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08|回复: 2

[佛学百科] 清净道论(续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7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二种定:即近行定与安止定。以二种行相等持于心:于近行地或于获得地。这里于近行地,则以舍断诸盖等而持于心,
于获得地(安止地),则以诸禅支现前,而等持于心。这二种定有如下的种种作用:于近行定,诸禅支是不强固的,因为诸支未生强力之故。
譬如幼孩,引他站立而屡屡跌倒在地,如是于近行定生起时,他的心有时以相为所缘,有时则堕于有分。
于安止定则诸支强固,因为有强力之故。譬如有力之人,从坐而起,可以整天的站立,如安止定生起之时,
则他的心一时断绝有分,整夜整日亦可持续,因以善的速行心,次第相续作用之故。
6.七种适不适:与近行定共同生起的似相,他的生起是很困难的。若能于同一跏趺坐禅之时而增长似相,得达于安止定是很好的;
如不可能,则他应以不放逸而护其似相,犹如保护怀有转轮王的母胎相似。即如这样的说:对于似相的守护者,是不会退失已得的近行定的,若不这样的守护,则失去他的所得。
     
这是守护的方法:住所、行境与谈话,人及食物并时节,以及威仪有七种,应避此等不适者。应用适当的七种,这样的行道者,不久便得安止定。
     
(1)住所:若住在那里未得生起之相而不生起,或已生起而又亡失,未得显现之念而不显现,未得等持之心而不等持,这些是不适的。
如在那里,似相能生起而得坚固,正念能显现,以及心得等持之处,则为适当的住所;犹如住在龙山而精勤的帝须长老的住所一样。
所以在一座有很多房间的寺院,每一住所先住三天,如果能使其心专一的住处,应当在那里住。
适当的住所,如铜鍱洲(即锡兰岛)的小龙洞,住在那里而取业处的,便有五百比丘证得阿罗汉果;
曾在别处获得须陀洹等圣地,更在那里证得阿罗汉的实在无数。其他如结但罗山精舍也是一样。
     
(2)行境:为行乞的村落,从他的住处往北或往南都不过远,仅一俱卢舍半 ,容易获得足够所施的食物之处为适当;相反者为不适当。
(3)谈话:属于三十二种无用的谈话的为不适;因为会使他的似相消逝了的。若依十论事而谈者为适当,但亦应该适度而说。
         
(4)人:不作无用谈论之人,具足戒等之德者,因他能使未得等持之心而得等持,或已得等持之心而得坚固,这是适当的。
多事身体及作无用谈论之人,为不适当。他实如以泥水放到清水之中而使其污浊,亦如住在俱多山的少年比丘失去他的三摩地一样,对于相则不必说了。
(5)食物:有人以甘的为适合,有的以酸的为适合。
(6)时节:有人适于冷,有的适于热。所以对于食物或时节的受用,以安适为主,若能使未得等持之心而得等持,已得等持之心更得坚固,这样的食物和时节为适当,余者为不适当。
         
(7)四威仪:有些人以经行为适合,或者以卧、立、坐等的任何一种为适合。所以亦如住处一样,他应先以三天的试验,
如果那一种威仪能使未得等持之心而得等持,已得等持之心而更得坚固的为适当,余者为不适。
这七种不适当的应该弃去,而受用其适当者,若能这样行道,常常受用于似相之人,则不久之后,便可获得安止定。
7.十种安止善巧:如果这样行道的人依然不得安止定,则他应该成就一种安止善巧。这便是他的方法——当以十种行相而求安止善巧:
(1)令事物清净,(2)使诸根平等而行道,(3)于相善巧,(4)当策励于心之时,即策励于心,(5)当抑制于心之时,即抑制于心,
(6)当喜悦于心之时,即喜悦于心,(7)当舍心之时,即舍于心,(8)远离无等持的人,(9)亲近等持的人,(10)倾心于等持。
具体解释如下:(1)令事物清净:便是使内外的事物清净。如果他的发、爪、毛长了,或者身涂汗垢之时,则于内身的事物不清洁、不干净。
假使他的衣服破旧肮脏,充满臭气,或者住处污秽的时候,则于外界的事物不清洁、不干净。
如果内外的事物不清洁时,则于生起的诸心与心所中的智慧,也不清净;正如依于不清净的灯盏、灯芯和油,而生起的灯焰之光的不净相似。
若以不清净的智慧,而思惟于诸行(名色法),则诸行也不能明了,勤行于业处之人,其业处也不能增进广大。

然而,如果内外的事物清洁,则于生起的诸心与心所中的智慧,亦清洁干净;犹如依于极清净的灯盏、灯芯和油,而生起的灯焰之光的清净相似。
若以极清净的智慧,而思惟诸行,则对诸行很明了,勤行于业处之人,其业处也得增进广大。
(2)使诸根平等而行道:是说使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的力量平均。如果他的信根力强,别的根力弱,
则对于精进根的策励作用,念根的专注作用,定根的不散乱作用,慧根的知见作用便不可能实行。

所以,由于观察诸法自性或作意之时,而生起了强信,便应以不作意而舍弃了它,跋迦离长老的故事可以为例。
           
若仅有精进根力强,则信根的胜解作用以及其他根的各种作用不能实行。所以应以轻安等的修习,而舍弃了它。这里亦可以苏纳长老的故事为例。
如是在别的诸根中,若对一根太强,当知其他根的作用便不行了。这里特别的要赞叹信根与慧根,及定根与精进根的平衡。
假使只有信强而慧弱,则成为迷信,而信于不当信之事;若慧强而信弱,则未免倾向于奸邪,犹如从毒药而引生的难治的病相似;以两者均等,才能信其当信之事。
若定根强而精进根弱,则倾向于定的怠惰,而怠惰增长;若精进根强而定根弱,则倾向于精进的掉举,故掉举增长。
唯有定根与精进根相应,才不得陷于怠惰;精进根与定根相应,才不得陷于掉举。所以应使两者均等;以两者的均等可得安止定。
然而对于修禅定之人,信力强亦适合,如是信赖彼,可证得安止定。于定慧中,对于修定者一境性强亦可,如是他可证得安止定;
对于修观禅者,慧力强亦可,如是他可获得通达无常、苦、无我三实相。如果定慧两者均等,则可获得安止定。
唯念力强,对于一切都可以。因为以念根,可以保护由于信根、精进根、慧根的倾向于掉举而陷于掉举,及由于定根的倾向于怠惰而陷于怠惰的心。
所以念根,是好像合于一切菜味的盐和香料相似;亦如综理一切事物的大臣处理一切政务相似,可以希求一切的。
故义疏说:“世尊说念能应用于一切处,何以故?心常以念为依止,以念守护其现状,以及无念则不能策励抑制于心。”
                        
(3)于相善巧有三种:即是地遍等的心一境性的似相,未能成就者使其成就善巧,已成就于相的修习善巧,已得修习于相的守护善巧。这便是于相善巧的意义。
(4)什么是‘当策励于心之时即策励于心’呢?由于他极缓的精进等而心昏沉之时,他便不应修习轻安等三觉支,而应修习择法等三觉支。
即如世尊说:“诸比丘,譬如有人,想用小火来燃烧,他在那小火上面放些湿的草,湿的牛粪,湿的柴,
用水气来吹,又放上一些尘土,诸比丘,你们以为那人可以在这小火上燃烧吗?”
“实在不可能的,世尊。”
“诸比丘,正如这样,心昏沉时,修习轻安觉支是不合时的,修习定觉支是不合时的,修习舍觉支是不合时的。何以故?诸比丘,心昏沉时,以此等法是很难现起的。
诸比丘,若心昏沉之时,修习择法觉支是合时的,修习精进觉支是合时的,修习喜觉支是合时的。何以故?诸比丘,心昏沉时,以此等法是容易现起的。
诸比丘,譬如有人,想用小火来燃烧,他在那小火上放了些很干燥的草,牛粪,柴,以口吹风,又不放上尘土,诸比丘,你们以为此人能以小火燃烧吗?”
“是的,世尊。”这里当依择法觉支等各自所得的原因,而知择法觉支等的修习,即如这样说:
“诸比丘,有善不善法,有罪无罪法,劣法与胜法,黑白分法。常常于此等法如理作意,这便是使未生的择法觉支生起的原因,或为已生的择法觉支令其增长、广大、修习而至于圆满。
诸比丘,又有发勤界,出离界,勇猛界,常常于此等法如理作意,这便是使未生的精进觉支生起的原因,或为已生的精进觉支令其增长、广大、修习而至于圆满。
诸比丘,又有喜觉支的生起法。常于此法如理作意,这便‘当策励于心之时即策励于心’,是使未生的喜觉支生起的原因,或为已生的喜觉支令其增长、广大、修习而至于圆满。”
在前面的引文中,若由于通达其自性(特相),和无常、苦、无我三种共相而起作意,即名为‘于善等如理作意’。
由于发勤等的生起而起作意,即名为‘于发勤界等如理作意’。那里的发勤界,是说精进的开始。出离界,是出离于懒惰而比发勤界更强了。
勇猛界,是步步向胜处迈进,而比出离界更强的意思。又‘喜觉支的生起法’实即是喜的名称,亦即于它的生起而作意,名为如理作意。
其次,又有七法为择法觉支的生起:(一)多询问,(二)清洁事物,(三)诸根平等而行道,
(四)远离恶慧的人,(五)亲近有慧的人,(六)观察深智的所行境界,(七)专注于慧或择法觉支。
有十一法为精进觉支的生起:(一)观察恶趣等的怖畏,(二)见于依精进而得证世间出世间的殊胜功德,
(三)如是观察道路:我当依于佛、辟支佛、大声闻所行的道路而行,并且那是不可能以懒惰去行的,(四)受人饮食的供养当思布施之人以此而得大福果,
(五)应这样观察佛陀的伟大;我师是勤精进的赞叹者,同时他的教理是不可否认的,并且对于我们有很多利益,只有以恭敬的行道而为恭敬,实无有他,
(六)应这样观察其遗产的伟大:应领受我们的正法大遗产,这并不是懒惰所能领受的,(七)以光明想而作意,变换威仪及露地住而习行等,
除去其昏沉和睡眠,(八)远离懒惰之人,(九)亲近勤于精进的人,(十)观察四正勤,(十一)专注于精进觉支。
有十一法为喜觉支的生起:(一)佛随念,(二)法随念,(三)僧随念,(四)戒随念,(五)舍随念,(六)天随念,
(七)止息随念,(八)远离粗恶的人,(九)亲近慈爱的人,(十)观察于信乐的经典,(十一)专注于喜觉支。
于此等行相及此等诸法的生起,名为择法觉支等的修习。这便是‘当策励于心之时即策励于心’。
(5)什么是‘当抑制于心之时即抑制于心’?由于他的过度精进等而心生掉举之时,则应不修择法觉支等三种,而修习于轻安觉支等三种。
即如世尊这样说:“诸比丘,譬如有人,想消灭大火聚,他于大火之上放些干草…乃至不撒尘土,诸比丘,你们以为那人能够消灭大火聚吗?”
“不可能的,世尊。”
“诸比丘,正如这样,当他的心掉举之时,修习择法觉支是不合时的,修习精进觉支…喜觉支是不合时的。何以故?诸比丘,掉举之心,用此等法来止息它是非常困难的。
诸比丘,心若掉举之时,修习轻安觉支是合时的,修习定觉支是合时的,修习舍觉支是合时的。何以故?诸比丘,掉举之心,用此等法来止息它是很容易的,
诸比丘,譬如有人,要消灭大火聚,他在那上面放了湿的草…撒上了尘土;诸比丘,你们以为那人能够消灭大火聚吗?”
“是的,世尊。”在那里亦应知道,依于各自所得的原因,修习轻安觉支等。即如世尊这样说:
“诸比丘,有身轻安,有心轻安,若能于此常常如理作意,这便是使未生的轻安觉支生起的原因,或者为已生的轻安觉支而令增长、广大、修习而至于圆满。”
“诸比丘,有奢摩他(止禅)相,有不乱相。若能于此常常如理作意,这便是使未生的定觉支生起的原因,或者为已生的定觉支而令增长、广大、修习而至于圆满。”
“诸比丘,有舍觉支的生起法。常于此法如理作意,这便是使未生的舍觉支而生起的原因,或者为已生的舍觉支而令增长、广大、修习而至于圆满。”

在上面的引文中,于轻安,定,舍如理作意这三句,即是于轻安等的生起而作意,便是观察他以前曾经生起的轻安等的行相。
奢摩他相,和奢摩他(三摩地)是个同义语。不乱相,即是不散乱的意思。
其次,有七法为轻安觉支的生起:一、受用殊胜的食物,二、受用安乐的气候,三、受用安乐的威仪,
四、用中庸的加行,五、远离暴恶的人,六、亲近于身轻安的人,七、专注于轻安觉支。
有十一法为定觉支的生起:一、清洁事物,二、于相善巧,三、诸根平等而行道,四、适时抑制于心,五、适时策励于心,
六、用信和悚惧使无兴趣之心而生喜悦,七、对于正行而不干涉,八、远离于无定之人,九、亲近有定的人,十、观察禅定与解脱,十一、专注于定觉支。
有五法为舍觉支的生起:一、中庸的对待有情,二、中庸的对于诸行,三、远离对于有情和诸行爱着的人,四、亲近对于有情和诸行中庸的人,
五、专注于舍觉支。若以此等行相于此等诸法而得生起者,名为轻安觉支等的修习。这便是‘当抑制于心之时即抑制于心’。

     
(6)什么是‘当喜悦于心之时即喜悦于心’呢?由于他的慧的加行太弱,或者由于未证止禅的乐,而心无乐趣。
他此时,便当以观察八种悚惧之事而警觉之。八种悚惧之事,便是生、老、病、死四种,以及恶趣之苦第五,
由于过去的轮回苦,未来的轮回苦及由于现在的求食之苦。心生悚惧之后,以佛、法、僧的随念而生起他的信乐。这便是‘当喜悦于心之时即喜悦于心’。
(7)什么是‘当舍心之时即舍于心’呢?当他这样的行道,他的不惛沉,不掉举,非无乐趣,对于所缘的功用均等,
行于奢摩他(止禅)的道路,此时,则不必作策励、抑制,以及令喜悦的努力。犹如马夫对于平坦进行的马车一样。这便是‘当舍心之时即舍于心’的意思。
     
(8)远离无等持的人:即远舍于不曾增进出离之道,操作甚多事务而散乱于心的人。
     
(9)亲近等持的人:即时常亲近,行于出离之道而得于禅定的人。
(10)倾心于彼:即倾心于禅定,尊重于禅定,趋于禅定,向于禅定,赴于禅定的意思。这便是十种安止定善巧成就。
      
八、精进平等:‘能像这样安止善巧的成就者,得禅相的时候,安止定生起。如果这样行道的人,而安止定却不生起,
贤者亦宜精进,不应放弃禅修。放弃了精进的人,即获得一些些殊胜的境地,亦无此理。
是故贤者,观察心作的行相,以平等的精进,数数而努力。贤者须策励,少少消沉意,遮止于心的过于勤劳,使其继续平等而努力。
譬如为人赞叹的蜜蜂等,对于花粉、荷叶、蛛丝、帆船和油筒的行动;中庸的努力者意向于相而行道,从昏沉、掉举等一切的解脱。’
对于后面这个颂意的解释:譬如过于伶俐的蜜蜂,知道了某树的花,开得正盛之时,便很迅速的飞去,结果超过了那树,
等到再飞回来而到达那里的时候,则花粉已经完了。另一种不伶俐的蜜蜂,迟缓的飞去,到达之后,花粉也完了。
然而伶俐的蜜蜂,以中庸的速度飞去,很容易地到达了花聚,遂其所欲,采取花粉而酿蜜,并得尝于蜜味。
     
又如外科医生的弟子们,置荷叶于水盘中,实习其开刀的工作。一个过于伶俐的,急速下刀,结果使荷叶破裂为二片或者沉下水里。
另一个不伶俐的,惟恐荷叶破裂了或落到水里,于是用刀去触一触也不可能。然而伶俐者,用中庸的作法下刀荷叶,而显示他的技巧,于是实际的工作于各处获得利益。
又如一国王宣布:“如果有人能够拿来四寻长的蛛丝,当给以四千金。”于是一位太伶俐了的人,急速的把蛛丝牵引而来,结果这里那里的断绝了。
另一位不伶俐的,惟恐蛛丝断了,则用手去一触亦不可能。然而伶俐之人,用不急不缓的适中手法,以一端卷于杖上,拿到国王处,获得了奖赏。
     
又如过于伶俐了的船长,在大风时,扬其满帆,竟被飘至异境去了。另一位不伶俐的,在微风时,亦下其帆,则他的船永久停滞在那里。
然而伶俐者,在微风时扬满帆,大风时扬半帆,随其所欲,而到达了目的地。
又如老师对他的弟子们说:“谁能灌油筒中,不散于外者,当得赏品。”一位过于伶俐而贪赏品的,急速灌油,而散于外。
另一位不伶俐的,惟恐散于外,连去灌注也不可能。然而伶俐者,以平正的手法,巧妙地注入油筒,得到了赏品。
正如这样,一个比丘,禅相被生起时,想道:‘我今将迅速到达安止定’,便作勇猛精进,因为他的心过于精勤,反而陷于掉举,不能得入安止定。
另一位见到了过于精进者的过失之后,想道:‘现在我何必求安止定呢?’便舍弃精进,他的心过于昏沉,自精进而陷于懒惰,他也是不能证安止定的。
如果他甚至少少有一点昏沉和掉举之心,亦须脱离其昏沉和掉举的状态,以中庸的努力,趋向于禅相,他便得证安止定,应该像那样的修习。
这便是关于此颂所说的意义:譬如为人赞叹的蜜蜂等,对于花粉、荷叶、蛛丝、帆船和油筒的行动;中庸的努力者意向于相而行道,从昏沉、掉举一切的解脱。
发表于 2013-8-28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9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06:58 , Processed in 0.12362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