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20|回复: 1

转帖:弘范齐鲁,法泽永存——能阐长老传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uanjue 于 2018-11-6 07:41 编辑

弘范齐鲁,法泽永存——能阐长老传略


    公元2009 年3月25日(农历己丑年二月二十九日),上能下阐法师在山东阳谷海会寺度生缘尽,安祥示寂,世寿 87岁,僧腊75年,戒腊69夏。能公一生曾担任山东省佛教协会顾问、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淄博市佛教协会会长、济南兴国禅寺监院、淄川普照寺、弥陀寺、清风寺住持、阳谷海会寺方丈等职。他一生道行卓绝,行持孤峻,戒如冰雪,心若神珠,抚众安僧,兴修伽蓝,宏愿悲深,厥功至伟,为推动山东省佛教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新时期齐鲁佛教的拓荒者”。

出 家 参 学

   能公法师,俗姓张,名夫本。一九二二年农历四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乡朱元庄村。济宁府旧为运河重镇,南通江淮,北接京城。古人云:“闭则为锁钥,启则为通关。”因而此地,舟车交复;物货充轫,社会繁荣,文化兴盛。既是儒家祖庭,“三孔”名扬海内;亦是佛家圣地,宝相、蜀山二寺闻名遐迩。
能公出身苦寒,父亲云和公在其出生不久便离乡谋生,从此失去音讯。年幼的能公与母亲秦氏相依为命,然其聪毓天成,慧根独具,三岁时,随母亲去蜀山寺烧香,听住持隆献法师诵《心经》一遍,便能喃喃复诵。隆献法师大为惊异,断言此童前世必是学佛之人,今世若出家,定为法门龙象。
   能公四岁时,母亲不幸染病去世,孤儿无依,被叔父收养。能公虽年龄幼小,但放牛牧羊,看护堂妹、堂弟,已承担起了不少家务。七岁时,叔父见其聪慧异常,将其送入私塾读书。私塾五年,法师勤奋刻苦,《三字经》《千字文》乃至“四书五经”皆能烂熟于胸。课余,能公对佛学经籍更是兴趣浓厚,手不释卷。                                                            
    十二岁时,能公堂妹不幸溺水夭亡,兄妹情深,能公伤痛欲绝,悟知生命无常,身受是苦,遂生厌离心,欲发心出家。征得叔父同意后,投济宁南旺蜀山寺依隆献法师剃度出家,按临济宗谱系,取法名能阐,字云幢。意为能阐佛法,树大法幢。法师勤奋好学,聪明老成,一边在寺内做些杂役,一边学习经论、威仪。虽然年龄较小,但深得隆献法师喜爱。                     
  1935年,天台巨擘、一代宗师倓虚大师来济南净居寺讲经,能公随师叔保贤法师前往听讲。会后,拜见倓公,公见其慧根深广,堪为法器,便命为侍者,将其携至青岛湛山寺。   
   湛山寺是倓虚法师创建的近代最年轻的天台道场,规模宏大,声名远播。为弘传佛法,寺内开设了佛教学校,遍邀天下高僧大德执任教席,如慈舟法师、弘一律师、周叔迦居士等佛门尊宿,都曾来此讲学。法师到此,如鱼得水。一边随侍倓公,得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一边亲近诸善知识,询疑问难,承接法露,加上自己勤奋努力,佛学修养日益精深。                                                         
1941年,年满20岁的能公奉师父倓公之命前往北京拈花寺受具足戒。后考入周叔迦先生创办的中国佛教学院,系统学习了“唯识学”、“因明学”、“佛教史”等佛学理论课程,并写了不少佛学论文,发表于当时的各种刊物。毕业后,能公重新回到湛山寺,继续在寺内跟随师父倓公及师叔保贤法师修学。1945年某一天,能公于止观禅堂打坐,定境现前,身心廓然,得偈云:“寂寂常在定,默默观心行,六根摄在心,心摄果即证。”后将此偈奉于倓公,得公印可,并嘉之已得止观真谛。      
《毗奈耶律》云:“如世尊言,五法成就,五夏已满,得离依止,游行人间。”1946年能公开始了四方参学行脚的生涯。首先,他决意朝拜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从青岛出发,徒步西行,风餐露宿,历时两月,方至五台山。
在登山过程中,一段奇遇,使能公信仰更加纯诚。那一日,能公行至山腰,天色已晚,见四处荒无人烟,没处借宿,只能勉强登山。不久便迷了路,加上粮水尽绝,饥渴难耐,只好找了个山凹,打坐养神,以待天明。定中见一个十多岁的小童,样子俊俏可爱,一手提灯,一手挎篮,缓缓走来。未及法师张口,小童便道:
“师父是否饿了,我篮中有饼。”
能公道:“三更半夜,童子欲往何处?”
“为父送饭。”
“既为汝父送饭,我怎能吃呀?”
“无妨,家中尚多,师父吃完,我回家再取。”
于是能公便吃了些许。及至出定,顿觉身心轻爽,自在无碍。
再看童子,踪迹全无。待到天明,寻径登山,瞻拜孺童文殊菩萨,竟与夜间所见童子一模一样。能公方悟菩萨救难,感动万分,信心陡增。在五台山,能公参访了青黄诸寺各大高僧,受益颇多,数月方才离去。              
   能公离开五台山,又决意南下朝礼普陀山。普陀山乃观世音菩萨道场,海天佛国,寺院林立,高僧汇聚。能公先后挂单法雨寺、普济寺,亲近圆照、融通等诸大法师。白日询经问道,夜间研习经论,淬砺奋发,废寝忘食,佛学造诣益加精深。数月后,能公在礼拜潮音洞时,见观音身像,放大光明,能公心中顿时法喜充盈,热泪夺眶而出,为报菩萨显化之恩,能公在菩萨像前,发下大愿:尽此身心,弘扬佛法,维护正教。                                                                  
   离开普陀,能公继续南行,在粤地逗留几月,曾拜会禅宗泰斗虚云法师。1947年,辗转来到香港。两年后,倓虚大师也应邀来到了香港,师徒相见,欢欣不胜。能公向倓老报告了香港当地的情况,遂相约齐心协力,共同弘法。凭借倓老威德,及其两界弟子护持,香港弘法事业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先后创办弘法精舍、华南佛学院等佛教教育机构。

蒙 冤 受 屈

  1950年,能公闻听大陆已经解放,抱着爱国弘法的热忱,辞别恩师,返回家乡山东。临行前,倓虚大师亲书天台宗四十五代法卷付于能公,赐法名念道。孰料,满怀欢喜的能公刚踏入大陆不久,便陷入了三十年的不白之冤。当时,大陆正处在“镇反运动”时期,能公因从香港归来,身份遭到怀疑,被投入监狱,接受审查。经过两年的调查取证,发现能公的确是一个普通的和尚,并无丝毫越轨之处,便将其无罪释放,但却勒令他舍弃信仰,接受思想改造。能公无被遣返原籍济宁任城区二十里铺乡朱元庄村。
从此,在历次运动中,尤其十年“文革”,能都首当其冲的受到迫害和折磨。但是,在逆境中,能公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一心修持忍辱波若密;同时,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指导乡亲们进行农业生产,受到父老乡亲的尊重和爱戴。

兴 修 伽 蓝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山东省宗教局委托中国佛教协会选派高僧来山东主持教务,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居士答复:“山东有高僧,法名能阐,可去寻访。”经人介绍,省宗教局获悉能公隐居于济宁市二十里铺乡朱元庄村,于是派人前往迎请其主持教务。年过花甲的能公闻之,当即脱去俗装,随之出山。
按照宗教局安排,能公来到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当他看到历经千年的兴国禅寺,残垣断壁,一片狼籍,香火不再,经像无存,又回首自己三十年来所受委屈,不觉老泪纵横。但是,性格坚毅的能公并没有沉浸在过去的不幸之中,而是发扬释尊大雄无畏的精神,立志尽此残年余生,修复道场,绍隆佛种,复兴佛教。
于是,能公在千佛山闭关一年,温习往昔所学。出关后,为了集中一切精力助兴佛教,他在佛前发下三桩誓愿:在千佛山期间,一不升座、二不受供养、三不收剃度弟子。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公把计划的第一步定在兴复兴国禅寺上。在政府和四方檀那的护持之下,能公白手起家,四方募化,日夜操劳,率领僧众居士努力精进,从一砖一瓦开始,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努力,到1990年,先后修复了除藏经阁之外所有的殿堂,千年兴国禅寺,遂重现了晨钟幕鼓、佛号喧天的盛况,赵朴老闻之,非常高兴,亲题“齐鲁青来”四字表示赞叹。                                                                          
  1987年,山东省佛教协会成立,能公被推选为副会长,后又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能公并没有把兴国禅寺的竣工当作责任的终结,他放眼山东,将整个山东著名寺庙的修复作为己任。
长清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为著名高僧朗卜禅师开创,它历史悠久,文物繁多,其中有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宋代罗汉像,有具有国际意义的息庵禅师道行碑,有千年的辟支宝塔。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号称“海内四大名刹”之一的灵岩寺直到1988年尚未修复开放。能公对此心急如焚,虽几经努力,多方筹措,但因身单力薄而杳无结果。正当能公一筹莫展之时,机缘来了。1988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响誉海内外的著名高僧茗山长老来济南治疗眼疾,能公借此机会向茗山长老汇报了修复开放灵岩寺的想法,具体讲了灵岩寺的历史价值和国际意义,并陪同茗山长老参观了灵岩寺。茗山长老非常赞同能公的看法,答应鼎力相助。当日茗山长老便写了一封长信给赵朴老,希望协助开放灵岩寺。后在赵朴老、茗山长老和各级宗教门的共同关照下,灵岩寺方得以开放。                                       
1992年初,淄川城一村高明升居士来千佛山恳求能公主持修复普照寺。普照寺原为玄奘大师再传弟子慧召大师所创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年愈古稀的能公,立马应承下来,并很快提出了修建方案。在能公感召及高明升大护法的努力下,六个工程队一起施工,不到一百天,一座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崭新寺院出现在淄川城一村。1993年,受两序大众迎请,能公由济南千佛山移锡普照寺。在普照寺,能公事无大小,力求亲躬,加上多年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中风。但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一边配合医生治疗,一边继续为弘法事业操劳。                                                                             
   1998年,山东阳谷县居士有意修复号称“华北五大寺院”之一的海会寺,恳请能公主持修建。能公不顾病体虚弱,点头答应。由于自己不能亲自前往,便派自己的得意弟子仁修法师主持重修工作。仁修法师1992年随能公出家,持戒精严,年轻有为,深得法师遗风。在仁修法师主持之下,海会寺施工进程很快,至2002年,先后修复了山门、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大悲阁、方丈、僧舍等建筑,使这一规模宏大的寺院初具规模。同年,能公在海会寺升法王座,仪礼规整,场面空前,诸山长老亲临庆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亲题:“能演如来真实法,阐扬正教化群生”一联表示赞叹。
2005年,已84岁高龄的法师为报答祖师教化之恩,发愿重修家乡蜀山寺,并亲临故地,主持重建奠基法会。
   除此,能公还曾参与修复了淄博清风寺、弥陀寺,烟台竹林寺及滨州天王寺等十余座寺院,直到临终前,法师仍挂念尚未开放的济宁铁塔寺,指令侍者代笔,给时任山东省佛教协会会长的明哲法师写信,请其设法予以筹措。能公的悲心宏愿,即使放置往圣古贤之中,亦应豪不逊色。

弘 法 利 生

  “利生是事业,弘法是家务。”能公始终把弘法利生作为自己的本分。他一生“教演天台,指归净土”“台净双修”。在千佛山时,由于佛教刚刚复兴,经像短缺,能公只好倾其所学,上据佛理、下切实机,编写了许多阐扬佛法及伦理道德的小册子,深受信众喜爱。
   在普照寺时,他见僧材短缺,在家信众素质不高,便创建了佛教学习班,亲自主讲《大乘起信论》《圆觉经》、《法华经》、“净土三经”“三皈五戒”等佛教典籍及仪规,大大提高了信众的佛教素养,还培育出仁修、仁昌、仁兴、仁通、仁莲、仁续、仁宣、仁海等多位颇有成就的年轻弟子。另外,在能公座下参学,后来成为当代高僧的也不乏其人,如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的妙华法师等。
   能公晚年,病魔缠身,不能亲自讲经说法,便拿出自己的供养金,由弟子们成立了“能阐印经功德会”,通过广印经书来弘扬佛法。
秉承佛祖“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救世精神,能公募款救灾,扶危济贫,兴学建校,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1998年长江洪灾,能公发动信众捐款70万余元;2008年汶川地震,能公委派以弟子仁修法师为首的义工团队亲赴灾区救灾慰问。能公靠着自己的供养金,曾资助数百名学生完成学业;每逢过年过节,能公都想着派弟子购买大宗生活用品送到贫困家庭和敬老院。他常说,我们要懂得慈悲喜舍,勿忘世上的苦人多。

梵 行 高 洁

   待人慈悯宽容,从不摆师长架子,这是所有亲近能公的人的共同感觉。能公道高德隆,后学来参访者络绎不绝,无论是亲传弟子还是慕名来访的生人,他都谦恭有礼,苦口婆心,淳淳教诲,毫不保留。尤其晚年,来访的信士很多,虽然能公年老体弱,病痛不堪,但他都坚持给每一位来访者做契机契理的开示,直到来人欢喜信受而去。由于能公法缘广,来访者众多,自然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一次,一位居士看到能公供奉的一尊佛像,心生贪念,要求“请”走,能公毫无愠色,慈悲与他结缘。事后人们得知,那尊佛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能公送给他的礼物,是一尊价值连城的明代造像。
   对于自己,法师要求甚严,一举一动都为弟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法师福报大,一生建寺十余座,经手资金数千万,生活却克勤克俭,简朴惜福。
   他的僧衣一穿就是十几年,并且一生拒绝穿黄色大褂。他老人家说,那是大和尚穿的,我福报浅,穿不得。在最困难的时候,为了节约资金修庙,他每天坚持吃一顿饭,不少弟子被感动得暗暗流泪。晚年由于病弱,他不能去斋堂吃饭,每当侍者为其端来粥饭,他都合掌还礼,以示感谢。他老人家洗脸水只倒二指,洗完之后不允许倒掉,晚上再掺入一些热水洗脚。一条毛巾用到成网状也不肯换,有弟子看不下去,给他换了条新毛巾,他转手就送了其他人,弟子问他是不是不喜欢自己送的毛巾,他却说,只要拿走的那个人喜欢我就喜欢。
   能公吃饭从不挑拣,如果饭食送多了,他就先把粥喝完,把馒头偷偷留下,下顿泡在热汤里再吃,并且不论斋饭如何,他都说正好。每一张餐巾纸,他都折成四折来使用,并且用后藏在袖筒里,再用来擦鼻涕。如果寺院的路上碰到纸片,甚至路间的砖缝里的,他都会抠出来送到锅炉房。
   老人一生过手钱财无数,却一分也不曾为自己使用,能公不好繁华,不慕虚名,不蓄财物,毕生弘法演教,却力图隐姓埋名,往生后没留下一张字画、一件古玩,没有一分存款,所有的供养都施与了常住和用在了造像印经以及慈善事业上。他说:“佛门一粒米,大过须弥山,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分钱,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愿满西归  

   2009年3月,能公传完最后一次法,安详地告诉弟子说:“我一生的心愿已了,要走了。”弟子们哀泣不止,挽留能公慈悲住世,能公平静地自书《金刚经》偈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七日后,能公安详示寂,瑞相重重,丈室前一株玉兰,一夜之间花满枝头,庄严殊胜;荼毗时,佛光环绕,历时弥久;启开化身窑,得舍利无数,大者如豆,小者如米,晶莹剔透,叹为稀有,当场有数百人皈依佛门。大概能公虽走,犹不忘说法,告诉信众佛法真实不虚,坚信勿疑。
   太虚法师云:“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 回顾能公的一生,我们不能不为他勇猛精进、勤学苦参的大雄无畏精神所钦服;我们不能不为他为法忘躯、爱国爱教的纯洁信仰所感动;不能不为他“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利生事业所激励。
    惜我拙笔,不能述能公功德于万一,惟愿他老人家不舍齐鲁,乘愿再来。

发表于 2018-11-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能阐长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01:13 , Processed in 0.10917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