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4|回复: 1

[大德开示] 儒释道教育专题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周泳杉老师儒释道教育专题讲座弟子规十二集》

儒释道教育专题讲座—弟子规  周泳杉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10/5/27  台湾台北县汐止市拱北殿  档名:55-026-0004



  诸位法师,诸位长辈,诸位学长们,大家午安!我们接着上一节课,讲到养父母之身,这个我们讲过了,下面养父母之心。这一条李毓秀夫子用了比较多的篇幅来说明,换句话说,他告诉我们,养心比养身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每一个人他的贫富不均等,能把父母物质生活上照顾的条件也不均等。但是父母真的需要我们在物质上给他很丰厚吗?不一定,最重要的还是那分孝心。所以养父母之身,李毓秀夫子只是用很简单的,九岁的儿童他对父母的那一片孝心,简单的就带过去,最重要的,也是让我们学黄香,他的生活那么的困苦,但是他一样能在父母的生活起居上面这么样的付出,他一样可以做。所以这不需要说有多大的财富才可以做得到,下面养父母之心才是重点。

  末学把养父母之心分成了三个段落,第一个是起居,在日常生活起居当中就可以养父母的心,就能让父母安心,第二个操持,操持是指一般的品性,让父母能安心,第三个是保身,就是身体健康这个是父母最操心的,如果能在身体健康上面好好的照顾自己,父母就比较能够安心,注意,是比较能够,换句话说,父母对我们的操心一辈子都没有减少过,我们分成这三大段。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就是起居,末学先念一遍: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是从日常起居当中让父母安心做起。我们刚刚说了,恭敬是心里真的有别人。这么多人,我们从谁开始做起?从父母开始做起。所以我们心里真的有父母,把父母放在心里,让父母处处能够安心,这就是最具体的表现。所以为什么要『晨则省,昏则定』?父母安心。早上起床的时候让父母知道我们一切安好,晚上睡觉的时候也照顾父母的挂念,我们一样到跟前给父母做慰问,你看这个就是安心,他日久天长这样在做就成为习惯。所以古人讲老实话没有把孝道挂在口上,可是怎么样?个个他懂得孝顺,为什么?「晨则省,昏则定」,这是子女的礼仪,一定要做的。懂得读书,上了私塾,老师就是这样教。在老师教的时候,他回想小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祖父母就是如此,他自然终身奉行,习惯成自然。不必教孝,真的不必用言教来教,身教就教了,光是这一条,孝道的根就扎下去了。这是我们看到古代的记载是这样。

  再来,『出必告,反必面』。你看出入父母担不担心?担心。我们现在方便了,打个电话,这就方便了,把刚刚的这些挂念都可以藉由一通电话就把它解决了。可是问题在哪里?电话虽然方便,可是恭敬心跟诚恳心下降了。你看这个损失,这是莫大的损失。过去没有电话的时候,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确实,为什么?难得,太难得了!但是有了电话之后,大家总觉得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了,可是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请问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疏远还是拉近?疏远了,真的是疏远了,你看隔壁的邻居姓什么叫什么,怎么样?现在人大概不晓得了,距离很远。所以确实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总归一句话,还是我们那分心有没有到位,还在这颗心。

  再来,『居有常,业无变』,它告诉我们,父母不但挂念我们生活的点滴,还挂念我们未来就业还有养家活口的生活,他没有一点是不操心的。所以「居有常,业无变」说的就是这个,父母担心我们的职业。末学告诉大家,最近有一则新闻,一个大学生从大学毕业,一年要换十五个工作。什么意思?他每个月都在换工作,其中有一个月还会换两个工作。父母操不操心?操心,那个心不知道要操多少!所以古人在这一点我们佩服,非常的佩服。一样的,在汉代有一个很有德行的人,他叫毛义,毛义他非常的有德行。他在还没有当官之前他在讲学,很多人都来听他的讲学,在乡里面他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因为父母担心他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收入,他知道父母这个担心,我们知道汉朝是孝廉制度,地方官都会向中央推举孝廉,结果就推举到毛义。可是毛义他志不在当官,他志在办教育,但是为了让父母安心,他接受了。而他在接受这个檄文,檄就是皇帝的诏书,皇帝的诏书在来的时候,地方官宣读这个檄文要毛义就任地方官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了欢喜的表情。我们想想看他为什么欢喜?他欢喜不是说我有高官可以做,不是的,他欢喜是我的父母不要再操心,他欢喜的是说我有一分比较好的、稳定的收入可以奉养我的母亲,他是这样子欢喜。所以他在捧这个檄的时候他脸上露出欢喜的表情不是为自己,是为他的母亲。结果旁边有一个人,平常跟他一起共学、修学的一个人,看到毛义脸上露出欢喜的表情,他误会了,他以为毛义退心了,你这个人也是功名利禄挂在心上的,从来没有放下过,你看名闻利养你还是一点都没少,所以就鄙视他,然后就不再跟他讨论学问,就疏远他了。

  我们要晓得,要是我们受不受得了?你看被误解、被毁谤,我们受不受得了?再来,这些毁谤的言语,一个人讲,两个人讲,一大群人都在讲,而且那些人都是过去的同参道友,你看受不受得了?毛义他都接受了,为什么?奉养母亲,默默的接受,一句话都没有辩解,了不起,你看这个孝道了不起!后来他的母亲过世,他母亲一过世他立刻就辞官,而且终身不再奉诏,因为后来皇帝还一直下诏书请他出来当官,终身不再奉诏。这个朋友后来才忏悔,说我当时误解你。我们要真想到,其实确实我们人生这种遭遇太多太多了。何以止谤?曰不辩,不要辩解,不要辩解这是解除毁谤最好的方法,毛义是我们的示范。而他那种忍辱的功夫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他的孝道。了不起,这是养父母之心,这是「居有常,业无变」。

  所以我们看养身、养心,你看不在实质的物质生活上面。你看子路负米,这是子路跟他的老师报告他的心路历程。有一次跟孔子就讲,他说过去父母在世的时候他时常百里负米,因为交通不方便,又住在乡下,要走一百里的路才能够买到米,然后把它背回来,百里负米。我们要知道,山东,这是子路的故乡,山东大家去过就知道,夏天很热,冬天很冷。能够说夏天、冬天不负米吗?当然不可能,不是只有春天、秋天才负米,一年四季不间断。大家就晓得,你看这个不容易。然后跟他的父母「常食藜藿之食」,藜藿就是很粗糙的野菜,就是白饭配野菜。他说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这个乐趣无穷。可是现在南游于楚,他到楚国去当大官了,当了大官之后,楚国给他的待遇非常的优厚。给他什么待遇?从车百乘,积粟万锺。什么意思?就是跟着他的车辆有一百多辆,因为子路是大将军,跟着他的车有一百多辆。积粟万锺就是他的俸禄有万锺之多,俸禄太多了。列鼎而食,以前那个鼎是炊具,列鼎而食就是一大堆的饭菜、菜色摆在那里任你挑,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欧式自助餐,可是看到这个吃不下饭,为什么?父母吃不到。他说在这些饭菜面前,他说欲食藜藿,就是我就是要想着吃那个野菜,然后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得不到了,没办法得到了。为人子的你看,这养父母之心到了这种程度。孔子赞叹他,子路你真是孝顺,你做到「生事尽力,死事尽思」,你在父母生的时候你真尽到了做儿子的孝道,而父母在死之后你还真尽到了对父母的哀思,你看这是子路养父母之心。

  所以我们这里举出这几条,一看到古人的这些行谊,我们就了解到什么叫做「居有常,业无变」,这了不起。接下来我们念下文: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这三条是操持,是一个人的行为,这是孝行。刚刚讲到,你看从这个孝行当中,还是养父母的心,让父母不为我们操心、不为我们伤心。『事虽小,勿擅为』,你看谨慎,他凡事都请教父母的意见,尊重父母的意见,生怕父母内心受到任何的担忧、任何的忧虑,这是他的操持。我们想到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记载,在《德育古鉴》里面记载。它说一个人叫吴二,姓吴名二。看这样一个名字,大概就是一个农民。他虽然没有什么知识水平,可是他侍奉父母非常的尽心尽力。有一天他做一个梦,这个梦,就是有一个神明来给他托梦,他说五天之后你会受到雷击,为什么?这是因为你过去生犯的一个过失,这一生要受到这样的惩罚。可是吴二就告诉这个天神,说我的母亲已经老了,能不能让我在母亲有生之年我奉养母亲完之后,我再接受这个处罚?天神说天命不可违,没有办法避免。后来醒来的时候他就很伤心,他恐怕他的母亲受到惊恐,因为他自己要被雷给劈死,于是乎他就给他的母亲编了一个谎言,说我要到远处去做一份事业,要离开妳一阵子,妳先到妹妹那里去住,他就把很多的东西就准备好,请母亲到妹妹那里去住。但是母亲不答应,吴二也没有办法,他只能顺从母亲的心意,可是又担心母亲受到惊吓。所以到了那一天,就是天神讲的那一天,要被雷击的那一天,他恐怕母亲受到惊吓,他那天早上就收拾好东西然后就出门去了,他不愿意在家里。结果他出门,真的是雷声大作,他就站在田野待死,准备受到雷击的处罚,后来他的孝行真的感动上天,我们讲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后来他竟然没有任何的损伤。结果当天晚上神明又来给他托梦,他说因为你的孝行感动了上天,你这一个劫难已经免除了。

  所以我们在想,一个人一生在这个世界上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还是我们自己定的。也许我们这一生努力的在圣贤的道路上行走,可是我们还不免遭受一些困厄、一些厄难,这都是我们自己要为自己负起责任。可是怎么样才能避免在劫难逃?孝心,这是天下第一大的好的行为,孝行。大家就了解到,唯有孝行能解除定业,能转这个定业。所以我们要学习吴二,因为他的操持,「事虽小,勿擅为」,他连要受死了,唯一担心的还是他的母亲,不是他自己,完全不是他自己。

  再来,『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这告诉我们,对物质的生活享受不要看得太重。在《德育古鉴》里面也有这样的记载,古代在开封这个地方有一个老翁,他的长子已经娶了媳妇,可是他的幼子还没有娶媳妇,可是已经跟某一家,因为过去这个婚姻都是父母之命,他已经跟某一家已经讲好了,你们家的千金以后就许配给我们的孩子,已经把这个婚姻给预定好了。家里没钱,娶不了这一门婚事,所以这个小儿子一直没有成亲。可是就遇到皇室,当时你看开封离皇室,就在天子脚下,皇室要选什么?选妃子。这个闺女就怕被选到皇宫里面去,所以就来催这个婚姻。可是家里没钱怎么办?于是乎这个老翁就把自己就是讲卖身,典当这个身做为别人的奴仆,换取一些钱然后来办这个婚事,这个婚事就办了。结果第二个媳妇娶进来之后,没想到她听到公公为了自己的婚事居然卖身,她痛哭流涕,非常的孝顺,所以把她所有的嫁妆,就是所有的女性的这些装饰品统统拿出去典当,然后要替公公赎身,把他赎回来,怎么能让公公去做这个事情,给人家当佣人?很孝顺这第二个媳妇。

  可是大的媳妇很贪婪,非常的贪婪,结果把典当的钱,还没有去赎身就把它给偷了,偷偷的藏起来,你看私藏了。藏起来之后,这个二媳妇好不容易把这些装饰品都拿去典当,一分不剩,然后又没有办法把公公赎出来,一时着急就气绝身亡,就死掉了。家里你看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办了喜事又要办丧事。所以就把他媳妇入殓之后,棺材就放在另外一个房间。结果有一天晚上,因为还没有下葬,有一天晚上就请大媳妇去那个房间里面去祭拜一下二媳妇,准备一些祭品。大媳妇就进去了,进去之后没有多久,怎么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门的声音,她就去开门。一开门,吓一大跳,居然来敲门的是谁?二媳妇。大媳妇就一惊,她说妳是鬼吗?二媳妇说我不是鬼,我是人。妳明明死了,妳怎么会在这里?二媳妇就说,我也不晓得,我好像昏厥过去之后好像就有一阵怪风,不知不觉就把我吹到这里来了,我也不晓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其实已经过了好几天,人没有在棺材里面,居然在这里。结果大媳妇一惊讶,赶快找人来看,结果大家把棺材一打开来,里面没有人。可是再转头一看,这大媳妇已经跪在地上而且死了,而且她所藏的那笔钱正就握在大媳妇的手上。你看报应很快,非常非常的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

  《德育古鉴》里面还记载一个徐氏兄弟,这两个人住得很远,大概有十里路,而这两个兄弟奉养母亲他们是怎么样奉养的?五日一轮,就是在老大这里住五天,在老二这里也住五天。因为老二很穷,弟弟很穷,结果有一次奉养母亲,三天的时候已经没有米了,家里没有米了,没有办法再奉养母亲了,结果就请母亲去投靠哥哥,就跟母亲讲,说妳去跟哥哥讲,他说欠的这两天我以后一定会补回来。母亲没办法,这个二儿子没有钱,确实米都没有了,大儿子比较富有,她只好收拾行李,走了十里路到了大儿子家门口,结果就敲门。敲门的时候媳妇就来问了,是谁呀?一听是婆婆的声音,她不开门。为什么不开门?她跟婆婆说,时间还没到,妳怎么来了,还有两天,妳怎么来了?婆婆就告诉她说,弟弟那里没有米了,没有饭了,而且弟弟那里请我转达,以后他宽裕一点,这两天他还会再补给你。她还是不开门,说时间还没有到,妳就是不能够进来。但是因为母亲走了十里路,正好是吃饭的时间,肚子很饿,就跟这个媳妇说,跟这个儿子就哀求,她说你至少让我进去吃一顿饭,你让我进去吃一顿饭我再回家去,也让我不要那么辛苦。还是不开门。母亲就闻到做饭的那个香味,那个饭已经熟了,就说你明明已经煮好了,怎么对妈妈这么刻薄!结果这个孩子这么可恶,他就把这个饭拿到被窝里面藏起来,就是不让母亲吃,放到被窝里面。为什么?味道就不见了。就跟妈妈说我没有煮饭。妈妈就很伤心的,只好再回二儿子的家去。可是走到一半突然听到雷声大作,大媳妇死在门口,被雷击死在门口,大儿子死在厅堂,两个一起被雷击死。而邻居到他们家里面去看,饭还热着,还在被窝里面,什么都吃不到。我们想想看,天下第一善行就是孝道,而天下第一不善就是不孝。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确实人不能这么的忘恩负义,这么的可恶。这些故事当然都给我们很大的体会。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养父母之心,你看这是娱亲绝忧,让父母没有任何的忧虑。在中国大陆的黑龙江省有一位王一民老先生,他在七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几岁了,那个时候母亲九十几岁。有一次母亲就告诉他说,孩子,我们去旅行好不好?他说好!妈妈妳要去哪里?咱们去西藏好不好?大家晓得,黑龙江离西藏有多远?几千公里,好几个台湾那么远,那还是直线距离。这孩子就说,母亲您知道西藏有多远吗?母亲就指着地图说就这么近,就一条,这么近。母亲不晓得很远。孩子为了成全母亲的心愿,让母亲没有忧虑,孩子说好吧!母亲,我带你走这条路。这个孩子不是很富有,他带母亲怎么走?不是坐飞机,也不是开车,而是什么?骑三轮车。他们家就一台小三轮车,把三轮车的后面加了一个斗篷,怕风吹日晒雨淋,加一个斗篷,这个斗篷做好的时候,上面就题了一个字,叫「夕阳号」。结果这个七十几岁的老翁把九十几岁的母亲扶上三轮车,靠着他一双腿骑了上千公里。他的路线是从黑龙江到北京,从北京再骑到上海,从上海骑到广州,这是骑海路,骑到广州,当然没有到他的目的地,没有到西藏,可是到了广州的时候母亲生病了。你看九十几岁,到广州的时候已经快一百岁了,因为他骑了好几年。真的,就是一片孝心。结果母亲生病之后,他就用半骗的骗母亲到海南,到了海南之后搭飞机回去黑龙江养病。养病的时间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母亲就过世了。母亲在过世的时候,一百多岁过世的,那个时候王一民老先生已经八十几岁了,结果在过世之前告诉孩子,她说孩子,把我的骨灰撒在西藏。孩子说妈妈,我一定满足您的心愿。结果母亲一过世,火化之后,他就捧着骨灰,这次真的到西藏,他还是骑着三轮车,没有任何动力装置,就是靠着脚,骑到哪里?骑到了西安,从黑龙江骑到了西安,黑龙江是东北最顶端的地方,靠近苏联,骑到了西安。因为到了西安的时候他已经八十几岁了,而且他的事迹那个时候已经全国人,当时整个中国大陆都知道。所以很多人就恳求他,说老先生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他的身体着想,一直劝他,后来他才肯上车,就是换成动力的我们说轿车,然后才从西安把他的母亲的骨灰送到了西藏。了不起,你看「亲所好,力为具」,七十几岁到八十几岁这十几年的过程当中,就是为了实现母亲的一个心愿,让母亲没有忧虑。

  下来,『身有伤,贻亲忧』,保身,让母亲、让父亲对我们的身体没有罣碍。这三条一个人做到了,他真能养父母之心,把父母的心给照顾到、关怀到。你看孔子说什么?「父母唯其疾之忧」。一个孝子,怎么做到孝子?让父母除了我们身体之外,不为我们有其它的忧虑。为什么我们身体还会给父母忧虑?因为不长病怎么可能,因为人生无常,对吧?这个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一个人要生病,当然谨慎有些疾病可以预防,可是有些疾病没有办法预防,所以父母唯其疾之忧,只有做到疾病让父母担忧,剩下的都不让父母担忧。你看保身这一条多难做到,多难圆满!孝道的圆满确实我们要学习。

  再来,『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个是养父母之志,志向,养父母的志向,这是专门指德行来讲的。什么叫养父母的志向?你看,德有伤,贻亲羞。真的,我们有些朋友在监狱里面做教诲师的服务工作,义工。末学有一个朋友就来告诉末学,他说真的,一个人到了监狱里面,你看他坐的是有形的牢狱,他的父母坐的是无形的牢狱。我们相信。你看怎么忍心?再来,有一位教诲师他是在烟毒勒戒中心做教诲师,他看到很多吸毒的朋友们,在毒瘾发作的时候,他就说到,那个毒瘾发作大小便都不能控制。他说你有看过粪屎地狱吗?那个就是粪屎地狱,大小便不能控制,整个房间污秽不堪,所以人都不敢接近他的时候,他说这个时候还有两个人对他始终不离不弃,那就是他的老父母。我们想想看,一个为人子的不把自己的德行照顾好能对得起父母吗?养父母之志。

  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了解到,你看养志我们从谁身上来学?大禹治水,他的父亲治水失败了,没有关系,儿子继续干,儿子治水成功了,把父亲的耻辱给洗刷掉,你看养父母之志。再来,我们读《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序文当中他就讲到,他说他为什么写《史记》?你看他的人生遭遇到这么大的困境的时候,他为什么还有那么样的力量来写《史记》?因为他的父亲的遗志。他的父亲是史官,是太史公,因为皇帝封禅泰山他没有去,然后忧愤而死。在弥留之际,司马迁从外地赶回来,握着父亲的手,父亲告诉他说,他说我死后,汝必为太史,你一定要做太史,为什么?因为我还有一个遗志没有完成。什么遗志?他说从黄帝以来到武帝的这段时间,历史没有完整的一个记录,都是片段的,他说你要帮我完成这一个遗志,我死后你一定要做这个事情。所以司马迁在父亲过世之后他充实自己的学问,搜集资料,跑了好多地方。你看他写《孔子世家》的时候,他讲到他到了曲阜去看,「诸生以时习礼其家」,那个时候看到诸生还在那里习礼,什么意思?他亲自走过。他要走遍各地去考察那些历史人物的背景,很辛苦,搜集这些资料非常的辛苦。再来,他要充实自己的学养。你看这个动力哪里来的?养父母之志,那是他父亲的志向。再来,班固作《汉书》,为什么?因为《汉书》是他的父亲班彪的志向。班彪作《汉书》没有作完的时候死掉了,过世了,班固接着干,写《汉书》,可是不料班固也没有写完也死了,谁接着干?妹妹班昭接着干。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汉书》是三个人的心血结晶,父子、父女三个人的心血结晶,你看养父母之志。这叫什么?这叫家学、这叫家业、这叫家道、这叫家风,都看到了。我们念到这些故事,末学告诉大家,真正了解到身为一个中国人幸运!我们有这么多好的祖先,打开经典、打开历史有这么多好的榜样,这个是其它民族没有的,我们要了解这一点,祖先没对不起我们。

  所以「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你看德行,一个人在亲爱我的时候他表现了良好的德行,这个是什么?这个没有什么难的,这是应该的。可是在于父母不爱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还能表现出过人的德行,这个就不简单了。谁?大舜。我们看到大舜,这个是我们一般人遇不到的,他的继母千方百计的要把他害死,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千方百计的要把他给害死,而他的父亲也不明理,也不阻止这些不好的行为,他在这么样的家庭长大,可是大舜一点怨言都没有。曾经有一次他跑到田野里面去对天呼喊,对天哭泣,他就讲到,上天,因为我的孝行不够,所以我的父母没有办法爱我。他责备自己,不是责备他的父母。后来,我们知道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大学问家王守仁先生,王阳明,阳明先生在贵州,他被贬到贵州,当官的时候,有两个父子争执,告官了,告到王守仁先生这里来了,父子争执,父子几乎都要动手打架,结果到了阳明先生这里,王阳明先生只跟他讲了两句话,这两个父子抱头痛哭,就回去了。他的弟子就问,说老师你跟他讲了什么话?这父子争得这么厉害,你这两句话他们就抱头痛哭。王守仁先生跟他讲,他说我只跟他说,舜是天下最不孝的孩子,而瞽叟,瞽叟就是舜的父亲,瞽叟是天下最仁慈的父亲。这个弟子听不懂,他说舜是大孝子,你怎么说舜是天下最不孝的儿子?王守仁先生就说了,因为舜自始至终都觉得自己是不孝子,他才成为大孝。你们今天在这边争吵,你是孝子吗?你看舜都觉得自己是不孝子。而瞽叟为什么那么的残暴,连自己的孩子都要害死?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慈父。你看人不能自满,我们今天学圣贤,我们今天学《弟子规》,不能说我们够了,我们学够了,学够了那一天就是我们最堕落的一天。你看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怎么样?孝道永远不够,不圆满。这是大舜。

  再来,闵子骞,你看「亲憎我,孝方贤」。闵子骞,大家晓得的,继母把所有好的都给自己的孩子,两个弟弟,而所有不好的都给闵子骞。你看闵子芦衣,他穿着芦苇做的衣服帮父亲驾车。当父亲知道我亲生的长子居然穿着芦衣的时候,要去休掉后母,闵子骞跪下来告诉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我们晓得,这个是什么?这个是君子,他的心里面对于后母一丝毫的对立、抱怨都没有,他才能在那么样的一个情景之下说出这样的话语,「亲憎我,孝方贤」。

  再来,我们看后代还有一位大贤者王祥,这也是后母对他刻薄对待,叫他在隆冬时节到河里面去捕鲤鱼,卧冰求鲤。你看鲤鱼怎么样?感动万物,真的是跳出来就给王祥,我就是奉献给你,你看「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再来,他们的庭院里面有苹果树,过去叫丹柰树,结苹果了,结果大风雨要来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母就讲了,你去守那个树,如果有一颗苹果掉下来,绝不轻饶。结果你看王祥抱着那棵树痛哭,拜托上天千万不要有一颗苹果掉下来,为什么?后母会伤心,他没有看到后母的过失。结果大风雨过后,一颗苹果都没有掉下来,这历史记载的。再来,后母跟他讲说我要吃烤黄雀,王祥就去捕黄雀,到了荒郊野地,黄雀自己投网,大家就知道,这都是历史记载的。「亲憎我,孝方贤」,你看王祥的这种孝心,最后真的把他的后母,你看前面三个,我们讲大舜,我们讲闵子骞,我们讲王祥,统统都把后母那颗如铁石般的那种恶毒的心给融化了。真的,这个是我们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化解一切的冲突在于德行,不在于对立,对立化解不了冲突,对立只会加深冲突、加深误解。下面是养父母之慧,末学先念一遍: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这个是养父母的智慧。有一句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有人说我反对这句话,他说为什么?因为父母也是凡人,父母也会有过失,怎么会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其实是我们错解了这句话,我们自己也是为人父母,我们也不敢讲说我们所做的行为都是对的,为什么不敢这样讲?我们还是个凡夫俗子,还是在学习的阶段,我们怎么能说我们不犯错?会犯错,那又怎么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话有矛盾吗?没有矛盾。为什么没有矛盾?因为在孝子的眼中看不见父母的过失,不是说父母不会犯过失,父母会犯过失,可是怎么样?孝子看不见。难道这个孝子没有善恶分辨的能力吗?不是的,他能分辨善恶,但是他不把父母的恶放在心上,他不计较,他完全不看到父母的恶。你看了不起,他的心里是干净的、清净的。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刚刚讲到,这是基础,最终要怎么样?泛爱众,最终要泛爱众,他就能做到不见世间过失,他能做到,为什么?因为他从不见自己父母过失做起,做到最后,成就了他清净心,完全不见到世间人的过失,为什么?他把所有的人当成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就了解到,中国文化从《弟子规》做起,确实把我们整个文化的核心,所谓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统统都包括了。

  今天我们时间到了,明天我们再从这里跟大家继续的分享。谢谢大家。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6:13 , Processed in 0.15648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