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05|回复: 2

转帖:千佛洞古刹沧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6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佛洞古刹沧桑
  碧小家
  吉木萨尔县千佛洞,位于县城西南五公里处的天山山脉北麓的千佛山西台地上,为天山北麓东段北庭故境唯一保存的石窟寺。窟址占地总面积五千六百多平方米,遗址涉及面积2347亩,现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窟以释迦牟尼涅盘像、三圣菩萨、十八罗汉、万寿山、千佛像及佛教故事画为主,窟前配以大雄宝殿、天王殿、地王殿等佛教建筑群。
  清代嘉庆年间永保所编的《乌鲁木齐事宜》一书中记载:
  千佛洞在济木萨城西南山内,距城十馀里,入山约行数里,重
  岩叠叠,高低不等,树木丛茂,从前并未见有洞口。
  《三州辑略》和清人祁韵士的《西域释地》中记载:
  千佛洞,济木萨城西南十馀里山中,树木丛茂,相传,乾隆三
  十五年(1770)间,有济木萨菜民患眼疾,逾年不愈,将至失明,无
  以糊口。幸赖熟悉山路,每遇天气晴明,即赴山打柴度日。一日进
  山,眼疾遽发,疼痛难忍,至欲轻生,摸索至一山冈树下,解带欲
  缢。忽闻旁有人言:山下有水洗眼可痊。其民回问,四无应声。惊
  坐山旁,痴想欲睡。人言如前,如是有三。其人甚疑,匍匐下至山
  坡,听有水声,祝日:此必神明指示,如果洗愈,情愿出家为僧。遂
  坐溪边,擦水洗目,疼痛即止,渐渐透明。洗一日夜,两目即能视
  物,望空叩谢。后山坡上,背山歇坐,忽见坡土坍裂,其内透出白灰
  墙壁,遂用手刨挖,内竟空虚,有门洞形迹。因即出山遍告,众人携
  带锹镢等物,赴山凿开洞门……门里甚黑暗,取烛照之,洞形如半
  月,见一卧佛,身长丈六,金面跣足,衣服颜色如新;又有铜佛,大
  小不计其数,自尺馀至三五寸不等,土花锈蚀者极多。其民感泣,
  即日落发,募化于洞前接盖庙宇,至今极其壮丽。都统索诺木策
  凌,曾贡此洞的铜佛九尊。都统于四十九年巡阅营伍之便,亦曾至
  此洞云。吉木萨尔千佛洞被发现后,立即引起主政新疆高级官员的注意。乾隆四十九年,首任乌鲁木齐都统索诺木策凌曾利用巡阅营伍之便,亲临此洞,将洞中发现的九尊铜佛,作为贡品进献北京。至今被收藏在北京故宫的九尊铜佛像,有可能就是当年索诺木策凌进贡的那九尊铜佛像。
  根据清人记载,吉木萨尔千佛洞发现于清代重定新疆之初、汉民大批至天山北麓东段定居之时,说明此洞乃是极少数未毁于东察合台汗国宗教战争的幸存佛寺之一。重新发现时,寺内佛像壁画悉光鲜如新,建筑龛洞都保存完好,这说明寺是在大战来临前,预先予以埋盖封存,始遣散僧人,才不为占领北庭者所知。此佛窟被菜农发现后,他为感佛恩,遂削发为僧,四处化缘,修复佛寺,使千佛古洞再度繁荣,睡佛被重塑金身,受人朝拜。而后名驰遐迩,干百年来游客络绎不绝,使该处成为天山北麓一大名胜古迹。在《新疆建置志》、《三州辑略》、《新疆游记》、《孚远乡土志》等书中,均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发展、变迁,边疆烽火时有发生,曾使该处名胜屡遭劫难,致以四建四毁。据千佛洞已毁寺志记载:该寺原建于北庭回鹘王朝时代,即唐咸通七年(866)间,继至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北庭改称“别失八里”,为察合台汗国据有时,因其最后一任汗王改信伊斯兰教后,并强制其民皈依伊斯兰教,该寺遂逐渐衰败隐世。
  最初的千佛洞石窟,以释迦牟尼涅盘像及三圣菩萨、十八罗汉塑像为主,洞前配有大雄宝殿、金刚殿等,构成最初的佛教文化寺观。清末民初,道教先后在佛寺之西建“三清观”、“玉皇阁”、“定湘王庙”等建筑,重建的千佛洞已成了寺、庙、观、阁、殿连为一体的宏大寺院,成为佛、道二教综合共融的古文化艺术中心。寺院里的雕梁画栋四壁辉煌,树荫深处建有天桥、凉亭,有高擎的佛灯,有潺潺的流水……干佛古洞周围环境幽雅古朴,凭栏远眺,远近美景尽收眼底。
  那时,寺院中养着一只梅花鹿,鹿颈上挂着一个小牌。小鹿常到县城等地转悠,所到之处,逢人嬉戏。鹿到谁家,表示吉祥,家家争抢着喂它好吃的草料,从无人伤害它。
  清同治初年,阿古柏匪帮侵入新疆,全疆各地烽烟迭起,庄园被毁,寺庙皆焚,千佛寺院也在所难免。光绪元年(1875),随左宗棠湘军进疆的湖南张姓道士,遥闻著名的千佛洞古刹,特前来瞻拜。见寺庙全被焚毁,便与同来僧道立下宏愿,决心重建。经数年苦心经营、劝募布施、随募随修,重建庙宇,再塑金身,终于又建起了定湘王庙、大佛殿、玉皇阁和大清殿等,将寺、观、阁、殿连成一片,构成千佛山巍峨壮观、流光闪烁的古佛寺建筑群。
  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开始举办历时半个月的千佛洞诵经大会,东自哈密、巴里坤、木垒、奇台,西至玛纳斯、伊犁、精河,南至焉耆,北至蒙古科布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僧俗人等云集寺院,祈福禳灾。民国十八年(1929)六月六庙会的盛况,在本县老中医孑L庆武心中还记忆犹新。他记得当时山门巍峨雄立,门额上刚劲有力地写着“千佛洞”三个凸出的楷书大红字。山门两旁的对联是“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从大佛殿向东上天桥,连接天桥的是戏台,从戏台经西走廊到东头是黑虎灵宫殿,格子门两旁的对联是:“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梦中人。”横批是“善恶必察”。
  大佛殿里,各种凹凸的金、红字匾额鳞次栉比,高悬于天棚和四周。进得大殿,有两层洞窟,前洞浅而后洞深,称“关煞洞”。前洞中有彩塑侧坐观音,神龛两旁是文殊菩萨和普贤真人。洞窟两边的墙壁上,彩绘各种佛教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后洞两边是彩塑十八罗汉,形态各异,各执法器。四周墙壁塑有悬崖绝壁、群峰叠嶂,在峭崖中塑有数以千计、面貌不同的小菩萨。后洞正中,有一尊镀金跣足的释迦牟尼涅盘塑像,头北面西安详地侧卧在睡榻上。据传,佛的肚脐眼里有一汪清水,经年流淌不涸。人喝了此水,可治各种疑难杂症。
  院落南北两侧是厢房。南厢房西侧有一月牙门,穿过月牙门向西,是坐北向南的定湘王殿,求签问卦者多聚于此。新竣工的玉皇阁紧挨定湘王殿,殿宇雄伟,飞檐走兽,色彩斑斓。同时竣工的还有三真观,里面供奉着伏羲氏、神农氏、有巢氏。
  出月牙门向东,沿沟侧有十馀棵双人难以合抱的梧桐树、柳树和榆树等,这里绿荫蔽日,泉水叮咚,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从三真观向西,是朝拜者进香的驻地,有从蒙古、青海、焉耆、哈密、四棵树等地来的佛教信徒,最远的骑马或骑骆驼得走四五十日。民国初年的官员谢彬,在他的《新疆游记》中记载了当时千佛洞庙会的盛况。
  1933年,军阀马仲英从甘肃率部人疆,沿东路连攻数城,进而围攻孚远县城(今吉木萨尔)时,因战争失利,遂怂恿匪徒纵火烧寺,将千佛寺院全部建筑付之一炬,大火冲天,千佛古洞仅存一些支离破碎的壁画和那个石质卧佛凄凉地寂守在洞窟中。今藏昌吉州博物馆的鎏金菩萨铜像,很可能就是来自吉木萨尔千佛洞的。
  自唐以来,很多名人志士为亲眼目睹千佛洞的风釆,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据《宋史·王延德传》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农历四月,北宋朝廷派出了一支百馀人的使团,跋山涉水,出访西州回鹘汗国,率团的是宋廷供奉官王延德。王延德率使团横渡黄河,穿越戈壁沙漠,于翌年到达西州回鹘汗国的首府高昌城。事不凑巧,正值高昌狮子王阿尔斯兰汗在夏都北庭避暑。狮子王得知情报后,决定在北庭隆重迎接王延德使团。于是,王延德一行便从高昌出发,翻过金岭达坂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至北庭,憩高台寺”佛窟,次日遍游境内佛寺。文中所言“高台寺”即今之干佛洞。
  清代西北史地学泰斗徐松在他的《西域水道记》中也记载了千佛洞:“保惠城南十五里,人南山,山麓有千佛洞。绀宇壮丽。南山通吐鲁番。”道光十二年(1832),清人成瑞在《游卧佛洞》一诗中描绘道:
  层塔慧云笼,秘洞灵光辟。试问古金仙,何年化为石。
  地僻寺无僧,我游聊避俗。拈花信步还,无言意亦足。
  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芬兰探险家、后来成了芬兰总统的马达汉来到千佛洞,看到了庞大的卧佛,记载道:
  庙里惟一幸存下来的是一尊泥塑卧佛。他脸面漆黑,油光发
  亮,头发卷卷,双眼微睁,眉心有一颗痣,看上去非常古老。据一位
  曾云游中国化缘修缮该寺的僧人说,这座庙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了。
  民国六年(1917)九月二十五日,国民党财政部特派员谢彬赴新后,途经孚远县,游览了千佛洞,著文后收入《新疆游记》一书中:
  抵山口,新建王母宫三楹,规模整齐。工事甫竣,尚无居人。自
  此升坡一里,千佛洞梵宇一丛,修洁幽邃,足供游览。夏日避暑,尤
  为合宜。孚远近郊名胜也。正殿后倚佛洞,洞就岩凿,形为半规。燃
  烛入视,中卧睡佛,长约三丈,金面漆身。诸大罗汉,非若库车丁谷
  山之仅壁绘也。……千佛洞景致幽绝,人称述之。……旧历六月六
  日千佛大会,演戏敬神。数百里内外士女,皆来祈福禳灾。车水马
  龙,摩肩接踵。如是半月,岁以为恒。
  看来,在马达汉眼里充满荒凉景象的千佛洞,十年后在谢彬眼里已恢复了旧观。
  史料记载,唐代诗人岑参和唐时有名的悟空和尚,及长春真人丘处机、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等历代名人,都曾在千佛洞留下过诗文和足迹。
  1964年,吉木萨尔县林木工程师巴彦磊与王佐良去千佛洞游玩,被滂沱大雨挡在千佛山上。夜晚,佛院的陈道从经卷中取出一本红褐色封面的书让巴彦磊看。此书大约有三公分厚(可惜忘了书名),书中记载有吉木萨尔千佛洞的历史发展等内容。巴工记忆:
  汉明帝永平五年(62),佛教越过葱岭,传入西域已有半个多世
  纪之久。这当儿,西域第一座佛寺建立起来了,佛址最初建在丝路
  新北道——通往内蒙古的草原大道一侧,大约是如今的阿尔泰青
  河县二台西南一带。当时的草原路,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
  初建的千佛洞被茂密的胡杨树掩映着, 幽雅的四合佛院飞檐拱
  兽,晨钟暮鼓,透出一种静静的超凡脱俗之气。
  四百年后,草原之路渐渐荒废,千佛洞不得不南迁。千佛洞寺
  院第二次建址于吉木萨尔县以北约四十公里处的青圪挞一带。仅
  三百馀年,沙漠又逼过来,千佛洞再次搬迁,建在了如今的吉木萨
  尔县以南五公里的千佛山西台地上。
  第三次迁址后的千佛洞寺院,建筑规模最宏大,构成盛唐时
  期西域佛教佛观文化最壮丽的景观。从唐代到元代,千佛洞盛兴
  了六百馀年时间,成为西域佛教最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
  之后,也许是史学家预测的那样,千佛古刹因宗教战争而隐
  去了。
  经考古学家对这座千年古寺进行认真考察,高台寺的性质乃是天山北麓最早发现的古代佛寺,实为北庭地区最早的仿石窟寺型佛寺。其使用时间,要早于今天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大寺。整个建筑都是凿土崖为窟,仿支提窟形制,与北庭西寺大体相同,而为汉传佛寺中所鲜见。
  1992年,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由全县有识之士倡导,各界人士陆续捐资助物,恢复千佛寺名胜古迹。由于干佛洞最后破坏的时间离今不远,当地老人对佛寺原来的塑像、壁画、龛洞、千佛位置仍历历在目,并未损及任何原有形制,从而为我们研究这座古寺的建筑形制提供了方便。尤为可贵的是,该寺主持世代相承,至今仍然珍藏着一具古木钵,传说是开洞以来的遗物。

发表于 2018-11-16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都具足无穷大的担当和心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1:31 , Processed in 0.14160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