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53|回复: 1

[大德开示] 佛说十善诸经集第一二四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2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十善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患。讵可升天履雾驾鹤乘云。拟效牟尼衿为己胜。且布施而获大福。持戒而感生天。汝尚不达斯由。安能为天说法。欲界本六。妄云九天。初禅纯男。而云玉女。勾虚阐伪巧说多端。且初禅已上。禅悦为食。定生喜乐舍念清净何用琼浆碧醴兰羞八彻乎。将谓天上同于人间。羡酒肉之薰膻。争鱼臭之秽浊。喻乎鸱耽死鼠为便凤凰同。餐盗听不真。请杜臆说。穷乡多怪。曲学多辩。斯言信乎。  
  偷佛经教伪(第三十化云。胡王见太上徒众甚多。疑是鬼魅。遂积薪焚之。火起冲天。老君放身光明。火中为王说金光明经。胡王益怒。纳之大镬煮之三日。老君镬汤之中。莲华涌出。坐莲花上。说涅槃经。又云。老君使尹喜为佛。与胡王为师忏悔三业六根五逆十恶。乃说五戒十善。并四十二章经)  
  辩曰。夫麒麟斗而日月亏。鲸鲵死而彗星现。铜山崩而洛钟应。葭灰缺而月晕残。盖感应之道交。故机教之相扣。人心渴仰法雨芳菲。沃彼情尘开他蒙昧。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明待问而说也。况乎圣人设教权变多方。岂使他人起怒自授焚溺。全无[怡-台+典][怡-台+墨]。强与他言。岂知虚往实归之道哉[剜-夗+死]刻字样巧合经名。既坐火焰上说金光明经。坐莲华上说莲花经。则道德二篇坐于道路而说。洞玄三部元在水洞而谈。此既不然。彼云何尔。且金光明性相通显。法华经破权归实。涅槃经明佛性真常。四十二章群经集出。不穷根蔕盗听妄谈。唯口起羞出何容易。难惑上智只诳下愚。又上经既是老子所陈。...(第1613-02部~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第十九卷~第三十六卷)-002)


...拟效牟尼矜为己胜。且布施而获大福。持戒而感生天。汝尚不达斯由。安能为天说法。欲界本六。妄云九天。初禅纯男。而云玉女。句虚阐伪巧说多端。且初禅。已上禅悦为食。定生喜乐舍念清净。何用琼浆碧醴兰羞八彻乎。将谓天上同于人间。羡酒肉之荤膻。争鱼臭之秽浊。喻乎鸱耽死鼠便为凤凰同餐。盗听不真。请杜臆说。穷乡多怪。曲学多辩。斯言信乎。  
辩伪录卷第二
偷佛经教伪第七  
  第三十化云。胡王见太上徒众甚多。疑见鬼魅。遂积薪焚之。火起冲天。老君放身光明。火中为王说金光明经。胡王益怒。纳之大镬煮之三日。老君镬汤之中莲华涌出。坐莲华上说涅槃经。又云。老君使尹喜为佛。与胡王为师忏悔三业六根五逆十恶。乃说五戒十善并四十二章经。  
  辩曰。夫麒麟斗而日月亏。鲸鲵死而彗星现。铜山崩而洛钟应。葭灰缺而月晕残。盖感应之道交。故机教之相扣。人心渴仰法雨芳菲。沃彼情尘开他蒙昧。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明待问而说也。况乎圣人设教权变多方。岂使他人起怒自受焚溺。全无[怡-台+典][怡-台+墨]强与他言。岂知虚往实归之道哉。剜刻字样巧合经名。既坐火焰上说金光明经。坐莲华上说莲华经。则道德二篇坐于道路而说。洞玄三部元在水洞而谈。此既不然。彼云何尔。且金光明性相通显。法华经破权归实。涅槃经明佛性真常。四十二章群经集出。不穷根蔕。盗听妄谈。唯口起羞。出何容易。难惑上智。只诳下愚。又上经既是老子所陈。道士应宜...(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


...是以圣人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及三代以降奸宄日萠。故圣贤间生应时设教。或洗之以道德。或封之以仁义。以防微后世之弊也。于是我释迦大觉以周第五主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生于天竺。父曰净饭皇帝。母曰大术圣后。梦感白象驾日轮忽坠于怀。觉时乃娠诞弥厥月。圣母攀枝右胁神化而生。列宿衬于红莲。九龙沐以香水。三十二相以严体。八十种好以随形。指天地以称尊。现吉祥而应世。四门观苦午夜逾城。六年苦行。以圆旷劫之因。万德周身。以克多生之果。教谈三百余会。化扬八万之门。受波旬请而入涅槃。顺众生机而示圆寂。由是道超凡圣化被人天。凡声教所及。莫不波荡风靡而从之。冠其位于列圣之首也。学其道者持五戒则备于五常。修十善则杜其十恶。存者安于王道。亡者托于人天。其大则顿息生死之源。独出圣凡之表也。继有东夏贤者。是曰老君。以周第二十二帝定王二年丙辰九月十四日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父曰韩干。母曰精敷。孕八十一年而生于李树下。因以姓李名耳字伯阳。身长四尺六寸。额凸眉粗反唇骞鼻。髆尖胯阔聃耳鬅头。生而皓首故曰老聃。以疑独之道秘于心。以三宝之德资于用。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至简王二年。官至守藏吏十四年迁太史。及景王二十三年己卯。以七雄分霸天下扰攘。老氏不忍坐视其弊。有紫气浮关。欲西涉流沙。而访至函谷得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二篇。深造妙道之理。已而弗克流沙。死于槐里。即而葬焉。乃京兆之兴平也。后之学其道者。虚心实腹。游...(第1615部~辩伪录五卷)


...庶乎。虽三者异。而饥索食渴索饮寒索衣则不异矣。学也岂得异乎。惟禽兽土木不必学也。呜呼愚夫嗜饮食而不怠。冒货利而不休。及就于学朝学而夕怠者有矣。夫有春学而冬怠者有矣。夫苟如嗜饮食冒货利之不知怠者。何患于不为博闻乎。不为君子乎。曰世有至愚者。不辩菽麦之异。不知寒暑之变。岂令学耶。岂可教耶。曰至愚由不教也。由不学也。苟师教之不倦彼心之不怠者。圣域可跻而升乎。何忧菽麦之不辩乎。且愚者渴而知饮。饥而知食。寒而知衣。既知斯三者则与草木殊矣。恶乎不可学也。不可教也。人之至愚岂不能日记一言耶。积日至月则记三十言矣。积月至年则记三百六十言矣。积之数年而不怠者。亦几于博闻乎。又日取一小善而学行之。积日至月则身有三十善矣。积月至年则身有三百六十善矣。积之数年而不怠者。不亦几于君子乎。为愚为小人而不变者。由不学耳。中庸子喟然叹曰。吾尝见耻智之不逮才之不敏。而辍于学者。未见耻饮食不如他人之多而辍饮食者。辍饮食则殒其命。何必耻于不多耶。辍学问则同夫禽兽土木。何必耻才智之不如他人耶。苟耻才智不如则不学。则亦应耻饮食不如他人则废饮食。以是观之岂不大误乎。吾亦至愚也。每揣才与智不逮他人者远矣。由知饮食之不可辍。而不敢怠于学也。行年四十有四矣。虽病且困。而手未尝释卷。所以惧同于土木禽兽耳。非敢求臻圣域也。亦非求乎闻达也。虽或彷徉户庭。夷犹原野。以暂颐养。目观心思。亦未尝敢废于学也。由是登山则思学其高。临水则思学其清。坐石则思学其坚。看松则思学其贞。...(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


... 有僧问曰。十二分教流于此土。得道果者非止一二。云何祖师东化别唱玄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岂得世尊说法有所未尽。只如上代诸德高僧。并学贯九流洞明三藏。生肇融睿尽是神异间生。岂得不知佛法远近。某甲庸昧愿师指示。师曰。诸佛不曾出世。亦无一法与人。但随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将蜜果换苦葫芦。淘汝诸人业根。都无实事。神通变化及百千三昧门。化破天魔外道。福智二严为破执有滞空之见。若不会道及祖师来意。论甚么生肇融睿。如今天下解禅解道。如何沙数。说佛说心。有百千万亿。纤尘不去未免轮回。思念不亡尽从沉坠。如斯之类尚不能自识业果。妄言自利利他。自谓上流并他先德。但言触目无非佛事。举足皆是道场。原其所习不如一个五戒十善凡夫。观其发言嫌他二乘十地菩萨。旦醍醐上味为世珍奇。遇斯等人翻成毒药。南山尚自不许呼为大乘。学语之流争锋唇舌之间。鼓论不形之事。并他先德诚实。苦哉。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弃其利禄亦有安国理民之谋。征而不赴。况我禅宗途路且别。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茆茨石室向折脚铛子里煮饭吃。过三十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岂同我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如短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十地诸贤岂不通佛理。可不如一个博地凡夫。实无此理。他说法如云如雨。犹被佛诃云。见性如隔罗縠。只为情存圣量见。在果因未能逾越圣情过诸影迹。先贤古德硕学高人。博达古今洞明教网。盖为识学...(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


...者道学般若菩萨且莫自瞒。切须子细。纤毫不尽未免轮回。丝念未忘尽从沉坠。尔要识披毛戴角底么。便是尔寻常乱作主宰者是。尔要识拔舌地狱底么。便是诳惑迷途者是。尔要识寒冰镬汤底么。便是尔滥膺信施者是。三涂八难尽是尔心自作。只为道眼不明。方乃如是。若是谛当底人。岂有遮般消息。法昌与么说语。尽是契合诸圣。不独为尔三兄四弟。但未得忍菩萨皆有此过。岂况天龙八部既来遮里经冬过夏。莫生容易。老僧钁头边讨饭供养。尔说些子出家话。莫被人我夯却一生空过。一旦四大分张。那时作伎俩迟了也。有一般汉。闻人举着他肚里事。嗔心忿起。便道佛法岂有与么事。大悟不拘小节。更问阿谁。我问尔悟见个甚么。还脱得髑髅识想也。未十二时中且与五戒十善相应。灵山会上还曾见。有无行业底佛么。还有妄语底祖师么。大似将牛屎比栴檀。有甚交涉。可谓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药。尔要得他日相应。但从今日去。一切处放教枯淡。二六时中对五欲八风。如盲人视物不为诸法管带。亦不管带诸法。六根门头检点无丝毫过患。方有少许趣向分。法昌与么说话。如服瞑眩底药相似。一期苦口他时大有得力处。所以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无人替代。各自努力。珍重(语录)  
古镜和尚回汾阳太守  
  南阳忠国师。三诏竟不赴。遂使唐肃宗。愈重于佛祖。然我望南阳。云泥虽异路。回首思古人。愧汗下如雨。如何汾阳侯。视我如泥土。戏以玉峰寺。出帖请权住。岂可...(第1625部~缁门警训十卷)


...传。更无别法也。心者人人之本源。诸佛之觉性。一切万法尽在一心之内。八万四千法门从此而出。悟此心者。凡圣交参。迷此心者。生死无际。心随事转。事随理彰。事理融和。名直说者矣。今比丘净林。宿生庆幸。得遇斯文。发心重新刊梓流通。命予为序以冠篇首。予才陋语拙学问之浅。无足以发明其深奥。略序直说真心。以塞其请耳。时。  
  成化己丑年五月端阳日后学文定序。  
真心直说
真心正信  
  华严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唯识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浊水故。是知万善发生信为前导。故佛经首立如是我闻。生信之所谓也。或曰。祖门之信与教门信有何异耶。曰多种不同。教门令人天信于因果。有爱福乐者。信十善为妙因。人天为乐果。有乐空寂者。信生灭因缘为正因。苦集灭道为圣果。有乐佛果者。信三劫六度为大因。菩提涅槃为正果。祖门正信非同前也。不信一切有为因果。只要信自己本来是佛。天真自性人人具足。涅槃妙体个个圆成。不假他求从来自备。三祖云。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志公云。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故知众生本来是佛。既生正信须要解滋。永明云。信而不解增长无明。解而不信增长邪见故。知信解相兼得入道疾。或曰。初发信心未能入道有利益不。曰起信论云。若人闻是法已不生怯弱。当知是人定绍佛种。必为诸佛之所授记。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不如有人于一念顷正思惟此法。过前功德不可为喻。又般若经云。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是知欲行千里初步要正。初步若错千里俱错。入无为国初信要正。初信既失万善俱退。故祖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是此理也。  
真心异名  
  或曰。已生正信。未知何名真心。曰离妄名真。灵鉴曰心。楞严经中发明此心。或曰。但名真心别有异号耶。曰佛教祖教立名不同。且佛教者菩萨戒呼为心地。发生万善故。般若经唤作菩提。与觉为体故。华严经立为法界。交彻融摄故。金刚经号为如来。无所从来故。般若经呼为涅槃。众圣所归故。金光明号曰如如。真常不变故。净名经号曰法身。报化依止故。起信论名曰真如。不生不...(第1627部~真心直说一卷)


...言。诸天及人爱心最多。是故说曰。诸天及人民。依爱而住止者。众生之类依爱住染污与爱共俱。是故说曰。依爱而住止。爱往众结随者。犹如有人渡江河海导正从亦正爱亦如是。趣三恶道众结亦随。是故说曰。爱往众结随。时流不停者。一时中间生处人中。处在中国平正之土得种善本。无有山河石壁饶出珍奇异物。得信坚固于佛法众有反复心。慈愍一切殖众德本诸佛出生皆与此国。虽处中国亦是过去不得久住。是故说曰。时流亦不停。时过复生忧者。边地佛后在八无闲处。追本寻末自耻不及于中。便生愁忧苦恼椎胸唤呼念过去事。是故说曰。时过复生忧入狱乃自觉。咄嗟老苦。我等在世间时。闻诸学道之人修善得福。为恶入狱习爱心者殖三界病。沙门亦说。奉持五戒修行十善。得生天上人中。我等愚痴不从教诫。今反入狱受诸苦恼。刀山剑树火车炉炭。皆由爱心种此诸根。是故说曰。入狱乃自觉。  
  缘爱流不住  阴根欲网覆
  枝叶增饥渴  爱苦数数增  
  缘爱流不住者。为缘何等。缘者地狱饿鬼人及诸天缘爱。未来有阴持入诸爱。亦缘境界出法所由。是故说曰缘也。爱流者犹如驶河流逝于海。此爱流者亦复如是。漏出诸色声香味细滑法。是故说曰爱流也。不住者犹如谷种子。入地即变易随时溉灌萌芽得长。爱谷种子亦复如是。遍满人身随气回转增诸不善根。不住三界流转四生奔趣五道。是故说不住也。阴根者五盛阴身。是谓五盛阴。深固难动。如说阴根痴刺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说阴根也。欲者...(第1314部~出曜经二十卷-001)


...家威仪。大道人威仪。舍善行迹。是谓因缘趣道之基。是故说曰。有因生善处也。有缘生恶趣者有何因缘。喻如有人内怀憎嫉施心不开。犯戒杀生不与取。如此十恶之行不能改更。遂致坠堕趣于三涂。是故说曰有缘生恶趣也。有缘般泥洹者。所说泥洹皆用贤圣真道。断诸结使前趣无为。离此圣品则不可获。犹如外道梵志自相谓言。世无因缘亦无本末。有者自然而有。无者自然而无。何以知其然。犹若旷野荆棘生其棘针岂有巧匠削利针乎。如鹿百兽群鸟树迻衣毛杂色形像不同。岂复有人彩画其体乎。论其品类受性不同。地性素耎石性素坚。岂复有人造坚耎耶。斯皆无因缘而自然生。如此之类执迷来久。共相教授至今不绝。是故世尊说曰。其事有缘不唐苦尔复何因缘。众生修行十善。众生所处其地平正。尔时坑坎高岸荆棘逆草自然平整。其有众生修行恶者。是时普地尽生荆棘高岸绝坑。蚖蛇毒虫孚乳滋多。皆由先身积恶所致。是故说曰。如斯皆有缘也。  
  鹿归于野  鸟归虚空  义归分别
  真人归灭  
  昔者世尊在摩竭界甘果园侧因帝石室。尔时世尊以天眼清净寂然无尘垢。见有众群鹿遇彼猎师。怀惊愕驰奔崄岨之中。尔时世尊复以天眼。见有群鸟避罗高翔驰趣虚空。如来天眼复见比丘言辩义趣柔和畅达。寻即其夜思惟十二因缘。反覆究悉逆顺本末。如来天眼亦复睹之。复见异比丘。通夜之中反覆思惟。入解脱禅定。夜将欲晓闇复欲尽。于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复是如来神眼所监。尔时世尊观此义因缘所起。欲...(第1314部~出曜经二十卷-002)


...池为鬼兵所擒。王寻还顾悲戚涕零。鬼王问曰。我等闻王仁和博爱靡不周济。虽遭厄困何为悲戚。王报鬼曰。我生惠施未曾有悔。向有梵志在外乞索。许而未与。是以忧戚耳。鬼王白王。王守诚信由来不改。如今放王施讫时还。乃知王心不失诚信。王得还宫开藏惠施恣彼人意。寻还就信诣鬼王所。鬼王告曰。汝不畏吾乎。何为受死而来。尔时善宿大王向彼鬼王。而说斯偈。  
  作福不作恶  皆由宿行法
  终不畏死径  如船截流渡  
  鬼王闻之内怀惭愧。改心易行思修善本。即告善宿王曰。今闻所说人中难有。今放九十九王。我舍此位。愿王统领以法治化。我领鬼众还归本居住。若俱健者自当数觐。即共离别各还所在。万民称庆国界清泰。共行十善不修恶业。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宿积行不息。后得成佛于树王下。复说斯偈。  
  作福不作恶  皆由宿行法
  终不畏死径  如船截流渡  
出曜经卷第十八
双要品第二十九  
  夜光照于冥  至日未出间
  日光布大明  夜光便黤[黑*炎]  
  观此义已如来引喻。欲使后生明达其事。犹若夜光之虫处在幽冥。布其光明远有所照。谓为己明无有及者。值日天子放百千光明升于东方。尔时无复有夜光虫明。颜色黤[黑*炎]像如纯墨。是故说曰。夜光照于冥至日未出间。日光布大明。夜光便黤[黑*炎]也。  
  察者布光明  如来未出顷
  佛出放大明  无察无声问  
  外道梵志所行不同。或有察而...(第1314部~出曜经二十卷-002)


...卫国祇洹中止。尔时尊者阿难。于中食后。林间坐禅。而自思惟。如来兴世。甚为奇特。众生之类。皆蒙安乐。又思惟。憍陈如等五尊比丘。种何善本。依何因缘。法门初开。而先得入。法鼓始振。独先得闻。甘露法降。特先蒙润。念是事已。从坐处起。往至佛所。具以所念。而用白佛。佛告之曰。憍陈如等。先世于我。实有因缘。过去世时。我以身血。充其饥渴。令得安隐。是故今身。先得我法。用致解脱。贤者阿难。重白佛言。过去以血济其饥乏。其事云何。愿具开示。并令众会咸得解了。佛告之曰。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弥佉罗拔罗。晋言慈力。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小国王。有二万夫人一万大臣。王有慈悲。具四等心。恒愍一切。未曾懈厌。常以十善。教诲民庶。四方钦慕王所化治。国土安乐。莫不庆赖。诸疫鬼辈。恒啖人血气。用自济活。尔时人民。摄身口意。敦从十善。众邪恶疫。不敢侵近。饥羸困乏。瘦悴无力。时五夜叉。来至王所。我等徒类。仰人血气。得全身命。由王教导。咸持十善。我等自是无复饮食。饥渴顿乏。求活无路。大王慈悲。岂不矜愍。王闻是语。甚怀哀伤。即自放脉。刺身五处。时五夜叉。各自持器。来承血饮。饮血饱满。咸赖王恩。欣喜无量。王复告曰。汝若充足。念修十善。我今以身血。济汝饥渴。令得安隐。后成佛时。当以法身戒定慧血。除汝三毒诸欲饥渴。安置涅槃安隐之处。阿难。欲知尔时慈力王者。今我身是。五夜叉者。今憍陈如等五比丘是。我世世誓愿。许当先度。是故我初说法。闻便解脱。时尊者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咸增敬仰。欢喜奉行。  
降六师缘品第十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之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洴沙王。已得初果。信敬之心倍复隆厚。常设上妙四事所须。供养于佛及比丘僧。乐人同善。志兼劝导。国有六师。富兰那等。先素出世。邪见倒说。诳惑民庶。迷冥之徒。信服邪教。众类广布。恶党遍满。时王有弟。敬奉六师。信惑邪倒。谓其有道。竭家之货。供给与之。佛日初...(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令饶多。食时已到。诸器悉满。甘膳百味。种种异美。普令众会饱足有余。食已身心自然安乐。于时世尊。以手指地。十八地狱一切都现。无量尘数。诸受罪人。各各自说。我于本时。作如是恶。今受此苦。一切众会。具悉闻见。甚怀悲愍。衣毛惊悚。佛便为说法。应适其意。有发大心。住不退者。得果生天。不可称数。地狱众生。缘见佛闻法。心生敬仰。皆遥自归。终皆得生天上人中。时洴沙王。长跪白佛。世尊奇相。三十有二。身手诸相。犹曾得见。未睹如来足下轮相。愿见示众。咸共敬观。佛即出脚。普示众会。一切见佛足底轮相。端严昉着。文理如画。分别显了。观之无厌。王益欢喜。重白佛言。不审世尊。本作何德。而乃致此轮相之妙。佛即告王。由我过去自修十善。复以教人。故得斯相明显如是。王又白佛。不审世尊。自修十善。复以教人。其事云何。愿见开示。佛告王曰。善听着心。乃往无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施陀尼弥领八万四千国。八万亿聚落。一万大臣。王有二万夫人。皆无有子。王甚忧愁。惧绝国嗣。即广祷祀祈愿诸天。王第一夫人。名须梨波罗满。经数时间。便觉有娠。自怀妊后。心性聪了。仁慈矜哀。劝人以善。日月满足。生一男儿。端政超异。恣相显美。身诸毛孔。皆有光明。王甚欣庆。睹之无厌。即召相师。占其吉不。相师披见。叹言奇哉。是儿之相。挺特殊伦。德绥四域。天下敬戴。王益欢喜。敕为立字。相师白王。有何异瑞。王言此儿怀妊已来。其母聪慧仁慈劝善。余瑞虽众甚怪此异。相师惊喜。而白王言。母豫辩慧。自身光明。当为立字名那波罗满晋言...(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名须梨波罗满。经数时间。便觉有娠。自怀妊后。心性聪了。仁慈矜哀。劝人以善。日月满足。生一男儿。端政超异。恣相显美。身诸毛孔。皆有光明。王甚欣庆。睹之无厌。即召相师。占其吉不。相师披见。叹言奇哉。是儿之相。挺特殊伦。德绥四域。天下敬戴。王益欢喜。敕为立字。相师白王。有何异瑞。王言此儿怀妊已来。其母聪慧仁慈劝善。余瑞虽众甚怪此异。相师惊喜。而白王言。母豫辩慧。自身光明。当为立字名那波罗满晋言惠光。太子长大。智慧殊人。父王葬薨。葬送毕讫。诸王臣集。劝令嗣位。太子固辞云不能当。诸臣各曰。大王已崩。唯有太子。更无兄弟。今言不肯。推让与谁。太子答言。世人行恶。必不执顺。若加刑罚。罪我不少。若能率民。普行十善。我乃堪任领受国事。诸臣言善。唯愿升殿。十善之道。当敕令行。太子尔时。寻登王位。告下人民。普行十善。一切敬顺。改心易操。魔王妒忌。欲败王化。密作封书。告下诸国。前敕行善。既无利验。唐自劳苦。修无益事。自今以往。听民恣心。作十恶事。勿更惮情。诸王得书。怪此异诏。何缘越理。劝人从恶。各遣亲信。重问所由。王闻是语。愕然惊曰。我无是令。何缘乃尔。即敕严驾。躬行诸国。亲见臣民。宣改异化。魔于道边。化作一人。身处大火。盛炎炽然。于中哭叫。声悲酸切。王即前问。汝何以尔。人白王言。我坐前时劝人十善。今受此苦。痛毒难忍。王重答言。何有是事。劝人修善。反更受苦。又复问言。劝行十善。令汝受苦。前受劝人。行十善者。得善报不。答言。前人得善福耳。但教他故独受此苦。王闻欢喜答言。但令前人得善福者。甘心受苦。不以为恨。魔闻是语。即隐形去。遍行诸国。宣十善行。人民服化。慎身口意。正化弥布。一切钦崇。王德隆赫。嘉瑞而降。金轮先应。七宝具臻。游化四域。导善为务。如是大王。欲知尔时施陀尼弥王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彼惠光王。十善化民者。今我身是。我缘彼世自行十善。又以劝民令行十善。是以今日得是足下千辐相轮。时洴沙王。复白佛言。六师群迷。不自度量。贪着利养。生嫉妒心。求与世尊触试神力。言佛作一。我当作二。佛现神变。妙难思议。六师穷缩。乃无一术。惭形愧影。投水而死。徒类散解。自遗殃患。念其...(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欲败王化。密作封书。告下诸国。前敕行善。既无利验。唐自劳苦。修无益事。自今以往。听民恣心。作十恶事。勿更惮情。诸王得书。怪此异诏。何缘越理。劝人从恶。各遣亲信。重问所由。王闻是语。愕然惊曰。我无是令。何缘乃尔。即敕严驾。躬行诸国。亲见臣民。宣改异化。魔于道边。化作一人。身处大火。盛炎炽然。于中哭叫。声悲酸切。王即前问。汝何以尔。人白王言。我坐前时劝人十善。今受此苦。痛毒难忍。王重答言。何有是事。劝人修善。反更受苦。又复问言。劝行十善。令汝受苦。前受劝人。行十善者。得善报不。答言。前人得善福耳。但教他故独受此苦。王闻欢喜答言。但令前人得善福者。甘心受苦。不以为恨。魔闻是语。即隐形去。遍行诸国。宣十善行。人民服化。慎身口意。正化弥布。一切钦崇。王德隆赫。嘉瑞而降。金轮先应。七宝具臻。游化四域。导善为务。如是大王。欲知尔时施陀尼弥王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彼惠光王。十善化民者。今我身是。我缘彼世自行十善。又以劝民令行十善。是以今日得是足下千辐相轮。时洴沙王。复白佛言。六师群迷。不自度量。贪着利养。生嫉妒心。求与世尊触试神力。言佛作一。我当作二。佛现神变。妙难思议。六师穷缩。乃无一术。惭形愧影。投水而死。徒类散解。自遗殃患。念其迷惑。何剧之甚。佛告大王。不但今日。六师之徒。诤名利故。求与我决。自丧失众。过去世时。亦共我诤。我亦伤彼。夺其人众。王即长跪。寻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与六师斗夺其徒众。其事云何。愿具说示。佛告王曰。善着心听。乃往过去无数无量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国王。名摩诃赊仇利。领五百小国王。有五百夫人。无有太子可以继嗣。王自念言。吾年转大。无有一子以续国位。若其一旦崩亡之后。诸王臣民。不相承...(第1315部~贤愚因缘经十三卷-001)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6:10 , Processed in 0.12128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