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89|回复: 1

转帖:静观千年法门遗珍——《法门寺文物图饰》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静观千年法门遗珍——《法门寺文物图饰》评论

  作者:葛承雍

  围绕法门寺相关的图书林林总总,20多年来已经出版不少了,有的精美,有的平庸,有的繁杂,有的简单,从考古报告到讲解说明全都面世,但作为一部既搜罗齐全又细节清晰的大型文物图饰画册还比较罕见,我与法门寺博物馆多位研究专家商谈过要出版一部这样的图录,经过近十年的曲折磨合,现在终于编辑成功了。

  这部法门寺文饰图录犹如一部珍贵的档案,向世人昭示了唐代岁月中的佛教巅峰起伏,为现代人类最大规模地提供了一个唐代重佛、崇佛的全景式记录。其中许多文物图片资料是首次发表,如果永远封存这些珍贵资料,那就会成为僵死的文化遗产,从而失去其公共价值、研究价值、鉴赏价值。现在全面公布这些资料,实现了从古代宗教文化财产向现代公益性文化遗产服务的转变,比放在文物库房里价值远远要高,让公众重新获得了对历史的一次阅读和阐释的权利。

  比起文字记载来,读图在发掘历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法门寺的文物图片可称为“图像文献”。这本图录收集的就是经过编撰者多年来悉心筛选的1500多幅照片,但它们的价值远远超出一般的历史照片,是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三者合一的文物图片,有些照片是发掘时拍摄的,完整保留了真实的场景和文物的原状,是最早的资料证据。作为文化遗产忠诚的守护者,为了确保文化记忆的延续,法门寺博物馆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许多细节汇集起来可以写出一本动人的故事书,我就不再一一叙述以免脱题,但他们的敬业精神已彰显在这本图录之中。

  考古学家不厌其烦地挖掘文物,归根到底是为了拿证据说话,而编撰出版文物图录,也是为了让材料与实事说话。我曾在1990年首届法门寺历史文化国际文化讨论会上发表过《法门寺出土珍宝与唐代内库》一文,提出唐代长安皇家内库的大量珍宝被奉送给法门寺的说法,而法门寺出土的几件金银器皿上恰恰就有錾刻的或是墨书的“内库”二字,文物完全印证了我的论断,法门寺作为皇家寺院得到了文物的证实,千年前的历史被后世出土文物所印证,当时我的心潮起伏久久难平。2005年,在法门寺·正仓院中日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与几位日本学者讲过唐朝国库制度对日本的影响,其中长安“左藏”“右藏”“内藏”与奈良、京都“大藏”“内藏”的渊源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遗憾的是,至今我也没有见过一本日本正仓院全部文物收藏的大型图录,不知东海彼岸何年何月才能整理完毕出版公布。

  正因为一部法门寺文物图饰资料齐全的图录对我们了解古代佛教世界非常重要,因而收集编纂的工作也就非常艰辛,我们随手从现在这部图录中就能翻检出许多以前未曾公布的材料。

  1981年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坍塌后,从明代到民国期间的68尊塔上佛像和宋刻、元刻佛经以及手抄本佛经散落废墟四处,后经扶风县文化馆保存,但一直没有集中公布,这次编辑者搜罗悉数一一展示,为明代以后法门寺地区佛教香火延续提供了重要证据,不仅资料弥足珍贵,而且为人们了解法门寺藏经真相提供了难得的标本。尤其是法门寺宝塔倒塌时的影像记录,更使人有如亲临现场,仿佛千年来的精神信仰殿堂在心中轰然倒塌了。法门寺是唐代皇家佛事地位极高的内道场,更是中国古代佛教史屈指可数的高等级寺院,但是长期以来无人投资保护,作为文化遗产最后被雨淋风吹摧毁坍塌,本身就足以说明文化保护的脆弱性。现在我每次看到这些影像图片,就有一种分崩离析的失落感,图片使我们不再患有“失忆症”,不能再淡忘这些民族文化遗产一定要亟须保护。

  历史真是太容易被淡漠了,历史的真相也是极容易被掩盖。幸亏有了文物的流传,不仅填补了历史场面的空白,而且一次次激活了我们对千年以前历史的关注,特别是出土的顶级国宝文物,让我们不再是远处聆听古刹钟声,而是融入到佛教文化情景之中,穿梭于菩提树林之下。

  编纂者显然是一个有心人,他把唐代地宫填土中出土的残损石刻,一块块排列出来,这不是一般的器物排队,而是展示了文物的细部价值,有人物造型,有灵帐垂穗,有灵兽基座,有龙盘宝珠,特别是众多供养弟子合十跪拜石刻线画,男子虔诚,跪姿直挺,女子温婉,手捧莲花,个个慈眉善目,人人肃穆庄严,使人联想到敦煌佛教石窟中那些供养人的形象,两者如出一辙,艺术创造心心相印。这是我们前所未见的珍贵图像,值得注意。同样,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瓷器、琉璃器等等瑰宝也被一一按细部排列展示,原来一些不甚清楚的文物细节真貌现在全部显现在人们眼前,伎乐中的胡人舞蹈,跪坐圆毯上的抚琴吹箫,两人对坐下棋饮茶,农夫扛锄离开家人,卷草纹饰中的水禽,狂奔速跑中的野兽,……真是难得呀。法门寺博物馆我去过多次,从文物展览到地下库房也都浏览过多次,但只有经过这次图饰细节的对比,才能感到文物背后的一记重音,才是真正地享受到了艺术带来的无比喜悦,一部精美的文物图录就是一座流动的博物馆。

  漆木器的科技保护在中国北方一直是一个难题,法门寺的檀香木函、檀香木微雕人像、描金檀香木山以及已经残损的檀木浮雕,因为过去处于严格保护下都一直秘而不宣,这次在文饰图录里也开始露面,对研究者来说十分重要。至于澄澈晶莹的玛瑙、水晶、琥珀等文物精品均亮相于图册之中,它们以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佛教文化的精神信仰。

  最后要说的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绸织品,也是由于文物保护技术不过关的问题,原来博物馆展柜陈列给人们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照片,或是一些现代仿制品。在陕西考古研究所科技部门恒温藏室内,我曾看过一些经中德专家合作保护过的法门寺丝绸样本,尽管精美绝伦,可稍有振动即会脱丝掉渣,所以出土后的丝绸一直是藏在深闺人未知。可喜的是,这次图录中展现了当时丝绸出土时的原状,如金银平脱镜镜衣、紫红罗地蹙金绣织物、斜菱格对凤织金锦,都是不可多得的物证,显微镜放大的织物结构犹如纪实性绘图,直观地反映了唐代纺织工匠的高超技艺。丝绸保护专家王予予先生曾告诉我绢丝包袱上有亭子建筑的织绣图案,可惜这次图片并没有局部清晰显现,看来丝绸保护问题真是迫在眉睫又亟待突破,以便拂去岁月的尘埃展现原貌。

  对法门寺文物全貌的关注,一直是人们的渴望与期待,过去中国出版经典文物图录的出版社寥若晨星,为数不多,除了文物出版社外,很少有人愿意投巨资制作精美的文物图录画册,现在编辑图文并茂的历史出版物在国内已经形成一种发展趋势,而且印制越来越优良,设计越来越精美,这对放大文化视野改变文字枯燥论述无疑有好处,起码对图册的形象性、直观性有着积极意义。

  但在我国通过“读图”来“读史”还是一门比较生疏的“手艺”,“以图证史”也是学术界新鲜但也有不同看法的一个新课题,期望用文物画册来搞通俗的普及读物,往往容易走向泛滥和无度,甚至走回倒退伪造的陷阱。故有学者调侃中国制造的“读图时代”太过浮躁功利,引导的是快速消化阅读而不是对优秀文明成果的品味欣赏,造就了一批无文化根基的表层化读者,因此屡屡呼吁出版经典文物图册为文化遗产充值,为文化经典补液,特别是通过一些原本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文物图饰细节,恢复并进而提高文物经典图书所蕴涵的荣誉,让中国文明真正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同意这些学者的看法,期望文物图典在新一轮的文化大潮中再度辉煌。

  法门寺文物图饰收集整理出版无疑是珍贵的,文物所凝聚的文化信仰无疑也是激励传人的一种方式。尽管我们不可能再恢复历史的场景,但是文化的递传却离不开过去珍品的精美图册。

  我们生活在一个宗教长期存在的时代,一个人可以不信宗教,但可以对宗教投以兴趣、报以回应、进行研究。尤其是佛教自汉晋以来对中国人信仰的影响绝非一般,隋唐又是佛教兴盛的黄金时代,留传下的文化遗产有着无限宽广的世界,所以,有文化的读者不能不翻阅这部丰富细致的图册。

发表于 2018-11-1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都具足无穷大的担当和心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2:51 , Processed in 0.14715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