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在英国足球联赛杯伦敦德比战——西汉姆队对阵米尔沃尔队的比赛前后,发生了双方数百名球迷参与的大规模骚乱。一时间,体育场外成了战场,砖头、酒瓶到处乱飞,许多人脸上都淌着血,有的警察被踢倒在地,附近酒吧的玻璃被打碎,一名44岁男子胸部被刺受伤。 英国球迷劣迹斑斑,可谓臭名昭著。但这种球迷暴力仅仅是因为球迷各自维护的偶像不同吗?这只是一种表现。科学家告诉我们—— 垃圾食品易使人走近暴力 2002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曾对231名罪犯进行过试验,发现在拘禁期间,凡服用了营养补充剂的罪犯的暴力情绪都较平时大大减弱了。因此科学家认为,改进膳食可以使人情绪稳定。但由于营养对行为的影响一直以来被人们低估,所以他们决定开展一项长期研究,以确定吃垃圾食品是否会增加暴力行为。 研究的结果是:长期吃垃圾食品会增加暴力倾向。 该项研究以1000名16~21岁的男性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的3家青少年管教所。科学家将把他们分为两组,一组长期服用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另一组长期食用垃圾食品(大包装的油炸土豆条以及高热量的工业化加工食品等),然后对他们进行1年的跟踪观察。 结果显示,吃垃圾食品的人更愿意用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脾气也变得更坏。 由于英国肥胖率在欧洲国家居于前列,政府相关部门分别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减肥。其中与垃圾食品有关的就是禁止在受青少年喜爱的节目中插播垃圾食品广告。虽然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但从中不难看出垃圾食品在英国的泛滥程度。 食物影响行为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让有暴力倾向或综合暴力问题的人每天补充1克的欧米加-3脂肪酸,结果发现经过3个月之后,这些接受实验的人的暴力倾向或行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减弱。科学家解释说,当大脑极度缺乏重要营养成分,尤其是缺乏大脑神经元的重要组成成分欧米加-3脂肪酸时,大脑会失去“灵活性”,这会缩短注意力时间,破坏自制力,增加暴力倾向。 另外,由于现代人普遍存在营养失衡的问题,不少人缺乏维生素C,而维生素C不足会导致大脑所需能量的缺失。而吃垃圾食物会使人体血液中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浓度降低,进而影响大脑的功能和各种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导致人出现暴力倾向。而垃圾食品营养成分较为单一,尤其缺乏维生素,长期食用会造成大脑重要营养成分的缺失。 食物与暴力的关系不仅被英国科学家证实。在这之前,荷兰政府就曾表示,目前的一些社会暴力事件增加、犯罪数量上升与人们的无规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之间有着直接联系。由英美科研人员联手操作的这项研究,调查了犯罪人员的饮食结构,发现大约有37%的罪犯入狱都与其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两国联合小组还特别指出:爱睡懒觉和爱吃垃圾食物的人容易出现暴力倾向。 下面是一个对攻击性较强的年轻人的食谱记录—— 早餐:不吃,睡懒觉; 上午10时左右:依然睡觉,没有进食; 午餐:4~5杯加了牛奶和两匙半糖的咖啡; 下午3时左右:两片面包、薯条、鸡蛋、调味番茄酱、5杯茶或加了奶和糖的咖啡; 晚餐:5杯茶或加了奶和糖的咖啡、20支香烟、约2英镑的糖果、蛋糕,如果钱够的话,还会喝上3或4罐啤酒。 这份食谱印证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尽管不是所有吃“垃圾食品”的人都会平添攻击性,但饮食对于情绪的影响是公认的。 “垃圾”不在食品,而在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一个让全世界的人又爱又恨的垃圾食品名单,其中包括薯片、膨化食品、咸菜、腌菜、腊肉、熏肉、饼干、汽水可乐、方便面、罐头食品、话梅蜜饯、冰淇淋、雪糕、烧烤类食品等。 不久前,美国《时代》周刊也评选出世界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干酪、炸鸡、薯条、圣代、汉堡等,其中很多都是世界名牌产品。 其实细细看来,这两份名单上所列的垃圾食品都是油炸类、腌制类、加工类,都属于“三高”类食物,不仅维生素含量低或容易被破坏,而且其中很多食品还含有致癌物质,损害人体健康。 说到垃圾食品,人们还会联想到洋快餐。其实如果把洋快餐放到一个极度贫困的地方,它会是一个很好的营养食品,如果端到每天都有高强度训练的游泳天才菲尔普斯的餐桌上就更是宝贝了。而两份名单中的垃圾食品也是我们经常享用的美味食物。所以,与其说它们是“垃圾”食品,不如说是我们对食品进行了“垃圾”式选择。这就是很多营养学家反复强调的: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换个说法,正确地吃“垃圾”食品的方法是懂得什么时候吃、如何吃、吃多少。如果盯住一种食物一天到晚地吃,那就是“垃圾”吃法了。 巧得很,就在8月底英国球迷闹事时,北京也在此时发生了谩骂裁判和运动员、向场地投掷杂物的球迷滋事行为,其中3人被行政拘留,4人被治安警告。 虽然我们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是垃圾食品的爱好者,但今天有垃圾吃法、垃圾活法的年轻人的确不在少数,豪饮、偏食、挑食、随意进食、无节制享受口福在他们中间颇有普遍性。这不仅在健康问题上应引起重视,在行为问题上也应该引起警惕!(文/丹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