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28|回复: 2

[大德开示] 第十四讲承传历久不衰的家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2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蔡礼旭老师讲述学祖宗智慧 改人生命运》

第十四讲 承传历久不衰的家道


Selamat Pagi!(早上好!)话要多讲才不会忘,歌要多唱才会熟,经要常读才能
领纳于心中。今天大家看我面带微笑,不知道我今天到底出了啥事情,今天穿的
不是唐装。穿衣服庄重很重要,但也不要变得世间的人好像都觉得我们除了唐装
以外,也没什么衣服可以穿了。
所以学习不要有执着,不要太分别,要时时能融入人群,融入当下的场合。比方
说人家找你去爬山,你还穿个唐装去,那不是穿着都变执着了?而我们中国的服
饰,以至于各个民族的服饰,尤其是在庆典的时候,在正式场合的时候,都非常
地庄重。我们看在奥运会的时候,五十六个民族扛着国旗走出来,看每一个民族
的服装都非常地庄严。重要的场合我们要穿出一种国家的格局出来。
记得有一次是在韩国举行了一次国际会议,所有的国家都穿着其本国的服饰出来
,结果反而中国代表穿的是西服,穿西装出来了,当场所有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很尴尬。所以我们常常穿唐装也不是执着,我今天就证明给大家看,我们还是可
以穿其它的服装的。但是衣冠文物,都可以带动文化的氛围,改善社会的风气。
我们看,服装怎么穿都可以反应当下的人心跟社会风气。服装穿得很暴露了,那
代表现在的人有错误的观念了,他觉得暴露是美,性感是美,这个就是偏颇掉了
。什么是美?是让人家听了我们的话,看了我们的装扮,心生尊重,这个才是美
的东西嘛。哪有看了以后会起邪思叫做美?那真的不知道是哪门子的逻辑出现了

近代,西风东进,功利的氛围,还有情色的氛围特别重,我们还觉得那个是高尚
的。我们失去了一种判断的能力。我曾经在法国参观了一些博物馆,都是历史很
悠久的博物馆。我进去之后,发现差不多有一半的画都是女人的身体。我讲得比
较含蓄,大家听懂我的意思。好像有些人听不懂,女人的裸体。这样叫美?
五千年来,我们的文化当中没有这种东西,可是西方怎么会这么强调这个?大家
再冷静地看看西方的电影,绝大部分都在强调爱情。那爱的原点是什么?假如一
个民族的文化不强调孝道,那爱情是什么?很明显的是欲。为什么一个这么强调
爱情的民族或者是地区,却是离婚率最高的地方?我们用结果来说话嘛,不要讲
得堂而皇之,是吧?可能八成的电影都在强调爱情,可是离婚率是越来越高,显
然那个不是真正的爱,那个是欲。欲望似深渊啊,靠不住的,变化太快了。
我们为人父母、长辈,有没有能力去分辨什么是爱、什么是欲?什么是苦、什么
是乐?什么是富、什么是贵?什么是福、什么是祸?这一些我们都很清楚了,我
们才能真正引领我们的孩子有正确的思想去成就他的家庭,成就他的命运。
所以第一个,我们要很清楚自己的思想观念是正确的。对于家庭来讲,父母很有
责任心,再怎么苦,再怎么累,都觉得是他的本分,应该做的。作为父母,其实
在走入婚姻的时候就有非常正确的心境、态度了,就是「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
世」。这个责任心对家来讲,其实就是我们常讲的「承先启后」、「尊老爱幼」

那家庭当中很重要的是家道的承传,「承先」,能够启发后代子孙。所以我们时
时要把自己祖上的风范、爷爷奶奶的风范讲给孩子们听,让他承传这些祖上的好
德风,受到启发。
家庭中很大的忌讳,是不只没有讲爷爷奶奶的好处、付出与恩德,反而还讲他们
的不是,那孩子的心地就坏掉了。所以常常讲自己父母,也就是爷爷奶奶的好,
人才能存着一个饮水思源、知恩报恩的态度。
而这个家道的承传,我们常说「忠孝为传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我们又说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个人很可能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能守住、保持初
心就不容易了。所以要守住家道很可能比创业还要困难。创业的时候能吃苦,禁
得起逆境,可真正富贵了,反而容易贪着、容易奢华。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才
能够把家道承传得非常好。
很多格言也提醒我们这个谨慎的态度:「一失足成千古恨」,「立名于一生,失
之只顷刻」。比方说,以男士来讲,可能他一辈子都非常地洁身自爱,到了五十
几岁了,却名节受损,他「立名于一生」,一不小心,失之只顷刻之间。那面对
哪些境界要很谨慎、很克制呢?我们在前面讲到的,面对财、色、名、食、睡都
要非常地谨慎。好,我们再复习一下,假如遇到女色引诱的时候,要想到什么?
(答:想到毒蛇。)很好,所以这个警觉性就会比较高了。
我们上个礼拜讲到了孝道。孝子的心中啊,时时想着不能以身羞辱父母,不能让
父母感到羞耻,所以他一举手一投足不敢伤了身体,让父母担心;不敢伤了名节
,让父母痛苦一生。他时时想到了「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他战
战兢兢,一言一行都谨慎。而且这个「德有伤,贻亲羞」中的「亲」,还不只包
含父母,还包含我们所有的亲人。比方说,我们名节有损了、犯法了,连我们的
妻儿很可能都抬不起头来。所以身体也好,名节也好,不单是自己的,还是所有
爱我们的人、所有亲人的,都是相关的。我们身体受损了,真正操劳的、真正担
忧的,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
很多人说「我的身体我自己负责」,大家说这句话对不对?一个人真正病得很重
了,他负什么责啊?他就负责「哎哟,哎哟」,这叫负责吗?那个时候累的都是
最亲的人。所以说孝道的落实要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个态度,谨慎的态度,就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
《论语》里面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个很有味道。大家
感受一下,这一句话的关键词在哪里?哪一个字是关键词?这个「唯」字嘛。父
母因为孩子的疾而忧,那当然嘛,我们生病了父母哪有不担忧的,是吧?为什么
有个「唯」字?为什么父母只在我们生病的时候而担忧?那就代表,儿子的德行
让他不操心,唯有刚好生病的时候父母才担心,其它的事都不用挂心。
我自己深刻感觉我父亲那一辈真正做到了。我整个的成长过程中,爷爷奶奶都跟
我们同住在一起。我的记忆当中,我的爷爷奶奶从没为我父亲操过一次心。这个
真的是有责任啊,时时不让父母担忧受怕。所以这个才是为人子的标准啊。
而这个「疾」有生病的意思,还有什么呢?不很好的习惯。但这个习惯又不是吃
喝嫖赌,不是的。吃喝嫖赌,那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了,所以不是那个有伤名
节的「疾」。这个「疾」就是夫妻之间太过纵欲,这个时候父母也会担心这一点
。父母是过来人,可是这个又不好说。现在西风东进,我们受到这些西方思想的
影响,欲望要节制,不可太放纵,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现在人能够寿终正寝的越
来越少,因为太过纵欲的时候,身体都会受到很大的损伤,所谓「寡欲精神爽,
思多血气衰」。人要学放纵,很快,一次就会了,一次的经验,他可能就学会了
。然后再要学习节制那就不容易了,所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节制
到放纵很容易,由放纵到节制不容易。
有一个读书人他进京赶考,那个时候都要走很久的路。结果他走到一半太想他太
太了,就不考了,就回来了。诸位女士,你的先生太想你了,连考试都不考,回
来了,你感不感动啊?你们怎么不回答,这一题这么难吗?有点感动,感觉逻辑
好像又不大对,是不是?所以人往往在情感跟理智当中有时候会分不清楚。而且
还不只他回来,因为他起了想太太的念头,一念遍虚空法界,就干扰了旁边没有
定性的人。他的一个朋友说「哎呀,我也很想我太太」,两个人就一起回来了。
哇,想太太那个心都发慌,连走带跑,两个人赶回来了。他爸爸一看他回来,非
常地生气,打了他一顿,把他捆在树上。以前父亲有威严,父亲打他,他不敢怨
。就这样,到隔天早上,看他也比较冷静下来,父亲就把他放了。这时突然传来
一个消息,他那个同学暴毙,死了。后来他才了解到他父亲的苦心啊!一个人连
夜赶了那么多天的路回来,那个身体属于极虚弱的状况,这个时候夫妻还行房,
会非常地危险。他那个同学就不懂得这些道理,他爸爸也没把他绑起来。
真的,很多的人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告诉大家这个《寿康宝鉴》还是要看,不然
,女子不知道怎么去关心、爱护她的先生。以前的女子这些都要教的,都懂的。
现在不只没学,还看《西雅图夜未眠》,还看《第六感生死恋》,都看这一些东
西,哎呀,概念都模糊了。所以夫妻之间都要互相疼惜,都有一些禁忌啊。比方
说生病,生病的时候男女再行房,那个都会有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到底是爱护他
、体恤他,还是都是欲望?这个我们得真正冷静下来,观照自己才是啊。
所以为什么说要「窒欲」,要节制、有分寸,这个都是值得我们了解的。所以这
个「唯其疾之忧」,含有很深刻的义理在其中。这个是跟大家讲到的「谨慎为保
家之本」。
有一个事件震动全国,就是「湛江走私案」,牵连的人非常非常地多。其中有一
个官员他没有贪污,平安无事,刚好我们的老师跟他认识,就跟他谈到这个事情
。他说当时看到大家一窝蜂都在贪,他也动了心了。他还在那里衡量,「反正我
贪了以后,进去关个几年,我孩子的大学费用都有了。」正准备这么做,突然脑
子里闪出来他父亲的身影。他的父亲是小学老师,视名节比生命还要重要。所以
当想起自己的父亲了,他想到:假如我真的贪污被关起来,那我父亲过的日子生
不如死。这一念让他打消了贪污的念头。结果过没多久,东窗事发,他的同仁都
被关起来。他讲到这里就非常感叹地说:「就是这一念孝心救了我,也救了我的
家庭。我现在在中秋节、在新年,都跟我所有的亲人团聚在一起。」
而我们很冷静地来看,确实是「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假如真的
贪污,请问他的孩子真的读大学就没问题了吗?算盘不是这么打的。第一个,他
被关起来了,他的妻儿都抬不起头啊。而我们要了解,贪的那些钱是谁的钱啊?
是老百姓的钱啊。「尔俸尔禄,民脂民膏」,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你下得了
手,伤了多少的阴德,折了多少的福分!这个叫「取非义之财」,横祸很快就来
了。
算盘不是只看到眼前的这个数字而已。人啊,都被这个欲望冲昏了头,都把天地
之间的道理给忽视掉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了法不只要关起来啊,那
个福报还要整个折损掉。不是你关完就没事了,妻子儿女都要遭这些横祸的。所
以福田靠心耕,自己真肯报恩,真肯爱人、敬人,往后自然后福无穷。
所以这个都是告诉我们「谨慎为保家之本」,我们的名节、我们的身体都属于爱
我们的人的。所以我们这一生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所有的亲人都会受到好
榜样的影响,都觉得光荣。
我们接着讲家道的承传,「勤俭为持家之本」。为人父母的奢侈,这个家就很难
持得好。所谓大富由天,小富由勤、由俭,从我们两代人其实就可以看到这个真
相。上一代的人孩子生得不少,只有父亲赚钱,省吃俭用,这个家庭熬过来了,
甚至于没有贷款买了房子的都有。现在夫妻一起赚,只有一个孩子、两个孩子,
结果还贷了一大堆款,有时候还为还不起贷款着急。差异就在有没有这个勤俭持
家的态度。
勤俭有什么好处?不勤俭有什么坏处?我们下一节课来看几个故事。《德育古鉴
》大家有在手上吧?(答:有。)好,我们下一节课来看几个故事。
「和顺为齐家之本」。家庭要充满祥和之气,家和万事才会兴。而我们常说男子
要阳刚嘛,所以是刚正;女子是柔和、柔顺。请问刚跟柔一不一样?我们想一想
,一个男子的刚在哪里?刚在「无欲」。无欲的人不会被境界所转,不会因境界
而发怒,不会因境界而起贪心,这个才是刚。所以这个「刚」的精神事实上还是
修养,不随着习气,随着正气,这个叫「刚」,这个叫「道义之身」,才显出他
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甚至于不只是不动气,人家侮辱他、骂他,他也如如不动
,不跟人计较,不回嘴,这个才是「刚」。
而这个「柔」呢?「柔」也是不动气,绝不跟人家计较,逆来顺受。所以大家觉
得这个刚跟柔一不一样?在心性上都是修养啊,只是男女特质展现出来不大一样
,可是它的本质都还在心性的修养上。不动习性,能随顺德行,所以真正的男人
刚中有柔,真正好的女人柔中有刚。男人很刚强,柔起来的时候也很温柔,是不
是?女人很温柔,等到她遇到一些境界的时候她比铁石还坚。
大家有没有看那个《德育故事》?哇,你看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候,儿子回来了,
「妈,我最不放心的就是您呀。」「为国效忠,流什么泪,赶紧去杀敌。」然后
自己带着媳妇冲上城墙去,抵御敌人到最后一刻,还不能让敌人羞辱了自己身体
,放火烧了自己。你说那个刚,可能男人都不一定做得到啊!所以真刚有真柔,
真柔有真刚。
那这个「正」,是正直,处事待人甚至起心动念都是顺着道理,有正气。而这个
「和」,其实也都是懂得顺着道理、顺着情理。所以柔为体,和为用,有这样的
修养做出来了,就是非常公正无私,就是非常地和顺。这个是「和顺为齐家之本
」。
「调剂人情,发明事理」,这八个字也很重要。其实这八个字也是在提醒我们「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事情的先后顺序不可颠倒。比方《论语》里面讲「君子
信而后谏」,就是亲戚朋友之间取得足够的信任才好劝谏他。「未信」,还没达
到信任你就劝他,「则以为谤己也」。他不舒服了,哎呀,你是不是要毁谤我?
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信任够了,你劝他,他觉得你爱惜他。这就是人情,要体
恤得到。所谓「交浅不言深」,就是信任要够才好。我们有时候那个信任还没建
立,一讲起话来连珠炮,一个接一个「嗒嗒嗒嗒嗒嗒」,结果人家很不高兴了,
不接受了,我们还在那里「狗咬吕洞宾,这个人没善根,算了」,「我这个人讲
话就是很正直」。你看啊,自己不通人情,还要把自己抬得很高,「我这个人就
是正直」。
所以人有时候在「倘掩饰,增一辜」,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人情事理感觉得到的
话,就知道什么先要做,后面才能够顺势而为。所以「调剂人情」,彼此的关系
、信任够了,之后才能借一些机会善巧地拿一些道理供养他、提醒他。假如没有
「调剂人情」,就是长篇大论的道理,一般都不能接受。
我不知道有没有跟诸位学长讲过《少娣感嫂》,《少娣感嫂》这个故事确实是很
有智慧。这个崔少娣她要嫁到苏家,苏家有五个兄弟,她未来的夫君是老五,所
以她还没过去前有四个大嫂。她们五个妯娌之间怎么相处?她要嫁过去以前,她
四个嫂嫂常常吵架,有时候吵得不过瘾,抄家伙,那个木棍什么的都拿出来了。
所以她的亲戚就叹气了,说:「你还要嫁过去呀,你嫁过去不是很危险吗?凶多
吉少。」都不看好。但是,这个少娣她对于人性本善有坚定的信心:我们只要诚
心,都能够改善。然后她就嫁过去了。
结果嫁过去以后,她非常懂得礼让,懂得忍让,懂得谦让。比方回娘家拿回好东
西,先让她的大嫂、先让她的侄子来享受。先人后己,侄子都吃了才让她的孩子
来吃。然后婆婆分配工作,假如看到这个嫂嫂面有难色,她马上过去:「婆婆,
我是最后来的,我年轻,这个我来就好了。」又把工作给揽过去,这叫调剂人情
。家里一起吃饭的时候,嫂嫂没上桌,她绝不上桌。等嫂嫂坐下来,她才坐下来

所以这一点一滴对她们的尊重、关心,哪有不感动人的?人的心都是什么做的?
肉做的,都是有感觉的,有感情的。甚至于有一些情况,比方说,她抱着侄子,
侄儿都还在襁褓当中,「哎呀,好可爱啊,好可爱啊」,突然这个侄子撒泡尿,
然后就撒在她的衣服上面,而且她穿的是非常正式的服装、庄严的服装。
好,诸位学长,刚好你今天穿了一件很昂贵的衣服,然后,「咻」,撒在你的身
上,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我这件多少钱啊!哎呀,怎么办啊?」可能是这个
反应。可是这个崔少娣呢?嫂子看到这个情景了,人家也不好意思,马上「哎呀
,抱歉抱歉」,就要把孩子给抱过去。这个崔少娣当下的反应是:「嫂子,别紧
张,别吓着孩子了。衣服洗洗就好了,一点关系都没有。」哇,你看当场大嫂是
什么感觉?「在这种情况,都念念的还是想到我的孩子啊。」你一心一意为她的
孩子着想,人的心化掉之后感来的也是一心一意为你着想。
因为这四个嫂嫂之间以前都是常常吵啊、骂啊,很多是是非非也是存在的。然后
,这个嫂子就会来讲,哎呀,另外一个嫂嫂怎么不好怎么不好,就来讲给她听了
。我们应该怎么反应?「『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是不是这样?那个嫂
子可能是:「哦,你给我记住,这么不给我面子。」这个就不是「调剂人情」了
嘛,不要拿道理压人。所以当她的嫂嫂来给她讲其它人的不是,有一个本事要学
,叫傻笑,「呵呵,呵呵」,没有任何的回应,她就讲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就走
了。
所以人与人相处,就是你越有响应,对方就越起劲。比方说他骂你,你一回嘴,
他就越骂越起劲。他骂你两三句,你没反应,他就觉得骂不下去了。他打你,你
都不还手,他推你,你躺在那里,「啊」,他也不知道接着要怎么办,他下不了
台了。所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人家是非人我了,你都不回应,他也讲不下去了。
他慢慢地看你都不谈这些,你的德行就能感动他,「哎呀,还是你有修养。」
结果她的仆人也跑来给她说三道四,她斥责她的仆人,然后把她的仆人带去给她
的大嫂道歉。大家觉得这么做好不好?「哎呀,好像太凶了。」大家要注意,不
要看眼前她舒不舒服、难不难过,这个姑娘以后是要当人家的媳妇的,她假如不
在其中得到教训,她以后吃不完兜着走。所以这个严格是对她的疼爱哟。
所以崔少娣这个调剂人情啊,自己都把榜样给做出来了。一年左右,她四个大嫂
说「五婶大贤」,被她的德行感动了,我们这些人跟她比起来真的不算人,叫「
我等非人」。这个过程中,少娣有没有批评人?没有。正己化人。
所以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
矣。」人冲突都是争一时的意气,能不争了,能让了,能微笑面对了,这些冲突
就化掉了。我们看,「三争三让」,为什么?因为人都有良心啊,他在这些小利
当中贪,你每一次都不贪,他说「你君子,我小人」,他的惭愧心就起来了。
汉朝那时候很重视五经的学问,所以皇帝设了五经博士。有一次五经博士聚会,
皇上下旨每一个人送一只羊。结果散会了,所有的五经博士就围在那里:「哎哟
,哪一只羊比较肥?」「哎呀,这样看不准,去拿秤来称比较准啊。」就在那里
争,要拿那个最重的。结果其中一个五经博士叫甄宇,看到大家在那里争,觉得
很难受。大家要了解,他们是什么身份?五经博士啊。那真是丢脸丢透了,都是
讲经,结果蝇头小利都在争,那是有口无心了,记问之学了。所以甄宇觉得很惭
愧,很丢脸啊,然后看到那只最瘦的,牵着就走了。结果他羊一牵走,所有的人
互相看一看,都不好意思。只要有人做出不贪,贪的人惭愧心就起来了。后来皇
帝知道这件事情了,皇帝很聪明,要借这个机会教育天下人,所以就封甄宇叫「
瘦羊博士」。除了五经博士以外,还叫「瘦羊博士」,这个是天下的楷模。
所以汉朝的皇帝我感觉很不简单,难怪我们叫「汉人」。大家看,汉文帝为母亲
亲侍汤药,三年啊,不简单。而且汉朝皇帝的谥号,汉「孝」文帝、汉「孝」景
帝,都有一个「孝」,以「孝」治天下。而且大家看《弟子规》里边讲的,「冬
则温,夏则凊」,这是东汉黄香的风范。皇帝一发觉这个榜样了,马上昭告天下
,可能还亲自御笔赞叹:「江夏黄香,举世无双。」天下人不都学孝道嘛。皇帝
做了,又把天下的榜样立起来,所以这整个朝代都是重视孝道、德行。
东汉光武帝复兴汉室之后,随他打仗有很多将军,平定天下了,这些将军就在那
里说「我的功劳最大」,另外一个说「你算什么,我比较大」,就开始争了。有
一位将军叫冯异大将军,他的功劳应该算是最大的。结果他看到大家在那里争,
他就觉得很难过,他觉得我们为国效忠是应该的,而不是争功,他就自己默默地
走出去了。要默默的,你不要「哼,无耻!」然后人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
是吧?那就不能感动人了,还给自己招来很多对立、冲突。他默默地走出去,然
后走出去就坐在一棵大树下沉思。后来皇帝知道这件事了,就封他叫「大树将军
」,然后天下的人都不去争功了。所以领导者能把善立起来,对整个团体的风气
非常重要。这是「三争三让,天下无贪人矣」。
「三怒三笑,天下无凶人矣」。人家恶意对我们,对我们乱发脾气,我们都不计
较,还是对他很好,慢慢地,他就觉得不应该了。所以这个是调剂了人情,道理
人家很容易就接受。甚至于可能少娣的嫂嫂在那里批评谁怎么样怎么样不好,这
个崔少娣还讲「她上一次还为了你很付出啊,你不要只看到她不好,她对你很好
的」,是吧?她还从中把每一个人的好提醒对方,让对方不要只记她的不好。这
个就能化解家庭里面很多的不愉快。这个是「和顺为齐家之本」。有和顺之心,
总想着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何让家庭更团结,就是她讲话最中心的一个
态度。
最后「诗书为起家之本」。人读圣贤书才能懂得分辨是非、邪正、善恶,所以《
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总要
培养孩子饮水思源的态度;「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以为人父母者,一
来要有正确思想,二来要有正确的心态,还要有责任心,把教育孩子摆在一个重
要的位置。
刚刚跟大家讲到几个比较重要的家道承传。当然整个《弟子规》落实在家庭,就
是家道的承传,我们把刚刚讲的「忠孝为传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勤俭为持
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你把它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人
与人之间的相处上,就离不开《弟子规》那些规矩了。因为《弟子规》是行经,
所有的道理都要力行出来。怎么在生活工作中落实,它都写出来了,叫行经。有
一些是比较强调道理、解的经,《弟子规》是属于行经。
再有,我们为人父母要有反省的心态。家庭里面不可能说没有一些状况出现,比
方说孩子不听话了,我们为人父母者要想到,一棵树果子酸、果子不甜了,吃起
来酸溜溜的,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根坏了,根没有吸收很好的养分。所以孩子是
果子,父母是根。这个时候要回过头来反省:孩子德行不好,是不是我的孝道做
得不扎实?是不是我心性德行没有掌握好?这是第一个要反省的。第二个,我心
性也不错,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得当?总是从自己的心态跟方法去反思。
其实人生就好像照镜子一样,我们笑,镜子也笑,重要的是我们先笑。而镜子就
好像我们所面对的人事环境一样,你笑了,响应回来的也是笑;我们哭,回应回
来的也是哭;我们反省,回应回来的是反省;我们指责,回应的就是指责。
有两对夫妻住对门,住在同一栋大楼上。但是有一对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
九」。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大吵三六九?因为发一次大的脾气,都要调养两天,
元气才会恢复过来。暴怒伤肝嘛,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得要调养。但是另外一对夫妻非常地和睦、和
乐,相亲相敬。而人都有希求幸福的愿望,所以那一对常吵架的夫妻的太太有一
天就到对面去请教另外那个太太,说:「你们夫妻到底是怎么相处的,怎么能这
么和善?」结果,另外一个太太就跟她讲:「我们家都是坏人,你们家都是好人
。」这个太太听完就想,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吵架;你们家都是坏人,互相疼
惜?她越想越不对劲,是不是她在讽刺我啊?人家有时候给我们讲实话,我们还
觉得人家在挖苦我们。
那位太太一看,这一位太太的表情好像不是很理解她的意思。诸位学长,当别人
的表情不大了解你的意思的时候,怎么办?譬喻,讲个故事,比较容易理解,尤
其是举生活上的例子,她一听就懂。
所以这个太太马上说:「比方说,我给先生倒一杯水,我先生走过去,不小心把
它给撞倒了。我一看到,赶紧拿着抹布过去:『哎呀,先生对不起对不起,我茶
没有放好,害你给撞倒了。』边说边赶紧把桌子擦干净。先生在旁边一看『哎呀
,太太,是我不对,我不小心撞倒了,把你的好意都糟蹋掉了。来,我来擦,我
来擦才对。』」所以夫妻两个在那里抢抹布抢着要擦。
诸位学长,你们有没有经验,夫妻为了抢抹布擦桌子,把抹布给抢破了,有没有
?哦,破得好。保证旺旺来,是不是?所以当下,请问大家,这一杯茶撞倒了,
好事还是坏事?夫妻之间有德行,没有一件事是坏事。
今天孩子出现了一些状况,这个太太马上说:「先生,是我教得不好,我没有用
心。」我刚刚说先生还是太太?怎么我讲一句话,这边听到的是先生,那边听到
的是太太。所以大家开悟了没有?这个世界是谁的世界?是自己的心变出来的世
界。同样一句话,这边是先生,那边是太太。所以不是世界出了问题,哪里出了
问题?这个心出了问题。心正了,世界都美好啊。心偏了,这个世界就不好了哦
。所以,当孩子出状况了,这个太太马上讲:「哎呀,先生,我没有教育好,我
失职。」这个先生马上说:「哎呀,我有责任啊,你已经那么用心了,是我付出
不够。」当夫妻第一个反应都是「我做得不够」的时候,彼此都会非常感动,然
后一起携手来协助孩子跨过这一个难关。而从当中,相信孩子的心也会感觉到,
父母对待事情都是先反省自己,他也会生惭愧啊。
而当事情发生,这个先生马上说:「你搞什么东西啊?孩子教成这样!」那太太
也说:「那你又负了什么责任了?」那不就杠起来了?所以好事、坏事,决定还
在人的心态跟修养上。
所以这一对夫妻互相反省,就很和乐了。而且当下太太说:「今天很难得,我赶
紧去泡一壶冻顶乌龙茶,我们今天好好聊一聊。」大家想一想,当下那个气氛有
没有比五星级饭店还要好?有啊。比五星级饭店的气氛还好,而且又不花什么钱
。这个是这一对夫妻的状况。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各自责,天清地宁」。
「可是在你们家可能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先生走过去,把茶给撞倒了。你在旁边
看到了,马上很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睛是吧,要喝自己去泡!』你先生听
你这么一说,火气也上来了:『你这个女人,放杯茶都不会放,你还能做什么!
』」那大家想一想,这一杯茶撞倒了,两个人一吵会吵多久?「烽火连三月」,
就一直吵下去了。甚至有可能吵到不可开交了,跑去离婚。
有一对年轻夫妻吵到要去离婚,到了那个办事的地方,办事人员一看,这么年轻
,怎么吵着要离婚呢?就问他们:「那你们为什么要离婚?」夫妻两个互相看一
看,上个月我们为什么事吵架的?为什么事吵架已经想不起来,就是在那个当下
意气用事,「反正我就是跟你拼到底」,就不理智了。这个时候就想不起彼此的
承诺了,想不起双方父母的担忧,也想不起自己的下一代了。
所以说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未来。不只掌握好自己的未来,也掌握自己下一代
、自己家庭的未来。掌握不了情绪可能就毁了自己,也毁了这个家。所以圣贤人
教我们修养要从「惩忿」落实,把这个愤怒要能够调伏得好,不然夫妻就变成「
各相责」,小事变大,就「天翻地覆」。不过在大陆,「天翻地覆」好像是好的
名词,是吧?那也得入境随俗,我们把它改一下。我改「天崩地裂」、「日月无
光」,可以吧?
很多词语有时候会因时代有点不一样,这个时候你还得随顺,但是义理不能变。
所以我们这里用「天崩地裂」好了。还比方说有一句成语叫「既来之,则安之」
,大家知道它原来的意思吗?《论语》里面讲:「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是说远方的民族不服我们,我们就好好修养德行,敦亲睦邻
,让他感动,而且感动到要来归顺,他要来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好好帮助他
,安顿好他、照顾好他,「既来之,则安之」啊!但现在人传成:「哎呀,算了
,既来之,则安之了,到时候再说了。」
再来,「出尔反尔」。出自「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我们今天骂人的话出
去了,迟早它又会回到我们身上。《大学》里面讲「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就是这个意思。「出尔反尔」就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虽然这两对夫妻的例子说的是夫妻相处,但道理处处都是相通的。孔夫子说,举
一要反三。这个「三」不是一二三的三,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习惯,三、六、九
都是表多的意思、大的意思。也就是说,人能从一个道理、一个事件当中去体悟
,再把这个体悟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这个就是善于学习。
那「各自责」的态度其实可以用在五伦关系当中。比方君臣关系、同事、朋友关
系,都应该这样。今天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开会,第一个人上去:「哎呀,这一
次的活动,某个部门做得很好,某个同仁付出得特别多。我做得不好,我们这个
部门还有很多要检讨。」「自责」,还赞叹别人的付出。下一个部门、下一个同
仁一上去,「哎呀,你们做得不错,你们付出哪一些了,我们也有不足。」那一
场会开下来,气氛好不好?都是「见人善,即思齐」,都是先自我反省。这种会
开下来,越开越有智慧。都能很理智地、很冷静地总结不足,然后效法别人的好

可是假如第一个人上去了,「这一次都是他害的,都是他那个部门不配合。」是
「相责」。下一个人上去,「你好不到哪里去,你看这些也是你乱搞的。」哇,
那这个会会开成什么会?越开越误会了,就变成批斗大会了。所以整个团体的氛
围,绝对离不开人的修养。修养好了,就是太和之气;修养不好了,冲突一触即
发。
所以「故君子先慎乎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德行。「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
,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是跟大家谈到要反省

还有,要「正己化人」。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要求家人,首先从自己做起。我
们一直在强调,「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为什么人家会怨我们?自己做得
不好,还硬要求别人。人家表面上吞下去了,内心不服:你又好到哪里去?五十
步还笑我百步。所以真能「正己」,那个「化」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是刻意的,自自然然就感化别人。而「正己」这个心态非常重要,一定先好
好做好自己,不然我们的精神都耗在看别人不对,或者是担忧别人、指责别人,
精神统统都耗在这里了。不如好好把自己做好,带动家庭的德风。所以时间一定
要用在对的方向、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这个是第二个心态。
第三,我们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教孩子就是家庭的大事,而之
前我们跟大家交流到,第一个,我们对孩子要有信心。不管他现在什么情况,我
们坚信「人之初,性本善」,而且还要用真诚的爱心跟耐心来带领孩子。第二,
恩威并施。其实在这一些道理当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得到,我们为什么叫中华民族
?这个「中」字就时时提醒我们:做事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要适当。只有恩、
只有疼,没有原则、没有威严了,这孩子爬到你的头上去了。只有威严都没有亲
情的爱护,那孩子看到你吓得半死,都想着「哎哟,赶紧离开这个家」,那又太
过了。包括我们要跟大家谈的第三点,悲智双运。你不能只有慈悲,你还要有智
慧,不然慈母多败子哦。你很爱他,都没有智慧去教导他,孩子恃宠而骄,就错
了。
这个恩威并施当中,我们看这个「恩」,就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对他
的关怀。像我父亲,很威严,不怎么笑的。结果我发现,我爸爸等我们都成人了
,他当外公的时候,笑容变很多了,都在那里含饴弄孙。我在那个时候真的很感
动,感动什么呢?原来我爸爸不笑是为了我们不笑。对啊,你一个家里面得有人
唱白脸,有人唱黑脸,才能震得住孩子不造次、有规矩。等孩子都成人了,这个
教育也告一段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笑一笑了。父亲这二十多年就为了孩子、成
就孩子,他不敢放松啊!这是「威」。
而这个「威」,绝对不要误会,好像是很凶叫「威」,错了。「威」包含「道德
之威、暴察之威、狂妄之威」,这个「道德之威」是以身作则。有这个威,我们
就感觉父亲在我们心目当中是非常崇高的,我现在都觉得我爸的优点我还差得很
远,都没学好。能这样想,这个崇敬自然就提起来了。
而这个「恩」,也表现在很多生活细节当中,父亲非常地体贴入微。上一次跟大
家讲,我爸爸汇钱给我,大家记不记得?一心一意,这么细腻的心,都是为了不
让我难受。而且我爸爸还跟我讲:「在爸爸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你好好去历练。
」我爸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我还撑得了,你白白花掉我很多钱,我还是会咬着
牙挺过去。」可是你看,父亲越是这样的心,我们就越谨慎,心想不能再给父亲
添麻烦了。所以告诉大家,我只要过那一次钱而已,你们不要觉得我是以前常向
我爸要钱。
而且在我的记忆当中,虽然父亲很有威严,但是隔一段时间就会对我说:「来,
带你出去走走。」我很高兴,但表情还不能表现出来,然后一上摩托车,坐在我
爸爸后面就偷笑,很高兴。抱着我父亲的肚子,哇,感觉到爸爸的体温,很欢喜
。这个就是有「恩」,有那种亲情。开车有时候就到朋友家,有时候到亲戚家,
然后我爸爸就会说:「这是我儿子。」我当下感觉无限地光荣,抬头挺胸,而且
你当下会有一种责任感,哦,你看,你出去就代表你爸,你可不能给你爸丢脸。
这个是跟大家交流恩威并施很重要。而这个「威」里边除了德行的风范,它还包
含父母一定要讲求原则,不然孩子予取予求,他就会越来越放纵了。予取予求宠
坏了,父母就节节败退,不知道怎么去应对了。至于怎么讲原则,我们下一节课
再跟大家交流。
好,谢谢大家。
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课程研讨(十一)
蔡老师:大家好!
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父子有亲」这个部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课的内
容,请大家就哪一段话或者哪一句体会深的,跟大家交流一下。陈学长。
陈学长:老师好,各位学长好。老师,不好意思,我体会比较深的不是「父子有
亲」的部分。
蔡老师:没关系,这几节课的都可以。
陈学长:老师在前几节课有提到,用心如镜,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安于当下。老师
有讲到「过去勿留滞,未来勿将迎」,那用心如镜就是境来不拒,境去不留。那
末学现在有个疑问,就是人往往在事过境迁的时候都会不再执着那个境界,不是
那样的人事物了。可是往后遇到类似的境界的时候,往往那个心念,或是那个思
想又重复了以前的模式。所以想请问老师,到底应该如何察觉自己是不是还执着
在那事相上,或者说事过境迁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完全不着相了?
蔡老师:好,谢谢。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我们可能遇到一些情境的时候,
之前的影像会浮现出来,类似的一些经历会出现。那出现的时候,我们心里的情
绪起伏大不大?假如起伏很大的,那就代表之前的那件事看起来是忘了,事实上
没忘,还是很在意,在心理上这一件事没有释怀。所以放下的前提还要看得破,
然后才放得下。
所以之前这一件事情我们有没有用理智去反思自己,去包容,去宽恕?真的心情
调整好了,不把这件事再挂在心上了,那个才是真正放下来了。还掺杂难过、怨
恨,遇到事它还是会再来。
所以确实就像师长说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假如真的把这些心态变成我
们处世的态度,没有事情放不下了。感恩每一个境界了,想到每个人、想到每件
事,都是感激他对我们人生的启发,不可能会情绪波动了。
所以这个明理很重要。懂得转念,转自己的心就是功夫。把这些情绪转成感恩他
,不记恨,不埋怨。把这个心转成「反求诸己」的心,转成明因果的心,「种瓜
得瓜,种豆得豆」。他为什么找我?那是我造成的。我之前没有这样对他,他今
天也不会这样来对我,所以就释怀了。甚至于你更有胸襟气度,既然这一生跟他
有缘,那不只要化掉这一段不愉快的缘分,还要借由这个缘分变成一个殊胜的机
缘,让对方因为接触我们了,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信心。他本来是对我们不满、对
我们刁难,我们统统包容接受,还以一颗真诚慈悲的心对他,不只不计较,还成
就他,那他会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有修养的人!就转了。不只把这个恶缘
转掉,还成为善缘。
就像跟大家讲的,「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这一句话很重要
。唐朝宰相娄师德就有唾面自干的修养。人有这种修养,任何境界来你都不会难
过,甚至会高高兴兴接受考试,叫「欢然受赐」,接受别人的考验。然后说:「
来,放马过来。」有德了,不动怒了,不被境转了,就能转境,就能表演修养让
人感动。
当然了,假如以前的事情又浮现出来了,也不要懊恼。整理整理自己的心,调整
调整心,赶紧提起「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的态度。慢慢的,正念常常提起来,
就淡掉了。然后你心胸又开阔了,就化掉了。你不要到时候有这个念头起来了,
你就自责老半天,又在浪费精神跟时间了。徐学长。
徐学长:感恩老师。
这几天的课,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说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有很大的影
响。我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个感受吧。我没有学传统文化以前,像老师说的,是
重利轻义的一种人生观。那个时候就是说,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多赚钱,觉得
赚了钱能满足欲望,能享受生活。后来发现这样的生活并不快乐,但一直也没有
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人生走了很多的弯路。后来学了
传统文化之后,才发现这样的人生是不快乐的。然后我就按照经典的要求,就是
说按照一种义的生活方式,凡事遵循一种道来做,每天过得不再患得患失了。谢
谢。
蔡老师:徐学长,当您有钱了,就在物质上算是比较富裕了,您那时候为什么觉
得不快乐呢?
徐学长:因为,欲是深渊,人是没有满足的。我记得我刚大学毕业两年就下海经
商,我记得在一九九四年,我赚了一百万。当我赚我一百万的时候,我想啊想,
想得更多;当有更多的时候,我想更多更多了。人每天都在患得患失当中,做了
很多不该做的事情。现在想想,真的很惭愧。
蔡老师:您那时候觉得累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要这样继续下去吗?
徐学长: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感觉,因为很快乐嘛,因为赚钱挺快乐的。当时有一
个错误的价值观,就是社会衡量一个人成功不成功的标准就是你有没有钱,富不
富有。当时在很多人看来,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因为有钱嘛,可以做很多很多
的事情。比如说,对家人,对父母来说,可以给买房子,可以带他们出去玩儿。
反正在物质上满足吧,那个时候就是没有用心去孝养父母,只是说在物质上去满
足父母的需求,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对个人来说,就是要吃好的,穿好的,玩
好的。我记得我那个时候赚了钱之后,我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去旅游。如果某
个地方我没有去过,我肯定设一个分公司,然后我就到那儿玩去了。
后来我学了传统文化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叫「德不配位」,「伦常乖舛,
立见消亡」。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有很多点化我的事情,但我感觉不到。比如说
,我在哪儿看到一块表,我要不买,我肯定睡不着觉。或者我看到一件很贵的衣
服,我不买也不行了。后来学了传统文化之后,觉得非常惭愧,我觉得这些钱没
有用在好道上。我曾经在困惑的时候,我就想,钱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怨在钱上
,后来我又明白了,不是钱的问题,钱没有错,是我用钱用错了地方。
然后,就是当我明白这些道理之后,我就开始格物,就从自身做起嘛,然后把这
些东西都用在弘法利生上,后来我就发现这时候很快乐,每天都睡得很踏实。
蔡老师:好,我们掌声谢谢徐学长。
我们看徐学长的分享,也在证明物理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同的。一个人当
她觉得花钱可以买到快乐,等到她觉得这个不是真正快乐的时候,她那种觉悟的
力量也会很大,所以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人一觉悟的时候那个力量非常
强。徐学长的经历也是让大家了解到,就是我们看到人家在买好的房子,在过好
的日子,我们不要看到这个就觉得人家不好,或者否定人家。凡事要看到人家的
心境。
为什么开始赚钱很快乐?因为还是有那一份道义,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我们对
人,要能看到她的存心,不要只是在行为当中去比较,「哎,我们今天学习传统
文化了,孝养父母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啊,这样哪是孝顺」,这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都拿着道理去讲人,这个就好像人家看到师父说「天生丽质」,你说
「什么天生丽质,是法相庄严!」那不是同样一个意思吗?人家当下能理解,就
能全心全意去做,这就是太珍贵了,她尽力了。学了道理啊,没学到圣贤人那种
精神,结果就拿着道理去要求别人。那不学还会感动,学了以后全部都是道理,
那就麻烦了。
所以人跟人贵在交心,要能看到人家宝贵的心境。再来,我们徐学长分公司设了
不少,有一句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只要觉悟了,以前的路都没白走
,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以后都能启发跟我们有同样人生经验的人。
许学长。大家现在不简单,一抽到都是笑得很开心。
许学长:谢谢老师。我只有一个问题,公公很爱抽烟,老师说「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我是这样去劝的,但是到现在他还是不
理也不变。那要用什么方法可以劝他老人家?
蔡老师:好,谢谢。
来,诸位学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好?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啊,可能人家就这么问
你,是吧?对啊,你们现在都看戏,看得挺高兴的,突然请你上来,到你了,怎
么样?人啊,学东西随时都觉得我就是那个当机者,学得最快。来,大家会怎么
给许学长建议?
某学长:去看得肺癌的。
蔡老师:你公公会跟你去吗?
某学长:会。
蔡老师:这个方法可以,但是不要媳妇自己带,最好要一个戒烟的人带他去,而
且是他挺好的亲戚或朋友,「易子而教」,是吧?有时太亲的人劝不是很方便。
找外人,他又是蛮喜欢的、蛮信任的人劝他反而好些。来,还有没有?
杨学长:买一些戒烟的产品给他用。
蔡老师:哪一些戒烟的产品?
杨学长:我不知道,我只是看广告,比如一些像「如烟」,一些看起来像烟,但
是抽一段时间就不想抽了的那种,广告是这么讲的。我没有试过,但是我觉得应
该比较可行,比较简单,不行,再换另外一种。就不断地给他试,直到成功为止
。也是一份孝心了,我觉得。谢谢老师,
蔡老师:就是假如一直试,那公公也会觉得这个媳妇用心良苦。
杨学长:如果被感化了更好。谢谢老师。
蔡老师:不过大家要试什么方法,最好调查清楚。你比方说,要劝人家减肥,你
自己要先吃得瘦下来。比方说,一个很好的东西吃了会健康,自己要先吃健康了
,这样可能说服力会比较强一点。比方说,你要介绍《弟子规》给人,「这个太
好了,越学越幸福」,首先你自己要幸福起来。不然你拿着《弟子规》,苦着一
张脸,「这个不错,你参考看看」,人家吓都吓死了,是吧?首先自己要先了解
,感动,才能感动别人。
还有没有?弓学长,你身边的人有这些情况你怎么劝?
弓学长:这个我有同感,因为我妈妈就吸烟。我爸爸、哥哥都不吸烟,但是我家
唯一就我妈妈吸烟,我爸爸也很烦恼。这个事情已经几十年了,我爸爸跟妈妈最
大的矛盾就是吸烟的问题。
讲到这儿,我也深有感触。第一点,我就感觉妈妈吸烟有我们的原因,就是因为
子女离她远嘛。她思念儿女的时候,抽烟比较频繁。这个我体会到了,今年过年
回家的时候体会到的。第二点就是,为了让妈妈少抽烟,之前爸爸和我用的方法
是什么呢?妈妈最开始抽的是那种旱烟,就是地下长出的那种,比较浓烈,现在
是那种烟卷了,就是味道比较淡的,我们就让妈妈抽那种烟。妈妈出去买烟的时
候会买那种浓烈的,她比较喜欢那种,爸爸一出去的时候就给她换。然后,爸爸
会经常买一些好吃的,妈妈要抽烟的时候,就把吃的拿出来给妈妈。我今年过年
回家,是怎么样的呢?妈妈一抽烟我就咳嗽,使劲地咳嗽,妈妈一看我咳嗽了,
她就不抽了。她觉得,「哎呀,我的女儿受不了,我就不抽了」,立刻就给掐断
。就那样,我觉得很有效果。
然后每次打电话,我就会提醒妈妈:「妈妈,少抽点儿烟,那个对身体不好。」
妈妈说:「嗯嗯,好。」很高兴。应该就是用这种方法,我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学
长。好,谢谢。
蔡老师:谢谢弓学长,这个方法非常好。好,大家听完弓学长讲的这段,有没有
像看过一场电影?印象深不深?好了,抽一个人马上复讲一遍。林学长。
林学长:弓学长她有提到,她母亲抽烟,是她爸爸十几年来一直烦恼的一件事情
。弓学长也体会到,她的母亲在思念小孩的时候烟会抽得特别多。那她的父亲也
一直想着要怎么样让他太太能够少抽点儿烟,所以他就把烟换成比较淡的,也会
买一些好吃的东西,在他太太抽烟的时候赶快拿出来,让他太太吃。那弓学长她
也会在打电话回家的时候,一直提醒母亲少抽点儿烟,这样对身体会比较好。也
会在回到家里的时候啊,只要一看到母亲抽烟,她就马上咳嗽,咳到直到母亲把
烟熄掉。应该就是这样子。
蔡老师:掌声鼓励啊。告诉大家林学长是台湾来的,我是与有荣焉。来,大家在
听两位学长谈的过程中,您脑海里浮现了哪些道理?有没有?来,张学长。
张学长: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弓学长首先她去体会妈妈为什么抽烟,去找一个根
本的原因,然后用一种关爱的心渐渐让妈妈慢慢把烟给戒掉。
蔡老师:这个重点就在体恤当事人。你越体恤她,她就越能感到一种亲情的力量
在支持她。指责跟体恤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妈,你抽这么多烟,就是因为太
操心我们了。」她感觉你体谅她,她就更有力量了。指责可能让她越来越沮丧。
还有没有?欧阳学长。
欧阳学长:听了弓学长那个故事,我总结了两点。一个是孝,第二个呢,是善巧

蔡老师:对,善巧方便。
欧阳学长:如果不孝的话,就没有体恤之心。然后,善巧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方
式来劝谏。
蔡老师:对对对,谢谢,谢谢,非常好。所以有一句话叫「教人以善勿过高,当
使其可从」,要让人家做善,不要一下子就给很高的标准。因为人改变他是循序
渐进的,所以「教人以善勿过高」,你一下子很高,他根本就没有信心去做。买
那个比较淡的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让她那个瘾可以减下来。而且你买那个烟,她感觉到的是
什么?一来你是体恤她,二来关心她。再来,提起她的爱心,她一抽烟你就咳嗽
,妈妈想到孩子了,她这个习惯就比较能够放下来。
所以人的习气应该怎么慢慢地淡?告诉大家一个很好的方法,念念为人着想,习
气不知不觉就慢慢淡了,为什么?它是假的嘛,它没有的嘛,你把它当真的,它
就越来越厉害。你都不想它了,就为人着想,慢慢慢慢的,哎,这些习性我没有
了。因为「我」越来越淡,我贪、我瞋、我痴、我慢就慢慢没有了。所以这个时
代修学一定要从念念为人着想来下手。
这一句格言,前面还有一句,叫「攻人之恶勿太严,当思其堪受」。就是你今天
要指出他的问题,不要一下子太严苛。话你不要一次全讲尽,他受不了,信心都
上不来哦,以后都不想再见到你,怕见到你都说不好。所以「攻人之恶」,不要
一下子非常地苛刻。甚至于在提醒他的时候先肯定他,「先美其长」,他心里比
较欢喜了,再劝个一两条,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所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人
情练达皆文章?这一句格言是《格言联璧》里面的话。李叔同先生他有一本书叫
《晚睛集》,收录了佛家跟整个儒家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编成一本,非常精辟
。这本书真的是宝书,是大师的大慈大悲。愿意拿的,我到时再送给大家。不勉
强啊,一切随缘。而且这个格言挑的都是我们很容易犯的问题,讲得特别细,看
得很有收获。不然有些道理我们没有这些格言的提醒,很容易忘掉。
刚刚我感觉到一个氛围,就是我刚才说林学长是台湾来的,我与有荣焉,我感觉
磁场有点不大对劲,这个代表我们脑波有出现震荡。我们大陆的学长,我们都是
血浓于水的中国人,怎么称赞台湾,你们好像有点那个?「见人之得,如己之得
;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哦。还会感觉有点怪怪的,自我太重了哦,把大陆跟台
湾分得太清楚了,这是要不得的啊。
当然大家也体恤我,我一时高兴,也没顾及你们的感受。但是,大家要了解,有
前提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够理解,他怎么这种情绪反应?每一个情绪是果,有
没有因?有啊。可能你了解那个因的时候,你非常能接受他的反应。为什么?因
为我到海口去,有一个当地的朋友跟我讲:「蔡老师,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台湾
的男人不找女人的。」所以我感觉我们台湾同胞走到哪里都不能再给宝岛丢脸啊
。大家能理解我的心情吗?所以刚才我很高兴,哎呀,最起码给这一块土地争光
了。所以是有这个前因,我的反应才会这么激烈。所以,以后大家面临别人情绪
很激烈,你首先不要在那里计较,「哎,他怎么这样对我?他怎么这样夸张?」
他有原因的,OK?这叫体恤人情,调剂人情才能发明事理。
来,还有没有学长觉得戒烟还有另外要补充的?栾学长,他可能是过来人。
栾学长:哎,这事应该问我,他们都没有经验。因为我是吸了二十年烟然后彻底
戒掉了;喝了二十多年的酒,然后也彻底戒掉了。所以这个经验很重要。刚才那
位学长要给公公戒烟,首先要告诉她不要太着急,因为急了会有危险。吸烟吸久
了,身体会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如果突然戒烟的话也是不好。我戒烟的时候在家
里不能起床,应该是足足一个月,因为我当时决定戒烟的时候马上就戒了,从此
以后一口烟也没有吸,有点儿着急。再有,应该懂得抽烟的害处,我觉得给他讲
清楚,非常重要。因为当时一个老教授给我讲吸烟极其地有害处,我当时就决定
再也不吸烟了。
蔡老师:您之前二十年都没有人跟您谈过吸烟的害处?
栾学长:谈过。
蔡老师:那就是这个人谈的力道比较强。
栾学长:对,所以我想用十秒钟跟大家去分享一下这个力道,好不好?关于吸烟
他给我讲过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说:「现在的科学发现,烟草中最重要
的毒素不是尼古丁,不是焦油。二百五十多种毒素当中最弱的一种,就是尼古丁
。」就是连那个烟卷外边那个纸的毒都要比尼古丁的毒素大,因为这个纸它生产
的时候不是按照食品的标准生产的,它里边有很多化学元素,燃烧之后对身体有
极大的害处。」所以当时我听了之后,我决定不再去以身试法。
再有一点,我觉得和环境有关系,经常到一个好的环境,大家都不吸烟的地方,
会慢慢让这个习惯变淡。如果身边都是你给我一支烟,我给你一支烟的话……
蔡老师:环境也很重要。
栾学长:环境非常重要。当然还有很多,我觉得再一个,爱心很重要,不要总去
指责他。刘芳总裁也在讲,她爱人吸烟,她从来没有指责过,爱人就慢慢有一点
儿愧意。如果经常有人指责你的话,就会有逆反的心。我就说这些,不耽误时间
了。
蔡老师:所以这个劝还是要有一个过程,然后也是让当事人觉得我们都在替他着
想,慢慢地有一个感激、感动,有一个愧意上来。而我们劝人很重要的一点,劝
完要放下。假如劝着劝着,我们在不耐烦了,「我都讲多少次了,还不听」,慢
慢地我们的情绪就带上来了。所以劝人得要耐心,劝完就不挂碍了,不然那个控
制、情绪慢慢就酝酿起来。
而大家也不要觉得劝人一次、两次、十次他没反应叫没用。是不是没用?是还没
到。就好像我们今天推一个东西,你力气一直加加加,它没动,难道没效吗?有
效啊。只是还没有突破它的什么呢?静摩擦力。等到突破了它的静摩擦力,它就
动起来了。每一个人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要劝一百次才劝得动,有些
人劝十次。结果你看人家劝十次劝动了,然后就骂你先生:「你看人家劝一下就
动了,你都不动。」不要比较,真心、耐心去做就对了。但是人往往耐心不够,
「行百里路半九十」,明明再一次就成功了,哇,放弃,前功尽弃。
不只劝人是这样,我们从事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这样。有句话叫「败后或反成功
」,一个人做事情好像失败了,但这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失败,下一次就「否极
泰来」了。在那个时候放弃,就很可惜了。「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不如意的时
候不要马上就放弃了。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为什么要有山重水复的考验?看我们是真心还是假的。真心现前境界就
转过去了,转不过去都是心还没达到功夫。为什么?因为本来人生就没有任何障
碍,「事事无碍」是真相。所谓的人生有很多挑战、有很多障碍,那是不明理。
我们会觉得它是障碍,是我们一定要这样走,它挡在那里,你就觉得它是障碍。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所以障碍来自内心的执着,我一定要怎样怎样,
他一定要怎样才行,这时候障碍就来了。
大家了解,人生有两个最重要的东西,统统是从内心自自然然产生的,一个叫智
慧,一个叫福分。福田靠心耕,智慧也是靠心流露出来的。有执着了,福报跟智
慧都受障碍。没有执着了,无碍。所以今天这条路不通了,你走另外一条路嘛。
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把你的福报障碍。
所以大家看很多事情要从整个大局去看,不能只从我是哪一个地方的、我的感受
、我的好恶看事情,看不清楚。师长的一生给我们表演事事无碍,一切福田,一
切智慧,不离方寸,不离这一颗心就对了。
我怎么讲这里来了?抽烟的事,我们劝人觉得有障碍,问题还是我们自身的心态
上。大家有没有觉得理是相通的?抽烟跟「事事无碍」还是相通的。好,谭学长

谭学长:老师好,今天老师讲到了,「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崩地裂。
」我的体会是,只要我们真的是处处替别人着想,我们自己的念一转,我们身边
的全部人都会跟着转。
蔡老师:依报随着正报转。谢谢谭学长。我们学长讲今天讲了哪一些,结果我们
说:有吗?今天有讲吗?那这个学长就提醒我们,哎哟,人家上课都这么专心啊
,我们差距很大,就更督促自己。所以大家这么分享自己听到的、感受到的,就
达到《大学》上讲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是「见人善,即思齐」。李
学长。
李学长:谢谢老师,谢谢同学。非常喜欢这个氛围,特别是第二节课教学相长和
大家相互的切磋。今天早晨在读《大学》的时候,读到一句话,「如切如磋者,
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确实,修学就是需要有这么一个场,大家互相
切磋。
刚才戒烟的那个事情,我补充一点。我是不抽烟,可能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个月
前去意大利考察,遇到了意大利非常著名的一位世界奥运滑雪冠军,那天他姐姐
去世,他就一直在摇头,说:「我这个姐姐就是不听劝。」我说:「怎么了?」
他说:「得了肺癌。」我说:「什么原因?」他说:「就是因为吸烟。」他父亲
、母亲的去世,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我说:「是啊,我也劝过。」
我是不喜欢抽烟,也闻不惯烟味,但是劝很多朋友戒烟的时候,人家说,抽烟谁
说短寿的?长寿的不也很多吗?邓小平还活到九十多岁呢!所以我也无话可说。
最后我也问他:「这个烟,烟真的能让人短寿?」他说:「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有
个调查,抽烟会缩短八年的寿命。本来应该活到九十八岁了,结果活到九十岁,
所以这个调查能回答很多人说的『抽烟也有长寿的』,就是那个人他本来不止这
个寿命。」
蔡老师:我们李学长提到,抽烟会少活八年,但是我们劝家人讲到这里的时候,
下面怎么讲呢?「爸,我们都希望您越长寿越好,我们才有更多奉养您的机会。
」就是要表达,不是拿个道理给他而已,顺便表达我们的孝心。当然现在人重视
科学,上面举的这些数据,对他们启示也会比较大。
其实这一个道理再把它延伸,就像我们今天谈的财富的问题。这个人奢侈,为什
么他还这么有福?这个人很节俭为什么他这么短命?同理可证,他节俭了短命,
他假如不节俭,更短命。他有钱了,他这么奢侈为什么还享福这么久?他假如不
奢侈了,更久。大家要了解以前的人,你看当国王的、当皇帝的,那个福报有多
大?但是他把它挥霍了,就减少很多了。问题是福花完了,可能受罪就太长太长
了。这一些得要明白,他就更有警觉性了。
最后,这里有一个学长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
您曾经说过在斥责学生的时候,骂到自己都掉眼泪。不过不是气得掉眼泪,而是
自己的言语觉得正气凛然,自己都被自己感动得掉眼泪。请分享一下,自己能被
自己感动吗?
好问题。第一个,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比方说讲《德育故事》,整个心就是完全
地跟这个人的风范结合在一起,所以讲着讲着,他的风范就感动自己的心,就会
流眼泪了。我们自己讲《德育故事》都感动不了自己,怎么感动别人?言语是我
们的心声啊。所以在跟孩子讲这个道理,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被这个道理跟故
事感动了。而人真正依教奉行,真正觉得今天没有白过,这几年没有白过,有时
候坐下来想想,「哎呀,这几年无怨无悔啊」,觉得没有像以前那样虚掷光阴,
自己蛮欣慰的,这就是被自己感动了。
下一个问题。
这两天在看电视剧《孔子》时,对老子和夫子的对话很有印象。老子在谈话过程
中主张道法自然,夫子主张礼乐治国,并提到「奋争」一词,请问是否可以理解
为:老子和夫子虽表达方式不同,但本体道理有相同之处?
「奋争」其实就是努力奋斗,尽心去做。这个就是夫子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
为之」。老子谈的其实就是让我们体会到,人事会变迁,整个大环境也会有成、
住、坏、空,所以这些循环,人要能释怀,不要去执着,不要去贪。不要等它变
了,我们因很难接受而痛苦。
我感觉,老子《道德经》跟孔子《论语》是完全不冲突的。大家注意,片中的老
子不代表真正的老子,所以,大家看影片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哦。那个老子是写剧
本的人自己的老子,OK?所以,我们看整个《道德经》才看得到老子的境界。
其实,儒家跟道家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做了很好的配合。在这个盛世的时候,
儒家治世、治国,儒家的学问起来了。当乱世的时候,读书人没有办法去入世,
时节因缘不成熟,这时候就叫他放下吧,无欲吧,别挂碍了。在修学当中,老子
特别注重内在,要把这些欲望去除,内修的功夫在《道德经》里面讲得非常好。
然后整个家庭怎么做啊?每一个本分怎么落实?儒家讲得也很清楚。所以这两个
其实是相互配合得非常好。
你看老子都是提醒,不要沾染欲望,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老子那些教诲是对人,你这么做,对他的整个私欲都会有影响,
特别细腻。而《道德经》里面其实也有那种胸怀天下的爱心,「圣人无常心,以
百姓心为心」,他也是时时都念着百姓。我们深入经典,就知道圣人的胸怀。
那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二?一?年五月十九日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6:06 , Processed in 0.14700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