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8|回复: 0

[大德开示] 转帖:南怀瑾老师:如果常在这个状态里,来生的果报变成白痴或入畜生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远离者,谓远离一切污染无记所有作意,修习一切,其性是善能引义利定地作意,及定资粮加行作意,是名心远离。”远离一切染污作意就是“远离圆满”,心里贪、瞋、痴、慢、疑等杂念妄想都要远离。身远离是不与人杂居。至于远离无记作意,那就难了,大家大多“终日昏昏醉梦间”,佛学尽管听了,佛经也看了,不但记不得,道理也没有参通,脑子一点也不清醒,都在无记状态。无记将来的果报是变成白痴,或入畜生道。无记就是没有正思维,尽管也读经看经,也有思想,但不是在正思维,所以得无记业果报的人很多。

社会上为什么笨人多?傍生也比人多,夜里的昆虫世界比人类更多了几千万倍以上,这都是众生。生物众生都没有智慧,都是无记业果来的,原因是多生累世不走正思维的路。既然是学佛法,平时就要检查自己,很多人佛学、佛经尽管在学、在看,真问到佛学,一点影子都没有,全不懂,都在造无记业。

我不是骂谁,只是提醒你们注意,无记业果是越来越笨,智慧开发不了,不能悟道的。不能悟道就是无记业果重,况且这一生的现行仍在造无记业,读书不用功,读经不研究,只想多一点休息时间,都在偷懒。这是因为被受蕴所困,造受蕴之染污业,身体歪坐懒洋洋的,四大受蕴,威仪不正,懒散的舒服就是无记业。像我吧,眼睛发红了,应该休息,为什么这个课我绝不松懈呢?这就是话头。所以功德不可思议,凡夫的业果也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千万要注意。

无记也是你自己作意来的,是你的意识境界有意去造成的。因为你怕精神不够而偷懒,如果有人叫你五分钟之内跑到十二楼,不然就杀了你,你这时跑得比什么都快,太有精神了。所以说,无记业也是你的作意,作意就是一种业。当然作意既有善业,也有恶业。所以讲唯识哪有那么简单啊!《瑜伽师地论》研究清楚了,再研究其他唯识经论,把染污、无记所有的作意都要抛开,这才叫做万缘放下。

你以为打坐什么都不想就是万缘放下吗?那正好落在无记,你不修还好,这样修起来,来生可能变猪。所以宗喀巴大师一直强调无记、无想,自以为这个无想就是入定,来生入畜生道,要变猪的。他强调这个,我也强调这个。你查《菩提道次第广论》就知道了。

注意!打坐修行做什么?“义”就是道理,包括世俗义理和第一义谛,“定地作意”就是智慧的定力。所以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是心地清净光明,不是世俗的光。根是六根,尘是一切外缘,这是说,没有身体和外缘的障碍了。“体露真常”是本性的显露,你短裤、上衣都不穿也露不出真常,只露出肉体而已。那个真常本性显露,就是“善能引义利定地”的作意,是定的资粮加行作意。
修定为什么不能得定呢?因为你修定的资粮不够,福报、智慧两种资粮都不够。定资粮是要修加行的,不但要修四加行的加行,还有修各种加行。所以为什么要教你各种运动,为什么要用饮食、医药、卧具等这样供养你?因为供养好,大家营养调好,都是为了修持的加行。事实上最大的加行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名心远离”,身心远离才是修道人。
*****

像你们打坐,有些人瞪起眼睛,好像黄金掉在地上,深怕它跑了的那个样子。那个不是系心一缘,那还是在身体上做工夫,硬把神经搞得很疲劳,觉得身体像是定住,这是不对的。眼耳鼻舌身意加上脑神经疲劳,就想休息,想静定下来,那并不是定呀!那是无记业,业果很可怕的。所以我今天一定更要慎重地告诉大家,因为所有的经典,所有的唯识学家都没有讲清楚;也因为今天忽然有人问起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才想到,应该跟大家讲一讲唯识学的说法。

唯识学把人的业性分三种,善、恶、无记,大家在讲唯识学时,把善恶讲得很清楚,却都不大管无记。实际上自性形而上本体无善无恶,非善非恶。一般所讲的所谓的善恶,是对后天自性的作用而言;但是后天有一个作用比什么都厉害的,就是善恶之间的无记。一切众生皆同时具有善、恶、无记的三性。所谓修定修慧就是要去掉无记,无记的原理就是无明,《楞严经》说“圆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无记就是阴暗面,冥顽不灵、浑然不觉的状况,也就是无明。

关于无记,大家要反省看看,读书如果记不住就是无记。有人天生定力脑力不够,原因就是前生无记业的果报,无记与失念几乎是不可分的。一个人学什么都不成,看什么书都看不进去,更记不住,统统是无记。所以人一生的行为,行善也好,作恶也好,都在无记中;修定而定不住也是无记,一切皆在无记中,在“终日昏昏醉梦间”活了一辈子。所以人愈老愈无记,什么都忘记了,来生再投胎,又是一个昏头昏脑不能自主的人,都是受业力果报推移之故。

为什么阿罗汉入定可以知道五百生的事?大菩萨入定更知道五百生(有说八万劫)以前的事。为什么有宿命通?因为他自性里没有无记了。所以自性如太阳,太阳光本来遍照各处,对不对?但是有山或高楼挡住,就看不清楚了,因为有阴影,这个阴影就是无记。所以定力不够,智慧不够,大家统统在无记业力的范围中。

我这样开大口是前人所没有讲过的,对无记的严重性也没有人这么强调的。我们也在读书,也在用功,但大多数都在无记中用功,怎么搞得好呢?当九住心到了“等住”时,就有了“澄净方便”,无记才慢慢转变消除了。所以得定的人必定发慧,因为智慧的光明打开了,无记除去了,无明去掉了就是明,“光明寂照遍河沙”。所以有一法不知、一理不知、一事不知的,就是在无记无明中了。希望你们好好努力,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不喜欢,教理也懒得看,只想打坐,认为这就是修行了。你打的什么坐啊?你修的是无记,所以要特别注意,修行要与教理配合才行。
*****

不好好打坐修定,没有得止,内心的心念都不能止,不能系心一缘,所以内心不能清净寂灭,内心不能得止,对于打坐修定不喜欢,看书还喜欢。为什么?因为你的业习果报,是由于无始以来散乱心重,爱看书是散乱心重。有些人看书看不进去,一看就昏头,那是昏沉习气重。如果看书也不讨厌,也不喜欢,不过看书时不是昏沉就是呆呆的,一天没事做,坐在那里发呆,那是多生累劫无记业重,所以堕在无记果报里。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没有想,他是真的没有想。没想是入定吗?没有,昏昏呆呆的,落在无记业里。要注意的是,无记业久了,他生来世的果报变猪差不多。

听了就忘掉了,这有什么用啊?这是“忘念过失”,有则要改。你说脑袋是父母给我的,本来就不太好呀!老实说吧,没有什么脑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与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这句话仔细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记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补拙”这四个字要记住。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

我们学佛的人,当然先要了解什么是“业”。业并不是绝对的坏事。我们知道,佛说的业,内涵三种:善业、恶业,以及不属善不属恶的无记业,统称之为业。既然如此,那么,修行的人是否也在造业?答案是肯定的。修行人也在造业,诸佛菩萨也在造业,因为修行是在造业,造就至善纯净的善业,以至于菩提道业。既没有无记业,更没有恶业的杂染。

我们人的这一生,为什么变成男的,变成女的,每个人身体、遭遇、环境又各人都不同?这是前面多生多世的果报来的,种子生现行。过去多生累劫,我们所作所为,善、恶、无记这三种业力,形成种子,因缘成熟时,种子会变成现行。这一生成什么样子,一生的命运、遭遇、思想、情绪、习惯,就是种子变成现在的行为、现象。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加上第六意识累积,又变成阿赖耶识里未来生命的种子,所以“现行”又生“种子”……因果是这样来的。这其中,很多因素都是因缘所生的,因果太复杂了,最精密的计算机也算不清。

这个中间有个问题,佛说“无主宰,非自然”,没有什么阎王、上帝、菩萨、佛做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缘成熟,业报如何。这里面的重点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个最重要的吩咐,这个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为和你平常做人做事,过去到现在无数生的行为,累积起来的,这是个动力。拿现在的话讲,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内,这个叫做业力。前面说过,“造业”包括善、恶、无记三种业。无记业是中性的,有时候记忆里没有,不要认为记忆里没有就真没有,有的,存在的,都会报应的。

所以你们记忆力不好的,读书记不得的,那是前生造的无记业重,无记业的果报是畜牲道。所以你们打坐要小心,拼命求无念,都落在昏沉中,修了半天,结果钻到牛胎马肚去了。什么是定?定的影子都不懂,以为无念就是定,你那个无念正是往牛胎马肚里的因。小昏沉是无记,是失念,注意喔!修持不要乱搞,把这些道理真的搞懂了。

当你昏昧时,什么事都做不成,如果你写文章,拿着笔在那里发呆,看书看不到两页就困了,全与孙悟空的师弟猪八戒一样,闷住了,全在昏昧中。虽然有时看你眼睛是睁开的,但是人在昏昧中。佛教的念经为什么敲木鱼?是睡觉时要像鱼一样不闭眼睛,敲木鱼有警觉性,要修行人昼夜长明。如果头脑终日昏昏,一天到晚在细昏沉中,他生来世的果报是白痴,是笨人;变猪则是笨猪,变狗、变鸟则是笨狗、笨鸟。昏沉有这样可怕,不能担当任何事。

《定慧初修》《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药师经的济世观》《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16:12 , Processed in 0.13298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