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36|回复: 1

[佛学百科] 清净道论(续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安止定的规定:他这样的意向,于禅相而行道:他想‘我今将成安止定了’,便间断了有分心,以念于‘地、地’的勤修,以同样的地遍为所缘,而生起意门转向心。

此后,在同样的所缘境上,速行了四或五个速行心。在那些速行心的最后一念为色界心,余者都是欲界心;

但是,有较强于自然欲界心的寻、伺、喜、乐、心一境性。又为安止定的准备工作,故亦名为遍作。

譬如乡村等的附近,称为近村或近城,正如这样的近于安止定,或行近于安止定,故亦称为近行。

又,以前是随顺于遍作,以后则随顺于安止定,故亦名为随顺。这里的三或四个欲界心中的最后一个心,

因为征服了欲界的小种姓,而修习于色界的大种姓,故又名为种姓心。再叙述其不重复的,即不兼备众名,而一念假定一名的:

此中,第一个心为预作,第二个心为近行,第三个心为随顺,第四个心为种姓。

或以第一个心为近行,第二个心为随顺,第三个心为种姓,第四或第五个为安止心。

即于第四或第五个心,而入安止定。这是依于速行的四心或五心的速通达与迟通达而言。

此后则速行心谢落,再成为有分心的时间了。阿毗达摩论师乔达答长老说:

“前前诸善法,为后后诸善法的习行缘,依据此种经中的习行缘来说,则后后诸善法的力量更强,所以在第六与第七的速行心也得有安止定的。”

然而在义疏中,却排斥他说:“这是长老一己的意见。”其实只在第四个和第五个心成安止定,此后的速行便成谢落了,因为他已近于有分心之故。

如果深思此说,实在无可否认。譬如有人奔向于峭壁,虽欲站住于峭壁之端,也不可能立止他的脚跟,

必堕于悬崖了,如是在第六或第七的速行心,因近于有分,不可能成安止定。是故当知,只有在第四或第五个速行心成为安止定。

其次,此安止定仅只是一刹那的心识而已。因为时间之长短限制,有七处不同:即于最初的安止定,世间的神通心,

四道、道以后的果,色、无色有的有分禅(无想定及灭尽定),为灭尽定之缘的非有想、非无想处,以及出灭尽定者所证得的果定。

此中,道以后的果,是不会有三个刹那心以上的。为灭尽定之缘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不会有二个刹那心以上的。

于色界、无色界的有分(无想定及灭尽定)是没有限量的。其余诸处,都只有一个刹那心而已。

在安止定仅一个心刹那之后,便落于有分心了。自此,又为观察于禅支的转向心,而断绝了有分,以后便成为五禅支的观察。

四种禅定的修习法:1.初禅此上的修行者,唯有‘已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

如是,他已证得舍离等的五支,具备五禅支,具备三种善,成就十相的地遍禅定的初禅。

初禅的舍断支:那里的‘已离诸欲’,是说已经离欲、无欲,及舍弃了诸欲。那‘已’字,是决定之义。

因这决定义,说明初禅与诸欲的互相对立。虽然证得初禅时,诸欲可能不存在;但初禅之获证,只有从断除诸欲而来,故二者可说是相对立。

当这样地‘已离诸欲’,要如何去证明决定义呢?答道:“如像黑暗之处,决定无灯光;这样诸欲现前,则初禅决定不生起。

因为诸欲与禅定,实为对立故。又如舍离此岸,才能得达彼岸;只有已舍诸欲才能得证初禅,是故为决定之义。”

或者有人要问:“为什么那个‘已’字只放在前句,而不放在后句?难道不离诸不善法,亦能初禅具足住吗?”不应作如是想。

因离诸欲,故于前句说。因为此禅定,是超越于欲界及对治于贪欲,而出离于诸欲的;即所谓‘诸欲的出离谓出离’。

对于后句,正如“诸比丘,唯此为第一沙门,此为第二沙门”,此‘唯’字也可应用于后句。

然而不离诸欲之外,不离称为诸盖的不善法,想要禅那具足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这两句,亦可作‘已离诸欲,已离诸不善法’来解说。

又这两句中的‘离’字,虽然可以用来包摄于彼分离等,和心离等的一切‘离’,但这里是指身离、心离、镇伏离三种。

身离:关于‘诸欲’的一句,《义释》中说:“什么是事欲,即可爱之色”等,是说事欲;

于《义释》及《分别论》说:“欲欲、贪欲,欲贪欲、思惟欲、贪欲、思惟贪欲,此等名为欲。”这是说烦恼欲,包摄此等一切欲。

像这样说:“已离诸欲”,于事欲之义亦甚为适当,那就是说‘身离’。

心离:离诸不善法,是离烦恼欲或离一切不善的意思,这便是说‘心离’。

身离=事欲离,心离=烦恼欲离。前句的离诸事欲,是说明欲乐的舍离,第二句离诸烦恼欲,是说明取着出离之乐。

如是,事欲和烦恼欲的舍离二句,当知亦可以第一句为杂染之事的舍断,以第二句为杂染的舍断。

第一句为贪性之因的舍离,第二句为愚性之因的舍离。第一句为不杀等的加行清净,第二句为意乐净化的说明。

镇伏离=烦恼欲离。先依此等说法,‘诸欲’是就诸欲中的事欲方面说的。次就烦恼欲方面说,欲与贪等这样各种不同的欲欲,都是欲的意思。

虽然那欲是属于不善方面的,但依《分别论》中说:“什么是欲?即欲、欲”等因为是禅支的反对者,所以一一分别而说。

或者,因离于烦恼欲故说前句,因离于不善法故说后句。又因为有种种欲,所以不说单数的欲,而说多数的诸欲。

虽然其他诸法亦存于不善性,但依照《分别论》中:“什么是不善?即欲欲、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等的说法,

乃表示以五盖为五禅支所对治的,故说五盖为不善法。因为五盖是五禅支的反对者,所以说只有五禅支,是五盖的对治者、破坏者及杀灭者。

即如《彼多迦》中说:“心一境性对治欲欲,喜对治嗔恚,寻对治昏沉睡眠,乐对治掉举恶作,伺对治疑。”

如是,这里的‘已离诸欲’是说欲欲的镇伏离。‘离诸不善法’一句,则是说五盖的镇伏离。

但为了避免重复,则第一句是欲欲盖的镇伏离,第二句是其余四盖的镇伏离;

又,第一句是三种不善根中对五种欲境贪的镇伏离,第二句是对诸九恼事等境的嗔和痴的镇伏离。

或者,就暴流等诸法来说:第一句为欲流、欲轭、欲漏、欲取、贪身系、欲贪结的镇伏离,第二句为其余的暴流、轭、漏、取、系、结的镇伏离。

又,第一句为爱及与爱相应诸法的镇伏离,第二句为无明及与无明相应诸法的镇伏离;

亦可以说,第一句是与贪相应的八心生起的镇伏离,第二句是其余四不善心生起的镇伏离。

与贪相应的八心:悦俱邪见相应无行一心。悦俱邪见相应有行一心。悦俱邪见不相应无行一心。悦俱邪见不相应有行一心。

舍俱邪见相应无行一心。舍俱邪见相应有行一心。舍俱邪见不相应无行一心。舍俱邪见不相应有行一心。

其余四不善心:忧俱嗔恚相应无行一心。忧俱嗔恚相应有行一心。舍俱疑相应一心。舍俱掉举相应一心。

这便是对‘已离诸欲与离诸不善法’的意义的解释。

初禅的相应支:上面已显示初禅的舍断支,现在再显示初禅的相应支,即说那里的‘有寻、有伺’等。

寻:寻是寻求,即思考的意思。以专注其心于所缘为特相;令心接触、击触于所缘为作用;

这是指禅修者以寻接触,以寻击触于所缘而言。引导其心于所缘(目标),为寻的现起(现状)。

伺:伺是伺察,即深深考察的意思。以数数思维于所缘为特相。与俱生法随行于所缘为作用。令心继续于所缘为现起。

寻与伺的区别:虽然寻与伺没有什么分离的,然而,以粗义与先行义,犹如击钟,最初置心于境为寻。

以细义与数数思惟性,犹如钟的余韵,令心继续为伺。这里,有振动的为寻,即心的初生之时的颤动状态,

如欲起飞于空中的鸟的振翼,又如蜜蜂的心为香气所引,向下降于莲花相似。恬静的状态为伺,即心的不很颤动的状态,

犹如上飞空中的鸟的伸展两翼,又如向下降于莲花的蜜蜂,蹒跚于莲花上相似。

在《二法集义疏》中说:“犹如在空中飞行的大鸟,用两翼取风而后使其两翼平静而行,以专心行于所缘境中为寻(专注一境)。

如鸟为了取风而动牠的两翼而行,用心继续思惟为伺。这对所缘的继续作用而说是适当的。至于这两种的差异在初禅和二禅之中当可明了。

又如生锈的铜器,用一只手来坚持它,用另一只手拿粉油和毛刷来摩擦它。寻如坚持的手,伺如摩擦的手。

亦如陶工以击旋轮而作器皿,寻如压紧的手,伺如旋转于这里、那里的手。

又如用圆规,去画圆圈者,专注的寻,犹如圆规止住在中间的尖端。继续思惟的伺,犹如旋转于外面的尖端。

犹如有花和果同时存在的树一样,与寻及伺同时存在的初禅,故说有寻、有伺。

《分别论》中所说的‘具有此寻与此伺’等,是依于人而设教的,当知这里的意义也和那里同样。

离生:离去为离,即离去五盖的意思。或以脱离为离,脱离了五盖与禅相应法聚之义,从脱离而生、或于脱离五盖之时而生,故名离生。

喜乐:欢喜为喜,彼以喜爱为特相。身心喜悦为作用,或充满喜悦为作用。雀跃为现起。

喜有五种:小喜、刹那喜、继起喜、踊跃喜、遍满喜。这里的小喜,只能使身上的毫毛竖立。

刹那喜,犹如电光刹那、刹那而起。继起喜,犹如海岸的波浪,于身上数数现起而消逝。

踊跃喜,则是很强的,踊跃其身,可能到达跃入空中的程度。即如住在波奈跋利迦的大帝须长老:

在一个月圆日的晚上,长老走到塔庙的庭院中,望见月光,向着大塔寺那方面想道:‘这时候,实为四众礼拜大塔庙的时候。’

因见于自然的所缘,对于佛陀所缘而起踊跃喜,犹如击美丽的球于石灰等所作的地上,长老跃入空中,到达大塔庙的庭院而站立在那里。

又如住在结利根达迦精舍附近的,跋多迦罗迦村中的一位良家女子,由于现起强力的佛陀所缘,而跃入空中。

据说:那女子的父母,一天晚上要到寺院去闻法,对她说:“女儿啊!你已怀妊,这时候是不能出去的,我们前去闻法,替你祝福吧。”

她虽然想去,但不能拒绝双亲的话,只能留在家里,独立于庭前,在月色之下,远望结利根达迦精舍内耸立于空中的塔尖,

看见供养于塔的油灯,四众以花香供养及右绕于塔,并且听见比丘僧的念诵之声。于是那女子想道:

‘那些去到塔寺的人,在这样的塔园中步行,获得听闻这样的妙法,是何等幸福!’于是,她望见那灯光庄严、犹如真珠所聚的塔寺,而生起了踊跃喜。

那时,她便跃入了空中,在她的父母到达之前,即从空中降落于塔园中,礼拜塔庙后已站在那里听法。

她的父母到了之后,问道:“女儿啊!你从什么路来的?”

她说:“我是从空中来的,不是从路上来的。”

“女儿啊!诸漏尽者才能游行空中,你是怎么来的呢?”

她说:“我站在月色之下,望见塔庙,生起佛陀所缘强力的喜,不知道自己是站的还是坐的,由取于彼相,便跃入空中而降落在塔园之中了。”

所以说,踊跃喜可以得到达跃入空中的程度。

遍满喜,其生起之时,展至全身,犹如吹胀了的气泡,亦如给水流冲入的山窟似的充满。

如果五种喜到了成熟之时,则身轻安及心轻安,这二种轻安达到成就。当轻安达到成熟之时,则身心二种乐成就。

乐成熟时,则刹那定、近行定、安止定,这三种‘三摩地’成就。于此五种喜中安止定的根本增长,而与定相应者为遍满喜。

当知在这里所说的喜,即是遍满喜的意思。

乐:可乐的为乐,即善法能吞没或掘除身心的苦恼为乐。彼以愉悦为特相。诸相应法的增长为作用。助益诸相应法为现起。

喜与乐的差别:虽然喜与乐两种是不相离的,但是对于乐的所缘而获得满足为喜,去享受获得了的滋味为乐。

有喜必有乐;有乐不必有喜。喜为行蕴所摄,乐为受蕴所摄。犹如在沙漠中困疲了的人,见闻于林水之时为喜;

进入林荫之中,受用于水之时为乐。于某时为喜、某时为乐,当知如是清楚的辨说。

这是禅定的喜和禅定的乐,或于此禅定中有喜有乐,故名为禅定的喜乐。或者,以喜与乐为喜乐,犹如法与律,而称为法律。

此禅定的离生喜乐,或于此禅定中的喜乐,故言离生喜乐。如禅那一样,喜乐亦由离而生。

而初禅有此喜乐,故仅说一句‘离生喜乐’即可。依《分别论》中说:“此乐与此喜俱”等,当知也是同样的意义。

具足,是说行近与证得之义;或者具足是成就之义。在《分别论》中说:“具足…是初禅的证得、获得、达、到达、触作证,具足。”当知即是此义。

住,即如前面所说的具有禅那者,以适当的威仪而住,成就自身的动作、行动、护持、生活、生计、行为、安住。

即《分别论》中说:“住是动作、行动、护持、生活、生计、行为、安住,故言为住。”

其次,说‘舍离五支,具备五支’,此中由于舍断爱欲、嗔恚、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等五盖,当知为‘舍离五支’。

如果未能舍断此等,则禅那不得生起,故说此等为禅定的舍断支。虽在得禅定的刹那,其他的不善法亦应舍断,但此等法是禅那的特别障碍。

即因爱欲贪着于种种境,而心不能等持于一境。或者,心为爱欲所征服,而不能舍断欲界而行道。

由于嗔恚冲击于所缘,而心不能无障碍。为昏沉睡眠所征服,则心不适于作业。为掉举恶作所征服,则心不宁静而散乱。

为疑所害,则不能行道而证入禅定。因此等五盖,为特殊的禅那之障,故说舍断支。

具备五支:其次,寻禅支令心专注所缘,而伺禅支继续思惟。由于寻与伺,心不散乱而成就加行(努力或精进)。

由于加行的成就,而生欢喜的喜悦,以及乐受的增长。由于这些专注,努力继续,喜悦,增长的助益,心一境性;

则使与其他相应法俱的此心,得于同一所缘中,保持平等正直。是故,当知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的五禅支的生起,名为五支具备。

当此五禅支生起之时,即名为禅定的生起,所以说此等五禅支,是禅那的五具备支。是故此等具备支,不可指为其他的禅支。

譬如仅限于支为名的四支军,五支乐,八支圣道等;如是当知,亦仅限于此等支,而名为五禅支或五支具备。

这五禅支,虽在近行定的刹那也有——因五禅支在近行定,比自然心要强;但初禅安止定的五禅支,比近行定的更强、更稳定,所以能得色界相。

即于安止定,由于寻禅支的生起,以极清净的行相而专注其心于所缘。伺禅支的生起而继续思惟,

喜禅支、乐禅支的生起,而遍满全身,故言‘他的离生喜乐,是没有不全身充满的。’

心一境性禅支的生起,而善触于所缘(目标),犹如上面的盖,恰好置于下面的匣相似。

这就是安止定的五禅支,和其他近行定等五禅支的不同处。这里的心一境性,虽未在‘有寻、有伺’的句子里提及,

但在《分别论》中说:“初禅,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如是说心一境性,为初禅的禅支。

这是世尊自己,为了解释简略说的意义,而他又在《分别论》中详细说明。
发表于 2013-8-29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06:18 , Processed in 0.15271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