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09|回复: 1

佛说善知识诸经集第一一〇卷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佛说善知识诸经集录》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善知识诸经集第一一〇卷







...。乐闻不触无智相。乐闻波罗蜜多相。乐闻菩萨藏正法相。乐闻摄事相。乐闻方便善巧相。乐闻梵行相。乐闻神通相。乐闻四念处相。乐闻四正断相。乐闻四神足相。乐闻十二缘生相。乐闻无常苦无我寂静相。乐闻空无相。无愿解脱相。乐闻不积集不善根行相。乐闻积集善根行相。乐闻单已相。乐闻转法轮相。于杂染中无散乱想相。调伏一切烦恼想相。归向智者相。亲近贤圣相。远离不律仪相。乐闻圣人相。乐闻五根相。乐闻随念观察相。乐闻七觉支相。乐闻八圣道相。乐闻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量十八不共佛法相。  
  舍利子。而于是中即闻修慧。所以者何。谓于菩萨藏正法。而生乐欲。彼听闻已而能了知。知已能修。若于菩萨藏正法中。意愿听闻。起善和合近善知识。若变化若摄受右旋。若极自在。若亲近多闻不听外境。安住多闻勤勇作意。如求宝想。如求医想。灭贪嗔痴想受持想。若于诸法通达旨趣。及于意乐令智增长。听受无厌。闻布施已能勇悍施。闻说戒已能护净戒。闻说忍已而能忍辱。闻说精进而无懈怠。闻说禅定而不散乱。闻说胜慧心起尽漏。乐胜多闻。及闻法已身心适悦。闻大乘已而生胜欲。闻摄受事心行摄受。闻四念处而身受心法念住。闻四正断。则已生不善而令除灭。未生不善而能弃舍。已生善根而令增长。未生善法而能发起闻说离诤。而身心欲俱获轻安。闻说禅定而心行决定。闻四无量已。于一切有情而起大慈。于彼乐着而起大悲。于诸正法而起大喜。于不善处而起大舍。闻五根已。于信进念定慧而心能行...(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伽陀曰。  
  譬如入暗处  现前诸色相
  彼眼不可见  以火能破瞑
  如是现在劫  彼有生死人
  于善不善法  不听而不知
  由听是法故  于罪不应作
  及除非义利  速能趣涅盘
  乐亲近师友  增长于闻慧
  彼慧清净故  获得妙乐义
  彼闻义智者  见非法出离
  于净法勇猛  得殊胜妙乐
  若于菩萨藏  闻已住法性
  光明照世间  真行菩提行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四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二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于菩萨藏正法殊胜义利。清净乐欲。而于受持读诵正法者。应当发起善知识想。勇猛精进正摄受心。为欲发彼正愿及四正断。于一切法相应得无障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陀曰。  
  尊重善知识  得为说法师
  作彼听法众  常住于正行
  不惜其身命  精勤而最上
  安住实智中  得胜慧清净
  自了知正法  净信无不达
  由觉出离故  如佛广开示
  亦如诸智者  善达文句义
  常修清净行  得预诸学位
  所有染净分  皆悉无所著
  以无所著故  于法而无减
  由精进乐欲  身速获轻安
  听闻是法已  智增无失念
  常住于智念  了善不善法
  由学最上乘  通达念慧力
  知彼有情意  如我于长夜
  以学是法故  得胜慧清净
  了有情意已  为开示正法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于胜...(第1000-04部~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四十卷(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属舍天快乐来诣佛所。听闻妙法而求解脱。复有二千药叉。与其眷属舍除暴恶。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三千大龙。亦与眷属发菩提心。来诣佛所希求出离。复有五百比丘尼众。皆来亲近恭敬礼拜。尊重赞叹欢喜踊跃。听受教法求菩提道。复有二千俱胝菩萨摩诃萨众。闻佛说法除障解脱。尔时世尊。告师子游戏菩萨言。善男子。我昔与汝。于然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闻说法要修忍辱行。安受苦忍无有缺犯。诸恶不生具足圆满。复闻演说六波罗蜜。所谓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因是得闻最上妙法。增长善根得不退转。由于彼时闻佛教法。勤行精进证于道果。获大人相尊重佛法。常当供养十方诸佛及大菩萨。事善知识了法性空。得正念现前。善男子。汝又于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须弥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佛寿命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岁。世界名曰琉璃金光。其佛国土地平如砥。金银琉璃[王*車]璖码瑙。众宝合成而严饰之。无诸秽恶瓦砾荆棘。善男子。尔时彼佛会中有八十百千俱胝那庾多比丘。皆是阿罗汉。一切漏尽无诸结使心得解脱。复有无数百千比丘尼众。复有无数百千优婆塞众无数百千优婆夷众。俱来会集。善男子。时彼世尊。说法教化三乘众生。为诸声闻说四谛法。为诸缘觉说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法甚深微妙诸善法要。令诸大众安住法中各得解脱。善男子。时彼琉璃金光世界宝地平正。多诸宝树...(第1007部~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


...精舍。远游聚落极受勤苦。教化众生而行乞食。我等比丘心生忆念。相率远去迎请归还。到于彼处遥见劝慧。咸生欢喜各各问讯。起居轻利善住安隐。我等今者远来寻访。愿还旧居。依时供养精妙饮食香华灯果长时无缺。唯愿慈悲同归旧止。是时劝慧比丘。不受其请乐居寂静。复舍聚落远行前去。遇一兰若屏弃诸缘。寂然安住精修苦行。积集功德种智增明。劝慧比丘。复于一时不乐兰若。又入深山人所不到。叹羡此境堪可安居。精持结夏修习禅观遵佛禁制。然于此中多诸走兽。虎狼师子野干飞禽皆来亲近。衔华献果种种供养。时彼劝慧心生欢喜。转更精勤无诸退转。善男子。往昔世中一类比丘。于佛教法不生爱乐。不修梵行。不护尸罗。毁谤大乘。虚食信施。无有惭愧。远善知识。常党恶人。上品贪毒人皆避见。愚痴恶作失袈裟服。堕在地狱九十俱胝百千劫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受六十百千俱胝劫苦中极苦。不可比喻。后遇劝慧比丘。种种开示。说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清净教乘令生信解。善男子。劝慧比丘。又复阿閦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于彼法中亦作比丘。欣乐正法求佛智慧。用真实心供养恭敬。尊重佛法书写经典作诸功德。心无懈怠近善知识。多诸方便发欢喜心。劝化有情令皆出离。时诸众生欢喜敬仰。善男子。时彼如来复为劝慧比丘。说诸法要令增种智。苦恼不生贪嗔不作。不随恶友堕诸恶趣。防护自身无诸过咎。一心供养讲说正法。昼夜常持清净法宝。渐次增进无有退转。善男子。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闻佛所说行十善业安住法中。一切菩萨行六波罗蜜。具足功德安乐一切。尔时佛告师子游戏菩萨言。彼时劝慧比丘者。今汝身是也。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中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离除业障得清净心。佛告文殊师利。要离恶业当学一切法了知诸法。分别心生虚妄不实。空智现前业障自除心得清净。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妄想颠倒。贪嗔...(第1007部~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


...众。皆来听法。大比丘众断诸烦恼去除重担。得慧解脱心解脱。是比丘心不散乱。往来听法求佛菩提。彼如来复有二十七俱胝众及大比丘众皆来听受荷担如来尊重教法。得慧解脱心解脱。如是他方菩萨皆来听法。各各得一切忍辱法具足安乐。如是十方诸佛国土。无数百千俱胝佛皆来听法。闻阿难多目佉陀罗尼三摩地。无数百千那庾多众生。得寂静安乐心生欢喜共相论议。乃至宿世今生无有他求。决定安住菩萨摩诃萨。是时如来于彼国土宣说妙法。一切毕已。正法住世六十百千岁。时彼如来复为寂静诸根菩萨。说一切菩萨法。人所赞叹心无外缘。此菩萨往昔劫中。修菩萨法净道行住。不乐世间一切法。诸根不乱甚深解脱。真实最上妙法了知。色相言说欢喜踊跃。专心书写。与善知识共相论议。非人不言恐生诽谤。然彼众生。贪体性一切法住着。嗔体性一切法住着。痴体性一切法住着。此菩萨唯爱乐一切佛法。不乐世间一切法。非众生方便爱乐。唯乐菩提行。种种善行。无分别心。常行忍辱。无贪无嗔。无是无非。安住如来甚深法界。尔时复有比丘。名曰胜意。爱乐菩提。是时世尊。为说一切妙法。得四禅定四无色定。十二头陀功德。常行是行。尔时佛告胜意比丘。寂静诸根菩萨。了知一切最上行。胜意比丘闻佛所说。合掌听受。远离远处寂静安住。修一切最上行。尔时寂静诸根菩萨。发广大无边心。王城持钵引导众生循门教化。乞食诣长者居士善友门化。有智慧人心生欢喜供养赞叹。或有居士善友恶言毁谤。不生恶念少语知足真实言行。心不...(第1007部~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


...生循门教化。乞食诣长者居士善友门化。有智慧人心生欢喜供养赞叹。或有居士善友恶言毁谤。不生恶念少语知足真实言行。心不嗔人和颜悦色。彼居士善友赞叹。时寂静诸根菩萨说诸色法。诸比丘僧多不了知。入诸邪见僻居小处。贪慢障安住。嗔慢障安住。痴慢障安住。一切法爱乐障。不听真实言行。寂静诸根菩萨。复劝在家居士善友。不得贪烦恼。不得造诸恶业。居士善友。不能行得忍辱行。自往诣贪处。自往诣多贪处。往诣东西南北方四维上下方。生五种毁谤。云何谓爱乐贪嗔痴。心多烦恼故。时寂静诸根菩萨。于王城中游行教化。与居士善友言。赞叹胜意比丘。是真实僧人皆供养。今不住王城归寂静处安住。及不乐寺院香华供养。诸比丘僧多不喜见。此胜意比丘真善知识。诸比丘僧深入邪见。贪心障嗔心障痴心障。不能远离诸恶业障。复次寂静诸根菩萨言。诸比丘僧不学善法。不习一切观想。不学甚深妙法。不求菩提。尔时寂静诸根菩萨。为比丘僧。而说伽陀曰。  
  若有贪嗔痴  不修菩提行
  菩提无贪性  一切当远离
  愚夫不觉知  耽着诸欲乐
  非寂静禅那  不能趣佛国
  高傲于放逸  功德无少分
  诸佛清净戒  而生疑惑心
  贪恋造诸恶  无佛法僧宝
  设若学文字  心中多巧妙
  于真实菩提  云何得解脱
  丈夫学菩提  无烦恼分别
  亲近佛观想  得正见具足
  于法不能解  众生堕邪见
  ...(第1007部~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


...衍曩最胜妙法。世尊复告弥勒菩萨言。今此会中三百八千酤胝菩萨。安住是法信解受持心生愿乐。精进修学誓不退舍。复有菩萨心未坚固。而于是法不能受持亦不爱乐。于后末世五浊劫中。不能护持如来无量阿僧祇劫庾多酤胝劫数。所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于是法中转生诤讼及诸烦恼。不能任持爱乐修学。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而不爱乐最上胜法。若有菩萨意欲修习如是法行。发几种心而能成就。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谛听谛听。善男子。由诸菩萨俱生我法。愚痴闇钝以为障碍。虽有智慧而不明了。故于菩提无决定心。数数退舍多不爱乐。若有菩萨欲于如是胜三摩地智印上乘坚固趣求意乐证入。应于菩提发七种心。云何七种。一者如佛世尊往昔因地。访善知识不惜身命。为求佛道发菩提心。二者于诸微妙一切胜法。爱乐修学专心守护。为如是等发菩提心。三者现诸有情有种种苦。昼夜忧恼无解脱时。起大悲心普欲救拔。为如是等发菩提心。四者普欲利益一切众生无怨亲想。皆得快乐自在解脱。为如是等发菩提心。五者普于一切诸众生等。欢喜布施方便摄受。令离怖畏于如来法不生怯弱。为如是等发菩提心。六者见诸菩萨发菩提心。而生欣乐亲近修学。同诸菩萨发菩提心。七者为闻如来身相殊胜功德圆满第一清净。为求出世无垢圣果发菩提心。善男子。如是菩萨。发此七种最胜妙心。能于无上正等正觉渐次成就。不舍众生守护正法。是名七种发菩提心。善男子。若诸菩萨。善能修习四无量心。学佛如来甚深法藏。复能成就...(第1009部~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


...常寂离嗔恚
  如是之人成明王  嫌恨于他及调戏
  如是于他常不作  不窥于他之长短
  如是之人成明王  若于佛法功德具
  常作恭敬而供养  于他不打及不毁
  彼皆成就此明王  无吝嫉妒及无慢
  于他不作不饶益  于他不作实过患
  如是成就真言王  
  善男子我承事六十俱胝佛供养。于彼俱胝佛不修梵行。求法勤修行。从彼受大明王广流布。由彼善根则得广大功德威德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不思议三摩地殊胜。是故菩萨护身口意。修持一字轮王。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于一切有情。真言形为善友。寂静慧作是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恭敬如善友想。应习大明王。应承事供养。何以故寂静慧。若于善知识亲近修习。得成善法闻善妙法。以善意乐则得善加行。以善业趣于善。得善助伴不为罪业。作善加行趣于善已。承事善助伴不为恶业。既不为恶于他护他意。圆满菩提道住道堪任。有大力于住恶道有情。作义利。是故寂静慧亲近善友。一切功德皆得圆满。皆称赞。时寂静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几法成就。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得甚深法忍。佛告寂静慧菩萨摩诃萨有四法成就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得甚深法忍。何者四法。入缘生法智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于空法性决定胜解境界。远离断常二见。如是四法前际清净后际不来。三世平等。以见在智如是四法。又有四法佛性应观。佛色性说厌僧如来以慧眼则慧眼清净。如是四法。又有四圆满波罗蜜。不舍四摄法。...(第1018部~一字奇特佛顶经三卷)


...光明炽盛。于其四门画四会主。一悉驮没哩提。二摩贺刹怛啰。三赞拏噜沙屹啰。四摩啰拏。于四门外依法安置铃幢幡阏伽瓶等。复置饮食香花伎乐种种供养。如是安布已。阿阇梨入于曼拏罗中。依法献诸供养礼拜。复以梵音而伸赞曰。  
  底哩(二合)路哥悉底哩(三合)婆嚩悉底哩野(四合)屹哩野(三合一句)悉底哩野(四合)播(引)野悉底哩野(四合引)摩呬悉底哩(三合)驮(引二句)仵必都婆誐鑁悉[亭*也](三句)萨哩嚩(二合)悉提数[寧*吉]爹舍(四句)  
  阿阇梨作是赞已。依法引弟子入曼拏罗中。授与三昧印法等。即为说誓颂曰。  
  越此三昧者  如杀父母罪
  当堕恶趣中  无由得解脱
  常近善知识  远离诸恶者
  精进求成就  勿妄传心明  
  说此颂已。弟子以饮食香花伎乐等而献供养。作供养毕。从是已后所作成就。是时摩度迦啰众。说此曼拏罗法已复有四贤圣。异口同声说自心明曰。  
  萨鑁(二合引)  
  说此心明已。复说曼拏罗成就法。当画曼拏罗。圆满如月轮。分其四门列于四位。画彼四贤圣。东位啰帝其身红色手持弓箭。南位摩啰尼其身黑色手持利剑及契吒哥。西位嚩啰呬其身金色手持宝藏。北位悉提迦尸其身白色手持拶沙迦及刀。于其四门各画幖帜。如是画已。阿阇梨右手执铃左手持朅桩誐。入于曼拏罗持诵心明。当献饮食香花伎乐等种种供养。即得所求成就获如意事。受诸供养感大富贵。乃至所作敬爱...(第1032部~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


...。若诸菩萨修住阿兰若行。即得所作善法皆无坏失。若诸菩萨修于念行。即能获得诸总持门。若诸菩萨修于慧行。即获胜慧善别诸法。若诸菩萨修于住行。即得一切无能胜心。若诸菩萨修趣向行。即能随知一切义趣。若诸菩萨修四念处行。即能伺察身受心法。若诸菩萨修四正断行。即能断除诸不善法。圆满一切善法。若诸菩萨修四神足行。即得身心清净轻安。若诸菩萨修五根行。即能善知自他根性。若诸菩萨修五力行。即得不为一切烦恼之所屈伏。若诸菩萨修七觉支行。即于诸法如实觉了。若诸菩萨修八正道行。即能超越一切邪道。若诸菩萨修四谛行。即能成就无动转法。若诸菩萨修四无碍解行。即能断除一切有情疑惑之心。若诸菩萨修归趣行。即得自在之智。若诸菩萨修善知识行。即能积集一切功德。若诸菩萨修意乐行。即与一切世间不相违背。若诸菩萨修深心行。即得一切所向最胜。若诸菩萨修相应行。即能勤勇救拔出离。若诸菩萨修住僧坊行。即得随所闻法而无坏失。若诸菩萨修四摄法行。即能摄受一切有情。若诸菩萨修摄受正法之行。即能不断三宝圣种。若诸菩萨善修回向之行。即能严净佛土。若诸菩萨修善巧方便之行。即能圆满一切智智。  
  世尊如是宣说。普摄诸菩萨摩诃萨最上胜行清净妙门广大正法。当佛世尊说是法时。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现威神力侍佛之右。是时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前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说普摄诸菩萨摩诃萨最上胜行清净妙门广大正法。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趣。如我所得诸菩萨...(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诸法故。即是精进波罗蜜多。彼菩提道无杂乱故。即是禅定波罗蜜多。彼菩提道善了知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彼菩提道通达出生无碍智故。即是大慈。彼菩提道无退转故。即是大悲。彼菩提道作欢喜故。即是大喜。彼菩提道随入真实故。即是大舍。彼菩提道去除荆棘故。即能远离贪嗔害疑等染法。彼菩提道顺安乐法故。即心无障碍。彼菩提道离险恶故。即不着色声香味触。彼菩提道离邪外法故。即善观蕴处界。彼菩提道能降诸魔故。即能除去一切烦恼。彼菩提道是广大法故。即能远离声闻缘觉作意。彼菩提道顺正法故。即能随顺先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彼菩提道广能积集大法宝故。即善随顺一切智宝。彼菩提道常开明故。即能显发无碍智光。彼菩提道为善说者故。即得诸善知识共所摄受。彼菩提道离高下想故。即无违顺。彼菩提道离尘暗故。即无嗔忿疲懈。彼菩提道向善趣故。即能远离诸不善法。彼菩提道善住安乐方故。毕竟趣证大涅槃法。寂慧。当知此如是等。皆是菩萨所行大菩提道。若非趣非道者。所谓一切声闻缘觉此中真实建立菩萨摩诃萨。悉令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如来身密不思议品第七之一  
  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前白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言。大秘密主。为我略说如来秘密。此中云何。是为如来秘密之法。金刚手菩萨告寂慧菩萨言。善男子谛听谛听。我今承佛威神。为汝宣说如来秘密。有其三种。何等为三。一者身密。二者语密。三者心密。云何名为如来身密。寂慧。当知所谓如来于无思惟无分别中...(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处界。不住于内不住于外。不住善法不住不善法。不住世间不住出世间。不住有罪不住无罪。不住有漏不住无漏。不住过去不住未来不住现在。不住择灭。不住非择灭。如是乃至不住于识。如来于一切众生心行意乐之中。但以无著无碍知见而转。然无加行。亦无发悟复无作意。寂慧。此即是为如来心密不思议法。是故当知如来常在三摩呬多。亦不舍离一切众生心意表了。  
称赞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功德品第十  
  尔时尊者舍利子。前白佛言。世尊。所有十方世界。贤劫诸菩萨众。现于诸佛世尊所修梵行者。彼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于是诸菩萨众中。常随何等菩萨之后。佛言。舍利子。止止此是不思议行。世间天人于菩萨行。不生信者返招迷乱。若有众生。为善知识所摄受者。即于是中闻已净信不生惊怖。舍利子白佛言。我于如来极生净信。惟愿世尊为我宣说。佛言舍利子。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常随我后。汝能见不。舍利子白佛言。我以世尊威神力故。今方得见。亦非宿昔自能知见。佛言舍利子。如是如是。汝今当知。彼贤劫中诸菩萨众。而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常随其后。于一切处。现金刚手菩萨形相。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宿愿力及神通力故能如是。舍利子。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诸众生类。而是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现本形相亦常随后。然于所现加持智力。亦未圆满。又舍利子。彼金刚手菩萨。常随慈氏菩萨之后。汝能见不。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我今初见非昔所见。佛言舍利子。彼常随后汝自不见。他方世界若诸菩萨。若梵王帝释护...(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众。诸仁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即能具信广多清净。欲见诸圣乐闻正法善舍无吝。手出无尽善乐积集。施作福行舍心具足。于布施中乐行平等。无障碍心无浊染心信有业报。离诸分别疑惑犹豫善恶业果而不坏失。如是知已。于命缘等不应作者而悉不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染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于此十善业道坚持积集。于其十种不善业道舍而不作普行净信。与沙门婆罗门及有戒有德者。正道法中同修净行。于诸善法多闻勤行。深固作意善行相应。寂静调伏常说爱语。摄伏他论修善离恶。无高无下无毁无誉。随起正念住等引心。闭三有门息灭诸病。离诸重担超越疑惑出离诸有。如是知者即于诸佛及声闻弟子若沙门若婆罗门善知识所。随其所应亲近恭敬承事尊奉。彼等善知识所。听受正法示教利喜。谓说布施感大富果持戒生天多闻大慧净观不乱。此行布施即是布施报。此行悭吝即是悭吝报。此持戒即是持戒报。此毁戒即是毁戒报。此忍辱即是忍辱报。此嗔恚即是嗔恚报。此精进即是精进报。此懈怠即是懈怠报。此禅定即是禅定报。此散乱即是散乱报。此胜慧即是胜慧报。此恶慧即是恶慧报。此身善作即是身善作报。此身恶作即是身恶作报。此语善作即是语善作报。此语恶作即是语恶作报。此意善作即是意善作报。此意恶作即是意恶作报。此是善此是不善。此应作此不应作。此业作已于长夜中得利益安乐善行相应。此业作已于长夜中无利苦恼得不善行相应。如是等法于善知识所。闻其所说示教利喜。又复观察知是法器。即为宣说甚深之法。谓空无相无愿加行等法。复说无生无起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甚深缘起之法此法是有此即有得。此法是无此即无得。此法若有此即是生。此法若无此即是灭。此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即一大苦蕴生若法不有此即无得。即是灭法。谓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处灭。六处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即一大苦蕴灭。此等诸法若生若灭。于胜义谛中无有少法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缘生故。无主宰无作者。无受...(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缘故转。然于是中无法可转。亦非无转亦无异法。随转和合施设三界。但以烦恼业转故有施设。愚迷之者。于不实法中观以为实。智者应知无有少法作者可得。以作者不可得故。无法可转亦非无转。如是所说甚深之法。若能闻已不生疑惑。是人即入一切法无障碍性。不着色受想行识。不着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眼识乃至意识。信一切法自性本空。信一切法自性本离。诸仁者。彼信不退菩萨。信是法故即不减失。见佛闻法承事净众。在在所生常得见佛。听受正法承事净众。常生有佛世时。随彼生已。发起精进勤求善法。以精进故。于白衣舍无义利事。谓妻子男女奴婢眷属。及所作用而悉弃舍。及盛年戏乐不生爱着起贤善心。愿于诸佛世尊清净教中正信出家。得出家已近善知识。与善知识同登善道。而能获得诸善意乐听闻善法。随所闻已真实修行。不以语饰胜慧具足。发起精进勤求多闻。随所闻法为他广说无所希求。所得名闻利养无爱着心。以如实语为他说法。随闻随住亦然。如实为他说法。使听法者获得大慈。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于彼多闻而不厌舍。于身命缘少欲喜足寂静圆满。增长善行乐闲寂处。随所闻法审观其义。于诸义理摄而无散。不着于文归趣实义。普为一切天人世间。非但为己勤修胜行。广为众生勤求无上最胜之智。令他众生于佛智中得不放逸。此复云何名不放逸。所谓最初调摄诸根见眼色等。不取于相不着相好。诸色境中于味于染如实知故常求出离。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然。智了知已不取于相不着相好。于味于染如实知故常求出离...(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速能圆满菩提分法。  
  尔时护世四大天王。前白佛言。世尊。我等四王皆名护世。当以何法而能护世。佛告四大天王言。汝诸仁者。当修正法行即能护世。其正法行者。所谓十善。何等为十。一者不杀。二者于自富乐而生喜足无其分量。三者于他妻室不起染污。四者不破他众。五者不出恶言。六者所言如实。七者言无绮饰。八者于他富乐无所希望。九者止息嗔恚。十者正见清净。诸仁者。此十善法乃能护世。复有八法而能护世。何等为八。一者如说能行。二者于一切处尊重师长。三者顺行正道。四者心意质直。五者心常柔软。六者于一切众生常起慈心。七者不作诸罪。八者集诸善根。如是八法乃能护世。复有六法而能护世。何等为六。一者行慈身业。于师尊所及善知识同梵行者乃至一切众生。悉起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一身业和敬。二者行慈语业。于师尊所及善知识同梵行者乃至一切众生。悉起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二语业和敬。三者行慈意业。于师尊所及善知识同梵行者乃至一切众生。悉起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三意业和敬。四者依法所得一切利养少略乃至钵中之食。与彼知识同梵行者。周普均平等同受用。又复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四利养和敬。五者于戒修法无断无缺圆具无浊。所应受者不生贪取。智所称赞离诸讥毁。以如是等净戒之法。与善知识同梵行者共所修持。又复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五戒修和敬。六者于诸正见出离法中及胜决择分。随何等法修其正行。即当如应与善知识同梵行者共所修作。又复尊重爱乐意念。是为第六同见和敬。诸仁者。此六和法乃能护世。复有四法而能护世。何等为四。一者不贪。以不贪故不堕恶趣。二者不嗔。以不嗔故不堕恶趣。三者不痴。以不痴故不堕恶趣。四者不怖。以不怖故不堕恶趣诸仁者。如是四法乃能护世。复有二法而能护世。何等为二。一者有惭。二者有愧。具是二法即能护世。复有一法而能护世。何等为一。谓真实行。以真实故即能护世。又复善语又无谄曲。此等一法皆能护世。诸仁者。如是等法汝等勤行即能护世。自能护已复令他人亦能护世。  
去来品第二十  
  尔时世尊即作是念。我今宜应为此众会。宣说秘密大明章句。令其众会善根相应。大菩提法久住世间。作是念已。即告金...(第1038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4 23:46 , Processed in 0.52223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