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88|回复: 0

[大德开示] [善文分享] 开悟后的快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虚无,不是死寂的,它非常明朗、清晰,是一种究竟的智慧与觉悟,是无数的可能性,能生起各种妙用。在这种空性状态下,你始终拥有一份空空荡荡、明明朗朗、清清晰晰、警警觉觉的快乐。
世界上有许多至高无上的宝物,但最珍贵的还是开悟后那种暖融融的光明。

明心见性之后,假如你能保任真心,便会沐浴在一片乐陶陶、暖烘烘、空荡荡、明朗朗的光明之中,像冬天里无所事事的老头在墙根之下晒太阳一样,坦然放下一切,轻松自在地沉浸在那种光明的朗照中,享受暖日般的殊胜觉受。

这种享受,才是至高无上的。这时,你就会感受到一种空性的东西,一种明空的东西。但是要特别注意,这个“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虚无,不是死寂的,它非常明朗、清晰,是一种究竟的智慧与觉悟,是无数的可能性,能生起各种妙用。在这种空性状态下,你始终拥有一份空空荡荡、明明朗朗、清清晰晰、警警觉觉的快乐。没有任何杂念的时候你很快乐,有了杂念你还是很高兴,因为你明白只要任它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不去执著,它自然会归于空性

在我的理解中,世人所说的灵感,便是指这种能够生起各种妙用的明空。

有些人在写东西之前,会做一些看起来跟写作关系不大的事情,比如听音乐、喝咖啡、喝酒、抽烟、看电影等等,他们不过是为了暂时去除心灵的束缚,以宁静的心,迎接一个突如其来的感悟。当心中的某个地方像开灯似的动了一下,他们就会马上抓住这可能会一闪而逝的灵感,然后写出自然流露的文章。

对于艺术家来说,灵感非常重要。有时候,几分钟的灵感,就能让作曲家们谱出一首传世佳作。像法国国歌《马赛曲》的作者,他就是凭借很短时间的灵感,写出了这首传世之作。虽然他一生之中再也写不出超过《马赛曲》的作品,但这短短的灵感,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不朽的音乐家。

对于画家们来说也是如此。有些画家之所以偶尔能超水平发挥,就是由于灵感的迸发。即使对于大师来说,灵感的枯竭也无疑会给艺术生命判处死刑。

我的所有文章,都是在大手印证境中的自然流露,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灵感的迸发。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我不需要诸如酒和音乐之类的外物来营造环境,“刺激”灵感。

其实,所谓灵感迸发,就是你在某个瞬间打开了天籁之门——当你的执著真正破除之后,你便成了“大自然”的出口,你的心灵活动可能会和大自然本有的东西形成共振,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从而触发“天籁”的自然流露。

你察觉到这种状态的时候,就要把它留下来。怎么留下来呢?你要记住,灵机一动之后,马上进入一种无执无舍的空灵状态,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淡化自我,消除功利,无求地写作。单纯无念也不好,因为它容易陷入顽空和无记,无法让真心生起妙用,更无法打开灵感的“水龙头”。所以,你必须在写作之前就生起一份警觉,这种警觉就叫“正念”。

有了无念的空灵和正念的警觉时,你就会处于一种非常好的状态,要是根器成熟、信心和机缘俱足的话,你可能会明心见性。当你认知它并仔细体会它的时候,你的生命中就要经常保任这种状态。警觉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容易出现私心杂念,影响到你的空灵状态。

那种空灵和警觉融为一体的状态,是很容易激活你本有觉性的。这时,你既要有那种空灵,又不要失去那种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还要保持必要的警觉。当你一直保任那种状态,达到与师尊(对某种伟大存在的形象表述)无二无别的时候,你的生命就会达到一种最和谐的共振状态,这时你和“大自然”就会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那个瞬间,你生命中所有的记忆会突然释放出一种非常强的能量,这种巨大的能量会转化为一种神秘的力量,也就是你产生的那种浓浓的感觉。那种感觉从你的笔下自然而然地流出,你就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佳作。这种状态狄更斯和巴金都体验过,他们将它戏称为“魔鬼附体”。

如果你不明白如何让空灵与警觉相融合,不妨想象一下,当你放下所有念头专心听我说话时的那个情景。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并能放松的话,我心中的空灵就可以通过声波和生物场传递给你,在你的心中引起一种共振。这时,你就可能会感受到那种空灵和自在。这时,听的过程就是一种警觉。你只要记住这个警觉,同时在任何时候都安住于空灵的心,然后用那丝警觉观照你正在做的事情,比如绘画,听音乐,比如吃饭时尝味等等。这种状态,其实也可能称为“止观双运”,坚持训练下去,你也会开悟。

禅宗里面的好多大德虽然不识字,却能写出非常好的文章,就是因为他在明空状态之中,成为了大自然的出口。比如慧能,他是做苦力出身的,但当他在明空状态下与佛陀无二无别之后,就成了法界智慧的出口,说出来的话就是佛经。实质上他心中是没有文字的,只有法界智慧的流淌。

所以说,在写作的时候,当你成为大自然的出口时,心中也是没有任何文字的,只有一种感觉在流淌。

任何人一生中都至少会出现一次这样的情况,比如写情书的时候。热恋中的人向情人诉说衷情时,就可能从自性中流出他平时写不出的好文章,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状态的重要性,因此也没有抓住那种感觉,后来就会丢了那种感觉,当然也就谈不上保任。人们总是一次次错过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找不到真正的善知识。

如果一个人得到善知识的点拨,他就会记住那种状态,并且训练自己,把它慢慢延长。当他把那种刚开始只是昙花一现的状态延长到后来的时候,就可以整天都处于那种状态中了,这也是一种打成一片,也就是保任成功。这时候,他便能用这种状态去观照任何事情,用那份智慧的警觉观察和体会,用那种智慧的牵挂或者说观照,去从容不迫、轻松自在地应对任何事情。

在这种状态下不管你做什么都是大师,比如当你在这种状态下绘画就是绘画大师,当你在这种状态下作曲就是音乐大师。

莫扎特的乐曲底稿是没有经过多少修改的,因为他的乐曲就是一种自然流露的东西,而不是刻意拼凑出来的。所以,在电影《莫扎特》中,他的对手看到他的底稿时,就感到非常震惊,觉得他仿佛是在记录上帝哼出的乐曲。



--选自《让心属于你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11:16 , Processed in 0.11431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