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23|回复: 1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四四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0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四四集)  2013/9/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4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五十页第一行,从当中看起:

  「经云临终不能观佛,但仍能念佛名号,是显持名之法实为至易也」。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最紧要的关头就是临终,临终是个转折点,来生到哪里去,完全是最后的一念,这个不能不谨慎。我们看到一些人,临命终时情执放不下,这种情形非常危险。放不下儿孙,放不下家庭的产业,结果他到哪里投胎?还在这个家庭。人身失掉,这家里有老鼠,家里有小动物,如果养的有狗,养的有猫,没有养家畜,家里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很可能到这里头去了,舍不得离开环境。我六和园有一只猫,你们很多人去看到,那个猫,我觉得牠是过去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主人。六和园转在我这里,我是第五代,大概总是前面一、二代的,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这个猫认物不认人,非常喜欢这个房屋,不认人,进到屋里面去,总是坐在主人的位子上,牠不坐在别的地方,牠要睡觉,牠一定在主位。我们的小客厅通常摆三张椅子,牠总是坐在当中,看牠一举一动,像这个房子的主人。堕在畜生道,畜生愚痴,离开畜生道很不容易,牠死了以后依旧投畜生胎,还是留恋这个地方,很不容易觉悟、不容易放下,那麻烦大。遇到我们比较幸运,我们碰到牠,劝牠念佛求生净土,不要留恋这个地方,我们常常提醒牠。如果是一般人居住的话,没人提醒牠。这是情执。

  如果临终一念是贪婪,鬼道去了;一念是怨恨、愤怒,地狱道去了;一念善心、爱心,慈悲济世,这人道,都在最后一念。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决定往生,都在最后一念。我们如何能保证最后一念还是阿弥陀佛?唯一的办法,把念佛,阿弥陀佛念成习惯,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念头不起则罢,起念就是阿弥陀佛。这个习惯养成,临终往生就有把握;没有这个念头,临终往生没把握,这不能不知道。古人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们天天念佛为的什么?为最后那一念。关键就在最后,最后一念决定我们来生的前途,多么重要!所以养成习惯。发菩提心不是在临命终的时候,现在就要发。菩提心是真心,真诚心、清净平等心、慈悲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对人,待人接物大慈大悲,要在平常养成。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提到,现代的出家人,废弛戒律,不学经教,所做非法,感到非常痛心。这什么时候?八十年前的时代。八十年后的今天,印祖没看到,他要看到,天天流眼泪。如何挽救?在香港这个地区学佛,还没有人干涉,香港对佛教不闻不问,自生自灭,不障碍你,也不帮助你,所以学佛的环境没有了。印祖那个时代,国家还有不少官员,虔诚的佛教徒,常常用他们的威德来护持,现在没有了。修学的环境没有了,你说多难!幸运的人,自己了生死出三界,行,做得到,尤其是净宗法门。帮助正法久住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念佛往生,有很好的瑞相给大家看,有很好的德行,死后让别人去想想。除这么一点小小的影响之外,其它的做不到。

  佛法我们相信不会消灭,佛法要再像过去隋唐时代那么样的兴旺,我估计要两百年,真正有人,世世代代有人,不怕艰辛,认真努力,能做得到。今天佛法的种子在斯里兰卡,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小地方,全国认真学佛,确确实实把佛法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到那边是真正看到了佛法。我相信在历史上,在中国的盛世也不过如是。但是中国的盛世是大乘,斯里兰卡是小乘,大乘对于诸法实相讲得透彻、讲得明了,这是南传所缺乏的。南传的经典就是我们《大藏经》里面的阿含部,方等里头也有一些。它有非常好的基础,进入这个国家,就能感到佛教的氛围,现在讲磁场,一片祥和,令人羡慕。难得国家护法,总统带头。

  我们的愿望,是把世尊一代时教慢慢都把它复兴起来,希望年轻人能发大愿,有这么一个理想的环境,建立一所大学,各个地区的佛门弟子发菩提心,帮助正法久住。老师不容易找到,扎根的老师没有问题,斯里兰卡有,也就是讲《阿含》没问题,讲《方等》的可能比较少。能在这个基础上扎根,放下万缘,一门深入,有无师自通。这就是李老师教给我的,我们找不到老师,没有办法。学佛世出世间法都要通,不通佛法不契理,不通世法不契机,契机契理必须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这个就难。老师告诉我,世间法不说别的,单单说中国这一套《四库全书》,能不能通?佛法是这一部《大藏经》。很现实摆在面前,你要不通你就没这个能力;要通,不可能,修学环境没有。现在有修学环境,没有老师,行,求三宝加持,用感应,我们以真诚心、恭敬心,有使命感,我们继承如来大法。像玄奘大师年轻的时候发的大愿,为什么出家?「远绍如来,近光大法」,这是他说的,他就为这个出家。第一句,远,继承释迦牟尼佛的大法;后面一句,把它发扬光大,他做到了。有这样的人,必定能感动。

  我们细心观察世尊,世尊之前,这地球上没有佛法,他虽然示现的参学,十九岁离开家庭,做苦行僧,到处参学。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他都亲近过,都去参学过,从婆罗门教那个地方学成四禅八定。到三十岁,十二年,十二年的参学,他放下了。那个时候印度的禅定到四空定,这是最高的,没有再高的。佛陀来试着突破,再往上提升一层,第九定,声闻证得的,称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声闻再提升,缘觉。大乘菩萨道里面,我们算禅定的等级,声闻是第七个等级,缘觉是第八,十法界里面菩萨是第九,佛是第十。再突破,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第十一,前面十信位圆满,达到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不断的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后,真的圆满了。圆满是什么?自性本定。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没有动摇就是自性本定。修定跟自性本定成为一体,这就是妙觉如来,无上正等正觉。他做到了,三十岁成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彻悟,古德常说的,「一经通一切经通」,这部经真通达了,明心见性才通达,不见性不算通达。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这一个法门就是一切法门,门门通了,经经无碍。为什么?佛的法门、佛的经论是从自性流出来的,只要你把自性的根源找到,自然通达,没有不通的。

  世尊为我们做这个示现,这一见性之后,开始教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天台判为藏通别圆,贤首判为小始终顿圆。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自己能不能通?能通。什么方法?放下。有丝毫放不下就不通,那是什么?障碍。放不下的那一点,就是烦恼障,就是所知障。彻底放下,汤恩比博士说是难,非常不容易。谁能够彻底放下?心里再没有罣碍了,那才叫彻底放下;稍稍有一点罣碍,就是没有放下。没有放下,你所学的是知识;彻底放下,见性了,那就是智慧。智慧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学来的。智能包括知识,有智能的人肯定有知识,不能说没有知识,有知识的人确实没有智慧,两桩事情。成佛要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为什么?你才能帮助一切众生。众生根性千差万别,无论是什么样的根性,你都有能力去教他。

  世尊为我们做示现,在中国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也做了一个示现。能大师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学佛,偶然的机缘。他是樵夫,靠卖柴过日子,父亲死得早,母子相依为命。靠什么生活?靠上山砍柴挑到城里去卖。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了,抗战时候有。抗战时候我住在城市,城市里面没有电灯、没有瓦斯,点油灯,点蜡烛,点油灯是最普遍的。我们在学校念书,住在学校里,晚上上自修的时候,每个人一盏油灯,一个教室里头四、五十个同学,灯也还挺亮的,每个人一盏油灯。油灯是你自备的,不是学校给你的。所以烧饭要烧柴火,柴火,有专门在山上砍柴到城里来卖的,就这个行业,樵夫。有挑水的,没有自来水,挑水,每一家厨房有一口缸,水缸。那个时候水源干净,小溪里面的水干净,河里的水干净,池塘的水干净,统统可以饮用,没有听到染污这两个字,这个名词抗战时期没有。染污从有了农药、有了化肥,染污这是科学技术带来的。有农药、化肥的方便,就带来染污,这是副作用,有利就有弊。

  中国传统的方法是辛苦一点,没有毛病,生活所需,这些饮食都是干净的,从来没有为这些事情操过心,商品真正是货真价实,没有人卖假东西。现在连医药品都是假冒的,你说怎么得了?人活在这个世间多辛苦。那个时候的人还讲道德、讲仁义,还懂因果,现在社会没有了。七、八十年前,我们想到过去那个环境,非常怀念,再也看不到了。在斯里兰卡访问,就像回到过去,他们还过着八十年前的生活,人民不追求现代化,安居乐业,知足常乐,没有竞争,没有奢望,依然保持传统的人工农耕。这些话,我在汤恩比与日本池田大作的谈话当中看到,他们就希望这个世界要恢复传统农耕,世界才能恢复秩序,才能回到和谐。可不可能?很难。现在机械化的耕种,品种的改良,让生产量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在膨胀,最怕的是粮食危机,所以机械化的耕种全球都欢迎。只有斯里兰卡没有接受,他们知道机械化是不错,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就是染污,基因的改变怕带来没有法子治疗的疾病,所以他们不要。这是智慧的选择。

  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佛法,看到希望,我们也是全心全力去帮助它,希望这个学校能办成。不但要办一个佛教大学,还要办一个宗教大学。宗教要互相学习,宗教要互相团结,化解矛盾,化解冲突。宗教团结,宗教的教学能够帮助世界恢复到安定和平。这桩事情我们在过去做了十几年,我们是一九九九年开始做,十二年、十三年,做出一点成绩出来了。这是一桩好事情,要继续努力。宗教里面所求的,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国人讲圣贤人,是要求人民断恶修善,好事不是坏事,要求人民向圣贤学习。宗教里头有戒律,有伦理道德的哲学,都讲到天堂地狱。那天堂地狱有没有?肯定是有。怎么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能够承认这个原理,你就晓得,天堂是我们的善心善行变现出来的,地狱是我们的恶念恶行变出来的,换句话说,自作自受。自性里头没有,自性清净,一法不立,不但没有六道轮回,连十法界也没有,还包括一切诸佛实报庄严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诸佛菩萨的实报土除外,没说这个话,换句话说,统统是虚妄的。从哪来的?念头来的。我们有善行,善行变现的是天堂;我们有恶念,恶念变现的是地狱,是这么来的。所以是祸是福,是善是恶,与别人不相干,佛法讲与心外不相干,这是你心里面的变现。心是一切法的主宰,是一切法的根源,这是佛教哲学。

  佛法的修行,最后终极目标不是天堂,佛教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手段,不是目的,中途站。这个中途站不是休息的,是到那个地方去修行的,那是一个学校,到那里去上学,完成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回归自性,我们从自性生出来,最后还回归到自性,这就圆满了。一切万物,佛法说得很明白,心生心现,一真法界。十法界,唯识所变,就在所生所现的基础上,阿赖耶识起了变化,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心,你看能现能生,不变。会变的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我们现在起心动念,阿赖耶。佛菩萨不会起心动念,为什么?他没有阿赖耶,他没有迷惑。阿赖耶是迷才有的,觉悟就没有。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学校,我们到那边去上学去的。阿弥陀佛是最好的老师,他真正发大菩提心,帮助六道这些迷惑深重的众生,他用他的本愿功德加持,落实在他所建立的极乐世界。他用这个做手段,帮助我们,成就我们,一生达到究竟圆满。一切诸佛当中,只有阿弥陀佛发了这个心。其它诸佛知道了,佛佛都有这个能力,都有这个智慧,都能建立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建?有一个建立,够了,一切诸佛不需要再建立,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众生,成就不了的,送到极乐世界。我们是在这个世界成就不了的,释迦牟尼佛把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度众生的功德就圆满了。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佛与诸佛多么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助合作。释迦佛在娑婆世界教不了的众生,送到极乐世界,一切诸佛剎土亦如是,没有例外的,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满了。诸佛赞叹弥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从这里看到诸佛的谦德,谦虚,不争,没有骄傲,没有竞争。你有德、有能、有福报,我全心全力帮助你,这是佛菩萨。佛菩萨不争名闻利养,为什么不争?宇宙之间本来无一物,你争什么?你求什么?无争无求,成就无上菩提。这个法门真的,我们想想我们行,它容易。它要的条件就三个,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确确实实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参访诸佛剎土,取长舍短,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他自己建立的,是为一切众生建立的,欢迎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听他的教化。他的教化必然都是像信愿持名这样的容易,到极乐世界没有难修的法门,没有。你不会感到修行很苦,你觉得修行很快乐,每一天法喜充满,所以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去。

  这里举出这个例子,显示出法门容易,太容易了。一句佛号四个字,阿弥陀佛,临终的时候容易念。你能念,最后一念是佛号,就能往生。「是为至稳」,稳当,不会出差错的。「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就是消业障、消罪业最快的方法。「至顿」,很快就把无量劫罪业化解、消除了。再说,「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这个太稀有!我们不怕造罪业多,阿弥陀佛能帮助我们消除业障。这个话不能随便说的,释迦如来这样告诉我们,必定是千真万确,我们要相信,决定不能怀疑。前清乾隆时代,慈云灌顶法师,那个年代佛法兴旺,帝王护法,所以高僧大德太多了,不是稀有,佛法盛。慈云灌顶法师,慈云是他的号,灌顶是他的法名,这个法师著作等身,我知道的大概将近五十种,一大半,日本《卍字续藏》里面统统收在里头,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真正大德。《观无量寿经》他有批注,经题叫《观经直指》,里面说过,他说这个世间,这一个重罪的人,所有经论、忏法都不能忏除他的罪业,最后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念佛,念佛能消他的罪根。《直指》,《观经直指》,指导的指,《观经直指》。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五逆十恶是无间地狱,他要不能往生,决定堕无间地狱。临终十念要具足真信真愿,没有丝毫怀疑,每一句佛号就是忏悔业障,求生极乐。十声佛号,他的罪障就化解,这是说明它不难。

  我们今天造业很重,业障为什么化解不了,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们的心深度不够,菩提心是深心,我们深度不够。从哪里讲?我们信深度不够,我们的愿深度也不够。我们虽然信了,还怀疑;虽然发愿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放不下。人家那个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他彻底放下,他要还有一样放不下,他不能成就。要培养我们的深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典,离开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9-4-20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心做不到。这个经典要怎样念?要用古人这个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曾经教过人,我们就依这一部《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个本子念熟了,从头到尾念一遍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念二遍,十个小时念二十遍。每一天定课,二十遍不缺。念上十年,你就得定,你把你的妄想、杂念统统念掉了。念的时候专心念,不要研究里头的意思,一研究就坏了,你的心就乱掉。用这个来修定,一天十遍来修定,把自己妄想杂念念掉,清净平等觉找回来,是这个办法。目的是培养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什么都不求,什么也不要想。再讲这部批注,先念,那是基础,念真正得三昧,再把这个批注从头到尾,不需要背,看三十遍。前面十年是一向专念,念经。目的是什么?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心是念佛三昧。然后再把这个批注从头到尾读三十遍,那是什么?后头的觉,清净平等觉,那个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难!用心没有别的,就是要专一,心可不能杂、不能乱。你本来是佛,你用这个方法回归到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就开悟。一心就是清净平等心,一心,不乱就觉了。这个时候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拿到手了,随时可以去。你要发大悲心、大菩提心,我已经取得极乐世界,像签证一样,我已经拿到签证,随时可以去,我现在还不去,我要帮助苦难众生,在这个地方行菩萨道,帮助正法久住,行,绝对不碍你往生。你随时可以往生,你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应,时候到了,阿弥陀佛来接你;时候没有到,一点也不着急,这个世间再苦,能忍,能平安度过。

  所以,「带业凡夫顿齐补处,是为至圆」。圆是圆满,功德真的是圆满。「持名妙法既至简易稳妥,又复最极圆顿」。这个法门到哪去找?一切好处都在这里头,简单、容易、稳当,又圆满,又快速,顿是快,顿超。「是故十方如来同赞」,这是真的,我们在《弥陀经》、在本经上都读到的。「千经万论共指」,这句话,两句,「十方如来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印光大师常常讲,给人写对联都用这两句,念佛堂的对联。「世之行人」,这个世间修行人,实实在在应该「速发大心」,赶快发大心,大菩提心。大菩提心是什么?真信真愿,一向专念,这就是大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末后这段,「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因上二者,不可分割。发菩提心,信也,愿也。一向专念,行也」。这个经往生的条件叫三资粮,「信愿行三,缺一不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用四个字,这个经里用了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蕅益大师把它节省,省了一半,「信愿持名」。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印光大师赞叹,说得好!「《弥陀要解》云」,《弥陀要解》蕅益大师的,「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这是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所说的。「意谓无上菩提心,乃修净土者之指南针。航海者,赖指南针以定方向」。我们今天,「欲出生死苦海,直登极乐彼岸者,则赖菩提心以为导引」。菩提心就像指南针一样,要有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决定不改,决定不变,一生就一个方向、就一个目标,念念与阿弥陀佛相应,必定得生净土。「故知发菩提心者,修净业者,必不可少也」。

  「又由此菩提心,而持名号,乃为正行」。这是净土的正行。如果没有菩提心,「虽持名号,亦非正行」。为什么?没有意愿往生,对西方极乐世界怀疑,信心不坚固,这不是正行。这样念佛也有好处,不能往生,跟阿弥陀佛结缘。「如《弥陀要解》云: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蕅益大师《要解》里所说的,信愿重要!我们在学习这部经典、这个批注,特别强调信愿。为什么?现前净宗同学,老实讲,信愿不足。从哪里看?从日常生活当中、行持当中,没有把念佛看作第一桩大事。实在讲,把念佛放在其次,把这个世间还是看作第一。这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这是跟阿弥陀佛结缘,往生要到来生后世,这一生不成熟。到哪一生你把往生这桩事情当作一生的大事,那就决定往生;把它放在第二、第三是往生不了的,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真正念佛人,从早到晚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了,对他来讲统统不重要,重要就是一句佛号。所以我常常赞叹,常常讲,农村里的愚夫愚妇,你看他的行持,他好像什么都不懂,痴痴呆呆,一天到晚一串念珠一句佛号不中断。你跟他讲什么,他回答你的全是阿弥陀佛,好像他不会说第二句话,非常慈悲,非常可爱,一点杂念都没有。那个佛号念得真的是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他一生就求生净土,什么都放下了。这是真正念佛人,这是老实念佛人。不但他决定往生,我想象当中,他们往生决定是上辈往生,三辈里头他不是中下。李老师当年在世,跟我们这些学生常常谈到这桩事情,他羡慕,他想学,他说我学不像,事业太多了。他在台中办一个莲社,台中莲社,办了一个慈光图书馆,佛教图书馆,还有慈光育幼院,两个育幼院,还有一个老人院,还有菩提医院,每天事情多少!每天都要跟莲友开会,台中莲友几十万人,一个月想跟老师见一次面。所以他一个月每一天都排两个小时,下午,跟这些念佛班,他四十八个念佛班,跟念佛班的代表同学开会,解答他们的问题。老师有佛学问答,多半都是这个地方的记录。所以他真的是没有办法学,但是他非常羡慕,对于那些念佛人他很佩服。我们在过去也没有把这些人看在眼里,见过,不是没有见过,没放在眼里。经过老师这样一说明,我们心里明白了,想一想真比不上他们,他们往生有把握,我们往生没把握;他们真的把万缘放下,我们没放下。怎么办?赶快学,学放下,不放下,真正会产生障碍。真的想往生,真的想成就,不放下,那是自欺欺人,你的愿望达不到。彻底放下,往生的愿望就可以做得到。

  「反之,虽发菩提心,但无求生净土之愿行,另修他门,则非净土之机,亦不得往生」。这也是真的,确实发菩提心,但是没有发求生净土的愿。佛法法门多,经典多,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喜欢《华严》、《法华》、《楞严》、《般若》,这些大经大论下了不少功夫,搞了几十年。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了生死出三界,就是脱离六道轮回,没有出十法界。想想,做不到。我们这些大乘经论看多了,理事因果都知道,小乘,连个初果须陀洹,我们做不到;大乘,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也达不到。这个是佛门里头最低的阶位,像爬楼梯一样,头一层、第一层,你都没有爬上去,你还谈什么?须陀洹必须要放下见惑,见思烦恼的见烦恼,你才能证得。学经教是属于信解,没有行证,不管用。放下五种见烦恼,这就行,有行就有证,证初果,证大乘初信菩萨。这个地位,佛门称为小小圣,圣人里面位子最低的。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小小圣他不会退转做凡夫,位不退,虽然他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他决定不堕三恶道。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人家?第一个,他身见放下了,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金刚经》前半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做到了,我们没做到。身见放下了,边见放下了。边见是什么?我们今天讲的对立。边是二边,不再执着二边,清净心就现前。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话来说,从事上讲,大家好懂,他对于一切人事物能随顺,不再执着了。成见放下,跟大众相处没有意见,你们怎么说都好,只不要太过分,都可以随缘。太过分不可以,只要不太过分,统统可以随缘,能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可以做到这个,这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坚固执着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这个不行。那是什么?妄想。

  大乘把整个佛法归纳到两句话,一切佛法讲的是什么?两句话,归纳成两句话,「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全部的佛法就在这里头。法相宗《百法明门论》,就是最简单的说明这两句话。《百法明门论》把一切法分作两大类,有为法跟无为法。有为里面又分作四种: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这有为法,再加上一个无为法,大乘相宗由这里入门。百法到最终的目标是什么?说明人无我、法无我。百法是一切法无我,就说这一句话,也是总归纳,归纳成一句话,一切法无我。一切法展开就是百法,百法展开是弥勒菩萨《瑜伽论》里面所说的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认为六百六十法太多,对于初学不容易,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简化成百法便于初学,这一切法。一切法无我,这是为什么佛教初学先要把身见放下,就这个道理。无我,你偏偏执着着有我,这不能入门;必须得无我,就入门。世间人讲灾难,无我就没有灾难,彻底化解。灾难从哪里来的?从我来的。怎么说从我来的?我的思想不善,我的行为不善,感召来的就是天灾人祸。无我,问题全解决了,要懂这个道理。

  须陀洹虽然小小圣,他只要放下我,他就不会造恶业,他就能控制住贪瞋痴,决定不堕三恶道。他能做到无贪、无瞋、无痴,十善业的意业三善。也就是说,须陀洹才真正把十善业落实了,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他怎么会堕恶道?纵然宿世今生还造着有恶业,现在不造,缘没有了,因要加上缘,业报才现前。他有因,他没有缘,他的心没有贪瞋痴,他的行守住十善业道。所以他在人世间修行,寿命到了,生天;天上继续修行,寿命到了,到人间来,六道里面只有人间天上。七次往返,有期限的。我们在六道是无期的,没有期限,这个很可怜。小乘有期限的,七次,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证阿罗汉果,就是四果罗汉。证阿罗汉果就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他要再回到六道轮回来,他是阿罗汉的身分来的,是来度化众生的,不是业力。

  宋朝的济公活佛,真有,不是假的,《高僧传》里头有他,记载得还非常详细。别的法师传记只有一篇文章,他的传记好像有四卷,《高僧传》里面的,真有其人。我们在抗战期间当中出现一个济公,跟济公活佛的行谊完全相同,金山活佛。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人家称他作金山活佛,很像济公。在金山寺出家,很少住金山寺,一年大概回去一次,一个星期做法会,给这个法会里头募捐,供给道场做道粮,真有神通。我没有见过这个人,我在台湾认识乐观法师,这是我们前一辈的,他对我很好。他曾经跟妙善法师在一起住过四个月,他说他对他很了解,他说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妙善法师一年到头不洗澡,不换衣服,他就一身衣服,里面一套小褂裤,外面一件长衫。当然一年到头穿这一件,这衣服就很脏,领子都是黑的,但是你闻闻有莲花香气。他那一件衣服,夏天是这样的,冬天也是这样的,夏天好像不热,冬天好像不冷。传奇的事情很多,所以当时人家称他活佛,很受人欢迎。有很多怪异的事情。人家供养他的钞票,他拿来嘴巴咬一咬,吞到肚子里去。钞票多少人摸,人都讲充满了细菌,他没事。看到地下有破铜烂铁,他捡起来都吃掉,这是事实。有他心通,乐观法师跟他在一起,对他有轻慢心,瞧不起他,他完全知道,有时候用讽刺的话把你揭穿,有他心通。有宿命通,知道人过去、未来,他有这个能力。稀奇古怪的毛病,他给你一治就好了。药物是什么?就跟济公一样,身上搓,搓些丸子来让你吃,吃了之后病就好了,很有效果。这个《传记》好像我们协会有流通,我们印过,乐观法师写的,真的,跟他在一起住过。另外一份,煮云法师写的,煮云法师跟他没有见过面,到处打听他这些神异的事情,把它写成文章,写了一本书。煮云法师是听说的,乐观法师是亲自看见的,这两个小册子我们印在一起,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净土,发菩提心要加上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做别的想,这才行。如果修别的法门,对净土的心淡薄,这是往生的障碍。「是故经中,三辈往生,俱云」,统统都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盖此实为三辈往生必备之正因。」你必须要具备,决定不能缺少,真正发心求生极乐世界,真正要皈依阿弥陀佛,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一切法门里,一切经教里头回头,依《无量寿经》;从一切修行法门里头回头,专依念佛法门,就是信愿持名,这样就决定得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www.hwadzan.com/ http://edu.hwadzan.net/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1 17:54 , Processed in 0.18625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