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70|回复: 1

[大德开示] 第四品华品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法句经故事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四品 华品


观身
谁能如实知见六道轮回,谁能如实知见三十七道品,
一如技艺精湛的花匠,精挑细选花朵一般 ?
学地比库(注)如实知见六道轮回和三十七道品,
正如技艺精湛的花匠,精挑细选花朵一般。

一群比库随从佛陀到一个村落之后,返回揭达林给孤独园。傍晚时分,这群比库聚在一起讨论当天的行程,尤其是山形地势等。他们讨论到底是平地或山峦起伏,是泥土地或沙地,红土或黑土等。这时候佛陀来探视他们,知道他们谈论的话题时,佛陀告诫他们:「你们所谈的山川地势等,是身外的环境,你们最好观身,并努力去了解其中涵意。」

佛陀接著说:「透过观身,比库可以了解世间、诸天与地狱,也可以明白奥妙的佛法就像园艺专家精心设计的花园。」

这些比库听闻佛陀的说法后,正念现前,专心思考佛陀地教诲,终于涤尽内心所有的烦恼,证得圣果。

(注)学地比库:已证初果,但尚未证得阿拉汉果的比库。


观身如镜的比库
人应该观色身如泡沫幻影,
摧毁爱欲,脱离生死轮回。

有一次,佛陀停留在沙瓦提城的揭达林给孤独园时,有位比库得到佛陀给他的禅观指导后,到一处森林里去禅修。

他虽然很精进,却进步不多,因此对自己不满意,并且想道:「我要回去,请佛陀另外给一个比较适合我气质的题目。」想完之后,他就出发回揭达林给孤独园。

途中,他遇见海市蜃楼,仔细思惟之后,他明白这种现象不过是水的幻影而已。人的血肉之躯同样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幻像,实际上无我。他当下继续禅观海市蜃楼的幻像。后来,他又到阿致罗筏底河边洗浴,洗完后坐在河边的树下休息时,看见飞溅的水花泡沫时,他明白血肉之躯的无常。

这时候,佛陀在揭达林给孤独园中,看见他的情形,就放光,向他说法:「比库!你的观念正确,继续保持下去,能够观身如水花般无常,幻影般无我是很好的事。」

佛陀告诫后,这比库就证得阿拉汉果。


琉璃王报複释迦族
采集诸花卉,心生染著的人,沉沦生死,
一如洪水冲走沉睡的村落。

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希望与释迦族缔造姻亲关系,就派遣使节到迦毘罗卫城,请求与释迦族的一位公主结婚。释迦族的王子们不想冒犯巴谢那地王,就答应他的请求,但他们却送给他一位美丽的女孩,而不是公主,这女孩是马哈男与一婢女所生的。不知情的巴谢那地王立这位女孩为妾。后来,这女孩生下一位王子,并且命名为琉璃。王子年满十六岁时,被派去拜访外祖父马哈男和释迦族的王子们。他受到某种程度的款待,但所有比他年轻的释迦族王子都事先被送到一个村落去,以避免向王子致敬。过了几天,王子一行人折返回国。王子刚动身没多久,一个女僕就被传唤来用牛乳清洗王子坐过的地方。这女僕一面工作一面呢喃道:「这是那个婢女的儿子坐过的地方。」这时候,一位被王子派遣回来拿东西的随从偷听到她的呢喃,就去向王子报告说,王子的母亲茉利夫人事实上是婢女的女儿。

王子知道真相后,极端愤怒,发誓有一天要毁灭所有的释迦族人。后来他当了国王,果真发兵攻打释迦族,并把除了马哈男身边的人和少数一些人以外,其他人都格杀殆尽。事后,他和军队在返国的途中驻扎在阿致罗筏底河床。当天晚上,河的上游地带暴雨倾盆,暴涨的河水如万马奔腾地把他和军队一齐冲入大海。

听到这两件悲惨的事故,佛陀向众比库解释,他的亲人——迦族的王子们在前世曾经在河中用药毒鱼,所以今生才会集体丧生。

至于王子和他的军队,佛陀说:

就像洪水冲走所有沉睡中的村民一样,死神带走所有迷恋感官享乐的众生。


往生三十三天的女信徒
采集诸花卉,心生染著,
又无法厌足贪欲的人,沉沦生死。

葩倜扑姬喀枯玛莉是沙瓦提城的女信徒,十六岁时就结婚了,并且育有四个儿子。她很有德行,喜欢以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布施修行的人。她经常到僧团精舍去清洗房舍,装满所有瓶罐的水并且做其它的杂事。她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三十三天王的妻子之一,同时 ,她还清楚记得她是在所有的人都到花园摘花嬉戏时往生到人间的。所以,每次供养比库或做其它的功德时,她都渴望将来能往生三十三天,再做三十三天王的妻子,一如前世般。

有一天,她生病去逝了,并且正如她热烈期望地往生三十三天,成为三十三天王的妻子。由于三十三天的一天等于人间的一百年,所以她再往生三十三天时,三十三天王等人还在花园里玩,几乎忘了她的存在,所以当她再度加入时,三十三天王问她一早上都到那里去了,她告诉他,自己已经到人间走一回了。

这时候,比库们向佛陀报告葩替扑姬喀枯玛莉去世的事。佛陀说:

生命是短暂的,人还未能满足感官欲望时,死亡已经夺走人的生命。


吝啬的富翁
智者进入村落时,就像蜜蜂入花丛,
只知采蜜,不伤害花卉和色香(注)。 (偈49)

王舍城附近的萨卡罗村子里住著一位吝啬的富翁,他的名字叫做憍尸罗。有一天,富翁与太太要烘焙一些糕饼,但为了避免与别人分享,所以就在房子的最顶层秘密烘焙。

当天早上,佛陀透过神通,知道富翁夫妇即将可以证得初果,就派遣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到富翁的家去,并且交代尊者在中饭之前把富翁夫妇请回精舍。马哈摩嘎喇那于是运用神通,一眨眼就到达富翁的家,到达之后,他就站在窗子外面。富翁请尊者离开,但尊者不予理睬。最后,富翁告诉太太:「做个小糕饼给他,打发他走!」富翁太太就拿了一小面团,放在烘盘上,但面团却胀大起来,并充满整个烤盘。富翁认为一定是太太用了太多的面团,所以就亲自另外拿了一块小小的面团,放在烘盘里,但面团也一样胀大,试了好几次,不管用多麽小的面团,他们就是无法如愿地烘焙出很小的糕饼。最后,富翁只好叫太太从篮子里随意取出一块给尊者,但当他太太正要拿出糕饼时,所有的糕饼全粘在一起,无法分开。至此,富翁对糕饼倒尽胃口,就把整篮的糕饼都送给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尊者这才向他们谈有关布施的佛法,他也向富翁夫妇说,佛陀和其他比库正在沙瓦提城的揭达林给孤独园等他们,富翁夫妇便带著糕饼随尊者去见佛陀,并用糕饼供养佛陀和比库们。供养之后,佛陀宣讲布施的佛法,富翁夫妇两人因而了悟佛法。

(注) 注释家对本法句的解释略有不同:
达摩难陀上座认为这句法句的意思是说:智者不伤害村民的信仰、慷慨和财富;
Narada 上座则认为是:不造成任何人的不方便;
Sri Acharya Buddharakkhita 尊者则说:智者入村落化缘时,也提供世人做功德的机会;
了参法师在《南传法句经》的翻译则未加任何注解。


不要理睬他人的诅咒
沙瓦提城里有位富有的女士,是裸形苦行者——潘谛格的信徒。她的强烈信仰,使她对待潘谛格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她有很多的街坊和朋友都是佛陀的信徒。这些朋友经常到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听佛说法。每当她听到这些朋友称赞佛陀时,她也想去向佛陀顶礼问讯,听佛陀开示,但几次都被潘谛格阻止。

既然无法亲自前往,她就要儿子去请佛陀到家里来接受供养。她淮备了特别的食物,供养之后,佛陀宣说随喜。第一次听到佛陀用宏亮的声音宣说奥妙的佛法时,她的身心充满喜悦,并不自觉的喊著:「说的好!说的好!」

隔壁的潘谛格听到她喜悦的呼喊声时,想道:「她不再是我的弟子了!」他愤怒地走出他的房间,向她和佛陀诅咒,并且一路诅咒地离开她家。

这件意外使她十分尴尬、羞愧,再也无法专心听佛陀说法。佛陀劝诫她不要理睬那些诅咒和恐吓,应该正念现前地观照自己的善恶行为。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她证得初果。

不探查他人过错,不管他人已作、未作,
只应该察觉自己做了什麽事,什麽事尚未作。


应该礼敬谁
人若不能奉行自己所说的善语,
无法得到善果,
就像美丽但毫无香气的花朵。 (偈51)

人若奉行自己所说的善语,
必得善果,
像美丽又芳香的花果。 (偈52)

沙瓦提城的佛陀信徒乔塔帕哩已经证得二果。有一次,他正在揭达林给孤独园听佛陀说法时,巴谢那地王突然也来了。乔塔帕哩没有起身,因为他认为若起身,可能会被认为是向国王,而不是向佛陀表达敬意,国王却引以为侮辱而非常愤怒。佛陀知道国王心中的不满,就向国王赞歎乔塔帕哩的德行及对经藏的娴熟。佛陀的解释让国王释怀,并对乔塔帕哩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国王再次遇到乔塔帕哩时,请他为两位妻妾教导佛法,乔塔帕哩委婉的拒绝,并建议国王请佛陀另外派比库担任这份工作。佛陀就指定阿难固定到王宫,向皇后玛莉咖夫人和行雨夫人说法。后来,佛陀问阿难,两位后妃的进展如何,阿难说,玛莉咖夫人认真修习,但行雨夫人却不专心。

佛陀说,只有专心、敬谨、认真修行,并且精进奉行的人,才能得到佛法的法益。


最虔诚的女信徒
人应该作种种善事,
如同众多花朵可以制作很多的花圈(注)。

维沙卡的父亲陀难闍那是跋提的富翁,她的母亲是须摩那德咪。她的祖父泯兔则是高沙喇国最有钱的五个人之一。她非常年轻的时候,佛陀曾经来过跋提。当时,她的祖父带她和她的同伴去听佛陀说法,听完之后,他们全都证得初果。

长大后,她嫁给沙瓦提城另一位富翁弥迦罗的儿子富楼那凡达那。结婚当天,她父亲告诉她做一个尽责的妻子要遵守十条规章:

1.不可以把家中的火拿到屋外。
2.也不可以把屋外的火拿入家里。
3.借东西给那些愿意借东西给别人的人。
4.不借东西给那些不愿意借东西给别人的人。
5.不管对方是否也有雅量借东西给别人,都可以借东西给对方。
6.愉快的坐。
7.愉快的吃。
8.愉快的睡。
9.照顾火。
10.尊敬家神。

这些条文的意义如下:
1.火代表谤诽,为人妻子不可以向他人诉说丈夫和公婆的坏话。他们的缺点和家庭争论也不可向外人道。
2.为人妻子也不可以听东家长西家短。
3.借东西给有借有还的人。
4.不可借东西给有借不还的人。
5.对穷困潦倒的亲朋,即使不还,也要借给他们需要的东西。
6.为人妻子见到公婆时,当起身敬意,不应坐著不理。(对其他长者亦然)。
7.公婆丈夫照料妥当后,妻子方可进食,也应该确保僕人受到妥当的照顾。
8.这不是说为人妻子可以尽情睡眠,相反地,为人妻子入睡前,应确定所有门窗都已关好,僕人也已善尽职责,同时,公婆丈夫已经入睡后才安心休息。
9.公婆和丈夫应视之如火般的谨慎照顾。
10.礼敬公婆和丈夫一如家神。

有一天,她的公公弥迦罗正在进餐时,有一位比库到他家门口化缘,弥迦罗完全不予理睬,她看见这情形,就对比库说:「请尊者原谅!我公公只吃陈腐的食物。」这时候,她公公听见她这麽说,非常生气,就要她离开这个家。她不愿意离开,反而请当初结婚时,她父亲派遣陪她过来夫家,方便她日后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可以谘询的八位长者前来仲裁。长者们来到后,她的公公告诉他们:「我用金碗吃饭时,她却说我在吃陈腐的食物,由于这种犯上的行为,我要赶走她!」她解释说:「当我发现公公完全不理睬站在门口化缘的比库时,我在心里想:『既然我公公这一生从来没有做任何的功德,他不过是享受过去世的福报(陈腐的食物)罢了。』所以我才说:『我公公只吃陈腐的食物。』这样的说法难道错了吗?」

最后,这八位长者认为她没有犯错。她于是说,身为一位对佛法有绝对信心的人,她无法留在对比库不表欢迎的家庭中。她又说,如果不能邀请比库到家里来供养,并做其它布施,那麽她就要离开这个家庭。她公公因此答应她所有的要求。

第二天,佛陀和众多比库就被邀请前来接受供养。正要供养的时候,她请她公公一起来供养,但为他所拒绝。供养之后,她再次请公公来听佛陀的开示,她公公也觉得不应该再拒绝,但他修苦行的师父却不让他去。结果她公公只好在布幔后面听佛陀说法。听完之后,她公公的善业成熟,就证得初果。他因此非常感激佛陀和她,并宣称她就像他的母亲一般,也因此,人们称呼她为鹿母(因为弥迦罗的意思是鹿)。

后来,她生育了几位儿女。当年结婚的时候,她父亲曾送她一件镶有珠宝、价值连城的外套。有一天,她到揭达林给孤独园时,觉得这件外套太沉重,就脱下来,用围巾包好,交给僕人保管。但这僕人却粗心大意地把它遗落在给孤独园。她要僕人回去找,但告诫他:「回去好好找找看!如果阿难尊者已经找到了并且收起来,就不可以要回来,我要把这外套捐献出去。」阿难尊者当时负责保管所有信徒遗留下来的东西。但阿难尊者不接受她的好意,她便决定义卖这件外套,把所得的款项捐献出来。但没有人能出得起适当的价钱,所以她就自己买下来,并用这笔款项兴建东园鹿子母讲堂。

讲堂捐献仪式完成之后,当夜她召集家庭所有的成员,并告诉他们,她所有的心愿都已完成了,接著她就绕著讲堂走,同时唱颂偈语。这时,一些听到声音的比库以为她在唱歌,就向佛陀报告。「她是不是精神错乱了?」他们问佛陀。

佛陀解释道:「今天,她已经完成累世以来的愿望,也由于这种成就感,她才会这样心满意足,而用唱诵偈语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她决没有精神错乱的现象。累世以来,她就是个大布施者和积极提倡佛法的人。」

佛陀接著说,莲华上佛时,她有个朋友是主要的女信徒和赞助者,她在羡慕之馀,也发愿希望能具有同样的德性,所以在一连七天供养该佛和众多比库后,她发了最诚挚的愿望,希望在未来世能成为未来佛的主要女弟子和赞助者。

莲华上佛就运用神通,观照未来,得知她在未来世会实现她的愿望,所以就授记她的愿望会实现,后来的咖沙巴佛也为她授记。

佛陀最后结论道:「维沙卡在前世强烈渴望做善事,并且确实完成很多善业。就像花艺专家利用一大片的花来制作很多的花圈。」

(注)本法句的意思是说,人可以出于正信和慷慨的财施来完成很多善业。
阿难尊者的疑问
花香、檀香、多伽罗香与茉莉花香都无法逆风飘香,
只有具足戒行的人,名声飘送四方。 (偈54)

檀香、多伽罗香、莲花香与茉莉花香,
诸香中,戒香为最上。 (偈55)

一天傍晚,阿难尊者独自静坐时,想到一个问题:

「草木花根的香从来都是顺风飘散,不能逆风送香,难道真的没有香气既可以顺风飘送,也可以逆风送香吗?难道没有弥散全世界的香吗?」

佛陀回答道:「阿难!若有人皈依佛法僧三宝,守五戒,慷慨布施,不吝啬,这种人真正具有德行,值得赞歎。他(她)的声誉会四方传播,不管住在那里,所有的比库、婆罗门和居士们都对她(她)赞歎不已!」


沙咖天帝供养马哈伽沙巴尊者
多伽罗香和檀香的香气微弱,
戒香最佳,甚至香飘诸天。 (偈 56)

马哈伽沙巴尊者出定(注)后,到王舍城的贫民区去化缘。他化缘的目的是希望提供机会给一位穷人,让他能够经由供养出家人而获得大功德。这时候,沙咖天帝也期望能够供养马哈伽沙巴尊者,就与妻子乔装成贫苦的老纺织匠,到王舍城来。当马哈伽沙巴尊者到达他们家门口时,他就用饭和咖哩装满马哈伽沙巴尊者的钵。当马哈伽沙巴尊者闻到咖哩的香味时,他明白供养的人不是凡人,而是沙咖天帝本人。沙咖天帝因此承认自己的身份,并且告诉马哈伽沙巴尊者,说自己也很可怜,因为没有供养任何人的机会。说完话后,他向马哈伽沙巴尊者礼敬,然后夫妻两人就离开了。

这时候,佛陀在精舍里看见沙咖天帝夫妇两人离去,就告诉众多弟子有关沙咖天帝供养马哈伽沙巴比库的事。弟子们想不出来,沙咖天帝怎麽会知道马哈伽沙巴尊者出定,而且知道这正是供养马哈伽沙巴的好机会?他们因此向佛陀请教。

「像马哈伽沙巴比库这样有德行的人,名声四处远播,甚至天神也知道。也因此,沙咖天帝亲自前来礼敬。」佛陀如是回答。

备注:指「灭尽定」,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涤除精神污垢的圣人可以透过意志力量暂时止息意识的流转,精神活动全部止息,呼吸甚至也停止,这时候,圣人没有任何的危险。诸佛、独觉佛和阿拉汉在生时证得涅槃究竟法喜的期间即是「灭尽定」。

自杀时证得圣果
魔波旬不知持戒严谨、不放逸、智慧解脱的人往生何处。 (偈 57)

瞿低迦尊者有次在马嘎塔国仙人掘山边精进修习清淨和止观,正当他证得禅定时,却生病了,而影响他的修行。尽管如此,他仍然努力修行,但每次有所进步时,都被病魔摧毁殆尽。这种情形前前后后发生六次。最后,他决心要证阿拉汉果,即使因此丧生,也在所不惜。下定决心后,他毫不休息的精进修行,最后甚至决定自杀(注),以苦痛做为禅观的对象。他就用刀割自己的喉咙。这时他全心观苦,心无旁骛而在逝世前证得阿拉汉果。虽然苦痛降临时难以集中意志,但他却表现出超强的决心和意志。

魔波旬知道瞿低迦入灭后,想知道他究竟往生何处。但遍寻不著,他就化身成年轻人,前去请教佛陀。

佛陀说:「明白瞿低迦往生何处对你没有任何意义。他已经究竟解脱精神烦恼,证得阿拉汉果,不再轮回了。魔波旬!你的能力不足以知道阿拉汉入灭后往生何处。」

备注:「自杀」是否恰当不在本故事讨论的范围,因为瞿低迦已经涤除所有的贪爱,而且证得阿拉汉果后,世俗的道德不再具有意义。


供养智者,测试其智慧
如同美丽馨香的莲花可以在路边的废土堆中绽放,
究竟圣者的弟子以智慧照耀无明众生(注)。

沙瓦提城的尸利掘和迦罗发谛那是好朋友。尸利掘是佛陀的信徒,迦罗发谛那则是苦行者耆那教的信徒。耆那教徒一直敌视佛陀。迦罗发谛那在耆那教徒的怂恿之下经常向尸利倔说:「跟随佛陀有什麽好处?来吧!追随我的师父吧!」听多了,尸利掘就反问他:「你的师父究竟有什麽义理?」迦罗发谛那回答说:他的师父们无所不知,智慧具足,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且洞悉别人的心念。尸利掘就邀请他们到家中来接受供养。

尸利掘想测试耆那教徒是否真的能知过去、现在与未来,并具有他心通。所以事先挖了既深且长的壕沟,并在其中填满污秽物,座位也不怀好意地预先安排在壕沟上。同时,淮备了很多用布片和香蕉皮覆盖的瓮,使人误认其中装满米饭和咖哩。耆那教徒来他家的时候,他要他们依序进入,并站在个人的位子上,然后同时坐下。这时候,脆弱的绳子应声而断,所有的耆那教徒都掉落污秽的壕沟中。尸利掘就嘲笑他们:「如果你们真的能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怎麽会不知道别人的心念呢?」所有的耆那教徒都又惊吓又尴尬的落荒而走。

事情发生后,迦罗发谛那自然对尸利掘十分愤怒,好一阵子两人互不言语。后来他决定回敬尸利掘。有一天他佯装怒气已消,请尸利掘代为邀请佛陀和众多比库前来接受供养。尸利掘就去邀请佛陀,他向佛陀报告自己曾经“款待”耆那教徒的经过,他也表示很担忧这次的供养可能是迦罗发谛那的报複,所以他请佛陀审慎考虑是否要前去接受供养。

但是佛陀透过神通,预知尸利掘和迦罗发谛那都将证得初果,所以就接受邀请。迦罗发谛那也挖了填满煤炭的壕沟,并用蓆垫覆盖。第二天,佛陀和比库们抵达迦罗发谛那的家。当佛陀踏上草垫时,草垫和煤炭奇迹般的消失了,而车轮大的莲花却大肆绽放,佛陀和比库们就坐在莲花座上。

迦罗发谛那看见这种奇迹时,非常惊讶,他向尸利掘说:「好兄弟!帮帮我吧!由于报複的欲望,我已经犯了大错,我邪恶的陷阱并没有影响到佛陀和众多比库;我没有淮备任何食物,厨房的锅子也是空空的,帮帮我吧!」

尸利掘要迦罗发谛那再到厨房看看。迦罗发谛那一到厨房,赫然发现所有的锅子都装满了食物。他惊讶不已,但也十分快乐,心情为之一宽,就用食物供养佛陀和比库们。供养之后,佛陀就诵随喜,并且说:「无明众生缺乏智慧,所以无法领会佛法僧的殊胜,他们就像盲人。相反地,有智慧的人眼光睿利。」

佛陀接著次第说法,迦罗发谛那也专心听法,喜悦渐渐盈满身心。听完佛陀说法后,尸利掘和迦罗发谛那都证得初果。

从此以后,尸利掘和迦罗发谛那恢複友谊,同时积极护持佛陀和比库们,并且捐献钱财来弘扬佛法。

回到揭达林给孤独园时,比库们纷纷议论莲花从煤炭壕沟绽放出来的事,佛陀说这种奇迹不是第一次发生,佛陀因此叙说迦提罗树炭火本生谭。

<备注>
佛法不谴责任何人。因为即使看来最差劲的人,也只表示他(她)的崇高德性暂时隐伏不现而已,一如莲花生长在污泥中。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2:09 , Processed in 0.11190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