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46|回复: 2

[大德开示] 卍续藏第11册No.0271楞严经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卍续藏第 11 册 No. 0271 楞严经笺》

卍续藏第 11 册 No. 0271 楞严经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之上)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三叙结解同体疑文二。初申迷请指文五。初牒前迷结。

  笺云。如来虽说第二义门。是第四经。决择双源指密因文中。二决定义。第二决断烦恼文云。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阿难今蹑前文。向此中问。意间。佛前来是垂此结解同体疑。阿难既见佛垂语。今向此中便请。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

  二况疟陈谦。

  笺云。诸无明。即根本无明也。若是诸教言。是痴之一法。此中祇是性明相。即俱生烦恼。盖无始时来。与身与心。俱时生起。

  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

  笺云。多闻善根。住持诸佛如来无漏言教也。名为出家。爱相出家也。如隔日疟。法上声闻之人。虽断烦恼障。未断所知障。如人患疟。一日而住。一日而发。

  惟垂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

  三请指结舒。

  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

  四利通来业。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五度悲待旨。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

  后广释除疑文二。初长行文二。初佗方共演文二。初明释迦摩顶尘佛舒光文二。初摩顶文四。初哀问首。

  及诸会中。诸有学者。

  二愍在会。

  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

  三备未来。

  笺云。作将来眼。若是远指。俱约此五密因。三修证文。若近指。下根尘同源之文。正是今时。今一切众生。因行起智照理。如眼照物无惑。

  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

  四伸金手。

  笺云。摩顶。表说此顶三昧之教。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后舒光文三。初普摇群刹。

  笺云。长阿含。说六时动。一入胎。二出胎。三出家。四成道。五转琺輪。六入涅槃。今约转琺輪方动。六动者。大般若经说。动涌震击吼爆。摇动不安名动。嶙巄凹凸为涌。或六方为涌。隐隐为声曰震。有所扣打为击。碎磕发声曰吼。出声惊异曰爆。此各三。名十八相。谓动。等动。极动。乃至爆。等爆。极爆。倏尔小动曰动。诸处遍动。名等动。遍八倾动。名极动。准上。总名六动。十八变中。一震动。如此表说顶三昧教。警一切大众。

  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

  次众佛舒光。

  笺云。微尘如来。言佛之多。住世界者。各住本国也。各有宝光。从其顶出。表离自佗之见。灌如来顶。灌释迦佛之顶。表此顶三昧法。文表佛佛道同。生生体一。惟佛与佛。乃能知之。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后此会获益。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佗物。

  后彰外演真音通闻此会文二。初陈结本。

  笺云。声别故异口。语等故同音。问。十方佛告。意在于何。答。表此圆融法门也。俱生则俱生烦恼也。无明性明也。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佗物。

  后述真源。

  笺云。如唯议无学颂云。此则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安乐。寂灭之理。解脱。离烦恼所知二障。寂静妙常。俱约法身也。

  阿礼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佗物。

  后此佛重宣文二。初迷□再请。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后愍惑重宣文四。初空华比识根境同源。

  笺云。根乃六根。尘乃六尘。同一真源。即如来藏。缚乃生死结缚。脱乃真如解脱。无二者。真妄同体。波水同湿。识既并华。相非可得。

  阿难。由尘发知。

  二再喻交芦双明互发。

  笺云。由所缘相分。引能缘见分。

  因根有相。

  笺云。因能依根。发所见相。

  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笺云。所缘相。与能缘见。如交芦相倚。或因前尘发起识。性是知根。六根也。相分与见分。无其体性。二俱无实。如芦二束相依而立皆虚。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三标双合一。

  笺云。知本来真知。见本来真见。若向此上。立能知能见。此即无明本也。

  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佗物。

  笺云。苟能知能见上。不立见知。即是涅槃。此云圆寂。肇师云。夫涅槃之道。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超群有而幽升。量大虚而永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四叙演伽陀。

  笺云。结前长行为偈。或为乐偈者。结为五字。或为后来者。重说。梵语偈陀。亦云伽陀。唐言重颂。重颂前长行故。

  真性有为空。

  后重颂文二。初弃疑双拂文三。初双破有无。

  笺云。真如体性上。一切有为之法。皆悉空寂。无有实故。

  缘生故如幻。

  笺云。一切许法仗因托缘而生。缘无自性。当体即空。故如幻化。无有实体。经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无为无起灭。

  笺云。起犹生也。无为之理。本自无生。今亦无灭。

  不实如空华。

  笺云。有为之法不实。如空中华。本无所有。

  言妄显诸真。

  次两袪真妄。

  笺云。外人问。妄法既不实。如今因何。又有一切妄法。经家答云。言妄显诸真。说个妄但是显真而说也。

  妄真同二妄。

  笺云。又问。如今舍妄趣真。又如何。答妄真同二妄。若有一妄可舍。一真可取。真亦是妄。故云二妄。

  犹非真非真。

  笺云。犹尚也。上非真是真。是对妄之真。而今尚自非。亦无对妄之真。下非真。是对真之妄。亦无对真之妄。非真是妄也。此句牒上同一妄句。或下一非真。亦非也。

  云何见所见。

  笺云。尚无真妄之法。云何更有能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后劝证同源文三。初牒一明双显如无二。

  笺云。中间指识。此识无有真实。脱体是妄。

  是故若交芦。

  笺云。根境互依。是牒前来见相二分。云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结解同所因。

  笺云。生死亦汝六根。解脱亦汝六根。牒前文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圣凡无二路。

  笺云。一切众生亦如也。众贤圣亦如也。

  汝观交中性。

  次迷悟同体重遣二边。

  笺云。再劝观妄识。内是根。外是尘。识交在中。

  空有二俱非。

  笺云。若言是空。诸佛又转识成智。是识体不空。若言是有。识相又无。故云二非。

  迷晦即无明。

  笺云。迷妄晦昧。即是无明。一切众生。迷后无真觉之明。其体昏暗。即此便是无明。

  发明便解脱。

  笺云。悟妄即真。此牒释同源也。

  解结因次第。

  后劝择入流悬消一六。

  笺云。若解此结。乃有次第随解。如人解结。解一结了。又解一结。

  六解一亦亡。

  笺云。六根既解。无明亦除。一即无明。已上二句。生六解一亡疑。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笺云。此二句生下圆通分。随拣一根圆通入道。如观音以耳根入证。

  陀那微细识。

  后再指超门文三。初标陈昔演。

  笺云。八之异名赖耶。唐言藏识。能含藏诸法种子故。若单言赖耶。即翻为藏识。此藏识名。宽通三藏义故。若言阿赖耶者。即翻为执藏。此名即局。于三藏中。唯得执藏义。今约宽者而说。故云藏识。从因至果。有三位。一者。我爱执藏位。即一切异生。并七地已前。并前三果人皆有。缘此等有情第七识。起其我见。执第八故。二者。善恶业果。即名异熟识。前世造善恶为因。今世感得无记第八是果。因通善恶。果唯无记。果异于因。名为异熟。异熟识名。通一切异生皆有。若约显处者。至舍阿赖耶识名时即显。此约法执位中说。佛位即无。三者。相续执持位。即名阿陀那识。此名亦通一切位。若约显处说。佛果方显。以能执持根身种子。不坏散故。名阿陀那。唐言执持。三藏者。能藏。所藏。执藏。且能藏者。即八识自证分现行。能持一切旧种。故名能藏。如库如藏。能含藏外财帛等。库藏名能藏。财帛名所藏。法中一切本有种子。从无始已来。不散失故。皆由第八自证分能含藏。言所藏者。以自证分是所熏处。故名所藏。即前七识所熏得诸法种子刹那。便落在第八识自证分。自证分中。是佗前七识新熏种子。所归趣所藏之处。受佗前七熏故。自证分所藏。即此二藏。唯自证分。言执藏者。即第八见分。即第六所执之处。名执。本来第八非执藏故。今缘被第七妄执为我。故名执藏。

  习气成暴流。

  笺云。习气都有三义。一种子名习气。气则气分。习谓熏习。由彼现行熏习得此气分故。种子名习气。二现行。亦名习气。谓即由种子。能生现行。现行是种子家之习气。三习气。名习气。如裹香纸而有气分。此中二习气。唯约种子说。深密经七字颂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言此习气炽盛。如溪头急暴流水。次第炽盛。流注而下。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笺云。若言第八识是真。一切众生。又执妄为真。若言是非真。又将净分。一时拨同断灭。恐一切众生迷妄去。我乃寻常。不开通演畅。是四十五年前。不说此第八识。此一节。孤起之文。经意具简。第八识中。真妄染净。向下欲说六解一亡疑。恐佗将真。一时拨同断灭故。或且劝佗断妄归真云。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又说。非幻成幻法。约妄生时。令佗知真识妄。或向下欲破识阴。此中且先简。令佗知真知妄。此中破染分。不破净分也。

  自心取自心。

  次推迷显顿文四。初推妄生。

  笺云。自之真心。今更起能觉之心。缘彼自心。则自心取自心也。

  非幻成幻法。

  二子妄体。

  笺云。非幻之真。成幻之妄。

  不取无非幻。

  三指顿了。

  笺云。但不起能取之心。亦无真名可得。故云无非幻。非幻。真法。法执亡也。

  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四显双除。

  笺云。便牒真尚自不生。是法将亡。幻妄之法。云何更立。

  是名妙莲华。

  后目法彰超文四。初喻彰三胜。

  笺云。既无真妄二法。如莲华。出凡夫淤泥。离声闻浊水。出菩萨清水。斗顿馨香。不染烦恼。

  金刚王宝觉。

  笺云。金刚无破坏义。王者自在义。宝则可贵可重。觉乃真觉之智。

  如幻三摩提。

  笺云。一切诸法如幻。便是三摩钵提。唐言等至。法界大定。

  弹指超无学。

  次一念悬超。

  笺云。弹指。立速义。超犹到也。无学。举其证位。即佛果位也。

  此阿毗达磨。

  三妙慧堆诠。

  笺云。梵语阿毗达磨。唐言对法。摄大乘论云。有四一对。此法对向无住涅槃。能说谛菩提分解脱门。名对。二数。于一一法数宣说。训释言词。自于共差别。名数。三伏。申此是足论处所等。能胜□佗论。名伏。四通。由此能释。通素呾览义名迁。又梵语阿毗达磨。唐言论藏。阿之言无。毗犹比也。达磨唐言法。是无比之法。

  十方薄伽梵。

  四十方同指。

  笺云。佛地论颂云。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言祥及尊贵。具足如是诸六义。应当总号薄伽梵。薄伽者。声梵谓具德。若有为薄伽声者。能破四魔。必具六德。一自在。永不系属诸烦恼故。二炽盛。炎猛智火所烧炼故。三端严。三十二相所庄严故。四名称。佛之胜名。无不知故。五吉祥。常起方便。利有情故。六尊贵。天上天下咸尊重故。若言世尊。则少前五义。此赞佛德。

  一路涅槃门。

  笺云。一路更无二路。路。乃三乘圣人游履之处。涅槃。乃寂灭之理。门者出入义。三世诸佛。起智合理。从此门入。或三世诸佛。从根本智。起后得智达俗。从此门出。一切众生。造轮回总别报业。从此门出。向三界受生。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

  四释六解一亡疑文二。初乘标请决文五。初承诠悟益。

  笺云。由前来颂云。六解一亦亡。所以阿难。便□此中请云。我今闻佛无遮大悲。乃至洗涤沈垢。既作如是请已。于是世尊。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乃至若欲除结。当于结心。表大乘之人万法皆修于心。无上慈诲者。则前是名妙莲华。至一路涅槃门。此则无上慈悲诲喻。

  祇夜伽陀。

  笺云。梵语祇夜。唐言讽颂。此不牒长行。孤然而起。陀那微细识。向下经是也。梵语伽陀。唐言重颂。重颂前长行。是前真性有为空。向下文是也。

  杂糅精莹。

  笺云。相杂间糅而说。或理或事。精纯而莹净。

  妙理清彻。

  笺云。赞前所颂。微妙道理。清明廓彻。

  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笺云。心是理。目是智。起智照理。如眼照物分明。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次叹法陈疑。

  笺云。无遮遍益义。世尊有同体大悲。是指前经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等文。或指前根尘同源缚脱无二文。或指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之文。性则体性性。净为清净。微妙圆常。是所诠理。真实乃无虚妄。法句指前颂文。是等流教法。即能诠文。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

  笺云。然后请释向下六解一亡疑。舒为舒开。即菩提涅槃。结为结缚。伦即伦流。次为次第。

  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后请宣除惑。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机。引手于机。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

  后绾叠通疑文二。初立结微研文三。初结问酬名文六。初盘中问目。

  笺云。于向。整齐。敛收。揽按。引展也。师子。表无畏也。涅槃僧。唐言内衣。即今裙也。僧伽梨。即大衣。又云杂碎衣。以条数多故。从用立名。名入王宫聚落衣。亦云和合衣。有三品。从九条。增至二十五条。佛说法。入王宫降魔时。俱着此衣也。世尊前有七宝为机案。劫波罗树名。树上有缕。取之为巾。乃北方毗沙门太子。名曰那吒。所奉如来也。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二标答结名。

  笺云。法合一切众生。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便先有眼根。取色尘境。名第一结。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

  三重结重问。

  笺云绾摄叠其华巾。问是甚物。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

  四重答。

  笺云。第二便有耳根。缘着声尘。

  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

  五问。

  笺云。如是伦流次第。三结四五六等。皆取执持问之。

  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

  六合。

  笺云。一一随结。皆答云。此名为结。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

  次徴相不齐体文二。初问。

  笺云。佛便责之。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是牒第一问。结此巾先实一条。意为性本一真。第二第三。云何汝辈。总名为结。但知前结。其余五结亦然。大乘人。若解结时。一根既返源。六根齐解脱。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绾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后答。

  笺云。缉麻谓之缉绩。虽本一体者。巾本一条。阿难顺同小乘。执异不通。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后研消同异文四。初劝审同生异。

  笺云。此巾可贵可重如宝。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法上性本一真。我六绾时。名有六结。元于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令佗审巾体是同如。性体是一。因结有异。因妄有六根。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二审试互成。

  笺云。佛将第六。为第一结。意谓大乘之人。了六根无自性。一根受用。遍缘诸境。得其互用。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三答执异不通。

  笺云。尽其聪明智辨。不可将第六为第一。然小乘人。执眼不同意。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

  四比根同异。

  笺云。六结不同。牒佗执异不通。令佗审因起之处。此六结。皆因一个手巾所作。法上此六知根。皆因一个无明为能变。六根为所变。

  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笺云。牒佗不能互用一根。遍缘诸境。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笺云。以法合之。毕竟同中。则性本一真。生毕竟异。则分成六妄。佛且顺佗小乘人。祇了我执。未断法执。

  佛告阿难。汝心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后比明修解文三。初徴消一异文三。初问去异留同。

  笺云。汝必定是嫌此六根。要不成六。愿此六根返归一体。且遣异留一。顺佗小乘人。虽得我空。未忘法执。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次答双销一六。

  笺云。才有一。便有六。如两阵交锋而起。此结非彼。执一不是六。彼结非此。执六不是一。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后如来合理文二。初乘销略合。

  笺云。答当于理。故云如是。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

  后广叙劳因文三。初述二分生由。

  笺云。因汝无始无初已来。妄心妄性。颠狂作乱。能知能见。业转为见分。现识为相分。发起妄识。不能止息。劳见是见分。发尘是相分也。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次比劳睛华现。

  笺云。于湛精明。真也。无因乱起。妄也。此则本无因依。忽然而起。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后显比劳相。

  笺云。向第一义谛上观。俱卢不实。所谓真如凡圣。皆是梦言。生死涅槃并为增语。若对世俗谛观。便有生死涅槃。或染或净。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次显解迷源文六。初引劳?解。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

  二掣叠徴舒文四。初左掣问解。

  笺云。左逆义。表外道。于根上修行。灰身卧棘。不能解脱。

  不也。世尊。

  二答左不成。

  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

  三右牵徴舒。

  笺云。右顺义。表声闻。不依佛教。但于境上修行。厌境沈空。亦非解脱。

  不也世尊。

  四答右不解。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

  三返问解方。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四述除心即散。

  笺云。大乘之人。凡所见法。皆是见心。心若不生。万法何状。但了一心无实。六结自亡。华严云。三界所有法。一切唯心造。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五将修比喻。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

  六劝随根入证文三。初述比谈因邃。

  笺云。言佛法。影取世间法。从因缘生者。是当除结心。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

  次彰镜智穷微文二。初总牒双因。

  笺云。世出世法。皆从心变。伏心为缘变起。此心约八识。若是出世法。从净智上生。是真因缘。若是世间法。从根本无明生。是妄因缘。

  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

  后单陈世法文三。初述现相穷微。

  笺云。三界唯心。心外无法。或诸佛净智。悉能了知。

  现前种种。松直棘曲。

  次了无情曲直。

  笺云。一切众生。内心招感故也。

  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后知羽族相殊。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后劝择圆根速证。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后指根修证文三。初问六结同除。

  笺云。萦结也。世尊意问。但一根既返源。六根齐解脱。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次答如因渐解。

  笺云。阿难答时。执异不通。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

  后合明修证文二。初显根同喻比不同除。

  笺云。佛虽顺佗小乘人。道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意但解一根。其余五根。一时解脱。

  此根初解。

  后明渐证二空获无生地。

  笺云。六根初解也。

  先得人空。

  笺云。我法将亡。

  空性圆明。

  笺云。结人空圆明。

  成法解脱。

  笺云。证法空真理。

  解脱法已。

  笺云。结法空。

  俱空不生。

  笺云。亦无法空。亦无人空。人法俱空也。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笺云。三摩地。唐言等至。无生亦无灭。是二空真如理。忍者。即认之义。是二空真如智。此约全证二空真理。位登极果。疏中。又更一义和会言。若论无生法忍。是七地菩萨得。今此中言人法俱空登极果。此约全证。七地乃分证也。或此约果谈因。人法二空是果。无生忍是因。或圆中渐说。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第二明修证分文三。初明慧观圆通修证分文二。初总陈通悟文三。初阿难请演文八。初承诠荡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11册No.0271楞严经笺

续-《卍续藏第 11 册 No. 0271 楞严经笺》

摘自《卍续藏第 11 册 No. 0271 楞严经笺》
  笺云。从此后。明修证。是显果体圆满。名出躔。号大法身。就此文。科分三段。初慧观圆通修证分。次二力加持修证分。三万行圆□修证分。且初慧观圆通修证分。谓二十五圣人。各说圆通观门。观音一人。犹称最上。初憍陈尊者。于音声下。悟明四谛。终至大势至菩萨。说念佛三昧。乃至观音菩萨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乃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二者。下合六□一切众生。同一悲如。乃至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等事。于是世尊。大慈平等。不生简择。遂来文殊菩萨。于二十四圣人中。简是何圣者。契此界众生之机宜。所以文殊菩萨。承受圣旨。从座起来。对佛说偈云。觉海性登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乃至向下便简云。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乃至二十四大势至菩萨云。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染令殊感。云何获圆通。既简云。二十四圣人。不契此界众生之机。遂乃独□观音一人圆通之理。深契此方众生。经云。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一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人。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上来叙慧观圆通修证竟。蒙佛开示慧觉圆通者。前文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等。或可。是故汝今选择六根。至不真何待。或前五密因。皆是开通指示。慧是一百法。别境中慧之一法。此目智觉之理。圆满通达也。身皎然不执我。心皎然不执法。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二尚昧修根。

  笺云。虽复悟知。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然犹未达根选择圆通。□□成正觉。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

  三伤久沉生。

  笺云。飘则人天善道。零者落也。即落在三涂。积谓积委。劫者时分。无母谓之哀。无父谓之孤。父母俱无谓之露。言二乘无法空智。六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

  何心何虑。预佛天伦。

  四愧莲华□。

  笺云。预厕也。言我是何妄心。是何念虑。厕佛世尊□先弟后。天然伦流次序。

  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五喜逢慈育。

  笺云。言我声闻之人。根机狭劣。大似小儿生下。失于母乳。不存性命。今日得遇世尊。开示道眼。似彼婴孩。逢于母乳。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

  六会指如无。

  笺云。言我忽于佛一一相际会得成道果。

  所得密言。

  笺云。则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秘密之言也。

  还同本悟。

  笺云。则起始觉智。合本觉理。本悟即是本也。

  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笺云。悟了还同未悟时。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

  七请示秘门。

  笺云。此经。是四十五年后说。则最后开示也。或三修证。是最后开示。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八申仪冀授。

  笺云。冀犹望也。藏为藏隐。密为秘密。机为心机。是第六不与五同缘。专注一心。望佛世尊冥然教授。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

  二来众谈因文二。初告。

  生我法中。得成无学。

  笺云。法华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

  后问。

  笺云。最初发心。悟入六根界。六尘界。六识界。三六一十八界。

  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笺云。从何根。得圆遍通达。从何方法巧便之门。入是能入三摩地。则法界大定。是所入。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

  后圣从依述文二。初众圣申因文九。初拂尘圆觉证文六。初因声悟谛文四。初述因声悟谛。

  笺云。五比丘。五俱轮也。梵语俱轮。唐言亲。是佛之亲。陈那在五人数。鹿苑者。世尊因地。会在鹿野苑中。为鹿王。教化群鹿。鸡园者。佛灭度后。一百余年中。即摩伽陀国。号无忧王。王之子。因大五比丘起诤。王入寺和净。因圣众部。现大神通。王乃起信造伽蓝。名鸡园。此是新鸡园。佛在日。是旧鸡园。

  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笺云。然世尊。十九逾城向雪山修行。六年苦行。五载修禅。此五人。在山伏事世尊。十一年断尽结使。向菩提树下。顺同小乘八相成道。先住鹿苑。执五人之恩。为佗说十二行法轮。说了。问此五人阿若多。其时陈那云。阿若多。唐言解义。解四谛理。成阿罗汉。谛者。实义。理如实理。事如实事。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

  二印解彰名。

  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三克证因声。

  笺云。微妙音声。秘密圆满也。则不顺声尘。起道谛智。证灭谛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四结标音户。

  优婆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

  二沙陀谛色文二。初因观色证。

  笺云。或佛教之修不净观。或随佛见佛作不净观。不净观门者。则五停心之一也。一多贪众生。作不净观。二多思觉众生。作数息观。三着我众生。作戒分别观。四愚痴众生。作缘起观。五多嗔众生。作慈悲观。且如不净观有四。一显色贪。多缘赤白起。作青瘀想。二形色贪。多缘长短起。作坏烂想。三妙触贪。多缘细滑起。作虫蛆想。四供奉贪。多缘歌舞起。作死尸想。又不净有四。一种子。父母精血。二住处。生熟藏中。三自体。三十六物。四毕竟。归尸陀林。是观不净因。作不净观也。

  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笺云。生极厌离。悟前尘色性。以从不净观。此身皮肉坏烂至白骨。然后白骨散坏成微尘。从微尘归顽空。顽空与质碍之色。悉皆无故。证真空理。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后印号标通。

  笺云。妙色。是悟色性秘密圆通。乃舍无常色。获得常色。我从色相。悟色相也。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三香严了嗅文六。初叙承先教。

  笺云。因香悟道。故号香光庄严。言童子。不犯欲尘童真之子。诸有为相。乃内心外身。根身器世等。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

  二宴晦闻香。

  笺云。安心不动为宴。不逐前境名晦。绝诸烦恼喧挠为清。洗涤心虑名齐。香沈于水。曰沉水香。

  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三入观亡心。

  笺云。非木。香且无相。非空。嗅且有香。非烟。无可熏蒙。非火。绝诸热焰。去无所著。无灭相。来无所从。无生相。由是意销。第六不与五同缘。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

  四如来印号。

  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五述证登果。

  笺云。妙香密圆。悟香性周遍法界。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六标显通问。

  笺云。六尘之中。此童子向香尘作观。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

  四藏眼通尝文六。初述凡中习艺。

  笺云。藏眼通尝者。如药王药上授记经云。成佛名净藏净眼如来。药王者。了诸药味。得大自在。药上者。医治众生。世称第一。法王子。则绍隆佛日。即应正觉。良者善也。医者意也。本草云。盖善以意量。得病之节。

  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

  二明药性通闲。

  笺云。凡药。宜用一君。二臣。五佐。或一君。三臣。九佐。养命之药。多君。养性之药。多臣。疗病之药。多佐。和合者。诸味杂和。俱生者。苗实一味。变异者。苗实不同。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

  三达味心开。

  非空非有。

  笺云。非空。赖耶之性不空。非有。赖耶之相不有。

  非即身心。

  笺云。身心相不可得。

  非离身心。

  笺云。身心外。无有别性。或非即身心。不即妄识是真。非离身心。离妄外。别又无真。

  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笺云。知众味根元。从此开通悟解。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

  四号连昆季。

  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五位登菩萨。

  笺云。因此味尘。觉察明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六显味通门。

  笺云。此菩萨。六尘之中。向味尘作观。

  ?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

  五贤护浴尘文四。初出家逢佛。

  笺云。?陀婆罗。唐言贤护。慈恩云。具大贤德。护持佛法。故云贤护。思益经第十一云。十六贤士。一?陀婆罗。二宝积。三星德。四谛天。五水天。六善力。七大意。八殊胜意。九增意。十善发。十一不见空。十二不休息。十三不少息。十四导师。十五法藏。十六持地。

  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今得无学。

  二悟浴心开。

  笺云。无记之身。不能分别。由第六识心。分别垢净。水是大性。无情。亦不能言我能洗尘。既不洗尘。又不洗体中间识心安然。宿习无忘。得宿住智通。

  彼佛名我?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三印号彰超。

  笺云。触性开宣圆明。绍隆佛日。是佛真子。住佛座下。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四结标因指。

  笺云。此六尘之中。向触尘作观。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

  六饮光观法文四。初昔佛修行。

  笺云。于此界中者。是向此堪忍世界之中。今此经言日月灯明佛。彼付法藏传云。昔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部弟子。咸生悲恋。收取舍利。起七宝塔。时彼塔中有佛形像。佛面金色。少处缺坏。时有一贫女。游行乞食。得一金珠。见佛像。将欲修补。迦叶尔时作锻金师。女即持往。请令修造。是时金师。闻福欢喜。为治用补像面。因共立愿。愿我二人。常为夫妇。身真金色。恒受快乐。常修梵行。至得见佛。夫妇俱成圣果。

  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

  二果乘先福文二。初自述承修。

  笺云。梵语设利罗。亦云舍利。唐言骸骨。续明者。相续照明也。

  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后妻因共果。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

  三观尘入证。

  笺云。六尘是法尘影象。念念生灭。

  唯以空寂。

  笺云。谓生灭证不生灭。

  修于灭尽。

  笺云。谓灭尽定。灭六兼尽七。灭七染分。净分不灭色。

  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

  笺云。度犹越也。言超越百千劫事。如顷刻之间。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

  笺云。言了法尘空寂。而证果也。

  世尊说我头陀为最。

  四显志标因。

  笺云。头陀者。亦云杜多。唐言抖擞。亦云淘汰。如水淘汰尘土。以手抖擞尘土。其行有十二。一衲衣。二三衣。三乞食。四不作余食法。五一坐食。六抟食。七阿练若。八冢间。九树下。十露地。十一随坐。十二长坐。

  妙法阐明。

  笺云。谓悟法尘空了。法性现前。开通明了。

  销灭漏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笺云。六尘之中。此向法尘作观。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五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之下)

  天竺沙门 般剌密帝 译

  乌长国沙门 弥伽释迦 译语

  菩萨戒弟子 房融 笔受

  西京大兴福寺沙门 惟悫 科

  皇宋首楞大师 可度 笺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

  次拂迹旋根证文五。初半头迥照文三。初述诃眠失目。

  笺云。阿那律。佛之堂弟。白饭王之子。如来诃云。咄咄胡为寐。瓮螺蚌蛤类。一睡百千年。佛出无由值。睡眠则身心不自在。昏沉为性。障急不生。然睡是眼之食。既七日不眠。眼则枯。西图记云。阿那律被佛诃。则以竹抨眼七日。则失其双目。问。眼者何义。以照了为义也。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次因□超明。

  笺云。爱乐观见。照了明白。是智家功用。金刚是智。三昧是理。则起智合于理。

  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

  笺云。精真之智洞然。周遍法界。二□之人有三品。下品见小千界。中品见中千界。上品见大千界。即何那律也。

  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后印号标因。

  笺云。旋见则眼根。顺其本元真见。也。六根向眼根作证。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

  二一偈凝虚文五。初彰懵钝。

  笺云。周利槃特迦者。华严入如来智德经。翻为继道。善现律。翻为路边生。有一长者。祇有一女。与奴私通。遂逃佗国。久而有孕。垂生思妇。行至路边即生。因名焉。或云。兄名路边生。弟名继道。言相继道路而生也。我阙诵持者。言我无智慧之能也。背文曰诵。持谓任持。

  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

  二阙闻持。

  笺云。然槃特钝根。如律广明。如世尊授彼扫帚二字。或得扫忘帚。得帚忘扫。由是思惟。扫帚者。即是除去粪秽之义。遂乃起智证果。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

  三授观修。

  笺云。数息观行者。则五停心观中第二。多思觉众生。作数息观。须具六因。一数者。为数息风。从一至十。终而复始。其有三失。一数减失。二为一。二数增失。一为二。三杂乱失。于入为出。第二随者。谓所系心随缘出入。三止者。谓随所乐者。安止其心。不令分散。四观。谓观息风在身。如珠中缕。五转。谓移息风。乃至世第一法。六净。谓胜进入于见道。乃至无生。又要具四缘。一息所依地。二风道通。三毛孔开。四出入息地。粗心现前。

  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

  四依成圣。

  笺云。问。生住异灭。岂非大乘细四相。小乘之人。焉得知之。答。有二义。然第六识中。亦有粗生住异灭。或此尊者。目大权声闻。示现小乘故。知细四相也。

  其心豁然。

  笺云。了□息出入生灭。悟不生灭理。

  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

  笺云。真空不碍。乃有发挥。能随缘而成辨。或无碍。□空智现前。无挂碍也。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返息循空。斯为第一。

  五结悟因。

  笺云。返回也。言回息。顺归真空之理。此向鼻根作证。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

  三憍梵旋尝文四。初果承先业。

  笺云。憍梵钵提。或云□房钵底□言□□。今经。言轻弄沙门。因果经。云过去因偷。□□□□禾数颗坠地。五百生中作牛。赏佗。今虽得人身。常作牛蹄牛呞之相。

  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

  次蒙示观门。

  笺云。观诸味性。悉皆空寂。唯一味现前。更无余味。清净□离烦恼所知□障也。心。是真心。地。是实际理地。法者。轨生□解□。门者。出入自在义。此但约真理说。乃佛示佗实际理也。

  我得灭心。入三摩地。

  笺云。灭心者。灭尽定也。入是能入。三摩地是所入。此约亲证。此定前理。名别体同。

  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

  三定观超凡。

  笺云。非体。和是妄识不是真。非物。为非舌非食。然食不自知。舌不自觉。唯第六妄心分别。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

  笺云。脱身无依佗性。脱心无遍计性。此心则第六识。或云第八识。非也。然六识对六根。或可。内脱身心。无能依见分。外遗世界。无所依相分。言能依所依。见相二分。俱空也。

  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

  笺云。法眼是智。清净是理。言起智照理也。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四显标因悟。

  笺云。六根向舌根作证。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

  四毕陵销觉文五。初频承佛教。

  笺云。唐言解习。正云毕??陀伐蹉。唐言余习。五百生为婆罗门。恶性粗言。今虽得果。余习尚在。如骂恒河神。为婢□是也。

  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

  笺云。内身外器等法。一身之内。大肠小肠生藏熟藏。多少不净。

  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

  一刺足因思。

  笺云。以心思□此不净观行法门。

  举身疼痛。我念有知。

  三因痛观心。

  笺云。此知痛之知。

  知此深痛。

  笺云。知此是痛之□。

  虽觉觉痛。

  笺云。虽觉是能觉。觉痛之觉觉是所觉。能痛之心。

  觉清净心。

  笺云。起智照理。

  无痛痛觉。

  笺云。无能痛之心。亦无觉痛之觉。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

  四双融入证。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五显标因理。

  笺云。六根向身根作证。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

  五善现穷空文六初宿承通智。

  笺云。得宿住□通也。

  初在母胎。即知空寂。

  二住腹知空。

  笺云。便悟真空理。

  如是乃至。十方成空。

  三变界成无。

  亦令众生证得空性。

  四令佗获益。

  蒙如来发性觉真空。

  五妙悟通真。

  笺云。性觉是智。真空是理。

  空性圆明。

  笺云。理智冥一。

  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

  笺云。宝明即智。空海即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

  六标显悟因。

  诸相入非。

  笺云。非者无也。破诸有相。入于无相。

  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笺云。上之一非。是能空之心。所非。是所空之境。二俱空寂。故云尽。或可。非所。无所缘境。非尽。无能缘心。能缘□心。因何言非尽。谓前起能缘心。非却所缘境。如今非所之心。亦尽也。此六根之中意根作证。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

  三息□澄流证文三。初鹙子鉴通文五。初陈心久净。

  笺云。心见清净。则眼识现量心缘虑以??心。八识总名心或心见清净则不对前境也。

  如是受生。如恒河沙。

  二宿智遐鉴。

  世出世间。

  三妙慧双通。

  笺云。言世间。则内身外器。三科七大等法。出世间。则声闻缘觉。真如涅槃。无为之法。

  种种变化。

  笺云。结世间法。影取出世间法。非变化也。

  一见则通。获无障碍。

  笺云。一具遍通无□见也。

  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

  四逢因悟证。

  笺云。诸经。说逢马胜。今言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则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

  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

  笺云。说偈云。诸法从缘生。缘离性即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

  笺云。见觉。是眼识变成。智光圆满也。

  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笺云。诸佛皆以智为首。舍利弗。有大智故。从佛金口宣说。从所说法教化。而生佛家。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

  五显标知见。

  心见发光。

  笺云。目眼识现量心。发智慧光也。

  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笺云。智光穷极。法界成真知见。六识之中。向眼识入证。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

  次普贤心听文六。初广助法王。

  笺云。普贤古云遍吉。普者遍也。遍入尘毛国土。教化众生。有大贤善。又梵语曼哩啰。唐言普贤。普是法。贤是人。人法双举也。又一切即一曰普。一即一切曰贤。

  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二佗名就已。

  笺云。十方如来。皆以行为初心。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

  三心闻洞见。

  笺云。心闻。即是耳识现量心发明。分别众生所有知见。

  若于佗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

  四远应群心。

  笺云。六牙表六根。清洁白。表行门莹净。问。此菩萨行门。周普如是。因可简之不得圆通。答。此但约发普贤之行。是大心者。故简之。

  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五隐相慰凡。

  笺云。外人问。忽有业障深重者如何。经答云云。

  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六结因心见。

  笺云。此向耳识作证。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提。心常散动。未获无漏。

  后难陀化息文三。初心多散动。

  笺云。难陀有三。一名喜。则牧牛人也。二孙达罗难陀。唐言艳喜。三阿难陀。是庆喜问。艳是妻名。喜是己号。令称己号。何着妻名。答。此简非二人。是佛亲弟。长一丈五尺二寸。是大胜主之子。化缘出宝积经二十六卷。净饭王有三妃。一瞿夷主。二大术主。亦云幻□主。生难陀。三摩耶夫人。生世尊。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

  次观息超尘。

  笺云。观鼻端头一点白。令摄一聚心所使。心不散乱故。

  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

  笺云。身心内明。遍成智光。是此智。虚明清净也。

  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笺云。乃智体光明。或白者。众色之本。表智。

  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成阿罗汉。

  笺云。化为光明者。则智光照用也。

  世尊记我当得菩提。

  后获记标因。

  笺云。法华云。五百罗汉。二千声闻。俱得授记。恐在其数。

  佛问圆通。我以销息。

  笺云。销停鼻中出入气也。

  息久发明。

  笺云。观行将圆。则化成智。发起光明。

  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笺云。此向鼻识作证。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

  四纵辨摧邪证文三。初辨才无畏。

  笺云。宣说无常苦空。乃等流教法。是能诠文。

  深达实相。

  笺云。是所诠理。

  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卍续藏第11册No.0271楞严经笺

续-《卍续藏第 11 册 No. 0271 楞严经笺》

摘自《卍续藏第 11 册 No. 0271 楞严经笺》
  笺云。秘密法门。则等流教法。二乘不知。谓之秘。凡莫能测。谓之密。如今富楼那。为何却知□然是大权声闻。内秘菩萨行也。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次助转超凡。

  笺云。音声如轮。能摧碾一切邪魔外道。或一人传授多人。如轮能回转故。然佛是正转。富楼那是助转。法华云。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云。而大饶益。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后显标因辨。

  笺云。六识之中。向舌识作证。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五辔勒钳神证文三。初执□超尘。

  笺云。辔是鞍辔。勒为勒住。钳为钳捉。神为神识。言一切众生。妄身妄心。喧嚣动掉。犹如生马。若不以戒戒束之。终乃起惑造业。如马以钳勒勒住。不令散动。梵语优波离。亦云邬波离。唐言近执。佛为太子时。彼为亲近太子。执事之□也。

  我亲随佛。逾城出家。

  笺云。佛为太子。年登十九。夜至三更。空中有神报云。太子出家时至。佛乃向城西北角。四天王捧其马足。逾城而出。住雪山中。

  亲观如来六年勤苦。

  笺云。六年苦行。一麻一麦。要伏苦行外道。五载修禅。十一年断尽结使。向菩提树下。三□四心。成等正觉。

  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笺云。佛成道后。欲界顶有诸魔王。作□境顺境中庸境恼乱。世尊入慈心三昧。放月爱慈光烁之。诸魔王等。悉皆退散。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

  笺云。沙门有二百五十戒。每戒具十二。共三千也。或就三根本。每根本具一千之根本。具三千。

  八万微细。

  笺云。将前三千威仪。向七支上。配身三杀盗染。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每支上。具三千。三七二十一。都成二万一千。更向贪嗔痴三根本上配。每根戒。具二万一千。四个二万一千。成八万四千。经言八万略也。

  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

  笺云。性业是根本。不可忏。如断多罗树。不复再生。如断人头。不复再活。其余俱约遮业。防外道俗人讥嫌。然二百五十条戒。杀盗染大妄语等。是性。其余俱是遮戒。大乘戒亦唤作性戒。此四重亦名性戒。大乘戒是体性。性此四重。体性是恶。名为性戒也。怡山然禅师云。大乘戒作是持止是犯。如佛因地。曾为婆罗门。与五百人。同共一船。时有一贼。在彼船中。欲杀此五百人。世尊知彼贼心。即杀其贼。贵存众多之命也。

  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无上。

  次纪纲辟众。

  笺云。大绳曰纲。戒如其细。但举其纲。众目皆张。如今但二百五十戒清净。其余八万四千法。皆悉清净。尊者则众中头。有持戒第一。

  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

  后标因王戒。

  笺云。执身。持小乘戒。唯以执身。不令造恶。

  次第执心。心得通达。

  笺云。执心。持大乘戒。但隔壁闻叙铛镮钏。起心分别是男是女。便犯根本。唯持心戒。怡山然禅师云。大乘戒者。不必与境相交。失念受乐。始犯根本。但是举念才起行一步。渐重前念。二步三步渐重。直至与境交。

  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笺云。然后身心。是持二种戒。六识向身识作证也。

  大目揵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六涌没凌虚证文四。初遇缘心悟。

  笺云。诸经皆云。遇马胜比丘。此经二处皆云。遇此亲兄弟三人。宣说因缘。偈云诸法从缘生等。

  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

  二善证神通。

  笺云。智用自在曰神。往来无壅曰通。又阴阳不须曰神。通达发明是智。

  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

  三佗佛谈功。

  笺云。密迹金刚力士经云。目连。欲试释迦佛音响。到光明幡佛世界。佛名光明王。其佛身。长四十里。菩萨身。长二十里。其诸菩萨。所食钵器。其高一里。目连行钵际上。时诸菩萨。白世尊曰。唯然。大圣此虫何来。披沙门服。行钵际上。于时彼佛言诸族姓子。慎勿发心轻慢此贤。所以者何。今此少年名大目连。是释迦文佛声闻弟子中。神足第一。时光明王佛。告大目连。吾土菩萨。及诸声闻。见卿身小。咸发轻慢。仁者当显神足之力。承释迦文威德。目连稽首足下。右绕七币。却在佛前白言。今欲跏趺此地。容不。佛言。如意所乐。时大目连。踊在虚空亿百千仞。在彼宝城。化作一床。跏趺而坐。从其床座。垂众宝珠。亿百千垓。一一珠瑛。出百千光。一一光明。各有莲华。一切莲华。现释迦文身坐莲华上。其所言说。如释迦文。音响清净。班宣经典等无有异。目连显神足已。复住佛前。时诸菩萨。叹未曾有。

  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四标因显悟。

  笺云。旋妄识。归湛寂真空之理。心光发宣者。智也。烦恼已尽。真性清净。如澄浊流久成清莹。向意识作证。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了相凝空证文五。初乌刍凝□文七。初陈躬染习。

  笺云。梵语乌刍。唐言头。瑟摩。唐言火。应云火头。盖西天先所而后能。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支。诸冷暖气。

  二遇佛教观。

  笺云观冷暖大无自性转识成智。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

  三灭习腾辉。

  笺云。智光内发也。智火能烧烦恼之薪。

  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四因□□□。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

  五愿因超证。

  笺云。火光三昧力。智力也。

  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六述愿降魔。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

  七结标因证。

  笺云。智火内发。无系留挂碍。流遍通达。

  诸漏既销。生火宝??。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笺云。宝??智也。则转识成智。向火大作证。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

  二持地平田文三。初多生密行文五。初普光行行。

  笺云。持平持也。地实际理地。因悟心地故。以为名。此约理说。或事说如经云云。普光者。五十三佛第一佛名。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

  二多佛乘因。

  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三负物无佣。

  笺云。崔豹古今注云。市垣为阛。市门为阓。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

  四逢灾取直。

  笺云。毗舍浮正云毗□婆部。毗□婆。唐言遍一切。部者。自在。言一切皆自在。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释迦又经中第三毗舍浮。是过去劫佛。尔雅云。谷不熟曰饥。果不熟曰荒。我为负人。言我作负物之人也。

  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五推轮救畜。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

  次遇佛超登文三。初治衢待圣。

  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次摩顶心开。

  笺云。净名云。其心净则佛土净。欲求净土。当净其心。前平地是行。今当平心地。是解。须以行解相应。方为究竟。

  我则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笺云。见身微尘。是内四大四尘八法。假合成身。与造世界。是能造世界。是外四大亦四尘八法。假合而成。既了内外四大。皆虚妄。便不执内外。乃无遍计性。是第六识心。周遍计度。

  微尘自性。不相触摩。

  笺云。了内外。皆是四尘所变。无有实体。

  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笺云。身是微尘大性皆空。不执身为我。刀兵何可伤。此约悟法界理性。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

  笺云。前平地。是法相。如今悟心。是法性。

  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

  后回趣上乘。

  笺云。法华云。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当知是人功德不少。此则宣妙莲华也。

  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笺云。本唯一实。假说三乘。是开。佛知见照唯三是名一。是示。亦一亦三双照。是悟。非一非二。是入。又云。色即是空。是开。空即是色。是示。亦空亦色。是悟。非空非色。是入。地者。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

  后显标因理。

  笺云。身。是能依有情。界者。所依器世界。俱是微尘故。或了身界二尘无自性。一时空寂。然后便悟法身是正报。悟法界是依报。此则依正二报身□交参也。此约圆成实性。

  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笺云。虚妄发尘。是四尘法所造。此向地大作证。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精入三摩地。

  三月运清波文四。初□成观法。

  笺云。月光童子。起智照理。如月光明莹净也。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

  笺云。唯是水□周遍法界。诸大不相凌夺。水大外。更无诸大也。在鼻曰涕。在口曰唾。

  身中旋复。水性一同。

  笺云。内身水是秽。与诸佛香刹乳海水是净。□秽净一同。俱是水大摄。此时不分是净是秽。具在身旋复。

  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刹。诸香水海。等无差别。

  笺云。浮浮流也。幢幢相也。幢者高显义。王者自在义。刹是诸佛国刹。是依报。此诸佛国刹。唯是香水乳海。喻此周旋宛转。然此遍计性。虽忘依佗性。犹在内身外器。俱是水火。等无差别。无遍□心。计度内身外器。

  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

  二定过违缘文六。初见水□存。

  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遍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眄而去。

  二定中遭激。

  笺云。问。化身成水。此身。是第八识亲变相分。如今入观成水。岂非第六识。莫犯返缘根本过否。答。此第六识。仗佗八识亲变相分。为本质。然后自变一重影象缘之故。故不犯。亦非心外取法。

  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

  三散心彰患。

  笺云。舍利弗入定时。遭此鬼戏以一搭。尊者出定后。觉心微痛。缘此鬼若击须弥。碎如微尘。缘定力故。唯微痛也。问。舍利弗入定。定是无为。鬼是有为。有为何尝于于无为。答。或约小乘定。亦是有为也。或是鬼约大乘心。亦见佗大乘无为定。

  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失。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

  四内省达缘。

  笺云。问阿罗汉人。久离病缘。因何有病。答。声闻之人。但能伏惑。未能断惑。然身虽无病。遇缘病生。盖以根本未除。问。月光乃得佗心通。因何不知童子抛于瓦砾。答。知则甚知。意显观门成就。

  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

  五童子因告。

  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

  六□除如旧。

  笺云。外人问。夫作观者。唯可自见。何故童子亦见。答天观有二。若是独影境。唯局自见。若是性影境。则通佗见。此性通漏无漏。地前地上。故言未得无身。及童子见。

  逢无量佛。

  三述证标乘文三。初述逢多佛。

  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

  次山海融身。

  笺云。山海自在佛。乃五十三佛中。第四十八佛。方得亡身。是无依佗性。然依佗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四大假合成身故。此时方依佗性。合真空也。

  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

  后释迦登位。

  笺云。既亡其身。则内外性。皆合真空之理。无二无别。预犹□也。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四结修因法。

  笺云。此童子。向水大作证。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四琉璃照动文三。初昔承观法。

  笺云。起智照理。内心莹明。犹如琉璃。无量声者。经举不全。应云无量音声王佛。是五十三佛中之一数。本觉妙明。是理。第四经说。性觉是妄。本觉是真。观此世界。乃是风大所成。众生妄身。亦是风大任持。

  我于尔时。观界安立。

  次修克上乘文五。初等观三动。

  笺云。言观此世界。初成之时。是速疾风成。坏之时。亦是此风。梵语毗岚。唐言速疾。

  观世动时。

  笺云。过去世。迁现在世。现在世。迁未来世。

  观身动止。

  笺云。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观心动念。

  笺云。此心是六识妄心。念念攀缘逐境。起惑造业。

  诸动无二。等无差别。

  笺云。言观此皆风大所摄。

  我时了觉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

  二了动知虚。

  笺云。来无所从。无生相。去无所至。无灭相。同一虚妄。同一风大也。

  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丙。

  三比喻群□。

  笺云。□了□风是妄。自悟其心周遍法界。乃观见器世间。是一佛化境。三千大千国土。究极边际。犹如一分一寸。不得广大。其中众生。如一器中云云。鼓发狂丙者。为音声语言。俱为风大所摄。

  逢佛未几。得无生忍。

  四克无生忍。

  笺云。逢佛未经几时也。

  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

  五心通助化。

  笺云。东方四万之上。万物发明之初。日轮初升之处。皆表起始觉净智。入法界理。梵语阿閦。唐言不动。表法寂。寂无所转故。乃见东方不动佛国。此约根本智。为法王子。至洞彻无碍。约后得智。身心发光者。发起□□也。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令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后显标因证。

  笺云。风无形。故无依也。传一妙心。法华云。十方世界中。唯有一乘法。乃一乘中道理。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

  五虚空妙用文四。初定光□证。

  笺云。虚空者。取无碍周遍之义。藏者包含义。虚空中现藏。名虚空藏。定光佛。是释迦。与然灯同遇。此久远劫前佛。释迦见然灯。□曾与然灯遇也。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

  二运化奇通文四。初持珠发耀照刹同虚。

  笺云。手执是定力确观。四大可贵可重如珠一般。照察明了。是惠。从定发惠。然后观内身外界。俱是一真空。

  又于自心。现大圆镜。

  二心镜腾辉光流空际。

  笺云。转八识□大圆镜智。

  内放十种微妙宝光。

  笺云。十表□圆之义。微而且妙。宝者可贵可重。光乃智光。

  流灌十方。尽虚空际。

  笺云。起智照理。虚空际则真空之理。

  诸幢王刹。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

  三躬含佛土。

  笺云。诸幢王刹。则所依依报。来入镜内。则能依五报。依正二报。身上交参。因果两门。互相涉入。身同虚空。同空理也。不相妨碍。互相涉入。得其自在。

  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

  四质入尘方。

  笺云。身能善入微尘国土者。乃后得智也。前身土交参。则根本智。证真。此则后得智。达俗。广行佛事。作其四事。□化众□。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

  三述证无生。

  四大无依。

  笺云。依佗已亡。

  妄想生灭。

  笺云。遍计常存。

  虚空无二。

  笺云。了此二性。俱是一真空理。无二无别。或内身空。与外界空。无二无别。乃圆成实性。

  佛国本同。

  笺云。一切众生。同一真性。是起如觉智。合本觉理。

  于同发明。

  笺云。言于本同之理。发起后得智。即认前本同之理。

  得无生忍。

  笺云。无生亦无□□本同之理。忍者印认之□。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四标因显悟。

  笺云。向空大作证。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八一心唯识证文□。初心重浮名。

  笺云。梵语弥勒。或云梅呾利曳那。此翻为慈氏。母□性不理。因怀儿后性乃慈。善相师。乃与立名慈氏。慈则性慈。氏则氏族。

  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姓。

  笺云。法华云。是妙光法师。时有一弟。二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号之为求名。则弥勒因地也。

  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

  二定门游歇。

  笺云。唯遮外境。识简心定。经云。心生故。种种法生。以灭故。种种法灭。此三昧。是唯识定也。

  求世名心。歇灭无有。

  笺云。则遍计心亡。此俱约识相。

  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

  三然灯克证。

  笺云。则释迦所遇佛也。

  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

  四化土粗微。

  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

  五多佛心流。

  笺云。此识心。目法身。能现报化二身。

  识性流出无量如来。

  笺云。唯心定。则根本智。流出无量。是生得智。或法身。是出生义。如母能出其子。

  今得授记。次补佛处。

  六陈今补记。

  笺云。上生经云。世尊。往昔于毗尼中及诸经藏。说阿逸多次当作佛。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佗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七述证标因。

  笺云。识心圆明。则圆成实性。远离依佗。不执四大妄身。及遍计执。求世名心已亡。唯识论云。由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佗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于彼常远离前性等。此约第八识。作唯心识证。

  大势至法王子。

  九妙刹□安证文三。初述因逢佛教。

  笺云。大势至。应云得大势至。言所至之处。世界振动。□大威神众生遇者。自然苦息。获大胜乐。观音授记经云。次补观音后作佛。名善住功德宝三佛。

  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

  笺云。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者。恐是净名经初。五十二菩萨。始于等观。终至文殊。

  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笺云。十二如来。亦佛名经中。十二如来。不定也。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笺云。□至无念。无念□无分别智。无分别智。与理相□乃见诸佛常现在前。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

  次喻显教门文二。初母子相逢喻文二。初立文二。初彰忆忘不□相逢不定。

  笺云。如张人忆王人。王人又□忘张人。此二人相逢。似不相逢。□不相逢相见□□相见。法上。如诸佛念其众生。众生不念诸佛。从生至生。逢佛如其不逢。见佛如其不见。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后显二人同念历劫相随。

  笺云。如张人亦忆王人。王人亦忆张人。二人从生至生。不相舍离。法上诸佛又念众生。众生又念诸佛。当来必定见佛。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后合喻文初合文二。初显佛□心常众生忘背。

  笺云。是合前第一。一人专忆。一人专忘。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言若众生不念佛。佛虽忆众生又何为。

  若子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后比子同母忆现□蒙光。

  笺云。法上。众生念佛。如佛念众生。佛与众生。历劫不相远。此合第二。二人齐忆。形影不乖。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后劝。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后染香熏证喻。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后述证标因。文三。初指因。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次现行同因。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提。斯为第一。

  后标因□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22:47 , Processed in 0.20540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