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93|回复: 0

[其它] [高僧传]高僧传卷第十三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2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高僧传]高僧传卷第十三


高僧传卷第十三
亡身 诵经
   亡身(十一人)
   晋霍山释僧群。
   宋彭城驾山释昙称。
   宋高昌释法进(僧导)
   宋魏郡廷尉寺释僧富。
   宋伪秦蒱阪释法羽(慧始)
   宋临川招提寺释慧绍(僧要)
   宋庐山招隐寺释僧瑜。
   宋京师竹林寺释慧益。
   宋蜀武担寺释僧庆。
   齐陇西释法光。
   齐交阯仙山释昙弘。
   诵经(二十一人)
   晋河阴白马寺释昙邃。
   晋越城寺释法相(昙盖 僧法)
   晋山阴显义寺竺法纯。
   晋蜀三贤寺释僧生。
   宋剡法华台释法宗。
   宋京师南涧寺释道冏。
   宋庐山释慧庆。
   宋临渭释普明。
   宋京师道场寺释法庄。
   宋京师瓦官寺释慧果。
   宋京师东安寺释法恭(僧恭)
   宋京师彭城寺释僧覆(慧琳)
   齐京师高座寺释慧进(僧念)
   齐永兴柏林寺释弘明。
   齐京师灵根寺释慧豫(法音)
   齐上定林寺释道崇。
   齐上定林寺释超辩(法明 僧志 法定)
   齐山阴天柱山释法慧(昙游)
   齐京师后冈释僧侯(慧温)
   梁上定林寺释慧弥(法仙)
   梁富阳齐坚寺释道琳。
忘身第六
  晋 释僧群一 宋 释昙称二 释法进三 释僧富四 释法羽五 释慧绍六 释僧瑜七 释慧益八 释僧庆九 齐 释法光十 释昙弘十一
  释僧群。未详何许人。清贫守节蔬食诵经。后迁居罗江县之霍山构立茅室。山孤在海中。上有石盂。迳数丈许。水深六七尺。常有清流。古老相传云。是群仙所宅。群仙饮水不饥因绝粒。后晋守太守陶夔闻而索之群以水遗夔。出山辄臭。如此三四。夔躬目越海。天甚晴霁。及至山风雨晦暝。停数日竟不得至。乃叹曰。俗内凡夫遂为贤圣所隔。慨恨而返。群庵舍与盂隔一小涧。常以一木为梁。由之汲水。后时忽有一折翅鸭。舒翼当梁头就唼群。群欲举锡杖拨之。恐畏伤损因此回还。绝水不饮。数日而终。春秋一百四十矣。临终向人说。年少时经折一鸭翅验此以为现报。
  释昙称。河北人。少而仁爱。惠及昆虫。晋末至彭城见有老人年八十夫妻穷悴。乃舍戒为奴。累年执役。而内修道德未尝有废。乡邻嗟之。及二老卒。佣赁获直悉为二老福用。拟以自赎事毕。欲还入道。法物未备。宋初彭城驾山下虎灾。村人遇害日有一两。称乃谓村人曰。虎若食我灾必当消。村人苦谏不从即于是夜独坐草中。咒愿曰。以我此身充汝饥渴。令汝从今息怨害意。未来当得无上法食。村人知其意正各泣拜而还。至四更中闻虎取称。村人逐至南山。啖身都尽。唯有头在。因葬而起塔。尔后虎灾遂息。
  释法进。或曰道进。或曰法迎。姓唐。凉州张掖人。幼而精苦习诵。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所重。逊卒子景环为胡寇所破。问进曰。今欲转略高昌为可克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岁饥荒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从求乞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授以三归。便挂衣钵着树。投身饿者前云。施汝共食。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和盐以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但取藏之。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来至。王人复看。举国奔赴号叫相属。因舆之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饿者。别发仓廪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炎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进弟子僧遵。姓赵。高昌人。善十诵律蔬食节行。诵法华胜鬘金刚波若。又笃厉门人常忏悔为业。
  释僧富。姓山。高阳人。父霸为蓝田令。富少孤居贫而笃学无厌。采薪为烛以照读书。及至冠年备尽经史。美姿容善谈论。后遇伪秦卫将军杨邕资其衣粮。习凿齿携共志学。及听安公讲放光经。遂有心乐道。于是剃发依安受业。安亡后还魏郡廷尉寺。下帷潜思绝事人间。时村中有劫。劫得一小儿。欲取心肝以解神。富逍遥路口。遇见劫具问其意。因脱衣以易小儿。群劫不许。富曰。大人五藏亦可用不。劫谓富不能亡身。妄言亦好。富乃念曰。我幻炎之躯会有一死。以死济人。虽死犹生。即自取劫刀划胸至脐。群劫更相咎责四散奔走。即送小儿还家。路口时行路一人见富如此。因问其故。富虽复顿闷口犹能言。乃具答以事。此人悲悼伤心还家取针缝其腹皮。涂以验药。舆还寺将息。少时而差。后不知所终。
  释法羽。冀州人。十五出家。为慧始弟子。始立行精苦修头陀之业。羽操心勇猛深达其道。常欲仰轨药王烧身供养。时伪晋王姚绪镇蒱阪。羽以事白绪。绪曰入道多方何必烧身。不敢固违。幸愿三思。羽誓志既重。即服香屑以布缠体。诵舍身品。竟以火自燎。道俗观视莫不悲慕焉。时年四十有五。
  释慧绍。不知氏族。小儿时母哺鱼肉辄吐。咽菜不疑。于是便蔬食。至八岁出家为僧要弟子。精勤懔励苦行标节。后随要止临川招提寺。乃密有烧身之意。常雇人斫薪[卄/積]于东山石室高数丈。中央开一龛足容己身。乃还寺辞要。要苦谏不从。即于焚身之日。于东山设大众八关。并告别知识。其日阖境犇波。车马人众及赍金宝者。不可称数。至初夜行道。绍自行香。行香既竟执烛然薪。入中而坐。诵药王本事品。众既不见绍。悟其已去。礼拜未毕。悉至薪所。[卄/積]已恫然诵声未息。火至额闻唱一心。言已奄绝。大众咸见有一星。其大如斗。直下烟中俄而上天。时见者咸谓天宫迎绍。经三日薪聚乃尽。绍临终谓同学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后三日果生焉。绍焚身是元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绍师僧要亦清谨有懿德。年一百六十终于寺矣。
  释僧瑜。姓周。吴兴余杭人。弱冠出家。业素纯粹。元嘉十五年。与同学昙温慧光等。于庐山南岭共建精舍。名曰招隐。瑜常以为结累三涂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损。药王之[跳-兆+(轍-車)]独何云远。于是屡发言誓始契烧身。以宋孝建二年六月三日。集薪为龛。并请僧设斋。告众辞别。是日云雾晦合密雨交零。瑜乃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无感便当滂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言已云景明霁。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诵药王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知者奔赴弥山。并稽首作礼。愿结因缘。咸见紫气腾空久之乃歇。时年四十四。其后旬有四日。瑜房中生双梧桐。根枝丰茂。巨细相如。贯壤直耸。遂成连树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克炳泥洹。瑜之庶几故现斯证。因号为双桐沙门。吴郡张辩为平南长史。亲睹其事。具为传赞。赞曰。悠悠玄机。茫茫至道。出生入死。孰为妙宝(其一)。自昔药王。殊化绝伦。往闻其说。今睹斯人(其二)。英英沙门。慧定心固。凝神紫气。表迹双树(其三)。其德可乐。其操可贵。文之作矣。式飘仿佛(其四)
  释慧益。广陵人。少出家随师止寿春。宋孝建中出都憩竹林寺。精勤苦行誓欲烧身。众人闻者或毁或赞。至大明四年始就却粒唯饵麻麦。到六年又绝麦等。但食苏油。有顷又断苏油唯服香丸。虽四大绵微而神情警正。孝武深加敬异致问殷勤。遣太宰江夏王义恭诣寺谏益。益誓志无改。至大明七年四月八日将就焚烧。乃于钟山之南置镬办油。其日朝乘牛车而以人牵。自寺之山。以帝王是兆民所凭又三宝所寄。乃自力入台至云龙门不能步下。令人启闻。慧益道人今舍身诣门奉辞。深以佛法仰累帝闻改容。即躬出云龙门。益既见帝。重以佛法凭嘱。于是辞去。帝亦续至。诸王妃后道俗士庶填满山谷。投衣弃宝不可胜计。益乃入镬据一小床以衣具自缠。上加一长帽以油灌之。将就着火。帝令太宰至镬所请喻曰。道行多方何必殒命。幸愿三思更就异途。益雅志确然曾无悔念。乃答曰。微躯贱命何足上留天心圣慈罔已者。愿度二十人出家。降敕即许。益乃手自执烛以然帽。帽然乃弃烛合掌诵药王品。火至眉诵声犹分明。及眼乃昧。贵贱哀嗟响振幽谷。莫不弹指称佛惆怅泪下。火至明旦乃尽。帝于时闻空中笳管异香芬苾。帝尽日方还宫。夜梦见益振锡而至。更嘱以佛法。明日帝为设会度人。令斋主唱白具序征祥。烧身之处谓药王寺以拟本事也。
  释僧庆。姓陈。巴西安汉人。家世事五斗米道。庆生而独悟。十三出家止义兴寺。净修梵行愿求见佛。先舍三指末誓烧身。渐绝粮粒唯服香油。到大明三年二月八日。于蜀城武担寺西对其所造净名像前焚身供养。刺史张悦躬出临视。道俗侨旧观者倾邑。行云为结苦雨悲零。俄而晴景开明天色澄净。见一物如龙从[卄/積]升天。时年二十三。天水太守裴方明。为收灰起塔。
  释法光。秦州陇西人。少而有信。至二十九方出家。苦行头陀不服绵纩。绝五谷唯饵松叶。后誓志烧身。乃服松膏及饮油经于半年。至齐永明五年十月二十日。于陇西记城寺内集薪焚身以满先志。火来至目诵声犹记。至鼻乃昧。奄然而绝。春秋四十有一。时永明末始丰县有比丘法存。亦烧身供养。郡守萧缅遣沙门慧深。为起灰塔。
  释昙弘。黄龙人。少修戒行专精律部。宋永初中南游番禺止台寺。晚又适交趾之仙山寺。诵无量寿及观经。誓心安养。以孝建二年于山上聚薪。密往[卄/積]中以火自烧。弟子追及。抱持将还。半身已烂。经月少差。后近村设会举寺皆赴。弘于是日复入谷烧身。村人追求命已绝矣。于是益薪进火明日乃尽。尔日村居民咸见弘身黄金色乘一金鹿西行。甚急不暇暄凉。道俗方悟其神异。共收灰骨以起塔焉。
  论曰。夫有形之所贵者身也。情识之所珍者命也。是故餐脂饮血乘肥衣轻。欲其怡怿也。饵术含丹防生养性。欲其寿考也。至如析一毛以利天下。则吝而弗为。彻一餐以续余命。则惜而不与。此其弊过矣。自有宏知达见遗己瞻人。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悟四生为梦幻之境。精神逸乎蜚羽。形骸滞于瓶谷。是故摩顶至足曾不介心。国城妻子舍若草芥。今之所论盖其人也。僧群心为一鸭而绝水以亡身。僧富止救一童而划腹以全命。法进割肉以啖人。昙称自餧于灾虎。斯皆尚乎兼济之道。忘我利物者也。昔王子投身功踰九劫。刳肌贸鸟骇震三千。惟夫若人固以超迈高绝矣。爰次法羽至于昙弘。皆灰烬形骸弃舍珍爱。或以情祈安养。或以愿生知足。故双梧表于房里。一馆显自空中。符瑞彪炳与时间出。然圣教不同开遮亦异。若是大权为物适时而动。利现万端非教所制。故经云。能然手足一指乃胜国城布施。若是出家凡僧本以威仪摄物。而今残毁形骸坏福田相。考而为谈有得有失。得在忘身。失在违戒。故龙树云。新行菩萨不能一时备行诸度。或满檀而乖孝。如王子投虎。或满慧而乖慈。如检他断食等。皆由行未全美不无盈缺。又佛说身有八万户虫与人同气。人命既尽虫亦俱逝。是故罗汉死后佛许烧身。而今未死便烧。或于虫命有失。说者或言。罗汉尚入火光。夫复何怪。有言入火光者先已舍命。用神智力后乃自烧。然性地菩萨亦未免报躯。或时投形火聚。或时裂骸分人。当知杀虫之论其究竟详焉。夫三毒四倒乃生死之根栽。七觉八道实涅槃之要路。岂必燔炙形骸然后离苦。若其位邻得忍俯迹同凡。或时为物舍身。此非言论所及。至如凡夫之徒。鉴察无广竟不知尽寿行道。何如弃舍身命。或欲邀誉一时。或欲流名万代。及临火就薪悔怖交切。彰言既广耻夺其操。于是僶俯从事空婴万苦。若然非所谓也。赞曰。若人挺志。金石非英。铄兹所重。祈彼宝城。芬梧蓊蔚。紫馆浮轻。腾烟曜彩。吐瑞含祯。千秋尚美。万代传馨。
诵经第七
  释昙邃一 释法相二 竺法纯三 释僧生四 释法宗五 释道冏六 释慧庆七 释普明八 释法庄九 释慧果十 释法恭十一 释僧覆十二 释慧进十三 释弘明十四 释慧豫十五 释道嵩十六 释超辩十七 释法慧十八 释僧侯十九 释慧弥二十 释道琳二十一
  释昙邃。未详何许人。少出家止河阴白马寺。蔬食布衣。诵正法华经常一日一遍。又精达经旨亦为人解说。尝于夜中忽闻扣户云。欲请法师九旬说法。邃不许。固请乃赴之。而犹是眠中。比觉己身在白马坞神祠中。并一弟子。自尔日日密往。余无知者。后寺僧经祠前过见有两高座。邃在北弟子在南。如有讲说声。又闻有奇香之气。于是道俗共传。咸云神异。至夏竟。神施以白马一匹白羊五头绢九十匹。咒愿毕于是各绝。邃后不知所终。
  释法相。姓梁。不测何人。常山居精苦。诵经十余万言。鸟兽集其左右皆驯若家禽。太山祠有大石函贮财宝。相时山行宿于庙侧。忽见一人玄衣武冠。令相开函言绝不见。其函石盖重过千钧。相试提之飘然而起。于是取其财以施贫民。后度江南止越城寺。忽游纵放荡优俳滑稽。或时裸袒干冒朝贵。晋镇北将军司马恬恶其不节。招而鸩之。频倾三钟。神气清夷。淡然无扰。恬大异之。至晋元兴末卒。春秋八十。时有竺昙盖竺僧法。并苦行通感。盖能神咒请雨。为杨州刺史司马元显所敬。法亦善神咒。晋丞相会稽王司马道子。为起治城寺焉。
  竺法纯。未详何许人。少出家止山阴显义寺。苦行有德。善诵古维摩经。晋元兴中为寺上兰渚买故屋。暮还于湖中。遇风而船小。纯唯一心凭观世音口诵不辍。俄见一大流船乘之获免。至岸访船无主。须臾不见。道俗咸叹神感。后不知所终。
  释僧生。姓袁。蜀郡郫人。少出家以苦行致称。成都宋丰等请为三贤寺主。诵法华习禅定常于山中诵经。有虎来蹲其前。诵竟乃去。后每至讽咏辄见左右四人为侍卫。年虽衰老而翘勤弥厉。后微疾。便语侍者云。吾将去矣死后可为烧身。弟子依遗命。
  释法宗。临海人。少好游猎。尝于剡遇射孕鹿母堕胎。鹿母衔箭犹就地舐子。宗乃悔悟。知贪生爱子是有识所同。于是摧弓折矢出家业道。常分卫自资受一食法。蔬苦六时以悔先罪。诵法华维摩。常升台讽咏。响闻四远。士庶禀其归戒者三千余人。遂开拓所住以为精舍。因诵为目号曰法华台也。宗后不测所终。
  释道冏。姓马。扶风人。初出家为道懿弟子。懿病尝遣冏等四人至河南霍山采钟乳。入穴数里。跨木渡水三人溺死。炬火又亡。冏判无济理。冏素诵法华唯凭诚此业。又存念观音。有顷见一光如萤火。追之不及。遂得出穴。于是进修禅业节行弥新。频作数过普贤斋。并有瑞应。或见梵僧入坐。或见骑马人至。并未及暄凉。倏忽不见。后与同学四人。南游上京观瞩风化。夜乘冰度河。中道冰破三人没死。冏又归诚观音。乃觉脚下如有一物自[敲-高+危]。复见赤光在前。乘光至岸。达都止南涧寺。常以般舟为业。尝中夜入禅。忽见四人御车至房。呼令上乘。冏欻不自觉。已见身在郡。后沈桥见一人在路坐胡床。侍者数百人。见冏惊起。曰坐禅人耳。彼人因谓左右曰。向止令知处而已。何忽劳屈法师。于是礼拜执别。令人送冏还寺。扣门良久。方开入寺见房犹闭。众咸莫测其然。宋元嘉二十年。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终于彼矣。
  释慧庆。广陵人。出家止庐山寺。学通经律清洁有戒行。诵法华十地思益维摩。每夜吟讽。常闻闇中有弹指赞叹之声。尝于小雷遇风波船将覆没。庆唯诵经不辍。觉船在浪中如有人牵之。倏忽至岸。于是笃厉弥勤。宋元嘉末卒。春秋六十有二。
  释普明。姓张。临淄人。少出家禀性清纯蔬食布衣。以忏诵为业。诵法华维摩二经。及诵之时有别衣别座。未尝秽杂。每诵至劝发品辄见普贤乘象立在其前。诵维摩经亦闻空中唱乐。又善神咒所救皆愈。有乡人王道真妻。病请明来咒。明入门妇便闷绝。俄见一物如狸长数尺许从狗窦出。因此而愈。明尝行水傍祠。巫觋自云。神见之皆奔走。以宋孝建中卒。春秋八十有五。
  释法庄。姓申。淮南人。十岁出家。为庐山慧远弟子。少以苦节标名。晚游关中从睿公禀学。元嘉初出都止道场寺。性率素止一中而已。诵大涅槃法华净名。每后夜讽诵。比房常闻庄户前有如兵仗羽卫之响。实天神来听也。宋大明初卒于寺。春秋七十有六。
  释慧果。豫州人。少以蔬苦自业。宋初游京师止瓦官寺。诵法华十地。尝于圊厕见一鬼。致敬于果云。昔为众僧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在啖粪鬼中。法师德素高明。又慈悲为意。愿助以拔济之方也。又云。昔有钱三千埋在柿树根下。愿取以为福。果即告众掘取。果得三千。为造法华一部并设会。后梦见此鬼云。已得改生大胜昔日。果以宋太始六年卒。春秋七十有六。
  释法恭。姓关。雍州人。初出家止江陵安养寺。后出京师住东安寺。少而苦行殊伦。服布衣饵菽麦。诵经三十余万言。每夜讽咏辄有殊香异气。入恭房者咸共闻之。又以弊纳聚蚤虱。常披以饴之。宋武文明三帝及衡阳文王义秀等。并崇其德素。所获信施常分给贫病。未尝私蓄。宋太始中还西卒于彼。春秋八十。时乌衣复有僧恭者。德业高明纲总寺任。亦不食粳粮唯饵豆麦。
  释僧覆。未详何人。少孤为下人所养。七岁出家为昙亮弟子。学通诸经蔬食持咒。诵大品法华。宋明帝深加器重。敕为彭城寺主。率众有功。宋太始末卒。春秋六十有六。
  释慧进。姓姚。吴兴人。少而雄勇任性游侠。年四十忽悟心自启。遂尔离俗止京师高座寺。蔬食素衣誓诵法华。用心劳苦。执卷辄病。乃发愿。愿造法华百部以悔先障。始聚得钱一千六百。时有劫来问进有物不。答云。唯有造经钱在佛处。群劫闻之赧然而去。于是聚集信施。得以成经。满足百部。经成之后病亦小差。诵法华一部得过情愿既满。厉操愈坚。常回诸福业愿生安养未亡少时忽闻空中声曰。汝所愿已足。必得生西方也。至齐永明三年无病而卒。春秋八十有五。时京师龙华寺复有释僧念诵法华金光明。蔬食避世。
  释弘明。本姓嬴。会稽山阴人。少出家贞苦有戒节。止山阴云门寺诵法华习禅定。精勤礼忏六时不辍。每旦则水瓶自满。实诸天童子以为给使也。明尝于云门坐禅。虎来入明室内伏于床前。见明端然不动。久久乃去。又时见一小儿来听明诵经。明曰。汝是何人。答云。昔是此寺沙弥。盗帐下食今堕圊中。闻上人道业故来听诵经。愿助方便使免斯累也。明即说法劝化。领解方隐。后于永兴石姥岩入定。又有山精来恼明。明捉得以腰绳系之。鬼逊谢求脱云。后不敢复来。及解放。于是绝迹。元嘉中郡守平昌孟顗重其真素。要出安止道树精舍。后济阳江于永兴邑立昭玄寺。复请明往住。大明末陶里董氏。又为明于村立柏林寺。要明还止。训勖禅戒门人成列。以齐永明四年卒于柏林寺。春秋八十有四。
  释慧豫。黄龙人。来游京师止灵根寺。少而务学遍访众师。善谈论美风则。每闻臧否人物辄塞耳不听。或时以异言间止。瓶衣率素。日以一中自毕。精勤标节以救苦为先。诵大涅槃法华十地。又习禅业精于五门。尝寝见有三人来扣户。并衣冠鲜洁执持华盖。豫问觅谁。答云。法师应死。故来奉迎。豫曰。小事未了可申一年不。答云。可尔。至明年满一周而卒。是岁齐永明七年。春秋五十有七。豫同寺有沙门法普。亦素行诵经。
  释道嵩。姓夏。高密人。年十岁出家。少而沉隐有志用。及具戒之后专好律学。诵经三十万言。交接上下未尝有喜愠之色。性好檀舍随获利养皆以施人。瓶衣之外略无兼物。宋元徽中来京师止钟山定林寺。守靖闲房忏诵无辍。人有造者辄为其说法训奖以代馔焉。从之请戒者甚众。后卒于山中。春秋四十有九。
  释超辩。姓张。炖煌人。幼而神悟孤发履操深沉。诵法华金刚波若。闻京师盛于佛法。乃越自西河。路由巴楚。达于建业。顷之东适吴越观瞩山水。停山阴城傍寺少时。后还都止定林上寺。闲居养素毕命山门。诵法华日限一遍。心敏口从。恒有余力礼千佛凡一百五十余万拜。足不出门三十余载。以齐永明十年终于山寺。春秋七十有三。葬于寺南。沙门僧祐为造碑墓所。东苋刘勰制文。时有灵根释法明。祇洹释僧志。益州释法定。并诵经十余万言。蔬苦有至德。
  释法慧。本姓夏侯氏。少而秉志精苦律行冰严。以宋大明之末。东游禹穴隐于天柱山寺。诵法华一部。蔬食布衣。志耽人外。居阁不下三十余年。王侯税驾止拜房而反。唯汝南周颙以信解兼深。特与相接。时有慕德希礼。或因颙介意。时一见者。以齐建武二年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五。时若耶悬溜山有姓昙游者。亦蔬食诵经。苦节为业。
  释僧侯。西龚。西凉州人。年十八便蔬食礼忏。及具戒之后游方观化。宋孝建初来至京师。诵法华维摩金光明。常二日一遍。如此六十余年。萧惠开入蜀请共同游。后惠开协同义嘉负罪归阙。侯乃还都。于后岗创立石室。以为安禅之所。自息慈以来至于舍命。鱼肉荤辛未尝近齿。脚影小蹉辄虚斋而过。齐永明二年微觉不愈。至中不能食。乃索水漱口。合掌而卒。春秋八十有九。时普弘有释慧温亦诵法华经维摩首楞严。蔬苦并有高节。
  释慧弥。姓杨氏。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后裔也。年十六出家。及具戒之后志修远离。乃入长安终南山。岩谷险绝轨迹莫至。弥负锡独前。猛虎肃兕无扰。少诵大品。又精修三昧。于是剪茅结宇。以为栖神之宅。时至则持钵入村。食竟则还室禅诵。如此者八年。后闻江东有法之盛。乃观化京师止于钟山定林寺。习业如先。为人温恭冲让喜愠无色。戒范精明奖化忘倦。咨贤求善恒若未足。凡黑白造山礼拜者。皆为说法提诱以代肴馔。爰自出家至于衰老。荤醪鲜豢一皆永绝。足不出户三十余年。晓夜习定。常诵波若。六时礼忏。必为众先。以梁天监十七年闰八月十五日终于山舍。春秋七十有九。葬于寺南。立碑颂德。时定林又有沙门法仙。亦诵经有素行。后还吴为僧正。卒于彼。
  释道琳。本会稽山阴人。少出家有戒行。善涅槃法华诵净名经。吴国张绪礼事之。后居富阳县泉林寺。寺常有鬼怪。自琳居之则消。琳弟子慧韶为屋所押。头陷入肩。琳为祈请。韶夜见两梵道人拔出其头。旦起遂平复。琳于是设圣僧斋。铺新帛于床上。斋毕见帛上有人迹。皆长三尺余。众咸服其征感。富阳人始家家立圣僧坐以饭之。至梁初琳出居齐熙寺。天监十八年卒。春秋七十有三。
  论曰。讽诵之利大矣。而成其功者希焉。良由总持难得惛忘易生。如经所说。止复一句一偈亦是圣所称美。是以昙邃通神于石坞。僧生感卫于空中。道冏临危而获济。慧庆将没而蒙全。斯皆实德内充。故使征应外启。经云。六牙降室四王卫座。岂粤虚哉。若乃凝寒靖夜朗月长宵。独处闲房吟讽经典。音吐遒亮文字分明。足使幽灵忻踊精神畅悦。所谓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者也。
  赞曰。法身既远。所寄者辞。沉吟反复。惠利难思。无怠三业。有竞六时。化人乃卫。变众来比。此焉实德。谁与较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10:50 , Processed in 0.15164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