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83|回复: 0

[佛教文化] 转帖:普明法师:重新认识《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年07月08日 09:49:00 佛教在线


1.疑问重重的《决疑经》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简称《决疑经》)有二卷本和一卷本两种,收录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世尊拈花”的公案即出于此经。唐宋年间,禅林中就有关于“世尊拈花”的传说,但一直未见出处,所以拈提的人很少,最先说清楚拈花公案出处的是北宋的王安石,据《宗门杂录》载:

王荆公(王安石)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家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曰: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经文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①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不久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据此可以推定王安石见此经,当是1067年之后的事。据元朝觉岸所编《释氏稽古略》说是“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丞相王荆国公说”②,那就在王安石罢相归隐山林次年的事了。此后这则“世尊拈花”公案,开始盛行于禅林之间,各家《灯录》都纷纷加以记载,拈颂者更不暇枚举,而历代藏经中皆未见此经真实面目,大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疑煞天下学者!今天所见到的《决疑经》,系东传日本的遗留本,由无著禅师于享保十二年(1727)出示。1912年,京都藏经书院刊行的《卍续藏》中收录此经,这本经才应缘得以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本经的译者不详,成书年代亦不详,历代经录也未著录,学术界多疑为是宋人所伪作,今天无论在佛学辞书或者网上查询几乎口径一致,属疑伪经。

2.唐宋年间的佐证史料

《决疑经》到底是不是宋人所伪作,宋以前是否有相关资料可询呢?本着寻本探源的精神,依赖于现代发达的资讯,笔者对《电子大正藏·2014》(CBETA)进行了检索,发现唐五代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

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中,记载黄檗禅师(?~850)在开示禅法时,曾有“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③之句。这可能现有资料最早能见到的有关“世尊拈花”之语句。

其后,宋·宗镜禅师,即永明延寿禅师(904—975),在《销释金刚经科仪》中有:“庄严净土,锦上添花,徒劳任算沙。燃灯昔日,授记无差。因风吹火,末后拈花,谁人会得,迦叶便笑他!”又作四偈:“庄严生净土,金粟眼中沙;初生全泄漏,末后又拈花。”④这足以说明“世尊拈花”公案,五代以前就有传闻,永明延寿的禅偈,也是对拈花公案的意趣作了最好的诠释。

再往后,宋节度使李遵勖于天圣七年(1029),献所撰《广灯录》三十卷于宋仁宗,仁宗赐“天圣”二字并序,故名《天圣广灯录》。据《广灯录·第一祖摩诃迦叶尊者》记载:

如来在灵山说法,诸天献华,世尊持华示众,迦叶微笑。世尊告众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流布将来,勿令断绝。仍以金缕僧伽梨衣付迦叶,以俟慈氏。⑤

这是目前《灯录》中,最早明确记载“世尊拈花”的公案,比王安石问佛慧泉禅师“禅家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的时间,提前了半个世纪。

3.解读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释义

现在再来看现代学者对“世尊拈花”公案的解读。检索《佛学大辞典》,丁福保对词条“拈花微笑”的解释如下: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801)⑥,夸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1188),《无门关》(1228),《五灯会元》(1252),《广灯录》(1029),《联灯会要》(1183)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1006),《碧岩录》,《传法正宗记》(1061),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丁福保说“世尊拈花”的公案,始自唐德宗末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始记此事”。笔者查阅《宝林传》,其原文如下:

(世尊)每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勅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佛为迦叶重说偈言: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转付于汝,传授补处,至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慈氏佛出世,勿令其朽坏。⑦

《宝林传》在现有的禅宗《灯录》或《传记》一类书中,最先记载了世尊传法予摩诃迦叶,及传付袈裟令转授当来弥勒佛的事,但没有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迦叶破颜微笑之相关文字。丁福保又说成书于公元1006年的《景德传灯录》,以及往后的《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也都没有记载世尊拈花示众、迦叶破颜微笑这端事。但成书于公元1029年的《广灯录》开始有了“世尊拈花”的明确记载,王安石之说又居其后。所以丁福保等学者一锤定音,认为“世尊拈花”的公案是宋人根据《宝林传》之说伪造,《决疑经》成书之时间当在《景德传灯录》之后。

4.解读《中华佛教百科全书》释义

(1)成书年代辨

检索蓝吉富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之“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条,认为:“一卷本当较晚出;二卷本当系成书于‘释尊付法摩诃迦叶’的传说成立之后,且较《景德传灯录》的成立年代为晚。”

笔者认为《决疑经》成书于《景德传灯录》后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但看前永明寿禅师及黄檗禅师的禅偈,学者们就没话可说了。

有意思的是,在二卷本《决疑经》之《凡例》⑧中这样说:“世说我国台岭慈觉大师,曾自大唐抄来斯经……。”据《佛光大辞典》介绍:慈觉大师(794~864),名圆仁,是日本天台宗僧。十五岁,师事比睿山最澄。公元838年奉敕来华,从诸师修习显密诸学。后遇会昌法难,乃于宣宗大中元年(847)请经书五五九卷返日。于比睿山开创灌顶坛,建立总持院,成为修法道场。又于常行三昧堂弘布念佛门,复致力于菩萨大戒之宣扬,为继最澄创业后,集日本天台宗之大成者。日本天台宗系承受台、密、禅、律四宗思想而成,其中除发展天台本宗之宗义外,以发展密教为最可观。圆仁是台密的三大传授者之一,与最澄、圆珍所传台密,合称为根本三流、台密三流。

笔者因见“日本天台宗系承受台、密、禅、律四宗思想而成”,结合一卷本的实际内容,受到很大的启发,故大胆推断如下:

二卷本《决疑经》在会昌法难以前就存在,会昌法难后该经在中国失传了。慈觉大师带手抄本回日本比睿山,在为弟子们讲授《决疑经》的过程中,不仅介绍了华夏文明的特征,更以天台教观为准则,以“世尊拈花”的公案为引子,融摄禅、净、密思想的精华于其中。弟子们在听受记录整理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卷本《决疑经》。在表达风格上,一卷本在《序分》中出现了观音菩萨化现为我华夏文明先祖,教授独具特色的天、地、人三才思想等,出现了世尊从五台山率领大众飞行东方万里海上来到“大日发”国,出现了天台五时判教的内容;《拈花品》中两次出现了世尊“拈花示众”和而不同的内容;《往生品》中出现了教人“口诵神咒光明真言⑨,咒自咒他,即成法身,即得直生弥陀佛前”,却未见“光明真言”的内容。这些为学者所怀疑的内容,看似不通却又尽在情理之中。在表达内容上,一卷本是以《法华经》之“一乘教”为最高指导思想,体现了禅、净、密三位一体的圆顿教观,若将《拈花品》、《月轮品》及《往生品》联合在一起看,这种思想就得到很完美的展现了。

之后,一卷本和二卷本同时由日本传回大宋,因为一卷本“伪迹”明显,二卷本“多谈帝王事佛请问”犯帝王讳等原因,就同时被深藏御府束之高阁,故唯有驸马李遵勖、丞相王安石等特殊人物能够亲眼所见,而未能出示于大众。以上仅个人观点,有待方家进一步论证。

《百科全书》又引用日本忽滑谷快天(1867-1934)《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的观点,认为本经“因为无译者名、无请回日本的祖师、无藏经目录,而且文字往往颠倒,且‘说时’不符史实,又有五时八教判释、相分、自性分等文字,凡此均足以说明本经,当系后世所伪撰的佛典。”若据上文推理,此文之辨,似已多余,且就按部就班而论。

(2)无译者、藏经目录辨

这个话题,“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说明是比较方便的。譬如敦煌石窟,在没有被王道士无意间发现之前,有任何史料记载吗?既发现之后,内容丰富多彩的敦煌艺术、文献,有谁否定过呢?二卷本虽存在译者、译成年代及不见载于经录等问题,但不能据此证明就是伪经,也无法否定它的价值。一卷本的原始素材,是比睿山天台宗学者的听法记录本,本不期成经,经过后人综合整理,演变成体现禅、净、密思想一致的经典了。

(3)说时不符史实辨

据二卷本之《初会法付嘱品》记载:佛在前往拘尸那城入般涅槃前,于灵山会上,大梵天王献优波罗华于世尊。世尊即大做拈华示众佛事,传付正法眼藏于摩诃迦叶。其后,世尊到拘尸那城般涅槃时,摩诃迦叶不在现场,这在大小乘经中都有记载。忽滑谷快天可能错会世尊传法时地与涅槃时地的不同,才得出“说时不符史实”的结论。

(4)相分、自性分辨

“相分、自性分”等文字,仅于二卷本中三处见到相关文字。《生死品第十五》:“凡无边际法界,生死之相分也。其中有情,生死自性分也。”《真如缘起品第十九》:“梵王言:世尊如是执真如言相,而认真如相分者,自己与真如,其理各别。”《业识品第二十二》:“乃至法界国土微尘数,悉皆业识相分上数量,然皆尽一念可知焉。”笔者不认为此处的翻译有什么不妥处,只不过在翻译过程中,借用个别专有名词之字眼而已,佛学辞典中甚至都找不到完整的词条,岂能作为疑伪的证据使用?

(5)五时八教判释辨

五时八教判释的相关文字,见于一卷本之《序品》中:“尔时世尊,非现神而示妙相。成就妙大方广佛心真如莲华;成就五百(那由他)劫前受用法身;成就佛佛能尽究竟诸法实相;成就华严、阿含、方等、般若、一实及多宝佛成法《妙法莲华》证明真如大愿……。是即开见凡夫心中元有佛心,凡夫成佛,至大妙法。是即欲以此妙法藏,而付后师摩诃迦叶所由相也。”

划上波浪线的一行文字,确实与天台家判释如来一代圣教五时说法的先后顺序相同。但在这里没有判教的意思,而是要表达《法华经》乃一代圣教一乘终实之教义。《法华经》上说:诸佛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即是欲令一切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个“佛知见”即是一切众生心中“元有佛心”,即是世尊拈花所欲付嘱的“妙法藏”。这样宗门与教下的关系,在这里就圆满和谐的表达出来了。笔者认为这是日本天台宗及台密思想的精华所在!如果要较全面了解日本天台宗及台密思想,这一卷本是很值得读取的。

5.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二卷本《决疑经》在会昌法难(845)前就已经存在,从内容上判断,不存在疑伪问题。会昌法难后此经在我国失传了,由慈觉大师带手抄本回到日本比睿山而幸存下来。一卷本是比睿山天台宗学者听慈觉大师演法的记录本,经后人综合整理,演变成体现日本天台宗禅、净、密思想一致的经典了。在内容上,一卷本和二卷本除了“世尊拈花”的公案有少分相同文字外,基本没有类同之处。其后,这两本经共同由日本传回大宋,因为一卷本“伪迹”明显,二卷本“多谈帝王事佛请问”犯帝王讳等原因,就被秘藏于御府,世所不闻了。

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笔墨,扯一大堆葛藤,到底图个啥呢?所谓:“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末后,还引永明寿禅师的禅偈作个归结:

庄严净土,锦上添花,徒劳任算沙。
燃灯昔日,授记无差。
因风吹火,末后拈花,
谁人会得,迦叶便笑他!

参考文献:

① 见宋·智昭《人天眼目》卷五,《大正藏》第48册,第325页中。

② 见《大正藏》第49册,第753页中。

③ 见《大正藏》第48册,第387页上。

④ 见《藏外佛教文献》第06册,(CBETA)依藏外佛教文献所编辑。

⑤ 见《卍新续藏》第78册,第428页下。

⑥ 括号内数序指成书时间,下同。

⑦ 见蓝吉富:《禅宗全书》第1册,第183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宝林传》,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建康沙门慧炬与天竺三藏胜持,编禅宗诸祖传法之谶记及宗师之机缘,名为《大唐韶州双峰山曹溪宝林传》,略称《曹溪宝林传》。

⑧ 见《卍新续藏》第01册,第418页上。

⑨ 光明真言:为大日如来之真言、一切诸佛菩萨之总咒。《不空罥索光真言经》:“若有众生随处得闻此大灌顶光真言二三七遍,经耳根者,即得除灭一切罪障。……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尸陀林中散亡者尸骸上,或散墓上,遇皆散之。……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舍所苦身,往于西方极乐国土,莲华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2:26 , Processed in 0.21527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