遗失的中医奇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艾灸,就是用燃烧的艾绒在人体的穴位上熨、灼,使热量通过穴位进入经络,达到疏通经络、祛寒疗疚、养身保健的效果。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家有艾火不求医”的说法。然而遗憾的是。这颗祖国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如今却日渐衰落,已经到了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境地。
  今天,就让我们重拾古老的艾灸疗法,让先辈的医疗养生智慧继续传承。
  说起针灸,可能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古代,“针”和“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的“灸”即指艾灸。
  把艾叶制成艾绒、艾炷、艾条等点燃后,靠近人体不同的穴位,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性刺激,并能使药力内透,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这就是艾灸。古代医书《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就是说灸法是除药物、针刺之外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和灸都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古老的传承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灸法了,《黄帝内经》言“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医书之一《五十二病方》也记载了用艾叶医治疾病的方法。
  在古代中国,有的医学大家虽精通方药和针法,但在实际治疗中则偏爱灸法,比如被誉为神医的华佗,给患者治病时就多采用灸法。他一般选用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灸七八个艾柱,往往“灸到病除”。
  晋代葛洪的妻子鲍姑,更是擅长用灸法,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灸疗专家。也许是深受其妻的影响,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共录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这就说明,灸法在古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针法。
  唐代药王孙思邈,幼时多病,到了中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灸火遍身烧”,结果到了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过百岁还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书写了震古烁今的医学名著《千金翼方》30卷。
  
  艾灸的现代困惑
  
  艾灸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获得了古代医学名家的肯定,并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接受了无数患者的检验。科学研究证明,艾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光谱,是一种适合人体治疗的近红外线,可激活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和免疫功能提供能量,改善和修复病灶。
  曾几何时,中国人是一个善用灸法的民族。中国古代的医生们,如果只懂针法而不懂灸法,则会被人耻笑,人们会认为该医生不是好医生。唐代医学名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上说过:“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
  然而遗憾的是,艾灸到了近、现代,却正面临绝境。灸学界泰斗刘冠军已于2003年底去世,硕果仅存的两位灸学权威,合肥的周楣声已年近九旬,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田从豁教授也近耄耋之年。在各级中医院中,“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医院的针灸科均有针无灸。吃着麦当劳长大的新一代中,甚至连艾灸的名称都没听说过。但是,起源于中国的灸疗,却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绵延生息,日本的北海道一直有“不灸足三里勿做旅人”的说法;韩剧《大长今》中对艾灸也有具体的描述,韩国人甚至认为艾灸是他们发明的。
  其实,艾灸在现代的中国,更具有现实意义。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在城镇,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患者应该住院而不住院。医疗费居高不下是造成中国人“不敢看病”的真实原因。
  而艾灸正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节约的群众性医疗技术。晋隋时代的医家陈延之穷尽一生的精力来倡导灸法,他认为“针须师乃行,灸凡人便施。”就是说针灸必须经过系统的中医学习方能施针,而艾灸却是老百姓都可以掌握,并随时操作的大众医疗技术。
  因此,艾灸不应被人们忘记,相反,应该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掌握艾灸疗法,让这朵中国传统医学的奇葩在我们手中传承、发扬。
  
  链接:手把手,教你做艾灸
  
  事怎样制作艾炷、艾条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称为陈年熟艾。
  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艾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艾卷的制作: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现有的药店有成品艾炷和艾卷出售,可到药店直接购买。
  
  艾灸的方法
  艾灸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竿。以隔姜灸为例,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穴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换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炷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引起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 本帖最后由 仁心仁术 于 2010-1-27 10:1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9:14 , Processed in 0.21295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