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88|回复: 1

[大德开示] 发心——妙祥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7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心(一)
讲法前言
                             ——二〇〇五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初六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
●讲法前言·法不在讲
——法是无相的,只要我们有虔诚心,只要做到了,不但师父能讲,就是一切万事万物都能给你讲法。
今天是应大家的要求,给大家讲一讲。本来早就应该讲,但是由于最近这一段时间外面的事情比较多,所以就没有时间给大家讲。但没讲有没讲的好处,对大家也是个考验,也是在不断地观察大家。
法呢,不在于讲和不讲。讲,不见得有法;不讲,也不见得没有法。法在哪里?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按照佛戒去修行,在于我们的清净,在于我们的真实。
有人认为:我现在需要听法。这种需要不能说不正确,但不究竟。为什么说不究竟?因为法是无相的,只要我们有虔诚心,只要做到了,不光师父能讲,一切万事万物都能给你讲法。也就是说,法不从外得。当然了,我们的修行离成就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各方面的了解和指导。从某种意义来讲,这种了解和指导既有好处又是毒药。好处是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总结和提高,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同时也会变成知见。我们学佛本来是为了放下。放下什么?首先放下我们的知见。
什么是我们的知见?一切都是我们的知见。有念都是知见,有念就是邪。所以说“知见立知无明本”,当我们的知见一旦立起来时,它就是无明,那就是生死轮回。所以说,讲和不讲各有利弊。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我说法四十九年,没说一个字”正是此意。特别是我作为凡夫而言,跟大家讲更得注意这一点,弄不好就给大家讲了一大堆知见。表面上是讲法,实际上立的是知见,这反而变成“欲速则不达”。
我们在修行中,有时候会遇到很多的烦恼,那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就像蒸饭似的,我们有时候有种好奇心,想看看这个饭到底蒸得好或不好,就把锅盖揭开,当我们揭开的时候,饭已经变成夹生。虽然满足了我们好奇心理的需要,但最后的结果不见得理想。所以有句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我们是凡夫,有些问题若不讲,心里就有点抓不住了,觉得自己修行上不去,并且存在了很多的疑问。
这些疑问出现了,应该由谁来解决?应该是你自己来解决。说:“我没有这种能力。”这是你太谦虚,你本来具有一切能力,是你从来不发挥它,不去运用它,而失去了机会。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在修行中的一大障碍。我们的主动性为什么不能发挥出来?为什么没有这个免疫能力?就是因为我们从来不去挖掘自己。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挖掘自己,不断地检查自己,反观自己,我们的一切智慧都会现前,就具有了一切的能力,这就是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的加持也不从外得,在于我们能够反观,能够找自己的毛病,这样我们就学会了修行。
如果这方面有了困难,那就需要师父来给讲。有时候既想讲,又怕把大家害了。因为我们每个人对道场、对师父都充满了很大的信心,才来到这里,目的是了脱生死,并不是为了出家而出家,而是通过出家更加进一步地了脱生死,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们一切的行为都要跟着这个方向走。作为师父来讲,一定要考虑大家将来如何走这条路的问题,怎样训练大家能够真实的、具有主动性、离开任何的依赖都能修行,这是主要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说这些?因为这些是为下面要讲的问题而服务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讲,下面的问题就会变成错误的,为了使下面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所以我要提前把这些话交代清楚。大家有了防御能力,也就有了反观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去理解下面的问题。
好,已经简单地说了几句,下面我就回答大家写的问题。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7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心(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二〇〇五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初六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什么是发心,我们要发明我们的心地。
第一个问题:上妙下祥恩师,对于我们初发心者而言,如同蹒跚学步的孩子,烦恼习气时时都在困扰着我们,今有以下问题请您慈悲开示:一、如何保持初发心?
什么叫初发心?我们应该知道,既然叫初,就是从来没有;发心,这就和原来不一样。什么是发心?我们要发明我们的心地。佛讲一切法都是为了发明我们的心地。你要发心,就是要发明自己的心地。初发心,就是刚开始的意思,也是最虔诚的意思,最纯洁的意思,具有很大的能动性。这个初发心对我们来讲,是非常虔诚、非常珍贵的。并不是这个心已经发到如何,而是从来没有才珍贵,它珍贵在从来没有。从没有到有,这罕见难得,佛所赞叹。所以说,这个初发心太珍贵了。有了初发心我们的生命就开始有了转折,不再流浪了,我们能对佛法生起信心,知道应该怎样去走成佛的这条道路。这个心能一直鼓舞着我们,就算把生命舍到这里,也在所不惜。
所以说,这个初发心对于我们来讲是特别珍贵的,而同时又是非常难得的。更主要的,它与我们了脱生死有直接的关系。就像一个浪子找到了家,知道回家的路了,不再苦恼,不再彷徨,生起了希望,有了生命力,所以他不再埋怨。这个初发心就像人在贫困中突然得到了救济,所以初发心也有救济义。初发心对我们来讲,应该常常地回忆,常常地保持。
怎样去保持初发心?我们知道,佛法的基础是持戒,以戒为基础。有了戒才有定,才有慧。初发心也必须在戒的基础上才能保持住,没有戒,谈什么都没有用。为什么能有初发心?因为我们持戒了,才有了初发心,不持戒就没有初发心。一切的善根都是因为有戒才能生长,所以说“戒为无上菩提之本”,它能生长一切善根。所以说,我们只有严格持戒才能保持初发心。
什么叫保持初发心?就是不断地把初发心进一步完善,不是停留不进,如果停滞不前,那就是后退。要“时时新,日日新,年年新”,不断地提高,这就是保持。并不是说有了初发心,我想礼佛了,我以后天天礼佛就是初发心,而是今天礼佛,明天就要加上读经,后天我就要出家了,这就是不断地保持初发心。因为我们初发心的目的是要成佛,我们顺着成佛这条道路向前走,这叫保持。你光知道初发心,但逐渐地退了,那就不叫保持。甚至只保持原来的状况,那说明你没有前进,初发心在你心中只留下个影子,并不真实。
初发心,因为我们最初只发出了一点,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扩大,最后变成无量无边,这才是我们要保持的初发心。心越发越大,越发越明,越发越清净。那只有以三皈依为基础,以戒律为基础去修,这才能保持初发心。而且必须有一种严格持戒的精神,为了戒律可以舍掉生命,在所不惜。用生命来换取戒律,这个初发心才能保持住。否则的话,你一经考验,就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平时感觉还挺好,我这心挺好,一旦遇到困难,马上就退了。所以说,必须要有戒律的基础,严持戒律的精神,才能保持初发心的果实。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拿生命去换戒律,戒律就会以生命的同等代价来保证你初发心的存在和保证你成佛的真实。你的初发心不真实,就是因为你在戒律上不真实,戒律的不真实必然导致因果的不真实,所以它是一个连带关系。
我们想保持初发心,就要生起这个感恩想。我们今生能够学佛,能够发心出家,这是谁来成全我们?是佛法僧三宝,是所有的众生来成全我们,把这样的好机会给了我们,使我们今天能够认识佛法,知道有条成佛的道路,知道一条了脱生死的道路。这样的方便、这样的机会送给我们,那么多人没得到,而我得到了,太感谢了,不知用什么来感谢!对众生充满了感激之情,因为他们把机会让给我们;对三宝充满感激之情,因为他给了我机会,加持我,让我明白了这条道路。这样感恩的话,我们就会有一种永远使不完的力量。
落实在具体表现上,就会觉得,我们每天所做的一切远远不能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永远不知道疲劳,甚至把生命舍出去,我们都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每天都是悲心切切,充满了感激之情。看到每个人,都感觉到:他是佛菩萨,他在加持我,他把这样的机会让给我了,我只有好好地修行,不断地努力来报答!
对常住安排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非常非常认真地去完成,生不起半点“这个事情我不愿意做”的想法,说:“这个事太累了,这个事不应该我做,这个活太脏,这应该是他的事情……”没有!而是生起这种心:一切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从早到晚,从开始到结束,这些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并不是人家不做这些工作而强迫我做,或是对我有什么想法,不是这样的。而是什么样呢?是他们把机会给了我,我太感谢了。永远不知道疲倦,这就是初发心,这就是保持初发心。所以说,要用感激之情才能保持初发心。另外还要落实到行动上,什么行动上?就是永远不知道疲倦和休息。也就是说:常住安排的,我去努力完成;不但要努力完成,而且我要找出很多别人平时不能做的事情去完成。当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充满了感激之情,这样才能保持初发心。
当我们得到利益的时候,比如说吃饭,今天这口饭没有吃着,我们生起了一种感激之情:太好了!这口饭给他们吃了,别人又成全了我。别人把吃亏当成吃亏,我们应该把吃亏当成在占便宜,占了天下最大的一个便宜,如同捡到无量的财宝,如同一个穷子发了财,要有这种感激之心。只有生起这种心,才能保证初发心。
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初发心如何才能长远?只有这种感恩心不断,才能长远。发长远心,既要严格持戒,同时和我们所做的事情成比例,付出多少,他的长远心就会发出多少。你真实了,这个心就会发得长远。如果你不真实,虽然事情做了,糊弄糊弄,“得了,没人看着,这个活可这么干,也可那么干。行了,太冷了,弄弄得了,不行明天再干吧。”你有一点糊弄心,这个长远心就退步。就是说,你连半点不真实的想法都不允许有,这个长远心才能保持下去。
为什么有的人刚发心时很好,到后来逐渐地就发不起来了。他还觉得奇怪,“我这挺努力,为什么这样?”就是在努力之中有不真实的地方。举个例子,比如打扫卫生,表面上已经扫完了,但这个桌子底下可能有灰,就想:“算了,它没露出来,我就不管了。”有了这种想法,你发心之中就夹杂了不真实;不真实,它寿命就不长,不会长远。如果你真实一分,将获得一分真实。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系列”编辑小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30 14:48 , Processed in 0.13111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