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35|回复: 10

[大德开示] 转帖:明心见性——妙祥法师关于参禅、念佛的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明玉 于 2013-4-25 18:44 编辑

明心见性

◎妙祥法师

时间:一九九五年冬

  地点:辽宁省本溪市郊区一小土房内

  听众:本溪市七位请法居士

  (编者按:上妙下祥法师一九九五年从山西省五台山行脚乞食回至辽宁省,后有居士请至本溪市。此为一九九五年冬季,于本溪市郊区一小土房内,师为七位前来请法的本溪居士所做的开示。开示中,有数位居士提问,对此没有区分,都统一为“一居士”,并根据所讲内容,加以标题,此仅供参考。)

一、言妄显诸真

——一句阿弥陀佛,不管真的假的,真假本无区别。

一居士:有人说,见性之后见到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才是真实的。见性之前,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境界和阿弥陀佛,不一定是真实的。我对这个不明白,不知道师父是怎样看的?这个疑惑我就解决不了了!

大家刚才说了,让我开示,实际上开不能示,示不能开。明白这个意思吗?

一居士:明白。

既然明白,你为什么还问这个问题呢?(居士笑)是不是?这个问题,修净土法门的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是个难点。关键就是说,在迷中,迷的时候,你修什么法门都是一样的,见到的都不是真的。为什么这么讲呢?“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那个真的也是假的,“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佛说:“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我常不开演”哪,明白这个意思吗?

(编者注:详见《楞严经》卷五:“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一居士:(笑)不明白。阿弥陀佛!

就是说真和假,本身就是一个妄。“言妄显诸真”,说那个真,说那个假,用这个妄去显那个真的。佛说真和假同是妄,说这个显出的是真的,真的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

一居士:弟子我层次太浅,初入佛门,师父最好能够浅白一些,实在太惭愧了。

所以说呢,开不能示,示不能开,事理不二。在迷中是这样的,只不过是言妄显诸真。“言妄显诸真”哪,就记住这句话,“妄真同二妄”。佛还有一句话,“妄想立虚空,依空立世界。”咱这个妄想立虚空,有了虚空,就有了世界的存在。“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有了世界以后,想干净,认为这不行,这烦恼太多了,我得干吗去,“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你有这个知和觉,就还是众生,那是不对的。

(编者注:《楞严经》卷六:“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所以说,怎么修这个法门呢?在《金刚经》中,佛讲过这句话,如果知道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么修?这么修!如果有个修法就不是佛法了。

一居士:知觉是众生。

所以说,怎么想法去修呢?佛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所不及”。你见见之时,所见的不是那个“见”。(只有)见离见了,见才有所不及。

一居士:无见之见是真见啊!

那也不是,那就堕入无见之类了。无见不行,无见和有都是生灭法,说有说无都不行。一切言语都没有实际意义,用它没法修,你想了生死,想往生西方吗?带有这些知见就不行。所以怎么念佛呢?上次说了,就念《金刚经》,“金刚念佛法”。一切知见放下。记住什么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不管真的假的,真假本无区别。迷时有真假,悟时没有真假。

一居士:师父说的那个意思就是不用考虑那些东西,尽管念?

尽管念。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念佛须发大愿
——如果你不发愿,就是死水一潭。
一居士:去掉未来,还存不存在念佛?还有个方向,还有个目标啊?还用立一个目标啊?
不用立目标。
一居士:直念,直念就行?
直念就行。但是念呢,还得发大愿,为什么要发大愿呢?佛因为什么成佛的?你们说,根据什么成佛的?答一答。
一居士:放下得彻底。
不是。佛因为什么成佛呢?
一居士:觉悟?
因众生而成佛。在《普贤行愿品》里,比喻了一棵大树,众生是树根,佛是花果,是树上的果。明白这个道理吗?所以说怎么办呢?想得佛果,必须发大愿。什么是大愿?就是度众生。真正地发大愿,要无我相地发。佛、菩萨,没有不发大愿的。如果你不发愿,就是死水一潭,你要想真正地往前进,有时候不发愿进不了,就堕入一种死水里了。堕落“有”和“无”那个“无”字里了,堕落“无”里了。
(编者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中,言恒顺众生愿中有一句:“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一居士:师父这个意思是说,众生好比树根,佛好比是果,佛也是来自于众生,没有众生也没有佛。是这个意思吗?
对。佛是因为有众生才有这个佛果的。为什么呢?我刚才不是讲了一个大愿的问题吗?从这里理解,别的咱不讲,就讲这一个。有了大愿,就是活水,就是菩萨,为什么呢?在《妙法莲华经》里,佛把阿罗汉比做小孩,最后阿罗汉也得回心向大,发大愿,行菩萨行,心里要生菩萨行。一旦发愿了,因果就不一样了,一切都转了,一切都在愿里帮你转了。
既要如如不动,又要有大愿、清净愿。什么叫清净愿?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没有这些相,离一切相,真正地发出大愿来,这个大愿布满虚空。说我往生西方、我成佛,这些一切都没有,就是一个清净大愿。只要有这个愿,十方世界到时候就现前了,随你挑,是不是?十方世界,无数佛国,你说哪儿不是西方极乐世界?随你挑。那才是真正往生的好办法,是不是?
但你说,我什么都没有了,往生的时候我脑子里空了,啥也没有了。这也不对,这就有分别心了,那个就是“见犹离见,见所不及”。
只有那个“见”,真正的见出来了,这见才是真正的,也就是觉,真正的觉,也就是参禅的那个“照”。那个照出来了,自动生起来了,你本有的一切了了常明啊。那个才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事理双泯本心现

——明理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明理,事理不二。

一居士:觉妄忘记了,这时候用它来看一切东西都没有什么分别,看一切东西都一真一切真。

你想,如果有分别,那个照就起不来了,双泯才能双照呢。“事理双泯”,一切事情、理,全泯。念佛等等,什么都泯了。但不是不念,你要说不念,那是断灭法,那又错了。但是念和念不一样。事理双泯,心里一下就静下来了,念虽念,不管了。事理双泯,你那个本体,你那个本来的真如就真正起来了,开始照了。照什么呢?“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说,你不就了生死了吗?了生死了,你上哪儿去不一样吗?就算你做不到这一点,就做不到也往上做,佛说根据你的福德因缘,根据你的清净愿,佛国到时候就现前,接你走就完了。

所以说,如果把这个主题,这个主要问题抓住了,怎么念怎么是,怎么修怎么是,慢慢地一点点来。说我做不到,其实那已经开始了,你明白这个理,已经开始了。说我还做不到,其实这就是个习性,慢慢地顺过来就妥了。

一居士:那我们刚修行的,如何去明白这个理呢?

怎么去明白这个理呢,就是通过修行去明白。

一居士:那怎么去修行呢?

就是去明理,去修行。明理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明理。“事理不二”嘛!

具体地讲,我这方面没有啥经验。我是这么想的,你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把它靠牢了,就给它靠牢了。靠到什么程度呢?要说到方法,又是讲什么“三昧”、“正定”,这些外边的相都出来了,那只是个方法。佛说呀,那时候全空了。空是什么?空才是觉海里一沤泡,大觉海里的一沤泡!今天有了,明天灭了,不真实的。真实的是什么东西呢?是那个觉。觉悟的才真实呢。觉悟了,你怎么修怎么是。不觉悟的时候,无论怎么修,那一会儿工夫就走歪了。

一居士:不明本心,修法无益。

哦,对了。

一居士:现在感觉像在茫茫大海里似的,在里面困扰着呢。还着急,还找不着头,你看这是……

你以为找着头了,往往还不是真头。

一居士:你说找不着真头,现在就是假头也找不着。现在就是茫茫的,心还想,还茫然。

所以说,如果你不见到真正的菩提时,你的狂心歇不了。所以怎么办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信佛了,一句佛号我就给它念到底了。从古至今,就是这一句话。

一居士:也不管知觉不知觉,就念下去了?

就是这一句话。

一居士:就能成就啊?

就能成就,非成就不可。到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妥了,那就真成就了。有成就的时候那都是假的。

一居士: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像哲理性地全折回来了。

就是心里能放下,就是一句佛号,我就念起来看。

一居士:那习气还用改不?

习气,什么是习气?你念佛的时候还有习气吗?有习气的时候就不是念佛,你念佛的时候还有习气吗?我说念阿弥陀佛,既然是阿弥陀佛,你怎么还有习气呢?那不是阿弥陀佛,那就是习气,既然是习气,你念的佛那也是习气了。所以说,“事理双亡,事理双泯”,事情、理一切都泯了,双泯了,双照才能修起来。

一居士:哦,事理双泯……

那个照才能出来。

一居士:要是事理双泯的时候还念什么佛,还能念佛吗?都泯了,还怎么念呀?

所以说,你那是属于不“用”。若会,“用”就起来了。照是什么?照就是用呗。到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念佛了,还用教吗?教那就不是了。还在执着你嘴上的念不念,那你还照什么?所以说那个念和不念……

一居士:那就不是现在的嘴念了?

也不是。

一居士:也不是?

说这些就没有意义了。到时候你就知道念和不念都是一样的。不念也是念,念也是念。不是我念佛了,这个是假的了,那个是真的,不存在个真和假的问题了,还有什么真和假呢?我念阿弥陀佛,这就是真的。那我嘴不念,也还是念呢,你怎么知道我没念呢?所以说那些理呀,都是知见,没有意义,它不能帮你了生死。咱们之所以轮回,就是知见问题。把知见放下,就是一句话,念佛念到底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四、见性的时间

——既然见性,就没有时间。

一居士:把往生的知见都放下,就尽管念这句阿弥陀佛。师父,如果要是精进地念佛,要多长时间能够见性?

见性?这个事情呢,既然见性,就没有时间。

一居士:从起步到见性这段需要多长时间?

没有时间。佛说,你三十岁修,三十岁得;四十岁修,四十岁得。不管你多大岁数开始修,你八十岁修,八十岁得。见性没有时间限制,说有时间限制,那都是错误的。那是自己给自己套个牢笼。过去心不可得嘛!三心不可得,你得哪个心?你啥时候见性呢?把一切放下,管它见不见的,到该见的时候一下子就来了。是不是?

一居士:师父说这个意思就是什么也不用考虑,就尽管念吧。

不让你考虑不是不让你思惟。我说不让你考虑不好使,得是你真正地不考虑,你自己不考虑了,那才是真的呢。那个不考虑,实际上你才是明白了。明白了,你还考虑啥?但是还有惯性,所以说得慢慢消除。像刚才那位居士说的,不还有习性吗?这个习气怎么办呢?要慢慢消除。你既然有了那个(正知见),其实你的习性已经没有了。那只是一个惯性。它平时还来,你念佛的时候它还来。它来——来它的呗!别理它。你来你的,我念我的,各不相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五、万法结通正觉

——没有这些相,你照着这样修一切善法,都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居士:师父,阿弥陀佛!如果不想念佛,持一本《金刚经》来参呢?您又说,明理才能见性,才能达到“能所双亡,理事不二”。如果持一本《金刚经》用功,如何参这个经呢?

都是一个理。《金刚经》讲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还有)那个是什么相?

一居士:无相之相,实相。

一居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所以说,无我相,你真知道无我了,真明白了,没有这些相,你照着这样修一切善法,都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你有这个(我相),就都着在这个里了。你修哪个大乘法也是这样,都着这个里了。你要明白了以后,不管是念佛也好,参话头也好,念《金刚经》也好,观什么也好,全能入。

    一居士:一念代万念啊,万念放下,一念也放下。

但是,这个一念刚开始的时候,按禅来说,先有这个佛号,先念。(这)叫外离一切相,内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这才能达到个“坐”字。坐,什么叫坐呢?外离一切相,见本性为坐。但是要注意,讲完了以后,你说,师父刚才跟我讲过了这个无相念佛法。无相念佛法,并不是说叫你离开相,离开相你还谈什么无相啊?没有相你还谈无相干什么?那连无相都谈不着了,是不是?因为有这个相,我不住这个相,这才能离相呢,是不是?

一居士:执着不行,不执着还不行,没有还不行。

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编者注:此处录音因换带而不完整,整理文字时师父补充这一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说,你们本溪居士这么做,福德比较大。在修佛法上,特别是原先看了这些人,都是比较干啥的——根机都挺好。所以说得努力,得培养,而且这些事情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动静二相不应生——人活在这个世上,是一个动相。因为动相而求了一个静相出来。一居士:师父,我在江西青原山打了一个禅七,有一点小体验。当时感觉是,黑了,黑得无明,但是自己没有把握住,这说明自己定力和慧力方面不够?你说说是怎么个黑法?一居士:就是突然之间,别人咳嗽了一声,突然间黑了,我也无法形容。当时我那心还不是很静,一下子又过来了,但这个觉是妄觉,当时之间就错过机会了。你不要着急,参禅念佛,头一次出现了(境界)往往是一个开始,开始以后还有机会,时间也许长也许短。关键是什么?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这个经验了,你就不怕了。记住,就是不动,心不动,继续观,因为你还没有照。要观,不是用你那个眼睛观,(是)观熟练了那个“观”,一定要见到它。见到它以后,你就明白了,“噢,是这么回事,手心手背的事情。”就完事了。以后再怎么修就好修了。是不是呀,明白吗?一居士:还有一个相近的,也是一点小体验。也是看书,本来第一次看有关禅宗的书,说这是不讲外求。看到这一句话,突然一下直接感觉念头断了,也感觉能所双泯,也能体验到那个感觉了,但是,觉得自己好像是到底了,所以再没有等量齐观。当时那感觉,可能也是零意识,我朋友说我没把握,这也是失去机会了。(编者注:“等量齐观”、“能所双亡”为禅宗术语,下文“能所俱亡”、“所能俱灭”亦同。)这不是。一居士:不是?只是相似。一居士:这种的相似是?这个表面上静了,说我这静,眼看就穿过去了,但你真穿过去了吗?不会,快到底又回来了,它是个假的,有来有去。有来有去呀,那都不是。有的说我泯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好境界,你只是做到了一定程度。因为啥?人活在这个世上,是一个动相。你呢,因为动相而求了一个静相出来。应该是动静二相都不生。一居士:那是个静相,还是没离开相呢。所以说,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一居士:你就只管用这个相去看吧,照五蕴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何谓“冷水泡石头”?

——要有愿力,要不然就是泡在冷水里头。

一居士:唉,好惭愧!师父,再问问您,什么叫“冷水泡石头”?

(编者注:禅宗把参禅执着在一个妄想的“空”里,而没有觉照,称为“冷水泡石头”。)

冷水泡石头,就一句话:得有愿力。刚才给你们讲了,要有愿力,要不然就是泡在冷水里头。为什么讲大树呢?怎么成就得快?就是发大愿,心里没有我相。这个大愿,千万不要说我往生西方,我如何如何?有我相,那都不行。

(编者注:大树,见前面第二段所引用《普贤行愿品》的注解:“诸佛菩萨以众生而为树根,成就智慧华果。”)

要发大愿度众生!我就是佛子,我就是菩萨,我就发大愿。我成就了干吗呢?不为了自己。我只是有点本领,干什么呢?度众生去,化微尘度众生啊!你说能不成就吗?有了这个,一切都活,一切都活啊!你在因果里呢,这也是往因果里给你转。明白这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参话头即为观心

——你要参话头,就不要观心,因为你一观心,你就有二了。有二就没法观,没法参话头。

一居士:像我这样,没彻底见性,因为以前都是走观心这路的,参禅看话头,然后就是刚才说的那点,自己的心意识,但有时达不到这状态。一般禅宗讲主要就是看这个话头,直心去参,直心去看这个话头,念念不断,话头不断,这样肯定能有所得吧。但是它这个断了,话头不是经常能把握得住的。要如果用观心法的话,如何去做呢?

(编者注:看话头:“看”音kān,守护着的意思)

你要参话头,就不要观心。因为你一观心,就有二了。有二就没法观,没法参话头。参话头就是心,还有什么呢。所以佛说:众生往往是提着心找心。参话头又去观心,那个也不是,这个也不是,俩都不是。俩都是妄,真妄同二妄。

参话头那是个方法。怎么参话头?就是一句话看到底。比如说看“念佛是谁”,就是成天看,不看着不拉倒。每天看,天天看,一丝一毫也不放过。怎么看?不是说今天看明天看的,不是这个,是念念看。这一念起来——念佛是谁?看、念。原先是在话尾上参,都在话尾上用功夫。念佛是谁?念佛是谁?看“念佛”的是谁,“谁”呀?参来参去,功夫熟了,就参到话头上去了。

谁?你一念起来——谁?不用说了。慢慢地事理双亡,最后不知道坐,也不知道吃了。挺过去,七天,桶底脱落。是不是这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念佛话头本无别

——你选择这个法门了,如果认准了,一心去做,就要平等,不分别法门。

一居士:师父,是参话头快,还是念佛快?我是那个浅层次的,对粗浅层次的来说?

这就是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己选择一个法门。只要你选择这个法门了,如果认准了,一心去做,就要平等,不分别法门。关键就是,比如说你现在问我话的时候,你念没念佛呢?你既然念佛,为什么还在问我话呢?像刚才你问我问题,你既然在参话头,为什么还要问问题呢?那就哪个都不是,你那都是打闲岔呢,打闲岔啊!

念佛人一句话没有,就是念“阿弥陀佛”。一问你吃没吃饭?“阿弥陀佛!”你干吗去?“阿弥陀佛!”什么都是“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了。说你吃饭吧。——“阿弥陀佛”;拿起筷子——“阿弥陀佛”;饭往他嘴里搁——“阿弥陀佛”。吃都不知道吃,坐都不知道坐,全“阿弥陀佛”了。

参话头也是这样——“谁”,“谁吃饭?”,“谁?”能吃进去吗?既然有“谁”,他能吃进去吗?所以说,慢慢地一下子(将妄想)逼漏了,桶底脱落了,逼它脱落了。

你要参到这个地方,念佛念到这个地方,才能得到真正的东西,这才能看见你的事理双亡呢。平时那个都是假的,都是知见,你想象的。就是你有了静相,能坐一会儿,那也是知见。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空所空灭,所能俱灭。所和能全灭了。灭了这时候,空所空灭,一切没有了,突然地超越。突然来个超越,上合佛心,下合众生,这才行。

(编者注:《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真正的方便,真正的智慧起来了,那时候才是生起来了。像鸡似的,早晨开始叫唤了,太阳一出来的时候,起来了,那才是真的呢。虽然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话:放下心,踏踏实实去做,就完事了。

做是这样去做,但是理(上的疑惑)必须得除。因为你不除,它有个疑盖,众生最大的毛病是个疑盖。(编者注:五盖为贪欲、嗔恚、睡眠、掉举、疑。)疑法、疑自己,自己有没有那根机?法是不是那么回事?东问西问,疑法、疑自己。为什么呢?就是没有智慧。有智慧的话,一想就透了。找什么?平时行、住、坐、卧全是法,毫不犹豫,犹豫什么?

像你讲的参话头,为什么定不住呢?因为你平时做事犹豫,优柔寡断。比如有个石头搁道边上,你绕过去走了,总是习惯绕着走,养成习性了。遇到点事情,赶紧就绕过去了,那时候已经养成习性了。参话头,到时候境界来了,稍有点难处,那你自觉不自觉就绕弯走了,躲过去了。有的说平时怎么办?平时养成这个直心,别说遇到石头了,就是大坑,我也往下跳,还有不成就的吗?

(编者注:关于在行走中不分别,详见妙祥法师讲述的《经行》。)

一居士:遇水就跳水里。(众居士笑)

是不是?修行呢,处处都是修行,在说话上怎么修行?直心是道场。怎么直?一句妄语也不说,死也不说。比如让你说句妄语,就算那边给你一千块钱——也不说。就算半句妄语,我也不去说去,得有这决心,这就是直心。我真话都说不过来呢,哪还有不可以告人的呢,我还说妄语?哪有时间说妄语呢?你老保持着直心,渐渐地和道就相应了。和道相应了,并不是说这就是道,只是和道相应。道是离一切相,但是你有这个直心,就能慢慢地培养你处处都去用功夫,这才是修行呢。不是说念佛是修行,平时我就不修行了,那不行,处处都是修行。

所以佛说,你不知道你的色身,外洎于山河、虚空、大地都是你的心,哪有什么(不是你的心中之物)?都是你的心,只是你不认识罢了。认识了,哪不是你的心啊?

虽然大道理说了一堆,但具体修行还得看平时。第一个是忏悔,在佛前多忏悔,忏悔所造诸恶业。比如说要忏悔眼睛吧,就多在佛前供灯,供油灯。一切都是虚幻的,心里明了哪儿不明?眼睛为什么不明呢?就是心里不明。明了以后,全明。多忏悔,天天忏,发大愿。发完愿了以后,做事就把它改过来。(编者注:将世间法改过来,变成佛法。)

放下了,你就修行去吧,这就快了。如果你只是嘴上说,但放不下,说“我什么都有,什么都要,我照样能精进。”你再怎么精进,外面有一层色尘在那里,你得什么法?都在色尘里搅和呢,进不去,透不过去。就像水杯有一个盖似的,水能进来吗?进不来,被盖住了,它有一个盖。你一忏悔,就像琉璃了,透明了,空了,装什么法进不来呀?

一居士:我们是门外的,也得靠有人讲,也得依靠一些。

这个事情不奇怪,迷时有门外,悟时没有门外。

一居士:门外的,不靠说一下也不行。

不奇怪,说的时候本身就在门外,这才有一切说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话头佛号如牵牛

——我就念我的佛号,我就参我的话头,什么也不管,平时就这样培养直心。

一居士:现在往往有些什么情况呢,想得挺好,做起来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杂念全来袭击了。想扫杂念也难扫,就是染污太重了,坐下来以后跟自己的思想就好像不统一了似的。

这个不奇怪,就算你当下悟了,它也来呀。怎么办呢?就是一点点地不让自己怕,用牵牛的方法。牵牛——“牛”(念头)跑了以后,你应该用佛号把它拉回来,用佛号把它拉回来。念头跑了——马上念“阿弥陀佛”,既然念阿弥陀佛,你就要相信你自己。因为你不妄语,你不妄语念阿弥陀佛,就没有妄语了。你要是平时妄语,念阿弥陀佛,那就都是妄语,是不是?你不妄语,心地是直的,念阿弥陀佛了,那你心里就清净,它(念头)肯定回来。既然相信了自己,还用肯定干吗呀!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它自己就回来了。先不管妄想走不走,只要心里直,因为我不骗人,所以别人也不骗我,是不是?你不要以为后面还有什么,啥也没有。我念佛的时候它念头就能回来,就完事了,它起来我再念。我就念我的佛号,我就参我的话头,什么也不管,平时就这样培养直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2:51 , Processed in 0.12960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