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85|回复: 1

[佛学百科] 大家都看见菩萨像、佛像,为什么眼睛总是七分闭三分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3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父告诉大家一个故事,我们做人、学佛要实实在在,你们今天跟师父学佛就要全部把它学好,不要学了一点点跑出去说“我什么都会,我什么都能干了。”实际上会伤害你们的。师父告诉大家,在当年波罗奈城有一个德行超群、精通法咒(就是念咒)的经文师,他是全波罗奈城名声最大的一个老师,他有五百个学生,他有一个学生叫桑耆沃,这个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了一个起死回生的咒语(就是人死了或者动物死了,他可以一念咒语,把这个动物可以弄回来,活了)。但是这个学生生性浮躁,不好好学,学了一点点,刚刚学了一年半,还没有掌握整个经咒的方法便自满起来,不肯再学。有一天,这个桑耆沃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到森林中去捡柴,当时在森林当中他们看见一只死老虎,这个桑耆沃便对同学们夸耀说:“哈哈,你们都不知道吧,我能用我起死回生的咒语让这只死老虎重新活过来。”“哎哟”,大家都说:“你有这样的本领啊,让我们看看吧!”这些学生还很聪明:“哎呀,你让我们看看啊,不然我们以为你是说谎,我们不相信你。”说完,几个同学全部爬到树上,看他怎么把死老虎救活,他们那些同学从树枝当中探出头来,看这个桑耆沃的表演。桑耆沃就站在死老虎边上默默念咒语,并用石头砸那只死老虎,因为念了咒语之后要触动它,他手又不敢碰它,就拿石头砸死老虎,没想到咒语一念,这只死老虎被石头一砸,“嘭”跳了起来了,活了。这时候桑耆沃说:“你们看!你们看!我多了不起呀!哎呀,我多了不起……”话还没说完,老虎“嘭”地一下扑上来,把桑耆沃的脖子一口咬住了,还没等他明白怎么回事,他命归黄泉了。这个桑耆沃一死……因为他死掉了,那些咒语马上停掉了。咒语一停掉之后,失灵了,老虎马上倒地死亡。倒地一死亡,两具尸体在一起。同学们在树上都吓呆了,大家觉得一切发生得太快,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家慌忙地爬下树,背着柴回来,向老师报告了这件事情。同学们一边说,一边为失去这么一个同伴伤心落泪。大家听听老师是怎么讲的,老师难过地摇了摇头,拍拍学生的肩膀说:“仁慈和善行,施前当三思。施与好为善,施与恶惹祸。孩子们,不辨善恶、滥施恩情的人,只会把灾祸引到自己的身上,慈悲的同时也应该拥有智慧啊!”

我们很多人去度别人,别人还没度好,自己已经被别人的业障缠身了。所以救人,菩萨心疼我们这些佛子,让我们要先救有缘众生。你们知道什么叫有缘众生?就是一个能够积极向善的人,有缘众生,心中有慈悲心的人,心中有那些能够让别人感受到感恩的人。所以这个老师说“施前当三思”,就是当你要去布施之前,你要三思而行;“施与好为善”,如果你施与好事就是善的;你把一个好的事情施与一个恶的人,你就惹祸了。所以很多女孩子:“哎呀,我去度度他吧!”一度,被他拉下水了,害死了你自己。所以学佛要有智慧。老师接着说:“你们一定要拥有智慧。”学生们哭着说:“老师,原来起死回生的咒是这么危险啊!”老师说:“我教给他起死回生的咒语的时候,本来应该一起交给他解除咒语的方法和行咒的规矩,可他刚学完起死回生咒语,都大叫自己可以去普度众生,不愿意再往下学,结果就成了这样。”学生中也曾有人有这样的经历。最后老师慈悲地教导所有的学生:“学习中的浮躁千万要不得,刚学了一点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更要不得!你们一定要记住桑耆沃的教训,以免重蹈他的覆辙啊!”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不能自己骄傲,学了一点点东西,以为可以去救度众生了。好好跟着师父学吧,你们差得太远了,你们不要以为你们学了一点点东西就能到处去讲法。有人问过师父:“师父,如果我们去弘扬佛法,发心是好的,我们讲错的话,有没有罪过?”有没有啊?(众答:有)所以不要乱讲话,讲错的话,即使你发心再好,也会有业障。所以要记住,一个医生只管开药方,不管病人吃得死活,他一定不是一个好医生!

口业,嘴巴里讲话,口业要远离四种非法语,也就是说不好的话,要防止因口业造成的过失,应该记住有四种口业是不正的口业,你们一定要当心。我教你们都是现实学佛当中的,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嘴巴出来,这四种必须要禁止的:第一,不乐说人及经典之过,不是非常乐于去说别人不好,或者说经典不好,诽谤经典,说“这个人说得不好,那个人怎么样。这个经典也有瑕疵,那个经典也有偏邪”。菩萨告诉我们,嘴巴,这就叫非法语,不能乱讲。第二,不轻慢。不轻慢是什么呢?不轻慢,谓不倚大乘而轻蔑小乘也,就是不要以为我今天是大乘佛法,我因为是救度众生的,你们小乘佛法就是只顾自己修心,不知道走出来度众生,不能讲,这个也是造很重的口业。去做吧,不要去说,好好地不要在心中去看不起别人,应该积极地把别人引渡,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去学大乘佛法。记住了,大乘佛法的基础就是小乘佛法,因为先要把自己救好了,自度才能度人。自度就是守戒,好好地学佛,这是小乘;能够普度有缘,广结善缘,那就是大乘,所以自己修好了才能有大乘佛法,所以要好好地学小乘为基础,好好地用大乘为菩萨。

第三,不赞他亦不毁他。嘴巴出来讲话,你也不要讲得太过头:“哎呀,你好得不得了!哎呀,你怎么怎么……”赞过头了,你就让人家感觉到很肉麻,人家就觉得你是假的;也不毁他,也不要去说别人不好。很多人就是要么说这个人好,要么就说这个人不好,这种毛病一定要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要么就说“哎哟,这个人很好”,因为他跟你好;要么就说“这个人很差,很糟糕”,那么你就在造口业。所以我们赞叹要有根据,不能光闭着眼睛乱说,善恶分明,对恶人恶事敢于反对制止,对于好人好事赞叹随喜。

我们要不生出怨嫌之心,“怨”就是语言上不能经常有怨言,语言上经常有怨言的人,这种人阴气很重。所以学佛人不应该有怨言,动不动跟别人说:“你看,真讨厌。你看这个地方……你看这个事情……真的烦死了!哎呀,真的很……”好,这种人,你跟他经常在一起,你会产生这种怨烦之心,让你自己的心生出怨恨,你就远离了慈悲谦和、对人的平等心。所以不能有怨,要化怨为亲,所以在嘴巴上不要经常怨别人,不能对别人有嫉妒嫌疑,就是怀疑别人,因为怀疑别人,你自己的心就过得非常难过。所以这四点就是菩萨让我们要记住守口业,叫“善修安乐心法,是名口安乐行。”



师父告诉大家,有一个人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之后,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之后,我一定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禅师说:“等你有钱之后再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你也不会布施的。”这个人说:“为什么呢?”禅师告诉他:“因为富从布施中来呀。”这个人说:“我很贫穷,我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布施呢?”禅师从那个人的碗里夹起了一颗米说:“一颗真诚恭敬的爱心,就从一颗米做起。我们少吃一颗、几颗、十几颗或者几十颗米,并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很多时候,对我们无谓的东西,对于某些人来讲是十分需要的,我们真诚地恭敬布施,哪怕是一粒米、一文钱,它都有功德的。人往往是得到后才布施,而事实上,布施就是靠着现在做起。真正有钱的人,没时间去布施,又不想去布施,因为他要用这些钱换来更多钱的投资。”

佛门当中谈“舍”,就是要懂得怎样“得”,真正想“得”的人,首先学会“舍”。有很多地方的人,现在的人都要你先对他好,他才对你好,你既然知道他要让你先对他好,为什么不能先对他好呢?因为我对他好,我舍去了我的爱心给他,他一定会舍下他的爱心给我,所以舍得就是拥有菩萨的智慧,消除自身的利益。

师父尽量跟大家多讲一点。我们做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懂得,不管是处在何种环境当中,都要想到我们只是借助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真正要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你想永远待在这个世界上,你也待不住,更何况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也不知道自己要住到哪一天。你们想一想,当你们出生之后,没有名字,你们是谁?所以人会迷茫,所以人连自己来到人间真实的意义都不知道,这才是不开悟的根源。所以很多人以为一个假我就是自己的真我。很多人就一辈子在追逐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我们把看到的一些借来的东西认为它是真实的,用自己的欲望把它看得很真实,所以才会产生恨心。想一想,瞋恨心怎么来的?当你得不到的时候,你就会恨。有什么“得”?得来的也会失去,失去的又会得到,舍就是得,得了又会失,失去了又会得到……所以放下这些无明吧,好好地真正地去修自己这颗纯洁善良的心,把自己的心修得跟菩萨一样、跟佛一样,你才会真正地拥有菩萨的境界,超脱人间的烦恼,那才是无上正等正觉啊!


大家都看见菩萨像、佛像,为什么眼睛总是七分闭三分开?师父看你们现在也是七分闭三分开,因为我看你们都是假的,因为你们下面所有的肉身在五十年之后都会消失的,因为我睁开眼睛看天上,只有天上,我们上去之后,我们唯一的真正的灵魂、修好的这颗佛心才是我们真正在天上的一个家和真正的原灵啊!


发表于 2016-11-25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缘普度
随遇而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0 04:45 , Processed in 0.11558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