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5|回复: 1

[其它] 太上感应篇汇编定弘法师主讲(第十八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6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汇编讲记》

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十八集)  2013/2/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18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大家翻开经本第六十一页最后一行,这里讲到经文: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前面《汇编》为我们开解了道理,下头为我们举出例子加以证明。我们看批注:

  【奉符令钱若愚。奸险隐愎。早岁补官。在处多不成任。晚益困阨。子女沦丧。衣食不继。因祈于神。梦神曰。汝以罪恶夺算至此。尚苦贫耗耶。】

  这讲到的是在山东奉符这个地区,这是山东省泰安市,是山区,泰安城这个地方。有一个县令叫钱若愚,为人『奸险隐愎』。这个愎是刚愎自用的愎,意思就是任性、执拗,隐就是内心里面很多见不得人的想法,很隐晦、不可告人。这个人自私自利到极处,到了奸险的地步,所思所想都是去谋算别人、利益自己。这种人的心已经坏了,所以福报就不可能降临到他头上,降临到他头上的只有灾祸。底下讲他『早岁补官』,说明他其实本来很有福报,早年就做了官。这个补官就是有官缺,有一个缺的位置他就能补上去。但是仕途并不顺利,每在一个地方做官,『多不成任』,换句话说,做没多久就被调离了。因为他做官肯定是管理不好,人民百姓没有得到利益,所以朝廷对他也就不能予以重用。到晚年『益困阨』,益就是更,更加的困厄、困窘,福报愈来愈少,所以不顺利的情形就愈来愈多了。『子女沦丧』,他的孩子们最后死的死、亡的亡,后代都没有了。『衣食不继』,穷困潦倒,甚至连衣食生活都成了问题。

  于是他就向神灵祈求,希望能够降下福报,就梦到神灵告诉他,『汝以罪恶夺算至此』。你因为罪恶太多,每次造了罪恶,神明就把你的寿命和福报减除,到今天,你现在福报已经没有了,甚至寿命都没有了。尚苦贫耗乎?你还以贫耗为苦吗?衣食不继、子女沦丧都是你寿命将尽的征兆,福报享完了。这就是所谓的「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最后「算尽则死」。幸好这个人对神明还能够相信,所以能够向神明祷告,感得神明托梦来教训他。只要人一口气还没断,要改还来得及,最怕就是他连神明都不相信,那真的是没有救了。我们看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俞净意也是为人有很多的虚伪、很多行为上的不善,所以也是感召得子女沦丧、衣食不继,到中年以后愈来愈困厄。幸好相信神明,他向灶神爷祈祷,灶神应化来点化他。四十七岁这年他开始改过自新,最后他的命运完全改造。所以当我们遇到困厄的时候、遇到灾难的时候,不可以怨天尤人,应该反求诸己,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处境?要相信感应,一切境界是惟人自召,心就平了,心平气和才有改过立命的机会;如果满腔的怨气,把矛头全都指向别人,都是别人的毛病,自己不能够反求诸己,那就天也救不了他。下面一段又举了一个故事,也在说明「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句经文。

  【吴中徐行。性贪而恶。初为药材牙子。掯骗致富。及挟资往辽东贩人参。值寇至。备受惊恐。万死中得一生。又后往山东登莱。复遇仇家。指为白莲余党。执欲送官。尽费其资得免。最后又往川中贩药材。及还。舟至中途。忽流贼至。弃之而归。自是家即沦替。忧抑病死。】

  这里讲的是在吴中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苏州,江苏苏州,有一个人叫徐行,为人『性贪而恶』。他的习性贪婪而且奸恶,自私自利到极点。一开始他做药材生意,『牙子』是贩子、中介,就是倒卖药材的人。他做生意『掯骗致富』,这个掯就是压制,压迫人、刁难人、骗人,靠偷摸、压制人、欺骗人这样的手段来致富。实际上他不知道,他能够赚到的钱都是他命中该有的,他不必用那些下流手段来赚钱,赚到的都是自己该有的,那何苦来?你用那些手段,实际上是把命中的福报大大的折损了。赚了点钱又『挟资往辽东贩人参』,挟资就是带着资财,带着很多钱财到辽东,就是辽河以东,现在辽宁东部、南部这些地区,贩卖人参,在东北。『值寇至』,值就是遇到,遇到强盗来了,要抢夺他的钱财。『备受惊恐』,强盗抢到钱财还好,要是抢不到,可能会恼羞成怒,就会杀人害命,所以他备受惊恐。因为他是爱财如命的人,而且对自己的身命当然也是非常执着,强盗来了当然他非常的害怕。『万死中得一生』,幸好没被杀掉,可能钱财都被抢走,捡了一条性命。这是遇到了困厄,是属于耗。贫耗,贫是无财,耗是家破,他的家产都被夺走了。

  『又后往山东登莱』,登莱就是现在龙口市,是山东属于烟台市管辖的一个地区。『复遇仇家』,又遇到了仇人。一个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肯定是很多仇家,他就会树敌,尤其是在生意场上,得罪的人肯定很多。这个仇家就指责他,检举他,实际上是诬陷他,说他是白莲教的余党。白莲教在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他们打着佛教弥勒菩萨的旗号,就是讲弥勒下生了,实际上是一个秘密的反动团体,叫白莲教,曾经造过反。这个人就被诬陷说是白莲教的余党,朝廷要捉拿他。这属于邪教、反动教派,所以『执欲送官』,官府就来捉拿他,要去审判他,他也很害怕。『尽费其资得免』,于是他就拿出很多的钱财才把自己赎回来,他家里的钱财因此就耗尽了,也算捡了一条性命。你看,多逢忧患,这是无缘无故加在他头上的灾难。『最后又往川中贩药材』,到四川去贩卖药材,还是干那个老本行,大概贩卖不少假药材,前面讲他是掯骗致富,卖假药卖了很多。结果从四川回来,路上坐船至中途,『忽流贼至』,流贼就是流氓强盗来打劫,要抢他的钱财。他可能带了不少的财物,结果为了逃命,全都抛弃掉了,孤身一人回到家乡。等于是到川中贩卖药材,所有得到的这些钱财是血本无归。『自是家即沦替』,从那以后他的生意就再做不起来了,沦替就是衰落,家道衰落,愈来愈贫穷,最后是『忧抑病死』。所以他就很烦恼,忧抑成病,最后就病死了。

  这是很明显的「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的例子。如果我们不懂因果,还觉得这个人真的挺不幸的,虽然他是骗人,可是他自己遇到这么多的忧患,好像报应不是直接从被他骗的人那里得到的,而是其它的方面。如果不从因果、不从《感应篇》的角度来看,真的未必能够看明白。一个人,人心险恶,特别是做坑人、骗人的事情,这叫「横取人财」,最后一定是导致家破人亡。这些例子实际上我们身边都有,细细留意你就能看得出来。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可以作恶,绝不能骗人、绝不能害人。像现在的食品、药品,很多是造假,甚至是有毒、害人的,他们经营者的下场你就可想而知了。这句经文批注就讲到此地,下面一句:

  【人皆恶之。】

  这是作恶的人得到的第二种果报。前面「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是讲他自己遇到种种的灾殃,这里讲别人对他都很厌恶。

  【恶。厌弃也。】

  因为一个人作恶,他的行为与天理相背离,所以也就跟民心相背离,人民对他自然就会厌弃。

  【玉枢经曰。】

  这是道家的一部经典,说到:

  【若人不修善业。天必为之斩神摄魄。使之颠倒。人所厌恶。人所嫌害。】

  一个人如果不修善业、不做好事,常常都是想自己、不想别人,甚至干损人利己的勾当,那上天就会把他的神给斩了、把他的魂魄给收摄、收掉了,就等于是让一个人颠倒胡涂。往往老天爷降临祸殃给人,首先让他迷惑颠倒,他就会干出很多坏事来。一个人福报将要现前的时候,上天总是会开他的智慧,未发其福,先开其慧,使他能够改过行善,使他能够谦虚恭敬,必然就能让人对他欢喜,就会人皆敬之。这里相反,修不善业,天斩其神、摄其魄,『使之颠倒,人所厌恶、人所嫌害』。说话都会颠倒,想问题都不正常,人对他就会起厌恶的心,甚至会嫌弃他、甚至会害他,他遇到的仇敌、跟他一样不善的人,可能就会下手害他。所以当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假如发现别人都不喜欢我,甚至厌恶我、嫌弃我、远离我,这时候不能够去指责他人,应该反观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肯定自己有问题。如果不是一个、两个人嫌弃我,是很多人,每个人在我身旁,我都觉得跟我格格不入,那我自己就要反省,是不是自己有不善业?要自己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才能获得「人皆敬之」的果报。下面说:

  【今夫恨人之欺我者。岂知天夺其鉴。令不逢世乎。自今有幸。当请易志洗心。从善去恶。则天心仁恕。不诛悔罪之人。前愆可赎。后行可图。生知。困知。成功则一。万毋自弃也。】

  这都是《汇编》作者苦口婆心的教诲。『今』就是现在,我们目前遇到的这种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检点自己是不是这种人。『恨人之欺我者』,当别人欺负我、厌恶我,我对他有恨意,矛头指向别人,实际上也就把自己改过自新的机会放弃掉了。『岂知天夺其鉴,令不逢世乎?』当出现这种情况,你怎么知道这是不是上天把我的鉴别能力给夺掉了?我们恨人欺负我、嫌弃我,本来可能是因我的不对,我怎么能恨别人?我自己没有办法鉴别自己对错的时候,往往就会怨天尤人,这是我的智慧被夺掉,所以后来就会有恶报跟随了。『令不逢世』,就是令这个人处事不顺意,处处都不顺叫不逢世。所以,祸福虽然果报上有天渊之别,但是最初起念的时候就在于你自己一念之间。当你能够自己反求诸己,你就能将祸变为福;不肯反求诸己,反而去怨恨别人,那就是快速的消除福报,祸殃就会到来。『自今有幸』,自今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闻到正法,学习了《感应篇汇编》,这是大幸事。圣贤的教育就是我们改造命运的一个转机,我能够随顺圣贤教诲,从现在开始就能够改造命运。怎么改?先从心地上改。

  『当请易志洗心』,你看这作者多么谦虚,他不是用教诲的口吻,而是请你,应当请你易志洗心,易就是改、转变,改你的志向、洗你的心。可能我们原来的志向是为了功名富贵、为了多多赚钱,是自私自利的想法,现在要改变。自私自利,你所得到的不是福,而是祸。心地上有种种贪瞋痴慢疑的恶念,要把它洗除掉,有一念不善都不能允许它留存。『从善去恶』,我们能够努力的修善,除去恶念、恶行,『则天心仁恕,不诛悔罪之人』,上天的心地是仁恕的,仁者爱人,恕是宽恕,天爱人,所以能够恕人。人有过恶,只要肯改,上天都不会诛杀、惩罚悔罪之人。最怕的是不肯悔罪,继续我行我素,虽然天心仁恕、天爱人,可是他不自爱,天也没办法,那灾祸该降临的时候就会降临。『前愆可赎』,愆就是过恶、过错,以前的过错可以赎罪、弥补,只要你肯忏悔。圣贤告诉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你肯改过,这就是大善。没有不能忏悔的罪业,就怕你自己不是真心忏悔。什么是忏悔?后不再造,以后再不犯,这就是赎过去的罪了。『后行可图』,以后我们的行为可以改变成善行,福报自然就会跟来,意思就是还有好的希望,不要自弃、不要灰心。你看佛家里面有讲到,那些十恶不赦之人,甚至造了五逆重罪的人,这种人是临终必定堕阿鼻地狱的。只要临终能忏悔,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能够一心念佛,一样能够带业往生,这就是「前愆可赎,后行可图」。

  『生知、困知』,这是出自于《论语》里面的话,孔子讲,学道的人有三等人,上等的人「生而知之」,这些道理他生来就知道。实际上佛家从三世的角度看,这个人是属于再来人,所以你不用教,他就会了,就自动的行善,他不受污染。这种人是属于前生善根深厚,或者是菩萨再来,生而知之。其次一等人是「学而知之」,他的善根有,但是不算很深厚,也不是再来人,要通过学习圣贤之道,才能够懂得圣贤道理,这是学而知之。一般的人都要通过学,不学真的不知道,而且非常容易在社会中受污染。受了污染,恶念恶行就会遭到报应,报应就是困,遇到困境、遇到挫折、遇到灾难了。第三种人,他没有学,又不是再来人,在人生路上碰了很多壁,甚至碰得头破血流了,「困而学之」,这是又其次,又次一等的人。第三等人是困而学之,也不错,困而能学,学而知之,我们现代大部分人可能都属于这种人,困而学之。学而知之的也是很有福报的人,从小父母、老师教诲,他就不用遇到那么多困境。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育,打下做人的基础,根基牢固,心地能够善良、慈悲、爱人,行为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很深的根基,他自然就不会遇到太多的困境。从小没扎好根的,现在要恶补,困而学之,而且终生都要学,经书不可一日不读。古人讲,三日不读圣贤书,则面目全非,那是古代社会,社会风气还算不错。现在三日太久了,一日不读圣贤书、不学习圣贤经教,就面目可憎。甚至求学的心稍稍懈怠了,烦恼习气就会现起来,可能压都压不住。所以天天都会遇到困境,天天要学才避免困境。

  如果是「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是孔子讲的,遇到困境还不肯求学,这个人就没救了。民斯为下,这是下等人,根性陋劣到极点,这种人将来必堕恶道。佛家里面称三类人,一个是正定聚、一个是不定聚、一个是邪定聚。这种人属于邪定聚,聚是类,就是邪定这一类人。他的心与贪瞋痴慢疑相应,他的行为常造杀盗淫妄酒,未来当然是入恶道,所以可见得学多么重要。

  《感应篇汇编》是我们弥补因果教育最好的教材,我们有幸能够遇到这么殊胜的圣贤教育,我们一起来学习、来悔罪、来改造命运。『成功则一』,我们不是生而知之,从小也没有认真的学过,现在困而学之,学成了,最后成功是一样的,也有指望、有机会成为圣贤,这一生求生净土就有把握了。『万毋自弃也』,这个毋就是不要,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什么叫自弃?不肯学就是自弃,学了不肯依教奉行、改过自新,这也叫自弃。人一定是先自弃而天弃之,自己不肯自弃、肯努力改过自新,天心仁恕,一定会给他机会,一定会加持、帮助他。下面一段又讲到:

  【行恶之人。人人厌恶。盖公道在人。亦其良心本善处。但望推此一念。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自勉于有善无恶之地。若徒疾人之恶。而不去己之恶。岂免又为人恶哉。】

  行恶的人造恶多端,当然人人厌恶,为什么?因为『公道在人』。人心都有一把秤,你是好是坏,久而人皆知之,这不可能隐藏很久的。天理自在人心,即使是一个造恶之人,他也有本善、他也有良心,他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因此造恶之人就会感得人皆厌恶。公道在人心,『亦其良心本善处』,也是人良心的本善处。《三字经》讲,「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本善就是天良、良心,佛家讲佛性,人皆有之。圣贤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就是能够保持自己的良心,在万事万物之中致良知,处处是良心起用、本善起用,所以得到天下人的敬仰。而凡人、恶人不肯用自己的良知,把自己的良心给障蔽了,我们讲昧着良心做人。良心虽然在,不起作用,被蒙昧了,于是就沉沦于恶道。这里讲『但望推此一念』,「但」是只,只求你能够推此一念,这一念就是良心、就是本善。其实在我们待人接物的时候,第一念就是良心、就是本善。

  孟子举了个例子,当一个人看到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很危险,可能会马上掉下去,这个人第一念就会想到救这个孩子,快步冲上去,一把把这个孩子抓住,不让他掉到井里。此时他这一念是善心,就叫良心本善,这就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是圣贤得到的境界,仁者爱人,爱心广大、博爱,这是圣贤。一般的人做不到博爱,可是都有恻隐之心,看到孩子危险,马上去救,没有经过思考,直下是良心本善起用。孟子就告诉我们,这是人皆有之,就看你能不能够将这一念本善推广、延续、保持。你能够保持不变、终身行之,这不就是圣贤吗?凡夫往往不能保持,可能第一念就想到要救这个孩子,这是本善起用。但是马上第二念起来了,「这孩子是谁家的?我该不该救他?万一我救不成,那小孩掉到井里了,他的父母会不会诬赖我,说是我把小孩推下去的?我救成了,他的父母会感恩我吗?」首先起了疑虑,疑虑一起来,把良心本善就蒙蔽住,紧接着自私自利就会起来,有自私自利的心就不敢行善了,可能就眼睁睁看这个孩子掉到井里而无动于衷,不仁到极处。这都是把第一念本善给蒙蔽了,用第二念、第三念,自私自利,那就堕落成凡夫。所以这里说,但望推此一念,这第一念可贵,要勇于行善、斩尽疑惑。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是《论语》里面的话,在「季氏」篇里面。孔子说,见到善言善行,见到善人,如不及,就好像远远不及他,所以要起心发愿追赶、效法,这是见善如不及,是努力行善的意思。见不善如探汤,汤是热水、沸水,你手伸下去就会被烫伤,所以赶紧得收回来,赶紧收住。这是比喻见到不善的言行,我们要赶紧收住,不能够造下去。这是对自己,就是断恶修善要勇猛,不能够有迟疑。『自勉于有善无恶之地』,自勉是自我勉励,要很勤奋、很精进的断恶修善,最后自己的心地和行为都到达纯善无恶的境界。像《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菩萨修行以十善业道为基础。而能够像这里讲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勉力行之,最后到了纯善无恶,能够「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就是有善无恶之地。

  『若徒疾人之恶』,徒就是只,如果只疾人之恶,疾就是厌恶别人的恶行。『而不去己之恶』,没有认真的去除自己的恶行,光看别人、不看自己。『岂免又为人恶哉?』为人厌恶的人多半都是因为疾人之恶而不去己之恶,所以就遭到人家厌恶,那你怎么能免除被人厌恶的果报?学习圣贤之道,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反求诸己,不能够要求别人,你只有自己做好样子,感化别人。印光大师开示里说,见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专看人好样子,不看人坏样子。自然你的德行就建立了,当然就不可能被人厌恶,反而被人尊敬。所以要以德感化人、以德服人,不能够以势服人。《弟子规》讲,「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理是什么?按天理行事,人自然就服了。而按天理行事怎么做?「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也是孔子说的。你要说、你要教别人,首先你自己得做到,自己没做到就说,人家不服;自己做到了再去说,人家没有不服的,甚至你不用说,人家就跟从你学习,效法你。而后从之,他就会跟着你做了,你可以带动大家断恶修善。所以古人讲,以身教人,「身教则从」,大家就跟从;「言教」,没有用身教,「则讼」,讼是诉讼的讼,就会起争执、起矛盾、起对立。所以圣贤重身教,不重言教。言教是当别人请问了,这时候才会说;没有人请法,不必讲,先做,做到了,人家受感化,他自然就能够向你请教,这样就会受人敬仰。下面举出例子,讲「人皆恶之」的这些案例。

  【唐来俊臣。为侍御史。赃赂如山。冤魂塞路。竟坐异谋弃市。人争噉其肉。抉目取心。须臾而尽。】

  这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恶人,叫来俊臣,曾经做过侍御史,他是一个酷吏。侍御史就等于是副御史的意思,御史大夫是一个很高的官位,他是一个副职。来俊臣当时是武则天手下的一个酷吏,专门掌管刑狱,得到武则天的重用,所以为所欲为,收到很多的贿赂。『赃赂如山』,这是人家都贿赂他,为什么?当官员受到弹劾,送到他那里,就要遭罪了,他用酷刑来惩罚那些官员,所以一般官员害怕了,都会送很多的贿赂给他,以求把自己救赎出来。满朝文武没有不害怕他的,而且有些忠义之人没有贿赂他,那就被折磨致死。我记得他的那个酷刑的刑场好像叫做丽景门,实际上就是人间地狱。他发明了种种的酷刑,让人死都死得非常的惨烈。所以『冤魂塞路』,在他手下死的人不计其数,冤魂把路都堵塞了,说明那是不计其数。

  这个人果报就很惨了,最后自然会有治他的人。他也是被另外一个酷吏给打击下去了,说他是谋反。所以『竟坐异谋弃市』,坐就是犯了罪,犯什么罪?异谋,就是图谋不轨,意思就是反叛。古时候凡是反叛的罪就是死刑,犯上作乱一定是杀头的。弃市就是杀头,拉到市场上斩首。因为这个人一生造恶多端,激起了民怨,所以当他被杀头以后,尸体在刑场上,围观的人就已经忍耐不住了,争着上去吃他的肉、挖他的眼睛,剖膛破腹、取他的心肝。结果『须臾而尽』,他的尸体没多久就被人群给抢光、吃光。可见得人皆恶之到什么程度,不是恶贯满盈也不可能如此。当然人群这样的一种怨气也会有鬼神的加持,那些鬼神都是过去被来俊臣杀害的人的魂,他们也肯定来到刑场,一起跟这些人去报复。来俊臣死了,他的魂魄能上好地方吗?肯定被那些怨鬼拉去报复了,拉到地狱道受极刑。过去他用那些刑罚去治人,刑罚的那种苦楚,他必定要百倍、千倍的来受。下面:

  【又宋丁谓与寇莱公。同在政府。天下之人。谓寇。必曰忠荩。言丁。必曰奸佞。闻一善。必以归寇。未必皆寇所为也。闻一恶。必以归丁。未必皆丁所为也。】

  这里又讲了一个历史人物,讲到丁谓,也是人皆恶之的一个典型。丁谓是宋朝的一个大官,为人也是奸险狠毒,甚至谋害忠良。寇莱公是一位忠臣,就是寇准,他是莱国公,所以这里称他是寇莱公。他们同在政府,就是在朝廷里面一起做官。一个是忠臣,一个是奸臣,结果这两个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知道群众眼睛都是雪亮的,你是好人坏人,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目,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所以出现『天下之人,谓寇,必曰忠荩』,对于寇准,都称他是忠诚的臣子,忠臣,这个荩也是忠诚的意思。『言丁』,说丁谓,『必曰奸佞』,丁谓,一谈起他就说这是个奸邪谄媚的小人。这个佞是谄媚,很会说好听的话,巴结皇上,佞臣,所谓巧言令色之人,大家形成这个印象。所以『闻一善,必以归寇』,天下人听到有善的举动,譬如说朝廷颁布了一个好的政策,必以归寇,就说这一定是寇准的建议,把这个功劳归到寇准那里。其实『未必皆寇所为也』,这也未必一定是寇准提倡的,但是人都说这是寇准做的。『闻一恶,必以归丁』,凡是有不好的举动,譬如说政策不太好,一定说这是丁谓的主意,一定是他干的。可是实际上『未必皆丁所为也』,当然未必每一件坏事都是他干的,但是人们都这么认为。为什么?因为丁谓是人皆恶之,而冠准是人皆敬之,一个是流芳千古,一个是遗臭万年。下面又讲了一个遗臭万年的人。

  【又宋秦桧欺君误国。贼害忠良。百世之下。莫不恶其奸。而岳王精忠报国。后世亦靡不景仰其风。其祠有铁铸秦桧及其妻王氏像。跪案前。悬一木掌。远近之人。进谒者。皆钦拜岳王。而执木掌以批铁像焉。】

  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很有名,『秦桧欺君误国』,金兵攻打宋朝,岳飞带兵抵抗,节节胜利,结果秦桧就嫉妒,怕岳飞回来之后功劳很大,将来位子就会超过他。秦桧是宰相,自私自利,于是就欺君误国,向皇帝进谗言,说岳飞企图要谋反,赶紧把他调回来。于是皇上听信了他的谗言,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飞从战场上调回来。前线战斗正在吃紧,眼看着岳飞要全胜了,结果正在此时,最关键的时刻,岳飞就被调离了。一开始,将在外,
 楼主| 发表于 2018-9-6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命有所不受,但是皇上十二道金牌,一道一道的来,岳飞就不能不回去。金兵就欢喜了,他们最害怕的是岳飞,岳飞走了,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所以宋朝后来北宋亡国,建立南宋,等于是一半的江山被夺去了。秦桧贼害忠良,把岳飞调回来之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了。秦桧『百世之下,莫不恶其奸』,从他之后的历史记载,他的这种行为是大奸臣。百世之下,从他以后千年百世,所有的人讲起秦桧都知道,这个人是大奸臣,阴险毒辣的小人、欺君误国的大奸臣。甚至没有人再用这个桧字做自己的名字,我们有没有见过谁叫张桧、李桧?没有。为什么?因为秦桧臭名昭著,连他的子孙都不敢去认这位老祖宗了。

  『而岳王精忠报国』,岳飞从小母亲善教,但因出生寒门,母亲把他拉扯大也是含辛茹苦,所以岳飞对母亲很孝顺。自己又好学,所以十三岁就做到武状元,未有成年就可以领兵打仗了。他要从军之前,母亲在他的背上用针刺了四个字,就叫「精忠报国」,等于是教诫他一定要做忠臣,岳飞做到了。虽然他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九岁,但是这种忠义,『后世亦靡不景仰其风』。后代人谈到岳飞,没有不竖大拇指的,这个人是大忠臣,对他无限的景仰,对他的道德、风范都非常的景仰,以他为忠义、忠诚的代表。后人给他建了庙,「岳王庙」,来供奉岳飞。这本身也是一个教化的场所,教人精忠报国,里头供着岳王的像。这是在杭州,我也去瞻仰过,在西湖边上,那里面有铁铸的秦桧和他妻子王氏的像,铁像跪在那里,跪在岳飞案前,这个像旁边还悬挂着一只木掌,木头做的手掌。『远近之人』,来朝拜岳飞的,『进谒』,谒就是拜见,来朝拜岳飞的。『皆钦拜岳王』,钦是敬仰,拜就是对他顶礼,这是表达对岳王的一种恭敬。拜完岳王之后就用木掌去批那个铁像、打那个铁像,有打他的脸、有打他的身子,骂他,「你这个大奸臣,害死岳飞,遗臭万年!」所以你看,不仅是当时、现世的人厌恶他,后世千秋万代的人都厌恶秦桧。

  【合而观之。民非有私好私恶之心。其同异者。善恶之应耳。】

  把这些前面讲的故事合起来观察,我们来思惟,前面讲的这些「人皆恶之」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民非有私好私恶之心』,人民百姓没有徇私情而好恶。不是说我跟你好,我就会欢喜你、尊敬你,我跟你不好就厌恶你,不是那样的。你看后世的人对秦桧,也跟他没有什么私情、私交,为什么还拿木掌打他的像?这就是人皆有良心,自然就有一个标准,善恶的标准。你作恶,自然就会引起人的厌恶;你行善,自然就得到人的尊敬、爱戴。岳飞为什么大家都爱戴他?不是因为跟他有亲戚关系,是对他的敬仰。『其同异者,善恶之应耳』,所有人善恶的标准实际上都相同,因为所有的人都有良心,所以善恶的分判就会自然明显。从这里我们看到,人皆恶之都是因为自己造恶所感应的。下面我们再看经文:

  【刑祸随之。】

  这是又一条果报。人造恶多了,前面讲的多逢忧患,寿命减除了就会有贫耗、忧患,人皆恶之,这里讲『刑祸随之』。

  【刑。是官罚。祸。是天殃。】

  『官罚』是人由政府处置,『祸』是上天降下来的灾殃。

  【随。跟定不离之意。】

  显出果报如影随形。

  【太虚真人曰。人若遇我以祸。我以福往。则福德之气。恒生于我。害气重殃。自生于彼。兹言刑祸。随定恶人。即害气重殃。恒在其身矣。】

  『太虚真人』,这是道家的一位成就者。他说,『人若遇我以祸』,别人给我加祸,『我以福往』。人报我以祸,我报人以福;人报我以怨,我报人以德;人家不能善待我,我要善待别人。『福德之气恒生于我』,我所生的是福德之气,因为我能对人善。而『害气重殃自生于彼』,『彼』就是对我不善的人,他怨怒我、嫁祸于我、谋害于我,他所生的是恶的害气重殃。他的心坏了,所以气息就不好,加害于人的心就自然形成一个害气,加害人的气场,我们讲杀气。一个人杀气重、害人的心强,别人在他身旁都感觉毛骨悚然,而自然怨鬼就会围绕在他身旁,所以一个人的磁场就很不好。重殃就是很重的灾殃,怨鬼围绕,自己又是被杀害之气笼罩,当然就会感来祸殃,自然出生了。『兹言刑祸,随定恶人』,恶人自然就会招来刑祸。兹是这里,这里说的刑祸是跟定了罪人、跟定了恶人。即是『害气重殃,恒在其身矣』,这就是刑祸随之的意思。下面一段引佛经:

  【华严经曰。阎浮提内。五浊众生。不修十善。专造恶业。杀。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瞋。邪见。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更相忿争。互见毁辱。任情起见。非法谋求。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天刑。种种受报。】

  这一段是《华严经》的经文。『阎浮提内』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佛经里称阎浮提。『五浊众生』,众生生活在五浊恶世里面,这个五浊就是五种污浊的状况,浊是污染。这个社会我们看到污染严重,环境的污染、身体的污染、心灵的污染,确实现在比古时候要严重得多。《阿弥陀经》里面就把五浊给列出来了,所谓劫浊、见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这叫五浊。劫浊这个劫就是时代,整个大时代都是污秽,众生多起恶念、恶行,造业受报,这是劫浊。见浊是众生的见解,起贪、瞋、邪见,整个思想都被污染了。众生浊是我们这人身,身体从里到外都是污染。现在你看,连吃的东西都是污染,想吃一点没有化肥、农药的,天然、自然、绿色的食品都比较难找了。烦恼浊是众生的种种烦恼非常炽盛,贪、瞋、痴、慢、疑、恶见,真的现在与日俱增。命浊就是我们寿命短暂,福报微小,所以寿命短,人身又难得而易失,佛法、正法又难闻,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

  五浊众生,『不修十善』。十善是身、口、意三业的造作,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的善;口的善是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的善就是不贪、瞋、痴,这叫十善。众生不肯修十善,反过来造十恶,『专造恶业』。『杀、盗、邪淫』,现在是非常严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是口业。妄言是欺骗人;绮语是讲花言巧语、不实的话语;恶口是难听的话,骂人、毁谤中伤人;两舌是挑拨离间、谈说是非。『贪、瞋、邪见』是意业的不善,种种的贪婪,财色名食睡坚固的执着。贪而不得就会瞋,脾气不好、喜欢生气,包括傲慢、嫉妒、怨恼等等。邪见是见解偏邪,与真理相违背。

  『不孝父母』,这是大不善,所谓百善孝为先,不孝父母的人就会造作种种的恶业。『不敬三宝』是不能够尊师重道,三宝是佛、法、僧,它是代表师道。佛是我们根本的老师,三千年前在古印度示现成佛;流传下来的佛陀教育,这些经典的教诲都是法;出家为僧是续佛慧命、弘扬正法的这些人。三宝存在世间可以做人天眼目,可以导人以正;如果不敬三宝,就等于毁坏正法,让众生起种种的邪见,导致社会大乱。所以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罪都在地狱,现在你看多少人在造这些罪业。『更相忿争』,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总由贪、瞋、邪见导致。忿就是瞋,争的根源在于贪,因为贪就会争。『互见毁辱』,互相之间毁骂、侮辱,不能够互相恭敬,所以不和,互相之间成为怨仇,小小的不如意就会起很大的忿争。乃至于父子、兄弟、夫妇之间都会变成仇家;大至国与国之间,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战争可能会一触即发。而起因都是因为一点点的小事,不能够忍让、不能够豁达大度,而有贪夺之心,这就会导致人类的灾难。现在的战争就不是像过去的战争,除非不打,一打起来肯定就会动用核武、生化这些武器,那就是人类的毁灭。『任情起见,非法谋求』,任情就是恣意,随心所欲、起诸邪见、自以为是。非法谋求,所谋求的不如法,完全是不正当的、没有理由的,我们讲贪婪成性。所以,所作所为违背天理良心,造这些重罪。

  『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天刑,种种受报』,这些恶业哪怕动了念头都会有果报,更何况去造作?所以果报就会有刀兵,就是战争,战争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忿争、对立感召的。饥馑是饥荒年,现在你看世界粮食大量的减产,这绝不仅是因为气候反常导致的,那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在人心,恶业太多了,天就降下灾殃。气候反常不也是人为所致吗?人不敬天地、不爱大自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大肆的破坏环境,所以才导致气候反常。疾病,现在说瘟疫,年年都有,特别是春天,往往是瘟疫会起来的季节。而现在的瘟疫一个比一个厉害,过去从来没见过的瘟疫病,现在都能出来,还找不到对治的药品,一染上瘟疫,可能很快人就会死亡。这些瘟疫是防不胜防,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人造太多的杀、盗、邪淫。譬如说禽流感,十年前没听说过,现在几乎每年都有。禽流感一起来,人就把所有的鸡都杀掉,把那些生禽都杀掉,这能解决吗?不仅不能解决,反而会留下更大的祸种。因为人杀生太多了,禽鸟都要报复,牠们没有力量报复,于是禽流感这些瘟疫就会起来,这等于是牠们反抗。而人不能够反省,消除杀业,反而造更多的杀业,这只能够令将来的灾祸更加严重,所以疾病、死丧在所难免。

  人祸、天刑,人的灾祸,就是官罚、人为的动乱等等,包括战争,这都是人祸。天刑,这是天降下的灾难,这些年来似乎是愈来愈多、愈来愈严重。地震、海啸、风灾、火灾、山林大火、火山爆发、全球气候反常,乃至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等,种种的果报皆因人心不善。佛家讲贪心招感的是水灾,贪心重就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江河泛滥,欲望所致;瞋心招感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就像人生气的时候怒气冲天,就等于是火山爆发了,人人都火山爆发,当然感召地球也火山爆发,瞋恚;愚痴感召的是风灾;地震是傲慢、不平感召的;怀疑导致的是地陷山移、地质疏松,这些灾祸完全是人心感应的。

  【由此而言。可见总是自业所招。非由他作。】

  可见得都是自作自受,不是天不爱我们人类,不能够把原因往别人身上推。自己造的自己受报,自己受报自己要认,而且能够改过自新,就能改变未来。

  【然趋避介于一念。堂狱只在目前。若果有人。实修诸善。而得恶报者。必无是处。】

  『然』是转折,虽然说自作自受,作了恶业就会遭到果报,但是趋吉避凶只在一念之隔。这个『介』字就是隔开的意思,吉祥与灾祸最初往往就是一念之隔,一念善就带来吉祥,一念恶就带来灾殃,所以天堂、地狱就分判了。『只在目前』,实际上在我们造作善恶的时候,当下就已经决定了是往天堂路上走,还是往地狱门里钻。就像秦桧,刚起一念谋害岳飞的时候,这一念刚萌发起来,是自私自利的心起作用,是嫉妒人、损人利己的心。这一念发动,还没等造作,地狱已经形成了;如果此时不能够立刻斩掉这个恶念,那么念念相续,自然就会付诸行动。所以秦桧欺君误国、贼害忠良,就把地狱打造成了,死后就到他自己所造的地狱中受报。明眼人就从他起心动念的时候已经看到那个地狱形成了。其实秦桧也是人性本善,就是因为愚痴颠倒、不能回头,所以果报是遗臭万年、死陷地狱、永劫难复。

  『若果有人』,如果,果然有一个人,『实修诸善』,实是真实心,真实心来修诸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等,不造诸恶,能够敬人、礼人、爱人。如果他还会得恶报,『必无是处』。必无是处,就是不可能的。这些恶报都是因为恶业感召,绝对不可能说修善会得恶报。可能我们会看到岳飞精忠报国是善,为什么他得到被砍头的恶报?这个恶报当然是他过去生中或者今生恶业感召,往往是因为杀业。做一个将领,不会误杀一人,这当然是非常不容易,但是他精忠报国的心行必定是得善报。所以他来生也一定是会有福报的,这一生等于是还了秦桧的命债,可能过去生中跟秦桧就是冤家,秦桧是来报仇的。但是我们相信,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一报跟一报之间互相不会抵消,善与恶各有各的报。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实修诸善、努力的断恶,自然就会得到殊胜的果报。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21:16 , Processed in 0.14899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