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264|回复: 12

[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学记》大愿法师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普皆回向 于 2012-8-18 12:07 编辑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一 讲
  
  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归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誓救众生 手中金锡 振开地狱之门
  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 智慧音里 吉祥云中


  为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首先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慈母众生不堕三恶道,速速从生死轮回之中解脱出来,所以如理如法地听闻《地藏菩萨本愿经》。
  感谢十方诸佛菩萨慈光的加被!感谢地藏菩萨威神的加持!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与大家在灵泉寺共同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










————————————————————————————————————————————————
不定时更新,如果有ipad可以到苹果商店http://itunes.apple.com/cn/app/id544328296?mt=8
或搜索“大愿说法”下载,《大愿说法》电子书ipad版。



  五重因缘

  我们希望灵泉寺能够建设成为一个规模宏大、持戒清净、道风良好的丛林。新道场的建立,一定首先是讲《地藏经》。因为我们建设寺院,要依于地,有地才能建寺院。我们建好这个寺院只是硬件。
  同样的,我们修行修道要依于心地,在心地上下功夫。我们大家都在心地上下功夫,成为一个如法如律的道场,这就需要学习地藏法门。道场如法如律,我们功德就很大;如果道场没有在心地上用功夫,成为一个虚耗信施,乃至于争名夺利的场所,那我们业障就很重。所以这是我们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第一重因缘。
  第二重因缘:因为《地藏经》是整个佛法的根本法。好像树、花有根一样,我们看鲜花如果有根的时候,盛开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如果把花枝折断插在花瓶里面几天它就萎谢了。为什么我们学佛一开始信心很足,渐渐地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成就和感应呢? 因为我们没有在根上下功夫,没有重视地藏法门。就好像插在花瓶里面的鲜花一样,前面是好看的,后面就凋谢了,那我们学佛道心就容易退转。所以学佛第一年是钢条,信心很坚固;第二年就软下来了,是面条;第三年可能就是油条。那就是说明我们没有了解地藏法门,所以难以得成就。一般人都认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因果、三恶道苦、地狱,这个很浅我自己都看得懂。其实不要轻视这个法门,这个法是无上醍醐,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
  我们一般都知道说《地藏经》是佛门里面的孝经。但是我们更加要知道《地藏经》是我们的救命经,救济众生免堕三恶道的救命经。
  我们反省一下自己:乃至于出家、皈依、学佛很长时间,我们将来能够免堕三恶道吗?将来一定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不一定的啦。很有可能是堕到三恶道中间去。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学佛的人很多都是多恶少善。我们学佛的人呢?一天反省一下自己的起心动念也是自私自利的念头多,起烦恼的时候多,真正想修持佛法,能够保持正知正念的时候是非常少。所以在《百法明门论》五十一个心所法里面善的心所只有十一个,可见是多恶少善;而且就算是修善法的时候也不圆满。
  我们最初发心修善法也是发心不广大,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而是求一些人天福报,而且很多很多的求愿。你看有些老太太拿几个苹果来,第一个苹果供在佛前,"保佑我孙子要能够健康成长,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第二个苹果供上去,"保佑我儿子做生意发财";第三个苹果供上去,"保佑我健康长寿,八十岁好像三十岁一样。"如果佛菩萨敢吃,那就是怪事了!(众笑)
  我们做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比较迷惑的。最初修善法的时候是发心不圆满,中间修的时候容易懈怠。我们开始发愿说:"我要每一天坚持诵一部《地藏经》。"或者"每一天坚持诵一部《药师经》。"但是修一下、修一下,渐渐地这个心就懒惰懈怠了。就说:"我很忙,没有时间诵。明天再补吧。"明天又说:"我很忙,后天再补吧。"一天复一天,非常的懈怠。
  就算是中间坚持做了,而且这个事情做圆满了,做圆满以后能够不起骄慢心的也是很少,做完以后执著我有一个修行的功德。好像《六祖坛经》上讲的法达法师一样:诵了三千部《妙法莲华经》就贡高我慢得不得了,见了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不落地。
  可见就算是修善,初、中、后都是不圆满的。这样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要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能够有很大的信心说我决定不堕三恶道,我还能够再得人身,再闻佛法吗?很难说。
  所以我们要学习地藏法门。救度一切众生免堕三恶道苦的救命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好好地学好她,我们决定最起码有一个保险:我们不会堕三恶道,我们能够再得人身,再闻佛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根本法,不要说发愿发得很大,但是不切实际,自己没有脚踏实地去修。
  民国时候的谛闲法师他有一个年轻的弟子,跟着他出家的时候,看了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很欢喜。他就跑到师父面前说:"师父啊,弟子发愿跟地藏菩萨的愿力一样,到地狱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法师这个时候正好在点香,手里拿了三支香,法师说:"你来,你来。"那个弟子就走过来,法师拿着香往他手上一插。
  "唉呀" 烫得他马上叫起来,痛叫一声。
  谛闲法师说:"你看看,这么小小的一点点火你都不能够承受,你还说到地狱里面极热火焰之中去度众生,你可能吗?"
  所以说我们在发广大誓愿的同时,一定要培养道力,好好修持。
  第三重因缘:我们看到《地藏经》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以后,在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以前这个漫长的时间,这些众生释迦牟尼佛都托付给地藏菩萨教化。
  我们知道《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什么时候讲的吗?是释迦牟尼佛讲完《妙法莲华经》以后,为了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的恩德,带领弟子上升到忉利天三个月,讲说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二月十四讲完,又下到人间来,到曲女城,二月十五就讲《大般涅槃经》,一天讲完,讲完以后就示现入大涅槃。可见这个经是释迦如来在临入涅槃之前,把我们这些后世没有解脱的末法时期的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
  可见地藏菩萨是代理佛,一直要过兜率天的四千年,也就是人间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菩萨才会下生成佛,所以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中都是地藏菩萨教化我们。
  当然释迦如来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释迦如来入涅槃以后,正法一千年戒律坚固,众生依靠严持戒律可以成就。像法一千年禅定坚固,众生修习禅定可以得成就。末法一万年斗诤坚固,净土成就。我们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北传佛教,中国的佛历是三千多年,就是说按照中国的说法佛陀入涅槃三千多年了。按照南传佛教通用的说法,今年是佛历二五四八年,也就是说佛陀涅槃那一年称为佛历元年,佛陀入涅槃已经二千五百四十八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过去了,末法一万年也过了五百四十八年,这一万年最后还有《无量寿经》留后一百年度众生。《无量寿经》之后还有阿弥陀佛圣号留后度众生。
  再往后还有五十六亿多年这个漫长的时劫之中都是地藏菩萨来教化。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地藏菩萨也是誓愿宏深,所以留下了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
  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故事:刘备托孤白帝城,三国时候的刘备要死的时候把他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他怕诸葛亮起二心,就说:"如果我这个儿子不肖,汝可取而代之。"你干脆取代他,你来做皇帝。
  诸葛亮很聪明,马上跪下来说:"我绝对不会起异心,一定是一心一意辅佐幼主。"
  所以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看杜甫纪念诸葛亮的诗说: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是刘备这个儿子扶不起,我们常说扶不起的刘阿斗。刘禅他在诸葛亮死掉以后不久就亡国了。亡国以后被俘到西晋的首都,当时西晋的君主问他:"你在这边习惯吗?你还怀念四川吗?"他说:"此间乐不思蜀。"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会留念四川的。这个很愚痴。
  当然这是个比方,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之前,把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教化。但是很多众生还是如《地藏经》所说: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为教化。地藏菩萨刚刚把他救出来,救到人间来,他又造恶业,又堕到地狱里面去了。所以说:"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业障深重,迷恋这个娑婆世界。你看刘禅是此间乐不思蜀;我们有些众生是娑婆世界以为乐,不愿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口里面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心中真正厌离娑婆,愿生极乐这个心没有真正生起来,所以难以成就。
  你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上,佛陀临入涅槃了,一再地把末法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而地藏菩萨也是誓愿宏深,说:"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真正学佛的人,有菩提心的人,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一定是痛哭流涕!为什么?
  第一个是感动地哭。如来临入涅槃,他心心念念想的,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没有什么机缘能够闻到佛法。闻到佛法以后,也还是迷惑颠倒不起信心,起信心也不坚固,容易退转,所以堕落到三恶道中间。因此释迦如来悲心恳切,一再一再地将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以我们为念。
  第二个应该是感恩地哭。佛陀与地藏菩萨的恩德胜过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因为父母爱护子女是一生一世,而佛菩萨救度众生是生生世世。所以我们看《本愿经》上说众生都是"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我们不单单是今生得人身闻佛法呀!我们过去生也曾经得人身,闻佛法,但是迷惑颠倒造恶业,堕到地狱中间去了。地藏菩萨把我们救度出来,我们现在又得人身,如果我们不好好修行,将来又要堕到三恶道中间去,又要劳累地藏菩萨把我们再救出来,乃至于"久经劫数,而作度脱。"所以佛与地藏菩萨的恩德胜过父母亲对我们的恩德,无量漫长的劫数、时间之中来救度我们,帮助我们。
  第三个应该是惭愧地哭、忏悔地哭。祖师有一个偈子说:
  佛出世时我沉沦,今我出生佛灭度。
  忏悔此身业障重,不见如来金色身。
  佛陀出世的时候我们也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没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见到佛陀。我们那个时候可能是做一条小虫子,没有这个机缘闻到佛法。"今我出生佛灭度",现在我出生了,得到人身,但是佛陀入涅槃了。"忏悔此身业障重,不见如来金色身。"
  实际上我们经常会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大家信不信?说:"没有吧,我从来没有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乃至于我朝拜九华山也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得到什么感应。"什么是地藏菩萨的化身知道吗?我们心中起恶念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过来提醒我们,用佛陀的正法来教化我们,这个就是地藏菩萨加持他。为什么?你看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啊!救度那些乃至于五逆十恶、恶业极重的地狱众生他都能救、能度,其他众生更加好度。其实我们常常会得到地藏菩萨的加持,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但是我们不肯相信,不肯接受,信心不够。
  所以我们要知道诸佛菩萨在我们迷的时候,他会透过我们身边的人善巧方便地用如来的正法来启发我们,劝导我们;起恶念时令我们恶念止息;这个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我们如果是起恶念、造恶业的时候还有人在旁边赞叹,这个就是妖魔鬼怪在加持他,是妖魔鬼怪的化身。
  所以我们要依止善知识,蕅益大师说:
  持戒为本,观心为要,
  善友为依,净土为归。
  儒家也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朋友很正直,很宽容、体谅,而且多闻正法。这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我们要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
  华智仁波切曾经作一个偈子说:
  我得人身无义恒空过,我为佛子未如教修学,
  彼诸暇满精勤励力者,愿仗上师三宝共加持。
  无量劫以来我们也得到过人身,但是毫无意义地浪费掉了。《无量寿经》上面说:"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烦烦恼恼地将光阴虚掷,岁月空抛。无量劫以来,我得人身的时候也曾经闻过佛法,也做过佛的学生,但是以前考试不及格,说不定还是零分,所以还在做凡夫,还是业重的众生,没有依教奉行、没有如教修学。
  所以我们要向那些大德学习,得到暇满人身要精勤励力修持正法,好像密勒日巴尊者、六祖惠能大师一样。祈请地藏菩萨加持我们,祈请十方三宝加持我们。
  第四重因缘:为什么我们要讲《地藏经》,这个因缘是什么?因为很多人学佛多年他不能安心,不得感应。
  我们经常会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地藏经》上面讲修地藏法门,念《地藏菩萨本愿经》有二十八种功德。《药师经》上也说念《药师经》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求富饶得富饶,求长寿得长寿。
  为什么我们念了很久也没得到这些?以为说这个经好像不灵,其实错了。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如何如法地去求,没有了解这个法门。诵《地藏经》的人很多,真正透彻懂得《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人、了解地藏法门的人有几个?都是表面上念一念就等待说这些经中的利益都会得到。看起来很容易:我们乃至以少香少花供养地藏菩萨都能够得到无量的功德。为什么好像没有得到?因为我们没有了解,一切都是表法的。我们供少香、少花、少水都是表法的。
  曾经有几个居士看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上面说可以求智慧,如何求呢?如果有人读诵经典没有记忆力,你只要在南方清净之地摆一杯净水,然后念《地藏菩萨本愿经》或者念地藏菩萨圣号,一日一夜,吃下去以后就可以记忆力非常好,能够永持不忘。他也做了,也真的一天一夜没睡觉。水喝下去以后说还是没有开智慧,还是没有增强记忆力。
  其实他不懂!知道佛陀说供一杯水,水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供一杯水,水是清净的,我们供这杯水的时候提醒自己要修清净心;水很平静不会动,这是平等心,告诉我们见到这杯水,供这杯水我就要修平等心;水很清澈,好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照见人影,就是照见,就是觉悟,所以供水就是清净、平等、觉悟。
  不是你摆一杯水在那里就可以了,所以不是这个法不灵,而是你不懂。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要真正知道一切都是表法的,然后如理如法地去做,不要单单学一个形式。有些人做水供很快很快地摆很多杯水,摆了以后马上又倒掉,然后再摆,如果没有了解内含的深意,功德就比较小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法门是告诉我们如何能够得感应,如何能够得成就。最重要的是如何转业力为愿力,转业报为示现,《地藏菩萨本愿经》就告诉我们了。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要了解地藏法门的精髓。
  如果你没有能力超出业力的控制,无论你怎么修都是凡夫。如果你能够转业力为愿力,能够转业报为示现,那是真正的成就!转过来的人决定没有自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决定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金刚经》的前半部分就是离我人四相,后半部分就是离我人四见,见是相的根本。
  所以我们要学习地藏法门,了解由地狱众生乃至于成佛,一切都离不开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是体,因果不空是相。"我们首先就要树立正见,世间的正见是业果如理取舍,出世间的正见是中观正见、般若空性智慧。
  第五重因缘:我们知道《地藏菩萨本愿经》其实将整个的菩提道次第都包含在其中。我们显教里面有三种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但本愿经之中就包含了整个的菩提道次第,从依止善知识开始到暇满难得,到念死无常,到三恶趣苦。我们看《地狱名号品》到皈依三宝,其中《称佛名号品》是佛宝,《校量功德品》是法宝,《见闻利益品》是僧宝,到业果如理取舍,就是说特别详细地讲解了共下士道的修法。再往上就是求解脱心,修四谛、十二因缘,乃至于菩提心,修六度万行,整个的菩提道次第都包含在其中。
  大家不要轻视这个共下士道,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够把共下士道修好根基就有了,其他的法门都容易成就。如果共下士道没有修好,哪怕你修密集金刚也不能成就,也不为高。有一位仁波切说过,如果真的能够修念死无常,任修何法皆是深法,如果不能够真实地生起修念死无常的功德,你就是修密集法也不为深,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地藏法门,重视共下士道的修法。
  能海上师曾经给隆莲法师题过几个字,告诉她如何修行。能海上师说:
  解般若道,行下士行。
  不空不著,内蕴悲心。
  这个就是实修法的精华。"解般若道"见地上要很高。"行下士行"行持上要非常踏实,业果取舍如理如法。"不空不著",不空,要重视这个事相的修持,但是要不执著。"内蕴悲心"。
  海公上师说:"般若无相,寓于六度万行,故曰慧行。"般若智慧没有形象,通过六度万行,通过具体的行持体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要修慧行。慧行没有实证,称之为正知正见;能够真正实证就是般若度。
  这个是我们讲《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几重因缘。希望大家了解了本愿法门以后,能够真实地心与法相应,心与戒、定、慧相应。
  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表面上是学佛,甚至于皈依多年,乃至于受了菩萨戒,但是每一天中间心与贪、瞋、痴相应的时候多,与戒、定、慧相应的时候少,你说我们会到哪里去?很难脱离三恶道啊!不管你学了多少法,不管你说我也参过禅、念过佛、持过咒、灌过顶,不管你怎么做,最终你的去向恐怕是三恶道的多了。为什么?起心动念的时候与贪、瞋、痴相应的多,那不去三恶道去哪里?
  所以要真实地在心地上下功夫,不要表面上盲目地这里求法,那里朝拜。如果心不与法相应,不管你怎么修都是轮回法,不是解脱法。所以这是我们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应该得到的非常重要的启示。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重玄义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五重玄义。按照天台宗讲经的规矩,一开始要讲五重玄义。贤首宗就讲十玄门。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相,这个称之为五重玄义。
  
  释名
  
  我们先解释这个名称。这个经名《地藏菩萨本愿经》,经名是以不思议人法立名,"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所以是人法立名。
  在七种立题之中有单人立名、单法立名、单喻立名。《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这是单人立名;《大般若经》,"般若"是法,单法立名;单喻立名:《稻秆经》、《缨络经》这些都是单喻立名。
  还有人法立名、人喻立名、法喻立名和人法喻具足立名。比方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法的体、相、用大方广;"佛"是人;"华严"以菩萨六度万行的因花来庄严万德庄严的佛果;这是比喻,人法喻具足立名。
  我们详细讲一讲这个经题:《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
  先讲这个"地"字:
  第一个是能生意。大地能够生长万物,一切万物都依靠大地而生长;菩萨能生长一切善法。
  第二是能摄意。土地能够摄一切生物,令他们安住,一切万物都安住在大地上;菩萨能够摄持一切妙法。
  第三是能载意。大地能够负载矿物、动物、植物;菩萨能够负载众生到解脱的彼岸,能够摄持一切妙法在大觉心地之中。
  第四是能藏意。大地能够含藏矿物、珍宝;菩萨能够含藏无量的妙法。
  第五是能持意。土地能够令万物生长;菩萨能够总持妙法,总持善行使它增长。
  第六是能依意。土地为万物所依靠;菩萨为众生的依靠,在娑婆世界,乃至于无量世界为众生的依靠。
  第七是坚牢不动,地大坚固性,地性坚实不可动。菩萨的心性如金刚,所以《地藏十轮经》上说:"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心如大地能够安一切,能够摄持一切,地不分好恶,不会说这个是好人,我就载他;那个是恶人,我就不载他。所以说地不会分好人恶人,都会载负。我们的真心也是不分,我们的妄心在分。
  所以我们看到地藏菩萨这个名字,要能够启发自己的心地,开发自己心地具足的三德秘藏。我们经常会说闻地藏名能够得到无量的功德,这个"闻"不是听一下,听到念南无本尊地藏王菩萨就能够得到那么多的无量功德了吗?不是的。这个"闻"是指闻慧。
  【藏】
  然后讲"藏"。
  "藏"是心地含藏无量的自性功德,尽虚空、遍法界。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地藏,心地真如本性里面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圆满具足,十法界都在我们心地之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生万法是表现在外面的十法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能够开发认识心地宝藏,这个就是修地藏法门。
  
  三德秘藏
  
  心地中有什么宝藏呢?三德秘藏。
  第一个是法身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这是我们的法身德,开发自性。惠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只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可以直了成佛。心地法门就是地藏法门。
  我们可以用月亮来比喻。凡夫众生没有接触佛法,好像初一、初二的月亮一样,虽然有,但是看不见。同样的,自性功德圆满具足,但是不能显发。
  刚刚学佛,好像初三、初四、初五的月亮一样,有一丝的月牙;到了证小乘果位的时候好像初六、初七、初八的月亮一样;到了菩萨,乃至于好像十三、十四的月亮一样;到圆满成就佛果的时候就是十五、十六的月亮。
  所以我们八月中秋赏月的时候,不要只是说这个月饼好吃,或者大家团聚一下。最重要的是赏月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要开发我们的自性功德,好像十五十六的月亮一样,这样来成就法身德。
  如何开发呢?如何超出六道轮回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已经给我们讲透了:"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个皆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显发出来呢?智慧是是体;德相是相。如何显发出来呢?就是要断执著、分别、妄想。
  真正能够断执著的时候就可以超出六道轮回,进入四圣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这个佛法界要知道不是指的圆教佛,是藏教、通教的佛。能够进入到四圣法界之中基础是什么?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永不历三恶道苦。所以我们前面听到说学地藏法门能够不历三恶道苦。
  不要认为这个很容易,这个不容易,你能够真正做到永不历三恶道苦是什么果位?小乘的初果--须陀洹果,大乘圆教的初信位。到了这个果位才能够真正地说是永不历三恶道苦。
  小乘的须陀洹果就是八十八使见惑断尽,这时候才可以永不历三恶道苦,七次往返于天上人间就能够证得罗汉果位。须陀洹果,预入圣贤之流,所以称为预流果。
  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二果斯陀含是一往来,一往来于天上人间就成罗汉。三果阿那含是不来,他尽此生就生到五净居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四禅九天中间就包含了五净居天,是圣贤所居住,他不来人间了。四果阿罗汉,无生,杀贼,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灰身灭智,不受后有。
  这个二果、三果、四果都是断八十一品思惑。八十八使见惑归纳起来就是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八十一品思惑归纳起来就是五钝使:贪、瞋、痴、慢、疑。
  我们基础就是要能够永不历三恶道苦,然后断执著以后再入四圣法界。如果能够断分别的时候,能够超出四圣法界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还有妄想。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位次,这样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乃至于等觉菩萨以后,断最后一品无明,入金刚喻定,圆满成佛,究竟成佛,圆教佛。
  所以我们这样去开发法身德,三德秘藏。
  第二种是般若德。般若德最重要的是修正知正念,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上说:
  "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因名般若,果名萨婆若。"
  萨婆若海,一切如来的一切种智海。因地上名为般若度,果地上就是如来的一切种智。如何修空呢?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实修的方法就是保持正知正念。保持正知正念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够在起心动念的地方下功夫,不能够转变自己的念头,不管你怎么修都是假修,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够保持正知正念,这个就是慧行,就是般若行。
  我们朝拜五台山的时候,西台顶有个法雷寺,法雷寺有个文殊菩萨的洗钵池。这个故事可能有些人已经听过。
  明朝时候法雷寺住了一个老师父,带了一个小徒弟。这个徒弟一开始道心还好,后面渐渐地就妄想很重了,贪著世间的财色名食睡。
  有一次师父下山以后,来了一批香客,供养了一些银子来修寺院,他就把这些银子纳为己有。师父派他下山买东西的时候他很早就出发,拿了银子到外面买肉吃,买酒喝,然后把那些东西采办好,很晚才回去。
  回寺院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太太,拿一个出家人吃饭的钵,在池边洗钵。他觉得很奇怪,就问她:"老人家,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回去?"
  老太太说:"我就是在这里住的,我就是法雷寺常住的。"
  这个老太太没有说假话。因为西台供的是狮子文殊,她是文殊化现的,她是在这个里面常住,没有错。
  但是这个小沙弥不知道,他说:"不会吧,我们法雷寺只住了两个人,我跟我师父。你不是这里的,你肯定是哄我的。"
  老太太笑一笑说:"你哄我,我哄你,无非都是哄自己。"
  他很惊奇,想一想,这肯定不是一般人,马上就请她开示。
  她就说:"我哄你,你哄我,当初出家又为何?心不正,毁功德,银子也能变成铁。"
  就把这件事情说穿了。
  这个沙弥很害怕,马上就顶礼。他一抬起头来,这个老太太不见了,他再看自己口袋里面还剩下的一点点银子果然就成为铁块块了。他知道这肯定是文殊菩萨点化他,就向他的师父求忏悔,然后很精进地学修。
  所以说要能够保持正知正念,要修般若度。
  《入菩萨行》上面说: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所以希望大家,尤其是出家人能够把《入菩萨行·护正知品》背下来,能够真正地倒背如流。
  第三种接下来是解脱德。解就是解开。解开烦恼习气,解开妄想、分别、执著。脱就是脱离三恶道,脱离六道轮回。这是解脱德。
  所以我们能够真正地去开发心地本具的三德秘藏,成就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就可以转五蕴为三德。
  转色蕴为法身德,这个时候就悟到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有些人虽然修净土法门,他不了解,他看经就执著于文字相。
  看到《阿弥陀经》上面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他就说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向西,过一个世界,过两个世界,过三个世界,乃至于过十万亿个世界,就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他是那么执著。对不对?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我曾经有个师弟,他学到一个祖师的开示以后迷惑了,然后他就还俗,没有信心了。看到祖师的什么开示呢?"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修净土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则决定生,决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则实不去,实际上没有去。那是不是没有那个世界?他迷惑了。
  大家理解吗?前面那个讲法说从这个娑婆世界过一个世界、过两个世界,乃至于过十万亿个世界,就有一个极乐世界。这个说法是不圆满的,我们娑婆世界是什么世界?是生灭的世界。你由生灭的世界过一个世界,过两个世界,过三个世界还是生灭世界,过一万个世界还是生灭世界,过十万亿个世界都是生灭世界。而西方极乐世界是不生不灭的世界。
  所以大家不要那么理解,要有智慧眼,要多闻法,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怎么理解呢?明白法身德以后就知道"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出世间不是离开这个世界另外有一个世界,而是要有正见,有正见就是出世间。
  所以要明白这一点,极乐世界也在我这个自性之中,也在我这个真心之中。娑婆世界、极乐世界、无量世界都在我这个真心之中,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华严经》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讲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一定要正确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修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为什么会有同体大悲?你看,一只手上面生了疮流脓,另一只手是好的,这只好手会不会帮生病的手?肯定会帮。同样的,佛菩萨是好手,烦恼众生是坏手,都是同一体,同体大悲,所以会真正去救度他,真正具足慈悲心,知道众生是诸佛心内的众生。
  但是大家又要听清楚了,到底有没有一个极乐世界在?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那我们说十万亿佛土之外是什么意思?就是十恶。凡夫身三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口四恶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恶业:贪、瞋、痴。这个十恶业我们如果不消除,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吗?很难的。所以说如果造这个十恶业,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修十善业,持戒念佛,当下即转,当下心就在极乐清凉的七宝莲池、八功德水之中。
  所以我们要能够明白,在心地上下功夫。一般人看《六祖坛经》就以为六祖大师反对念佛,不是那样的。看到《坛经》上说东方人心恶,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心恶,念佛求生何国?他以为六祖大师反对念佛,不是的,六祖大师只是说"十恶八邪",所以极乐世界净土离我们有十万八千里,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以外。十恶,十万亿佛土。不能行八正道就是八邪。
  其实六祖大师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持戒念佛。这个《地藏本愿经》是告诉我们修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是相通的。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个五根中间,如果你不能够具足前三根,你要往生极乐世界是很难的。所以要真正了解,这样才能得解脱。如果我们执著于这个娑婆世界的时候,那么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所以大家要能够行中道,要正确了解佛法。
  我们如何得解脱呢?解脱就是大自在。最重要的是前面讲的,要断执著、断分别、断妄想。执著全部是烦恼障;妄想全部是所知障;分别,一分是所知障,一分是烦恼障。《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有个法师他就因为这八个字开悟了。六祖惠能大师就因为听到《金刚经》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
  我们听了一辈子好像也没有感觉,是不是?这就是问题了。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掉下来打在他头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地心有引力。我们就是把整个树的苹果都摇下来,还是不能够发现什么,是不是?根基是很有关系的。(众笑)
  有位法师他读到这句话,他不太会读,但是他开悟了。本来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他不会断句,他就念"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看到这几个字,马上豁然大悟。那样断句也是对的,什么意思知道吗?"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在所知上面去立一个知,这是无明的根本。就是说你分能分所,有一个能见自性的我,有一个所见的自性,你能不能见自性?永远见不了自性。因为你有能、有所。
  其实不需要分能所,当下即是,放下即是。因为分能所的时候,能见就成为见分,所见就成为相分。见相同源都是一个自证分,你把这个自性就迷掉了,所以就流转生死,枉受轮回。
  所以地藏菩萨他的本愿就是教我们,帮助我们开发自性的宝藏:能够究竟开发的时候就与诸佛无二无别;部分开发的时候就是十二、十三、十四的月亮,是菩萨;不知道开发是六道凡夫。
  
  转五蕴成三德
  
  如何转五蕴成三德呢?色、受、想、行、识五蕴,转识蕴成般若德;转色蕴为法身德;转受蕴、想蕴、行蕴成解脱德。
  把我们这个色蕴转变为法身德,法身德是佛的本体,常住不变,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转识蕴成般若德,觉了一切诸法实相,这是诸佛的妙智慧。
  转受蕴、想蕴、行蕴成解脱德,就能够远离一切烦恼系缚,这是诸佛的妙用、胜用。
  因为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能够断执著,就能够超出六道轮回,入四圣法界;能够断分别,就能够超出四圣法界,入一真法界;能够断妄想,就能够圆满成佛。能够修习断妄想的时候,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天台宗所讲的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观行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六即佛意。究竟即佛,彻底断尽执著、分别、妄想。所以最重要的是转念头,转念头的当下就能解脱,所以修行落实于当下。
  我们很多人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疑惑:我念了十年阿弥陀佛将来能不能往生啊?不知道。这样就很麻烦,其实应该"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用阿弥陀佛来保持我们的心清净、平等、觉悟、正觉、慈悲,这样能够转念,就是有正知正见。
  所以什么是地藏法门?我们知道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心地所含藏,所变现的,可见这个地藏法门是广大无边的。依照心地法门来修习的人就叫做地藏菩萨,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如果我们不能转念头就很难成就了。
  你看《弥陀经》上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十劫这么漫长的光阴之中我们到底在哪里流浪?到底在哪里轮回?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了,接引我们,但是我们业深障重,让阿弥陀佛等待了十个大劫,一直到现在我们才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我们听到以后有没有真正彻底地相信?很难说了。没有看破、放下就不是真正地彻底相信。不能转念就不是真正地彻底相信。
  我们好像前面故事里面的刘禅一样,还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此间乐不思蜀,娑婆乐,不愿生极乐,留恋娑婆世界的财产、儿孙,留恋娑婆世界的一切,心心念念不放。你执著于此世,关注于此世,注重于今生今世的名与利,重现世,轻后世,你虽然表面上挂个名说我皈依了,我学佛了,是真正的佛弟子吗?没有真正入道啊!为什么?心与法不相应,心里面所想的都还是世间的名与利,都还是与贪瞋痴相应。与贪瞋痴相应就是与三恶道相应,与地狱、饿鬼、畜生相应,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所以我们最基本要做到轻现世、重后世,这样烦恼会减少,正知正念会生起来。这样能够成就,就不会让阿弥陀佛长垂金手,苦苦地等待我们,我们还是不肯去。
  说个故事,日本有个善太郎,这个人是修净土的,专念阿弥陀佛,他修得很好。
  有一次他到外面办事,很晚了,就到朋友家里借住一个晚上。运气不好就被人家冤枉了。
  他的朋友有一件很名贵的衣服,他家里的佣人起了个坏心,把衣服偷出去藏起来了。刚好善太郎来借宿,住一晚上,佣人故意把善太郎带到放了名贵衣服的房子里去住。第二天早上善太郎就回去了。
  然后他的朋友找那件名贵衣服,要出席一个大型的活动,找不到。想一想,昨天晚上就是善太郎在这里住,可能是他偷去了。那个仆人故意说:"肯定是你朋友偷去了。"善太郎的朋友很生气,马上就要善太郎赔钱。
  善太郎明明受了冤枉,但是他也没有分辩,没有像我们一样,我给人冤枉了,我一定要分清一个是与非。他马上一言不响地就说:"这件衣服多少钱,我赔钱给你。"而且很欢喜地把佛前供的粽子送给他的朋友。
  这个佣人良心发现很后悔,冤枉了好人,马上就在主人面前忏悔,把事情真相给说出来。
  你看这个人修得很好,把那个倒霉的事情能够当作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说法,当作"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我们能不能够做到这样?能不能够把遇到倒霉的事情、委屈的事情,想到是阿弥陀佛逆缘加持我?诸佛的智慧是甚深广大的,在如来了知一切的大智慧之中,他知道什么样子最能够帮助我们。如果顺缘太多,让我们堕落、懈怠、懒惰的时候,如来就会用这种逆缘、违缘加持,让我们觉悟,让我们知道苦,因为苦而生起觉悟心来。
  所以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不要想着佛不保佑我,可能那个真是佛保佑你。如果你太享受了,一切都顺利,你堕落得更快,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所以我们为佛弟子要修福,不要享福,享福的人没有不造恶业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那造的恶业有多大!追求世间表面的名与利,造多大的恶业!?
  所以遇到违缘的时候要很欢喜,也是诸佛加持我们。《百业经》上说:"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乃至于大海的水全部干了,诸佛的悲心也不会离开众生。所以我们要能够像善太郎这样,真正地在感谢佛恩的心情之中,舍离内心的贪欲、愤怒、种种染污,舍离贪瞋痴,这个是真正的出离心。而不是说你出家了就有出离心了,如果你留恋娑婆更糟糕。你能够真正舍离内心的贪瞋痴慢疑,这是修出离心,出离红尘的家,出离三界的家,出离五欲六尘的家,乃至于出离执著、分别、妄想的家,这是真正的出家。
  这样能够每一天都活在极乐世界的光明之中,每一天都欢喜自在,这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厌离娑婆、愿生极乐;真正的修地藏法门,在心地下功夫。
  还有一次天很热,善太郎工作得很疲劳,很晚才回去,哪里知道他的太太不但是没有烧水,饭也没做。他突然就控制不住,很生气,马上手里面拿起一根棍子,准备打他的太太。
  棍子举起来的一刹那之间,他好像听到内心中间念阿弥陀佛的声音。马上就觉悟了,马上就哭着跑到阿弥陀佛面前,把木棍子供在佛前。然后在阿弥陀佛面前忏悔说:"阿弥陀佛啊,你看看这个善太郎今天又原形毕露了。"
  我们能不能这样子,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能不能马上跑到佛前说:"诸佛菩萨啊!地藏菩萨啊!你看看,某某人今天又原形毕露了。"这样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能够这样子就容易成就。
  善太郎这样忏悔,一边哭一边念阿弥陀佛,这个就是修心。
  修心肯定有一点难。如果你一切都很顺利,那不可能的,要生处使熟,熟处使生。
  我们心的习气,烦恼习气,一遇逢缘对境就容易生烦恼,容易造恶业,已经很熟练了,造六道轮回的业,以轮回心造轮回业,受轮回苦。这个很熟练了,我们要使它生疏、使它陌生起来。
  熟处使生,生处使熟。心中间保持正知正念,保持戒定慧,这个很生疏。要渐渐地熏习,多忏悔,生处使熟,使它熟练起来。这样业障分分消,习气分分断,才有成就之一日。
  我们是凡夫,没有办法不起贪瞋痴,最可贵的、最重要的就是一起贪瞋之心,马上能够觉照,能够观照,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能够忏悔,这个是真正的修行。所以需要时时刻刻观照和练习,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地修习地藏法门,在心地上面下功夫。
  这是我们讲"地藏"两个字。
  【菩萨】
  接下来是讲"菩萨":大道心的众生,觉有情,觉悟的有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都是为了说明诸法实相,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能够把真相认清楚就不会迷惑颠倒,就不会造恶业,不会犯过失;我们认不清就会犯错误,就要负因果的责任,就会变现六道轮回。
  清净法界有真如门和生灭门,真如门是圆成实性,生灭门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生灭门之中又有觉和不觉,觉就是佛性,不觉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之中就是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信论》上所说的:"无明一念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无明一念生三细是什么?我们因为无明一念就有了三细相:无明业相、能见相和境界相。无明业相是自证分,能见相是见分,境界相是相分。
  所以这个外在的山河大地,不要认为跟我不相干,依报随着正报转,都是我们真心自性变现出来的相分,迷惑颠倒变现出这个相分来。我们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些人说不好理解。其实很好理解:有情有想,变现出有情世间;无情无想,变现出器世间。我们要觉悟成就了,能够达到智正觉世间。
  境界为缘长六粗,遇到境界的时候长六粗:智相、相续相,这个就是第七识;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这个是第六识;业系苦相这是前五识。
  就像我们前面《楞严经》上所讲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楞严经》上面还说:"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因为你拼命地去追求,想了解一个本性,你想求开悟,能够开悟吗?不能开悟。你求开悟这个心当下就分能、分所,求开悟的心是能,所求的开悟是所,有能、有所不能成就。有能知、有所知,有一个能见的我,有一个所见的本性,这样有能所对立,你就有见分、有相分,难以成就了。
  所以但尽妄缘,即如如佛。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这是三祖僧璨禅师的《信心铭》。但莫分别,洞然明白,不会去分能、分所,就不会产生能所的对立。我们就是因为习惯性的,习惯于凡夫,习惯于去将能所对立,那么就把这个大智慧转变为见分。所以就迷惑颠倒,就有了六道轮回。这样子能够认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能够超出生死轮回。
  【本愿】
  "本愿":根本的誓愿,菩提誓愿。世间法重视立志向,佛法重视发愿,从真如本性之中所发的大宏誓愿,这个称之为本愿。我们看《地藏本愿经》说地藏菩萨在因地所发的誓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唯入地狱,而且庄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以六道众生再三殷勤地嘱托地藏菩萨来教化,把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是代理佛。
  在我们中国也有示现--九华山地藏道场。在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六百五十三年,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二十四岁的时候带着一条白狗,名字叫善听,航海来到九华山,修行七十五年,在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七月三十成道了。这个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这个菩提誓愿很重要,我们受皈依的时候,一定要跟着法师念四弘誓愿,发四弘誓愿,我们身体里面的脉就容易张开。如果执著不放,我执很重,脉就难以张开,因为十法界在一心。心以下的是众生脉,心以上的是菩萨之脉。我们肉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是众生,如果度不尽,摄受不完全,就不能成佛。所以说全身七万二千条脉都要开。
  以菩提心,发菩提誓愿。包括了五种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和六大明点菩提心。《金刚经》上面另外有几种菩提,也是有五种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和究竟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到明心菩提,这个是般若道;出到菩提和究竟菩提,这个是方便道。
  所以《地藏本愿经》上所教的法门是教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教孝,教信,教我们要信因果、信轮回、信业力,才能了脱生死。
  这是我们讲"本愿"。
  【经】
  "地藏菩萨本愿"这是一个别名,"经"是一个通名。"经"的意思是贯、摄、常、法,这些不详细讲了。还有五重意思:
  出生意,能够出生妙善。
  泉涌意,好像泉水涌出来这个样子,意味无穷。真正会读经的人,每一个字都能够知道有无量无边的意思,都能够受到无量无边的启发。
  第三是显示意,显示正理。
  第四是绳墨意,辨邪正,好像以前木匠做木器活一样,拿一个木斗弹一根黑线,照着这个黑线来做。
  第五,经又是径路的意思。
  这是我们讲这个释名--《地藏菩萨本愿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辨体
  
  本经的体是以不思议性识为体。性识,性是真心,识是妄心;性是佛性,识是阿赖耶识。我们刚才讲过了,这个清净法界真如门是圆成实性,生灭门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觉就是佛性,不觉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中间就产生了三细六粗,这是妄心。
  释迦牟尼佛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依据佛陀自己的真心,再依据九法界众生的妄心来说此经。
  
  明宗
  
  第三就是明宗。就是具体修行的方法,本经以不思议行愿为宗。具体修的方法是什么?教孝、教施、教愿、教信。
  教孝,教我们一切修行的根本是孝顺。
  教施,《校量布施功德品》是讲法宝,所谓"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这是弥勒菩萨所说的。布施度可以把一切法都包括起来,整个佛法说到底就是修布施度。为什么呢?六度也可以摄到布施度里面来,"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
  教愿,发菩提誓愿。好像地藏菩萨因地一样,因地为婆罗门女,为光目女,为了救度母亲发宏深誓愿,度恶道众生。
  教信,信因果、信轮回、信三恶道苦。
  所以本经也是称之为佛门中的孝经。
  还有一个《盂兰盆经》,讲目睷连尊者为了救度他的母亲,设盂兰盆供。释迦牟尼佛也是孝顺父母的典范,释迦牟尼佛为父王说净土法门,劝往生极乐,父王往生以后,释尊又亲自抬父王的棺材。而且临入涅槃又升忉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地藏法门,这是教孝。
  我们观经三福上面讲到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是善的标准,三世诸佛成就净业的正因。这个本愿也就是把三福展开来详细地讲。
  
  论用
  
  本经的用是以不思议方便为用,《地藏经》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方便法来度众生,让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契入佛道。《大日经》上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你看我们《本愿经》上说:佛告四天王,"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地藏菩萨用种种的方便来教化我们,我们前面说如果起一个恶念,有一个人来提醒我们,这个就是地藏菩萨方便教化我们。
  佛告地藏,"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释迦牟尼佛了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根基低劣,善心易退,起一个善念容易退失,所以佛告地藏菩萨说,你要用百千种方便劝他们勤心莫退。
  又地藏言:"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一毛",我们正报中间身体上的一根毫毛,这是最微小的了;"一沙"是依报中间最微小的了。你做的善事,很微小的善念,地藏菩萨都会善巧方便度化我们,使我们得大利。
  什么是"大利"?超出六道轮回是大利。不是说你得到那些人天福报,当然凡夫比较执著的时候,菩萨也会善巧方便满众生的愿,但是要如法地求。
  《法华经》上说: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乃至一低头,皆共成佛道。
  这个都是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我们要了解不可思议,最重要的是两种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
  《解深密经》上面观世音菩萨问佛:诸佛菩萨具足无量财宝,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贫穷的人?佛说:众生业力不可思议。
  我们要知道诸佛如来的加持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才能成就;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所以还有无量的苦难众生。经中间会详细地讲。
  
  判教相
  
  本经以无上醍醐为教相。
  我们天台宗的判教是五时八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个是五时。这个教相方面来说是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无上醍醐,最殊胜的圆教。
  《地藏经》是说在《妙法莲华经》之后,《大般涅槃经》之前,这个是"无上醍醐"。
  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
  佛陀在讲完《妙法莲华经》以后,上升忉利天给母亲说法报母恩,在天宫住了三个月讲《地藏本愿经》,二月十四下降到人间,将《大般涅槃经》一天讲完,二月十五示现入灭。所以教相是非常殊胜的圆教。
  
  译者
  
  唐于阗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三藏:经、律、论;沙门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我们回向,明天再详细地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第二讲
  
  暇满身如摩尼宝,多生累劫难一遇,
  今得此身闻正法,获大利益宜修学。
  请大家首先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慈母众生不堕三恶道,速速从六道轮回生死流转之中解脱出来,所以听闻《地藏菩萨本愿经》。
  昨天我们讲到了经首的玄谈,天台宗的五重玄义。释名,本经以不思议人法立名,我们详细讲了地藏菩萨的"地"有七重含意。"藏"是心地含藏无量的自性功德,尽虚空、遍法界。"藏"是心地具足的宝藏,三德秘藏: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如何转五蕴成三德。我们讲到了《地藏经》不单是佛门的孝经,而且是我们的救命经。
  今天我们继续讲翻译者:唐于阗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实叉难陀译为学喜,在唐朝武则天时候来到东土,翻译的经典有《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有两种译本:除了实叉难陀译的之外,还有一种是西晋时候法炬等人所翻译的。
  实叉难陀法师另外翻译的就是八十华严,八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师他在入涅火化的时候舌根不坏,舌头没有烧掉,好像鸠摩罗什法师一样的,所以可见他所译的经典一定是非常的准确、精到。八十华严翻译圆满以后,送给当时的皇上武则天武曌(日月当空照)审阅的时候,她在经的封面题了一首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写得非常好,所以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是用这首开经偈。
  武则天她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太子唐高宗李治继位以后,武则天和许多的妃嫔就都送到感业寺去出家,她在感业寺住了三年。后面写一首诗给唐高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之后李治就把她接到宫里面去。武则天的心计很厉害,但是她前面出家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她的佛学素养还是比较高的。
  在翻译这个八十华严的时候,在平地上面就开出一千瓣的莲花来,一朵莲花有一千个花瓣。可见译八十华严的时候是非常吉祥圆满的。
  《华严经》有三种译本:早期有一种是东晋时候翻译的。华严经,最尊胜,初传来,在东晋。东晋时候支法领到印度去求法,求到了三万六千偈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回国以后请佛驮跋陀罗法师翻译为六十华严,六十卷三十四品的《华严经》,但是不圆满。因为《华严经》本来是七处九会,六十华严仅仅有七处八会。
  所以武则天就派遣使者到于阗国求梵本,以及求得实叉难陀法师到来,有四万五千偈,八十华严就分为八十卷三十九品。
  还有一种是后面唐德宗时候翻译的。唐德宗时候有一次过生日,印度的一个国王就派遣使者送了《华严经》过来给他作为贺礼。那只是《入法界品》,非常详细的《入法界品》,分为四十卷。
  我们朝拜五台山的时候,大显通寺历史上就是华严宗的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常住的地方。它里面有一个祖师殿,从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贤首法藏法师、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到五祖圭峰宗密禅师都有供奉。
  这个是我们说翻译者。
  
  
  
  
  
  
  
  
  
  
  
  
  
  
  
  
【能化之主】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三界二十八天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讲到了三界二十八天。
  六欲天,欲界六层天。须弥山的山腰是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南增长、西方广目北多闻,四天王天;须弥山的山顶是忉利天,四方各八天,中央一天,所以也称为三十三天;然后第三层天是焰摩天;第四层天是兜率天;第五层天是化乐天;第六层天是他化自在天。欲界的六层天《地藏经》中都详细列出来了。
  色界分为四禅十八天。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乃至于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无色界有四禅四天。空无边处地天、识无边处地天、无所有处地天、乃至于非想非非想处天。
  总共三界二十八天。
  忉利天宫神通品是释迦牟尼佛说完《妙法莲华经》以后,为了报母亲的恩德,上升到忉利天去给母亲说法。
  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观佛三昧海经》上面说是父王白佛当往,是父王劝释迦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按照《增一阿含经》的说法是帝释天迎请,帝释天说诸佛成道临入涅槃前,都上升忉利为母亲说法,如来亦应如是。释迦牟尼佛与一千比丘就在安达罗国曲女城边升忉利天。在忉利天三个月为母亲说了《地藏菩萨本愿经》来报母亲的恩德。
  祖师说:
  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尚自有风灾,
  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来。
  我们不要求人天福报。
  
序分


证信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六种成就
  
  这个经首的证信序,六种成就。
   "如是",信成就。如是:是这个样子,我阿难亲自从佛听闻。"如"是指真如本性;佛所说的一切都是从自性之中流露出来,所以称为"是"。虽然都是从自性之中流露出来,但是有浅深广狭的不同。《华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这个是究竟圆满的流露,《地藏经》也是如此。
  昨天判教相我们讲到了《地藏本愿经》是无上醍醐为教相,是圆教一乘法,称性极谈,是如来的根本法。好像树一样,如果我们不要根,只是拿枝枝叶叶插在瓶子中,当时好看,过几天就枯了。这个经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依这个地藏法门来修学,无论你修什么都难以得成就。
  本经也称之为佛门的孝经。对父母亲的孝顺,令父母亲衣食无忧,这是最浅的;然后令父母亲欢喜,自己能够有成就,造福社会;乃至于令父母亲超出生死轮回,这样子才是孝顺。
  兄弟不和睦也是不孝顺,这样子会令父母亲担心我们。我们乃至于把这个孝顺心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法,稍稍违背了自性都是不孝。
  所以孝做到最究竟、最圆满唯有谁?唯有诸佛如来。
  这是我们说"如是"。
   "我闻",我阿难当年亲从佛闻。深一点就是应该说:"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这个不要片面地理解,我们看佛陀他降生到人间的时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一些外道就是不理解,说"唯我独尊",那是不是很傲慢?其实这是不了解。这个"我"是指自性、佛性。
  我们昨天说了,清净法界从流转门来说,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之中,觉称之为佛性,不觉称之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会有"无明一念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这个"我"是指什么?最尊最贵的佛性、自性、真如本性。所以说天上天下唯有真如自性最尊最贵。
   "一时",一时不是数字,我们看经典都是说"一时",没有说某年某月某日,佛在什么地方说法,从来不会这个样子的。为什么?"一"是我们心证到一心的时候,心证到清净的时候。心里离开了一切的执著、分别、妄想就是"一时"。
  心里离开了执著就超出六道轮回;离开分别就超出四圣法界,进入一真法界。乃至于离开妄想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证得究竟圆满的妙觉佛果位。所以这个"一时"是心证到清净的时候,佛陀住在此境界,学生也应该住在此境界,这样子才是真正做到了奉事师长。为什么?师长都是希望弟子能够明心见性,这是称为"一时"。
  而凡夫是三心二意。"三心"是指心、意、识。"二意"是意识和意根,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称为意根。
  这里面教给我们的"一",就是"一时"的"一",就是连一念不生,都不要执著,执著有一个一念不生又错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这是说法主成就。说法主释迦佛。佛陀住世的时候,三宝以佛宝为中心;佛陀入涅槃以后,三宝以法宝为中心。
   "在忉利天,为母说法",我们心安在哪里?经典上说到了四住:
  天住,心安住在十善业道的时候,来生决定生天道。我们很多的佛弟子为什么修行难成就?因为他的心不是与十善业道相应,与什么相应?心中常起贪瞋痴,与三恶道相应。虽然口念弥陀,但是心散乱,心中间妄想纷飞,或者当时念佛的时候可以稍微收摄身心,走出佛堂就是依然故我,人我是非,妄想不断,这样子难以成就。
  第二是梵住,心安住在修禅定,修清净心。
  第三是圣住,菩萨心安住在菩提心。
  第四是佛住,住佛之所住,佛安住在大三空三昧,空、无相、无愿。我们应该安住在念佛三昧。
  "为母说法",母亲摩耶夫人也是大权示现,摩耶夫人因地发愿做佛的母亲。她福报很大了,能够做佛的母亲。但是她福报很大,也只能够生到忉利天去,佛陀出生七天以后,她就生到忉利天去了。一般人就想着:你看这个悉达多太子出生以后只有七天,这个母亲就死了。世间人看起来好像这个悉达多太子命很苦,出生没几天母亲就死了。其实是佛的母亲福报太大了,人间不可能满足她这个福报,所以生到忉利天了。一子成佛,九族升天。他的母亲生到忉利天享天福了。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佛的母亲福报很大,都只能够生到忉利天。
  为什么?再往上就需要有禅定,有禅定的功夫。除了修这个十善业道之外,还要有禅定,世间的禅定。你看编《梁皇宝忏》的宝志公是观音菩萨化身,会集高僧编《梁皇宝忏》度郗氏皇后,也只能够度到生天上。
  所以我们有些人放焰口做超度佛事,他不知道,说放焰口,我们的祖先可不可以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不可能的事情,绝对是不现实的事情。如果这样那好办了,能够超度到极乐世界的话,当年释迦牟尼佛把我们全部超度到极乐世界省事多了。超度最高最高的就度到忉利天。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
  这个不可思议,可见我们这个经是称性极谈,非常不可思议的经典。为什么?因为我们看看出席这个法会的大众是一些什么人啊?非常殊胜,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的诸佛和大菩萨摩诃萨,都来参加忉利天宫的法会。
  我们在什么经典上面看到过?没有!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与会的是什么人?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大菩萨,十方诸佛没有来。而释迦牟尼佛讲这个《地藏本愿经》,十方诸佛全部都来了。所以我们在显密经典之中都没有看到过,唯有《地藏菩萨本愿经》诸佛都来会集。
  佛陀说《佛说阿弥陀经》、说《无量寿经》也只是得到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赞叹释迦牟尼佛,只是赞叹,没有来出席。可见我们这个《本愿经》大家不要轻视,从出席的大众都可以知道,她比《华严经》,比《法华经》,比《无量寿经》更殊胜,是根本法。为什么?表示一切佛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十方诸佛因地最初发心都是由孝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个基础之上开始修的。可见这个不可思议,出席的大众不可思议。
  【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
  十方诸佛都来参加,而且参加圆满了,我们看经上面最后圆满的时候就讲到十方诸佛都在场,他们赞叹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释迦:能仁,表利他;牟尼:寂默,表自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五浊恶世
  
  能够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劫是时间,时间无所谓浊与不浊,是因为下面的四浊,所以也就是讲了末法时期,兵戈纷起、战乱纷飞、疾疫流行,你看我们前面的非典,现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这些是劫浊。
  见浊,末法时候众生的知见不正: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八十八使见惑。
  烦恼浊,末法众生贪瞋痴慢疑,五钝使非常的炽盛。
  众生浊,是末法众生烦恼炽盛,少有智慧,多行不义,不知惭愧忏悔。
  命浊,是寿命短促。
  释迦佛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能够示现成佛度众生,所以十方佛都赞叹。地藏菩萨也是非常了不起,他度那些最恶的众生,五逆十恶的众生,堕地狱的众生,地藏菩萨都发宏深誓愿去救度他们,那其他道的众生就好度了。
  "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不可思议大智慧,所以十方佛称赞;神通之力,救度苦难众生。
  【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
   "知苦乐法"这四个字最重要的是"知",真正的知道,众生苦我们知道,六道众生苦。为什么苦?众生希求快乐。为什么不能得到快乐?怎么样才能够离苦得乐?六道三途的苦乐法,唯有佛陀了知透彻,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最重点就是在"知",就是解门,佛法的重心注重在解门。
  清凉澄观国师华严四祖的《华严经疏》,把《华严经》分为信、解、行、证四分。看过的都可以知道,其中这个解分占了整个篇幅的三分之二,信、行、证只是占了三分之一。为什么当年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没有带大家到念佛堂去念过一天佛?没有带大家去禅堂打过一天坐,参过一天禅?而是什么?而是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天天讲经。可见,解难啦!要真正的明白,真正的知道难。"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所以佛法是知难行易。那你知而不行非真知,你知道不去做,不是真正的知道,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正知正见。
  昨天我们讲到如何去修般若,"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因名般若,果名萨婆若。"
  未成就名空,如何去修空呢?日常生活中间保持正知与正念。
  总之何处行何事,当察自心何相状,
  恒以正知及正念,修行利他佛子行。
  观察自己的心在什么状态下,保持正知正念,这个是真正下手的地方。这个样子我们渐次地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上就讲到了:佛出世的大事因缘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非常重要。
  有些居士说,我学佛很多年了,好像越学越茫然。不知道怎么修才好,今天就看人家说净土法门好,就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明天就跟着去接受灌顶,去修密法,修大威德,修来修去。
  最重要是什么?最重要是在见地上提高。
  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能够真正地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能够入佛境界。你看狗认为那个粪便是香的,跑去吃了,那是狗的知见。人有人的知见,我们要把人的知见转化升华为佛之知见。如何转?不要把这个看为是两体,是一体的。我们只是比佛之知见多了一点点,多了执著、分别、妄想。放下执著、分别、妄想,修行的功夫重点在转念。念头转得过来就是修行人,转不过来永远是凡夫。不是说你表面诵诵经,形式上学一学,不是这个样子的。重要的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把知见转过来,能够转,当下能够契入,所以要有正知和正见。
  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在流传。比如说有一个《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听说湖北有好多居士在学,我看到浙江好多地方都有人在看。正知正见没有树立起来,不知道分辨邪与正,这很能够迷惑人的。我看了一下,今天也有人送过来,之前我也看过。是什么问题呢?一开始我没有注意,是浙江一位法师他给我推荐的,我去他那里讲经,他说有一个墓林僧讲得特别好,真的是证悟的人。我说:"是吧,你拿来我看一下。"我看了一个小时,错得非常厉害,根本基本的知见都没有,基本的常识都没有。瞎说的,说佛三身,说人往生的时候,要命终的人自己变一个阿弥陀佛,自己来接引自己。哪有那个事?!这瞎说的。
  还说什么:只要你按照我这个方法来画波浪,念满一千万,画满一千万的话,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可能吗?这个问题很严重。问题就是:会令到这些人将来堕到地狱中间,而且堕到很深的地狱。为什么?谤法呀!
  假设有个人相信他,然后天天来画波浪,天天来念佛,他画满一千万了。临命终时,但是他平时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虽然是不断地画波浪,但是心中间没有改变,没有保持正知正念,心中间是常起贪瞋痴,那就与三恶道相应,临命终时决定是地狱相现前。地狱相现前他就起瞋恨心了:某某法师不是说了吗?我画满一千万保证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净相现前来接引我,为什么现在地狱相现前呢?他就不信佛了。不信佛法了,临终一念,诽谤三宝。那怎么样?决定堕落到地狱,而且是很深的地狱。
  所以不要认为这个无所谓,看看也无所谓。你有正知正见当然无所谓了,你没有正知正见这个就是不得了,误导无量的众生,断很多众生的法身慧命。
  还有台湾一个人写的《如何解脱人生的种种烦恼痛苦》。还有一个萧平实,台湾的一个居士, 他讲了很多东西,写了很多书。这些人都很勤快的。他一开始是皈依法鼓山的圣严法师。
  后面跟随圣严法师参禅好多年,他就请法师给他印证说:"法师,你看我是不是开悟了?"
  法师说:"你没有开悟。"
  从此以后他就诽谤圣严法师。他说:"以前我以为我师父是开悟的人,现在看起来他没有开悟,赶不上我。"
  他写了很多书,我在广州光孝寺、六榕寺旁边的那些书店,佛教流通处,很多地方看到萧平实的著作。我们出家人要是没有分辨能力,拿来看,这个都很糟糕的了。
  例子很多,有一些都不用讲了,一眼都看得出来的。原来那个青海无上师、卢胜彦这个都是很明显的附佛外道。
  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知苦乐法",要知要解。
  中国佛协和广东省佛协都专门下了文,要求处理好《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要烧掉。也有人还不死心,送到澳洲去给净空法师看,净空法师说:"这个人知见不正嘛。"
  这个很有问题,误导很多的众生。很多的人都看到,这个人修苦行,然后有种种的感应和神通,很崇拜他。但是话说回头,这个法师也是很可怜,他那样修苦行,如果是有正确引导的话,决定成就,是很快的了。可惜都是师心自用,盲目地在修,这个样子很可惜。而且出来说,都不是按照正知正见来说,自己瞎说,这样业就很重。
  所以我们要知道"知苦乐法"。"知"要能够解,要能够解佛法,要能够树立正知正见!
  "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宗喀巴大师说:"应思暇满无常,勿贪现世利乐。"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能不能够舍弃现世的五欲之乐。如果你贪着于现世的利乐,无论你修什么,心都不能入道,哪怕你修密集金刚,最高的法了,哪怕你修宁玛的大圆满法,还是不能成就。为什么?
  阿底峡尊者说了一个比方:根是毒的,那么花果都是有毒的。所以这个是根,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求那些深法。一般人他总是好高鹜远,如何修生起成就次第,圆满成就次第,但是他基础没有修好,没有真正的舍现世,最起码要轻现世、重后世。真正修行成就的话,要舍现世才能够心与法相应,心还留恋现世的五欲之乐,不管你修什么深法都不为深,最重要的是心舍弃现世五欲之乐。
  仲敦巴尊者说了一个门槛的比方。他说有一个人,他总是计划着去印度朝拜,总是在查书籍,在考虑几百公里以外,印度哪个地方道路很难走,哪个地方有危险,哪个地方有一个坑,怎么去防范。
  总是做这些计划,他就没看到眼前,他门槛外面就有一个坑。做好计划准备去朝拜的时候,一踏出门槛就掉到坑里去死掉了。
  我们很多人也是这个样子,有些人学《入中论》,总是在讨论初地菩萨什么果位,什么功德,如何证悟。
  不是不重要,这些要学。但是真正地与我们的心相应是什么法?要真正的出离心,要舍离现世,修念死无常,修暇满难得,修业果如理取舍。
  菩提道的基础是什么?根本法是什么?道之根本依师法,之后就修暇满难得。真正修法的基础是什么?皈依三宝以后,要修业果如理取舍,世间的正见是业果如理取舍。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做好业果如理取舍就非常难得了,不要去一味地注重修那些所谓的深法。
  仲敦巴尊者还说了一个比方:有一个饥饿得差不多要死去的人,忽然来到一个大富长者的家里面,这个大富长者家里面佳肴美味,金银珠宝,样样都具足。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赶快吃东西填饱肚子。如果他愚痴,他不会赶快去拿佳肴美味来吃,而是马上去拿金银珠宝,有用吗?饿死了,你手里面抓那么多金银珠宝有什么用?
  同样的,那些好像吉祥怖畏,胜乐密集,生起圆满成就次第都很重要,都很好,好像金银珠宝一样。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在六道轮回中间,我们很难闻到正法,我们是那个差不多饿得要死的人,我们最重要是什么?暇满难得,业果如理取舍,这是根本。所以要"知苦乐法","应思暇满无常,勿贪现世利乐。"如果这个不能转过来,无论你修什么都不能成就。
  土美仁波切《佛子行三十七颂》上说:
  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为恶业果,
  是故虽遇生命难,终不造罪佛子行。
  如何去终不造罪?不容易啊。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你起心动念之中都是业,都是罪,都在与贪瞋痴相应。你还说我每一天念了多少阿弥陀佛,我每一天诵了多少《地藏经》,我将来会有什么什么成就。看了经典上面说那么殊胜的成就,以为自己会得到了。不可能,那是在做梦,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没有转过来,你不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怎么得到?你得不到。回过头来说这个佛法不灵,这样更糟糕,是谤法。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病根在这里。
  昨天我们说《地藏经》是我们的救命经,没有闻到地藏法门,不管你修什么,很多人肯定的还要回到三恶道中间去。为什么?《地藏经》讲得很明白:"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旋出旋入啊!
  旋出:出离三恶道来到人间,得到人身,甚至于闻到佛法,怎么样?心不与法相应,心与三恶道相应,心起贪瞋痴就与三恶道相应,那怎么样?旋入啊!临命终时再入三恶道。不奇怪,真的有很多。所以李炳南老居士说一万个人念佛,两三个人往生,其他的人到哪里去了?有相当一部分是旋入三恶道啊!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我们门槛外面的这个坑,如果看不到的话,我们很容易就掉进去了。
  你看六祖惠能大师住世说法,几万人闻法,常随众也有一二千人,真正大成就的有多少?四十三位大善知识。四十三个人,那一万个人其他的人呢?还是旋出旋入啊!
  所以我们要明白,要真正地明白这个不容易,"终不造罪佛子行。"所以大家学《地藏经》,不是说我念一念就得到什么功德了,那是种一个未来解脱的种子,今生今世你要转业力为愿力,转业报为示现,那就不可能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明白地藏法门。不然的话,你看那么多人诵《地藏经》,真正懂得地藏法门的有几个?诵以后要能解、能行、能实践。这个样子才是我们《地藏经》上所说的"转读尊经"。我们要"转读尊经",用这个经典上佛和地藏菩萨的教化转变我们的念头,转业力为愿力,转业报为示现。如果不能转业报为示现,你还是难以超出六道轮回。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各遣侍者,问讯世尊。"十方诸佛来参加释迦牟尼佛说地藏法门的法会,并且都派遣他们的侍者,来向世尊释迦牟尼佛问讯。这个表示什么?礼貌、礼节很重要。佛法修学得再好,如果你不懂礼节,贡高我慢,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那果报在哪里?果报多半是在鬼道做鬼王。所以我们要知道问讯世尊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起序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是时如来含笑",十方诸佛都派侍者来问讯世尊了,释迦牟尼佛将要说法以前就放光明云,百千万亿大光明云,下面说了十种光明云。光明云是指我们的自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有百千万亿种智慧。
  整个的《地藏经》我们要明白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分身集会品第二》是说地藏菩萨是能化之主。他是分身无量深入泥犁,深入地狱,以孝行化,令出三途,得生人天。幽冥教主,这是能化之主。
  第二段:《众生业缘品》、《众生业感品》和《地狱名号品》,这个三品是讲地藏菩萨所化之机。所化的是那些五逆十恶的众生,不孝父母,不敬三宝,造业受苦的苦众生。为南阎浮提苦众生,作大证明功德主。
  第三段:是《如来赞叹品》、《利益存亡品》、《阎罗王众赞叹品》,这个三品是说度众生的方法。
  第四段:是《称佛名号品第九》、《校量功德品第十》、《地神护法品第十一》、《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和《嘱累人天品第十三》,这个五品是说成佛之道,说佛法僧三宝。《称佛名号》是讲佛宝,《校量布施功德》这是讲法宝,《见闻利益品》讲僧宝,讲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
  佛陀四十九年说法,中间两次在忉利天说法,最初成佛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上升到忉利天说十住品,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圆满的时候,临入涅槃的时候把《妙法莲华经》说圆满了,就与弟子们上升到忉利天宫去说《地藏本愿经》,二月十四说圆满下到人间来,二月十五说《大般涅槃经》一天就说完。二月十五晚上,中夜示现大般涅槃。所以你看,最初和入涅槃都在忉利天说法。
  
  契理
  
  我们说"大光明云"。
  "大",是不可思议,无法形容。不是大小的大。
  "光明",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性具足光明。佛放光明,我们看经典上佛显神通、放光明,这个光明是自性的光明,不是外在的日月星光。自性光明一刹那中间尽虚空、遍法界。而物质的日月星辰的光明,它有一个传播的速度,外星球的那些很远的星星,距离我们几万光年,几十万、几百万光年,乃至于二百五十万亿光年,光有一个传播的速度。但是自性光明一刹那中间尽虚空、遍法界。
  "云",它表示相有体无。我们可以欣赏它很美,但是你不要执著,你不要想得到它,你得不到的,相有体无。我们对一切万法都要不取不舍,没有得失心,把一切万法的真相都看清楚,一切万法都是可以受用,不要执著,万事万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要有这么一个心,为我所用,我们可以积累无量的福德智慧,可以行菩萨道;非我所有,你要认为是你所有,你就有执著心,你就在搞六道轮回了,就是轮回心。这是说"云"。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
  遇到佛光普照,经典所在之处即是佛光遍照之处。
  "大圆满光明云"这一条是总纲,是说理,底下的九条是说事,释迦佛成道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是理,德相是事,理事不二。
  "大圆满光明云"说理,后面九条说事,这是事理不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大圆满光明云"是讲性德,是讲性,后面那九条是讲相,性相不二。
  "大圆满光明云"是讲体,后面的九条是讲用,体用不二。
  "圆满"是我们的性德。"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我们的性德。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乃至于尽虚空、遍法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九月底听《首楞严经》就会明白,会很详细地讲解世界怎么形成的,见分、相分、自证分怎么分出来的,会详细地讲解。
  这一句"大圆满光明云"就是讲本体,讲理。实际上我们整个的十句"大光明云",包含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都包含在其中。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也都出不了这个十句,可见这十句的"光明云",真的是非常的不可思议。
   "大慈悲光明云",大慈悲只有佛才有。经上说:"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佛心是大慈悲心。大慈悲,是大圆满的慈悲,只有诸佛才有。菩萨虽然慈悲,但是不圆满。圆满的大慈悲是真如本性的性德,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有条件的。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诸佛从他自己亲证的境界之中知道,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自己,一体, 所以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只有度众生才能够圆满自己的性德,自他不二,生佛一体。
  所以比父母亲照顾儿女还要更周到、更细致。为什么?父母跟儿女虽然是至亲,但是骨肉还是二体,两个身体。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是一体,同体大悲,一体才是事实真相,二体就是错觉了,看错了。这个真相谁知道呀?明心见性的人知道,诸佛如来知道。
  所以我们昨天说到法身德,就说到华严境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自己,同体。我这只手生了疮,另一只手是好手,这只好手一定帮这只有疮的手,同体。所以说度众生才能圆满自己的性德。
  世间人只有爱缘慈,我的亲人,我喜欢的人,我希望他好,我希望他快乐,就是爱缘慈。
  大福报大心量的人,他有众生缘慈,看到众生苦的时候,他会帮助他,这是众生缘慈。
  菩萨有法缘慈。
  如来果地上才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我们说"大慈悲光明云"。
  但是怎么样?佛门有句古话: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没有智慧,那个不是真慈悲,那是感情,那成了祸害。
  【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
  "大智慧"和"大般若"怎么分呢?你看,前面说"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光明就是智慧,百千万亿大光明云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我们今天显现的是什么?是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所以要觉悟,要回头,一觉悟当下就可以与佛的大光明云感应道交。
  智慧,大家知道,智慧不是记诵之学,不是世智辩聪。你说你记性好,你有智慧,不是的。那是聪明,那是障碍,所知障。世智辩聪是三途八难之一。
  智慧的主因是禅定,助缘是福德。我们有些同修说我念了文殊心咒,嗡阿惹巴扎拿谛,我念了一百万,或者念了一千万,好像也没有怎么看到开智慧。为什么?智慧的主因是禅定,助缘是福德。
  而且,我们要知道,要先得根本智,再得后得智。否则的话,流于世智辩聪,成为障碍。我们昨天已经说到了妄想、分别、执著,执著全部是烦恼障;妄想全部是所知障;分别,一分是烦恼障,一分是所知障。为什么我们修行打坐,你看我们好多的同修打坐,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昏沉你落在哪里?落在无明里面。散乱你落在哪里?落在妄想里面。如果你没有得根本智,没有修好清净心,不管你怎么修,不是落在无明里面,就是落在妄想里面。这样子难以成就,你说我天天在观修,我在观想皈依境,我在观想资粮田,我在观想吉祥怖畏,不管你怎么做,不是无明就是妄想。为什么?没有根本智。
  所以要修"大智慧光明云"。
   "大般若光明云","般若"是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
  这里面就有个问题了,般若和智慧是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智慧断烦恼,般若破无明。智慧是后得智,般若是根本智。般若是实智,智慧是权智,权实二智。般若是如所有智,智慧是尽所有智。
  为什么我们出家人要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都是修根本智。有了根本智以后才出去参学,才求无量无边的后得智,尽所有智。
  般若无知无不知,般若无知是"大般若光明云",般若无所不知是"大智慧光明云"。所以有定力的人他不会犯戒,这是定共戒;有智慧的人不会犯戒,这是道共戒。实相般若是体。
  "大般若光明云","大般若"又分为两种般若、三种般若、五种般若,种种的说法。
  两种般若是共般若和不共般若。
  三种般若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五种般若就包括了三种般若和境界般若、眷属般若。
  实相般若是体,实相无相无不相。这个无分别的实智,由这个本体起作用,就有自受用和他受用。由实相般若起作用,自受用是观照般若。
  观照般若是我们的自受用,就是过有智慧的、圆满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间随时随地保持观照。整个三藏十二部可以浓缩到五千字的《金刚经》,《金刚经》再浓缩可以归纳为《心经》,《心经》再浓缩可以归纳为两个字:照见。"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见"这是很重要的,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观照,我们日常生活中间,随时随地保持正知与正念来观照,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转变念头,转变念头是真实的修行功夫。
  第二个层次,观照的功夫深了以后,可以达到事一心不乱。
  第三个层次就是照见,见是智慧,事一心不乱以后,这个本具的大智慧显露出来,"照见五蕴皆空",转五蕴成三德,这是"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是理一心不乱。
  所以自受用是观照般若,他受用是文字般若。我们看佛陀的经典,由文字般若也能够启发我们要修观照般若。所以我们诵经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转经,否则的话就是被经所转,口诵心行就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就是被经所转。我们看那个法达法师:"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观照般若的总纲领是什么?《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是观照的总纲领。
  观照般若是身教,我们以身做榜样,生活中间保持观照。文字般若是言教。实相般若是意教,但是虽然是意教,不是起那个意的念头。
  以上说"大般若光明云"。
  【大三昧光明云,】
  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众生的享受都是不正常的,三昧才是正受。
  六道众生的享受归纳起来就是所谓五受了:身有苦受、乐受,心有忧受、喜受,还有身无苦乐、心无忧喜的就称之为舍受,苦、乐、忧、喜、舍五受。舍受是短暂的,如果这个舍受能够保持下去呢?长久保持下去就是三昧了。"大三昧光明云"。
  【大吉祥光明云,】
  什么是"大吉祥"?有正知正见是大吉祥。有正知正见能够转业,能够消灾免难,这个是"大吉祥"。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不会去拿,这个名之为"吉祥"。真正觉悟的人他不会想一生,不会想一辈子,只会想一天。我今天有饭吃、有衣穿,享用有余的话,就肯与一切众生共享,那明天就会更多,这个是"大吉祥"。看不破、放不下的人不单想自己一生一世,还要计划子孙后代。
  【大福德光明云,】
   "大福德",福德是助道的因缘。布施、持戒、忍辱都是福德,精进通五度。福德能够保护正法。护法的龙天他凭什么来护你的法呢?看到你有福有德。
  有德就有福。有个土地庙写一幅对联:
  福德福是德
  正神正即神
  土地公称为福德正神,有德才有福了,正就是神,聪明正直死而为神。有福有德,有德就有福。
  护法龙天看到我们有福德才会来护法。你看哪个真正的修行人会饿死、会冻死?如果有哪个真修人饿死冻死了,这些护法神全部要撤职了。所以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会饿死的。可能肚子饿一点,衣服不够,这个会有的。真正地修苦行,但是绝对不会死亡,所以心不要去向外攀缘。你要心去攀缘,哎呀!老是想到我们到时没饭吃怎么办呢?赶快干什么干什么。这种攀缘心起来你会怎么样?清净心消失掉了。而且护法神懒得理你了,乐得清闲,是你自己攀缘,所以随缘不攀缘。
  内心清净、平等、觉悟,表现在外面就是六度万行,成就真实广大的福报。福至心灵,福德大心就灵,心灵就有智慧。
  这是我们说"大福德光明云"。
  "光明云",光明云还是根本智,还是大般若根本智。
  而且你真正的有福德的话,在这个末法时期,你真修行,护持你的善神比以前更多。以前正法时期修行成就的人多如牛毛,这个护法神也就分拨了,末法时期恶人多、善人少,真修行的人更少,稀有难得,所以很多的护法神围着你。但是如果你攀缘,他也就乐得清闲自在。一个人如果有计较、有分别,那就是没有福气的人。有福的人身心自在。
  【大功德光明云,】
  什么是功德?有些人看到我们佛门的大殿里面摆了个箱子,上面写着"功德箱",你放了钱进去就有功德,是不是这样?肯定不是的了,得一点福德。当然如果你是三轮体空的话,肯定是功德;你不能的话,还是福德。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我以帝王之尊来护持佛法,江南建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几十万出家人,功德大不大?"
  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很扫兴。
  事实上如此,确实没有功德。为什么?他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他分别我有功德、没功德;他执著于我以帝王之尊做了这么大的事情,都是执著心、妄想心,所以得到的是福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这个样子地修功德。功是功夫,德是得到。
  持戒,你持戒很清净就得到定。什么时候是持戒很清净?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修到不见世间过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持戒清净。比如说,你看到某某人持戒不清净,他犯了什么戒,这个样子你持戒怎么会得定?不见世间过的时候,这个功夫他所得的是定。
  持戒是功,得定是德。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大功德光明云"。
  修定是功,得到智慧是德。
  如何修?我们前面讲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观照般若,妄念一起的时候马上就转念头。
  我们净土法门最好了,念佛,提起正念来,妄念一起,好像我们昨天说的那个善太郎的故事一样,马上到阿弥陀佛面前忏悔:"噢!阿弥陀佛,你看看,这个善太郎今天又原形毕露了。"我们能不能这个样子及时忏悔?及时忏悔即是转念,转念就是观照般若。
  观照的功夫深了,自然妄念不起,就达到事一心不乱。
  再往上修就是照见,开了智慧,见到宇宙人生的一切法的真实相。真相是无所有不可得,也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达到理一心不乱。
  【大归依光明云,】
   "大归依",回归到自性。《地藏经》是我们的皈依处,我们依这个经修行,决定不堕三恶道,来生最低是生天;如果我们能够回向往生净土,决定将来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永不历三恶道苦。
  经上说,永不历三恶道苦是什么位置?永远不会堕到三恶道去了,小乘来说是初果须陀洹,大乘是圆教的初信位。
  但是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要依这个《地藏本愿经》来修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依教奉行。如果你会念,不会做,好多人都这个样,我诵了《地藏经》,每逢十斋日我都念了一遍了,好像那个二十八种功德利益我也没看到。你会念,不会做,怎么可能得到?会念更要会做,否则的话怎么样?会念不会做,该怎么堕落还怎么堕落。所以我们要"转读尊经",真正地做好"大归依"。
  【大赞叹光明云】
   "赞叹"就是流通,给大家宣扬、赞叹。把地藏法门普遍地介绍给大众,让每一个众生都能够得到圆满殊胜的利益,这个是"大赞叹光明云"。
  这十句是本经最重要的一段,它包含了整个佛法的教学。一切的经论都不离开这十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离不开这十句;乃至于十方无量诸佛说无量法门,也出不了这十句的范围。所以这十句是讲理。我们说法要契理契机,前面是讲契理,底下是讲契机。下面出种种的微妙音,这个是契机。
  
  契机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这是说出种种的微妙音。
  为什么?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谓的--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根基是耳根最利。我们看经典不明白,我们听经就很容易理解了,耳根利。你看那个讲解,不太容易吸收很多,耳根利。
  诸佛国土的众生根基不同,你看香积佛国,他是味觉最利,我们这是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萨在二十五圣圆通中,他选了一个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香积佛国味觉最利,就一定以香饭为佛事,众生的舌根最利。如果是在香积佛国讲这个《地藏经》,那就不是出种种微妙音,而是出种种微妙香饭,所谓檀波罗蜜香饭、尸波罗蜜香饭、羼提波罗蜜香饭,这个样子契机。上面契理,下面就契机。
  这个微妙音就是讲的六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乃至于以这个功德来度众生。六度,菩萨发菩提心以后,要修六度万行,在日常生活中间待人处事,要广修福慧所必须坚守的六个原则。
  度:到彼岸。波罗蜜多:波罗是彼岸,蜜多是到,彼岸到,到彼岸。所以我们看看经典上佛的教诲,看看经典上佛菩萨的示现,这些觉悟的人他们怎么做的。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对比一下,发现我们的过失就是觉悟。觉悟了之后,把自己的缺点和习气改正过来。这个样子地诵经才有大用处。
  如果我们每天念佛、诵经,念得很多,念得很辛苦,但是察觉不了自己的缺点,也不知道改正自己的习气,不知道如何运用佛法来对治烦恼。这样地念诵只能种下来生或者多生以后得解脱的远因种子,今生今世效果就不会很大了,所以要特别特别地注意。
  你了解地藏法门,明白这一点,知道"转读尊经",那可以得到真实利益。否则的话就麻烦了。"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你依照这个文字表面的意思来解释,来解释佛经那就是错会佛意,那三世诸佛都会喊冤枉。
  有些人诵经他不懂,不了解,就是只会念,表面上去想去做。有些人念《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他就想我生气的时候,我念了观音菩萨,好像还是照样生气。我念了这么久的观世音菩萨还是愚痴。有欲望的时候,好像同样的,还是没有压制住。
  这样子是不理解啊,不是说在念的时候去压制它,而是"转读尊经",通过念观世音菩萨,我们就知道要启发自己的慈悲心,知道众生与我是同体。这样子修慈悲心,众生缘慈、法缘慈、乃至于无缘大慈,不会起瞋恨心。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对我有恩德,你会对父母起欲望吗?众生是未来的诸佛,所以这个样子,念这个圣号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所包含的无量无边的表法的法义。
  念观世音菩萨我们要怎么样?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要"照见五蕴皆空"。一照见五蕴皆空,当下就是转五蕴成三德,这肯定就离愚痴。不是口念,而要口念心行。
  他看到那个《普门品》上面说:"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若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能够"解脱罗刹之难"。他想什么是罗刹鬼国?
  有个故事:唐朝唐肃宗那个时候,有个宦官鱼朝恩。这个人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有权位。他有一次与不空三藏国师,还有皇帝坐在一起。他就请问国师说:"国师,请问《普门品》上面说'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什么是'飘堕罗刹鬼国'呢?"
  国师说:"你不配问这个问题。"
  然后不理他,回过头去跟皇帝说话去了。
  哎呀!这个鱼朝恩气死了,脸都气黑了。
  这时候国师回头跟他说:"你看看,刚才你就飘堕到罗刹鬼国去了。"
  你的心起大瞋恨的时候,你就在罗刹鬼国。你以为在外面?所以我们学经要会学,要懂她的意思。
  
  六度
  
   "所谓檀波罗蜜音", 檀:檀那。檀波罗蜜音就是布施度。有些人说:哦,布施度好修,我捐点钱建寺院,这个我就在修布施度。是不是啊?哪有那么简单,不是这个样子的。你不能做到三轮体空,能不能成就真实的功德,这是个疑问。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修布施度?放下。放下才是真正地修布施度,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
  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佛不二。"只是众生比佛多了一点点,多了执著、分别、妄想。执著就演变成烦恼障,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执著来的。你不要去怨天尤人,都是从自己的执著来的。我们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如何断?断执著,放下执著就是断。
  放下执著心就可以超出六道轮回,入四圣法界;放下分别就可以超出四圣法界,入一真法界。妄想演变成所知障,离开了妄想、执著、分别,当下就是"如如佛","但尽妄缘,即如如佛。"
  所以修布施度,就是修放下:把人我是非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把忧虑牵挂放下,心无挂碍;把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这个是真实地修檀波罗蜜。真能放下,当下成就。
  民国时候有一个修行人的故事,这是虚云老和尚有一次开示说的。因为虚老在鸡足山建了一座寺院,祝圣寺是他重建恢复的。他说昆明有一个圆通寺,这个圆通寺有一位法师有大成就。他怎么成就的呢?就是专门修放下,专门修檀波罗蜜,布施度。
  这个法师出家以前是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父母亲在他比较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很庞大的家产只有他和他的妻子两个人享用,而且也没有孩子。这人很有善根,很肯学佛,而且他也能够放下那个执著心。
  他本来是一个大富长者,富家子弟,他就天天不做什么其它事,就种菜。一边种菜一边念佛。然后菜种好以后挑到市场上去卖。
  他经常很少在家里面,所以渐渐的他妻子变心了,跟外面一个人就比较好。这个人也知道,他也不说话。
  有一次他故意就很早回来。卖菜一般平时出去比较长的时间,他这次一出去马上就回来了,刚好那个第三者正在他家里,吓得马上躲到那个床下面去了。他也知道,也不说话。他很放得下的,也没有请什么佣人,自己做饭,一回来马上到厨房里自己做饭。
  做饭的同时就吩咐他妻子摆碗筷。他妻子就摆两副碗筷,他就说她:"你摆三副。"
  他妻子就很害怕,知道他知道了。然后他就说: "你不用隐瞒我,你叫他一起出来吃饭。"
  没办法,那个人就从床底下爬出来。他也没有骂他,也没有吵,就请他喝酒,请他吃饭,而且夹好菜给他吃。
  然后说:"我一直想出家,不过讲实在话,这个眷属就没人照料,家产也没人照料。所以现在好了,我把这个全部托付给你了。我就心无挂碍,可以去修行了。"
  他就把整个庞大的家产全部送给那个人。真能够放下,放下财产、放下感情、放下执著、放下分别。然后去到寺院里面。
  出家以后还是修苦行,最苦的事情都做。现在圆通寺比较小,原来很大的,很庞大的寺院。整个寺院很多人,都靠他一个人种菜供应大众的生活。
  他一边种菜一边念佛,而且晚上不倒单。他真能放下,所以后来不倒单的时候有一个入处,悟入了,得道了。
  他原来的家里面,那个第三者本来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所以在他走了以后,更加肆无忌惮,两个人就挥霍家产。三五年时间就挥霍一空,就沦落到两个人都要出去讨饭。
  这个男的还经常一不高兴,一不顺心就提这个女的过来打一顿。这个女的想一想就很伤心,就想起她原来这个丈夫在家的时候,还是有一个习气,就是喜欢吃云南昆山的金丝鲤鱼。
  她有一次讨饭,好不容易讨到一点钱,就买了三条死鱼,昆山的金丝鲤鱼。好好地做好,拿一个破竹篮子,提到寺院里面去说:"法师,供养法师。"
  师父说:"我出家吃素不能吃这个,不过你的心意我领了。你既然拿来了,我就帮你去放生。"
  她感到很奇怪,不可能啊,就跟着他走。他提了这个菜篮子就往放生池走。
  不知道大家去过圆通寺没有,那寺院中间有个很大的池塘,池塘中心有一个圆通阁,供观音菩萨的。他就放到那个池里面去。很奇怪,煮熟的鱼放到池里面就可以游动,他成就了,示现的。
  但是我们怎么样?什么是真正的修布施度?放下。真能放下是修布施度。
   "尸波罗蜜音"尸,尸罗。尸罗就是持戒,持戒度。持戒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护正知。《入菩萨行·护正知品》,守护正知与正念,我们才能够持好戒。守护正知与正念,这个叫道共戒。你有智慧所以不会犯戒,功德非常殊胜。世亲菩萨说: "百年布施不如一日持戒。"
  如何持好戒呢?戒是戒自己,不是戒他人,不见他人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要如何观想呢?
  别人的优点我学习,别人是我的法师;
  别人的缺点我不学,别人是我的戒师。
  这个样子你看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师父了,是你的法师和戒师了。这世间哪有什么过?哪有什么善?哪有什么分别心?不是你的法师,就是你的戒师。这样去看。
  在日常生活中间决定不说任何人的过失。一说人的过失,好像你手里拿了一个金盘子去装粪便,自相续在一刹那中间就被染污了,自己也都变成不清净的人了。
  如何做呢?《华严经·净行品》上面讲到大乘修行人,日常生活中一百四十一种行为的发心。讲得非常详细,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出家人把这个《净行品》每一天念一遍。提醒自己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吃,穿衣怎么穿,走路怎么走,上楼梯怎么上,下楼梯怎么下,若见空钵怎么样,若见满钵怎么样,漱口怎么漱,洗脸怎么洗。很琐碎是不是?都是很重要的,每一个行为都能够收摄自己的心。这是真实的用功修行,是一点一滴的功夫。这是持戒度,尸波罗蜜音。
   "羼提波罗蜜音",我们前面讲了"波罗蜜多",彼岸到,到彼岸,也就是度的意思。"羼提"就是忍辱。最好我们能够把《入菩萨行》里面《护正知品》和《安忍品》背下来。
  龙树菩萨说:善妙地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于明觉状态下去利益自他,此即智者。什么是智者?大家都希望成为有智慧的人,什么是有智慧的人?善妙地观察自己的身语意。这是护正知。于明觉状态下,明觉状态是什么?智慧状态。利益自他是菩提心,修福德。这样决定是大觉悟者、大智者。
  所以修行并不是说你整天闭关就是有修行,不是这个样子的。怎么可能呢?那这样子我们要工作的人,我们很忙的人,不是不能修行了?决定不是这样子,而是要你保持正知与正念,净化自心的烦恼染污,这是真修行;能够安忍是真正的修苦行。不是表面上我不吃饭,我就是有修行,没有那回事。当然如果你确实修行到那个地步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勉强,不是说我不吃饭,我专门吃水果,那我好有修行,没有那回事。任何时候能够保持你的正知与正念,这个样子是真修行。
  憨山大师说: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心中间常有世事尘劳在心中挂碍,你躲到深山里面去打坐也是徒然的,杂念不除总是闲。所以我们要这样子去修。《安忍品》上面就说:
  罪恶莫过瞋,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罪恶莫过瞋,为什么?对凡夫起瞋,灭一百劫的功德;对菩萨起瞋,灭一千劫的功德。
  一瞋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一千个大劫好不容易供养佛菩萨那些功德一念瞋心就摧毁了。难行莫胜忍,真修忍辱是真正的苦行,不要去分辩。
  有个白隐禅师他修忍辱度,他平时修行很好。他有个信徒四十来岁,一个男众,也是很崇拜他,很相信他。
  这个信徒有一个女儿,十几岁就跟外面的一个男青年比较好,后面就怀孕了,生下一个小孩子。她这个男朋友就很害怕,跑到很远的地方,不敢担责任。这个父亲很生气,就抓着女儿打,然后就逼她说到底这个小孩子是谁的。
  她这个人很胆小,也不敢说出她那个朋友,她就想着父亲最相信这个师父,就讲这是师父的。
  哎呀,这个信徒气死掉了,马上一把抱起这个小孩子冲到寺院去,把那个小孩子扔在白隐禅师的禅床上面。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说:"你这个伪君子!人面兽心,你的逆种你自己养。"
  然后他师父说:"这样子的吗?那你放下吧。"
  他也没有解释。
  很奇怪了,这个师父他每一天做完功课,抱着这个小孩子,到人家家里面去请那些妇女给小孩子喂奶。不明真相的人就拿石头打他,他也不会生气。
  这样过了好几个月了,那个男青年醒悟过来,听到这个事情,跑过来就向他的岳父忏悔,讲清楚这个真相。
  这个信徒很后悔、很惭愧,马上跑到寺院说:"师父,对不起,我错怪你了。真的不好意思,向师父忏悔。"
  师父也没说别的:"哦,这样子的吗?你抱回去。"
  这个样子地修忍辱度。
  我们要知道这个如法地修忍辱度,羼提波罗蜜度,世间的人我是非不要管它。一个人是好的,是真正修行的,你就是再说他坏,他也不会堕地狱;一个人本来没有那么好,你说他这样好,那样好,他也不会成佛。我们要有智慧,不要给这个世间的表相所迷惑住了。
   "毗离耶波罗蜜音",这个是指精进度。
  忍已需精进,精进证菩提,
  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
  精进证菩提:上等的精进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可以得佛果;菩萨修中等的精进要经历七大阿僧祗劫可以证佛果位;菩萨下等的精进要经历三十三大阿僧祗劫得证佛果。精进,我们总是说善根,说这个人很有善根,什么是善根?世间的善根是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的善根是精进。真正的精进是在心地上用功夫。保持内心的安祥,你就拥有真正的生命。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讲


  我得人身无义恒空过,
  我为佛子未如教修学,
  彼诸暇满精勤励力者,
  愿仗上师三宝共加持。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来听闻《地藏菩萨本愿经》。
  昨天我们学习到了经首的证信序和发起序。发起序释迦牟尼佛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讲到了十种光明云,都是由我们本具的性德所流露的。又讲到了出种种微妙之音,光明云是契理,表示显示这个法门是佛的称性极谈,微妙音是契机。
  昨天我们学习到了毗离耶波罗蜜音,毗离耶就是精进,精进度。菩萨发上等的精进历三大阿僧祇劫可以成佛;菩萨发中等的精进要经历七大阿僧祇劫可以成佛;如果是下等的精进要经历三十三大阿僧祇劫可以成佛。
  所以大家要明白三祇修福慧是什么?是菩萨以上等精进来修行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对于我们来说,那就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了,我们可能是尘点劫,非常漫长。
  月称菩萨《入中论》上面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无论你修福修慧都离不开精进度。
   "禅波罗蜜音",禅定度,六祖惠能大师说:外不著相名禅,内不动心名定。这是真禅定。不是说我们眼睛闭起来,我打坐,我修禅定,那个不是。你那样子打坐,不是掉举就是昏沉。昏沉是落在无明里面,掉举是落在妄想里面,怎么会成就呢?
  所以说禅定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间修,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真正的精进是在心地上下功夫,真正的禅定就是内在的安祥,内心的安祥自在。这时候我们就拥有了真正的生命,就是真正的禅定,自性定。
  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我们经常会听说不起心、不动念,但是对于凡夫来说,你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无明,你起心动念就是妄念、妄想、邪见、邪念。那怎么办?
  对于圣者来说,起心动念也对,不起心动念也对。圣者不起心、不动念是应无所住。起心动念是而生其心。
  对于我们来说不起心动念是无明,落在无明里面;起心动念落在邪念里面,落在妄想里面。这个都很糟糕了,怎么办?保持觉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内不动心名定,是六祖大师说的无念为宗,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念念不执著,念念度众生。应无所住,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个是真正的不动心的意思。我们有些人以前听过开示说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他以为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没有念头,错的。不动心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来修习禅波罗蜜,禅定度。
   "般若波罗蜜音",般若度。五度如盲,般若为导。般若,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不是聪明,聪明是所知障,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灾难。
  所以有时候聪明是一种灾难,聪明反被聪明误。苏东坡有一首诗说:世人生子愿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他说世间的人,生了儿子有孙子,希望很聪明。但是我被聪明误一生,他说他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是后面他又自作聪明,唯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还是自作聪明。
  所以这个是什么?这个是灾难啊,世智辩聪难。智慧决定不是聪明,这个世间有很多的聪明人造恶业、犯罪。真正的有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决定超出生死轮回。
  所以开智慧的方法,我们昨天讲了,不是说你把东西背下来,或者不是说我们学佛法,这里抄一抄,那里看一看,然后自己不去实践,不去观照,然后可以背出来就行了,那个没有用的啦。那你学得再多,你三藏十二部都背下来,也是没有用,只是一个会走路的书架,这个是没有用的。
  如何开智慧?开智慧的主因是禅定,禅定度。你看原来那些练气功的,他直接打坐入静,他以为有什么功能,其实你看看越练这个脸就越绿了。为什么?他前面没有基础。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你前面的那个四者没有的话,你直接去静坐,基本上都会给那些负面的信息加持了。所以说禅定度是智慧的主因,福德是助缘,"般若波罗蜜音"。
  底下是讲四无量心。
  "慈悲音、喜捨音",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这是慈无量心。"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是悲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这是喜无量心。"于诸众生永离贪瞋之心、具平等舍!"这是舍无量心。
   "解脱音、无漏音"。前面种种的大光明云,大圆满光明云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圆满的六度波罗蜜。大圆满光明云是理,那么种种的微妙音,这些六度,就是事。大圆满光明云是体,六度就是相,从这个体和相之中流露出来的自他二利的受用,也是无量无边的。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慈悲音、喜捨音、解脱音、无漏音",乃至于"大云雷音",这些都是它的用。
  自利是四种,利他也是四种。"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是侧重于在自利。
  "解脱":得到自在。解开烦恼习气,解开执著、分别、妄想。脱,脱就是脱离六道轮回。
  "无漏音",漏是指烦恼。烦恼断尽,我们能够断五利使,可以证得须陀洹果,初果,能够断尽五利使。那么能够断尽五利使和五钝使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可以超出六道轮回。"我身已尽,梵行已立。灰身灭智,不受后有。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是无漏音。
  "智慧音、大智慧音","智慧音"是如来的权智、后得智、尽所有智。佛说下一场雨,这场雨有多少个雨点,有多少滴雨,在佛陀明见一切的大智慧中都了了分明。
  "大智慧音"是如来的实智、根本智、如所有智。两种智慧现前,权实二智现前,能够契理契机说法度众生,这个是"智慧音、大智慧音"。
  很重要的了,我们许多修行人,发不起精进的心,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对轮回,对于因果没有真正的信心。没有真正的信心是因为智慧不够。我们已经在轮回之中受了这么多的苦楚,现在如果不解脱,将来还会有无量无边的痛苦,能够相信这种事实的人,他绝对不会畏惧修行中的一些小苦,而产生退怯的心。
  提婆菩萨《四百论》上面说:"沉溺无边轮回苦,愚者尚未生怖畏。"我们在无边的轮回痛苦之中,不能生起怖畏,还觉得好像很快乐,不肯出离,这个是智慧不够。好像我们第一天所讲的刘禅一样,此间乐不思蜀。
  弥勒菩萨《宝性论》上面也说:"慧者信佛语,已信者知苦。"
  接下来是利他。
  "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这个都是表示形容如来说法利益一切众生。"狮子吼音",如来说法如狮子。"大狮子吼",一切百兽闻之皆脑裂。永嘉禅师《证道歌》上说: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云雷音"和"大云雷音","大云雷音"是说如来称性极谈,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会三乘归一佛乘,如云雨滋润草木一样的,法雨滋润众生。如大雷惊醒迷梦一样的,把众生从生死轮回的迷梦之中唤醒过来,这个是"云雷音、大云雷音"。
  
  海会云来集的大众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这个是讲来参加这个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的地藏法会的大众,海会云来集的大众。娑婆世界,堪忍世界,世界很苦,众生心能堪忍。这个就是其性刚强,难调难伏。
  佛世界,大家要明白,一个佛教化的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须弥山为中心,一日一月,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这个是一个小世界,一个小世界它是上到初禅天。
  一千个小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上到二禅天。
  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是上到三禅天。
  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前后出现了三次千,就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它是上到四禅天,乃至于四空天,无色界的四空天。
  所以我们这个佛学常识要知道: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个四禅天,一个四空天有一千个三禅天。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十方佛世界都知道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了,要演说妙法,要说圆教一乘的大法,所以就有无量亿的天龙鬼神都会集到忉利天宫来。
  "天":天人。"龙":戒缓乘急堕而为龙,龙是畜生道,但是有神通,因为因地修行很精进,但是持戒不清净。"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我们看,这个忉利天宫的法会,是一个平等的法会,上至诸佛,下至天龙鬼神,乃至于恶道的众生,都是地藏法门教化的对象。可见我们这个地藏法门也是与净土法门是一样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我们前面也讲过了,会集来闻法的大众,十方诸佛和大菩萨都来了,而且"各遣侍者,问讯世尊。"在其他经典里面没有看到过,这个是最为殊胜的了。佛陀说《华严经》也只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大菩萨来参加,地藏法会是十方诸佛都来了,可见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可见这个法会是一个平等的法会。
  底下就列举了三界二十八天。他这里面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是标了一个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把它另外标出来了。
  【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这个是欲界六层天,就是说这个欲界天的天人还是有欲望,不过比人间的人道众生要轻微,要淡薄,所谓执手戏笑淫。
  "四天王天",他的寿命是天寿五百岁。但是它是以人间的五十年为一天,为一昼夜,人间五十年等于四天王天的一昼夜,这样子的时间观念来计算是天寿五百年。
  四大天王,我们寺院进山门就有个天王殿。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菩萨,表示进入佛门的条件:第一个要生欢喜心,要有喜悦相,慈颜常笑。第二个是要生平等心,拿一个大布袋,不管你什么东西都放在这个袋子里面去,平等对待一切众生。
  后面供奉韦驮菩萨。两边供奉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南增长,西方广目北多闻。大家都要知道这些全部是表法的,我们看到以后就要能够提醒自己。
  东方的持国天王,持国,保持国土、保护国家,小范围就是保护自己。如何保护?尽本份、行中道。东方持国天王拿一个琵琶,弹音乐。这个琵琶要弹得响,怎么样?太紧了弦会断,太松了弹不出声音来,象征着我们待人处世接物,都要能够行中道。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山腰。
  南方增长天王,我们能够行中道、尽本份以后还要求增长,增长智慧,增长福德,也就是求进步、增长。增长天王拿一把剑,智慧剑,斩断无明烦恼。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表示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增长见闻,后得智。他手里拿的是一条龙,龙表示什么?千变万化。我们面对千变万化的世间,都要能够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
  北方多闻天王,多闻天王是多宝如来化现,称为毗沙门天王,一般通俗说财宝天王。他护持修行人财宝不会缺乏,一手拿一个吐宝兽,一手拿一个宝伞。这个表示什么?我们要不被染污,不被世间所染污,而能够利益世间,如莲花不著水,如日月不住空。这个是我们说的四天王天。
    "忉利天",也称为三十三天,以人间的一百年为此天的一昼夜,天寿是一千岁。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称为地居天,因为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顶,这个两层天称为地居天,再往上就都是空居天了。
  "须焰摩天",须焰摩天译为善时分。为什么?因为日月的光明照耀不到,此天的天人自身可以发出光明来。
  "兜率陀天",分为内院和外院,外院是天人所居,享受天福。内院是一生补处的大菩萨。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也在兜率内院为护明菩萨;现在弥勒菩萨也是居兜率内院。
  "化乐天",自己能够变化出五欲享乐之境,自己欢喜享受。
  "他化自在天",化乐天是自己变化出五欲之乐,他化自在天是不需要劳动,他自己去变化,而使其他的诸天为他化现微妙的五欲之境。
  这是我们说欲界的六天。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接下来是色界十八层天,他这里面讲了十九,把那个摩醯首罗天另外单独地分出来了。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四禅是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和舍念清净地定。
  初禅天的天人他脱离了欲界的淫欲等等的粗相, 所以心中喜乐,叫做离生喜乐地定。《首楞严经》上说:"爱念不生,无留欲界",名为梵众天。这个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是初禅三天,好像我们人间一样,梵众天是老百姓,梵辅天是官员,大梵天是帝王,离生喜乐地定。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定,二禅天人禅定胜境定水之心,发本有慧光,名定生喜乐地。发本有光明,所以就有了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
  三禅三天是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永离喜动,所以名为离喜妙乐地定。
  四禅九天,舍念清净地定,这个九天中间包括了五净居天,是那些初果、二果、三果,那些圣人生到天上的时候所居住的。
  【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罗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
  摩醯首罗,也称为大自在天,以定得到大自在,所以称为大自在天,他有三目八臂,乘白牛,执白拂。摩醯首罗天,一般经论上把它归纳到色究竟天里面,有时候也会把它单列出来。其实这是一个概略的分法,详细分是非常多的。乃至于四天王天到忉利天这个中间,还有无量无量的小天,我们学《华严经》可以知道,乃至于无色界的四层天。
  三界之中,色界天以下都是执有;而无色界四层天是执空,执著于空,识无边处地定、空无边处地定、无所有处地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地定。无色界的天人只有神识,没有色身;色界天人是微妙的色身。
  你看,老子他是一个高级凡夫,他就明白:吾有大患,唯吾有身,若吾无身,吾有何患?这个身体是大患。
  但是怎么样?你把她空掉、舍弃掉,还是有个识存在,也就有了识无边处地定天,乃至于无所有处地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天。
  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天的天人,无色界的天人,报尽以后往往多数都是堕到地狱中间去。为什么?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生得高,摔得重。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因地修行的时候,往往就把那个误认为是如来的涅槃境界,等到八万大劫过后,他还是要下堕,报尽以后下堕,下堕的时候,他心里面起了一个诽谤三宝的念头,谤法呀,所以多半都会堕到地狱中间去,谤法的罪极重。
  所以为什么昨天我们跟大家说那个《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不要看,很容易到将来临命终时,如果你平时没有修清净心,还是与贪瞋痴相应,你就是画波浪,哪怕你画够一千万,还是难往生,平时心与贪瞋痴相应,临终地狱相现前,他就起诽谤三宝的心。这个就糟糕了,这个是断人的法身慧命啊。这样的邪书很多,还有什么《地藏菩萨指禅开示录》、《人间游记》、《天堂游记》、《地狱游记》......很多人都奉为至宝,这是没有正知正见,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
  而且非想非非想处天,哪怕他没有堕地狱,他生到人间来也往往是很愚痴的。为什么?因为他那个定之中压得太久了,往往是很愚痴的。所以大家不要认为,好像生天享天福是什么很好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要求生极乐世界。所谓--
  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尚自有风灾,
  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来。
  【一切天众、龙众、鬼神等众,悉来集会。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来集会。】
   "海神、江神、河神",这是水神。海里面有海神,长江、黄河这些有江神、河神,恒河有河神。
  佛住世的时候有个故事:讲那个罗汉--毕陵伽婆蹉尊者,虽然是成罗汉了,但习气还在。
  每次过恒河的时候他不坐船,也不是用神通飞过去,而是命令那个恒河女神说:"婢女,把河分开,我要走过去。"
  然后他从这个恒河的河底走过去。
  这恒河女神就很苦恼,这河水要突然中间分开来,要把这个河床,这个陆地要显出来让他走过去。而且很不礼貌,喊婢女,就是奴婢。她就去到佛陀那里告状。
  佛陀说:"罗汉还是有一点习气,烦恼断了,习气还是有的。你无量生之中都曾经做过毕陵伽婆蹉的奴婢,所以他的神通知道,所以他还是不是那么客气来对待你。"
    "树神",树有神,树比较高,佛经上说树如果超过一个人高,可能就会有神,尤其是那个旷野之中的树,我们斩树之前要先点香,要请那个鬼神先离开,号称为鬼神村。   
  "山神、地神",地神最大的是坚牢地神。
  "川泽神",大川、大沼泽之中也是有神。
  "苗稼神",乃至于庄稼花木都有神,怎么来的?习气来的。比如说你生前很喜欢玫瑰花,死了以后,你可能就附在那个玫瑰花上做玫瑰花神。你什么都不喜欢,就喜欢书,死了以后可能做书神。书神是什么?书里面一条虫子是书神,你专门去蛀书,这个样子是有的。
  "昼神、夜神",夜神,你看《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就曾经参过那个主夜神,主夜神的名字叫善德。
  "空神",空神名为舜若多,"舜若多性可消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天神、饮食神",饮食神是什么?灶神、灶君,主管饮食的。
  【复有他方国土及娑婆世界诸大鬼王:所谓恶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气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我们昨天讲过了鬼王,怎么会做鬼王?他修行很好,但是傲慢心很大,贡高我慢,不懂礼节。你看十方如来来听佛说法都会怎么样,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这个就是给我们做好榜样。如果你虽然是有修行,但是还是我慢心重,往往都是做鬼王。
  "所谓恶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气鬼王",噉精气鬼王也就是毘舍阇,经上说这个毘舍阇鬼好像小孩子一样,专门食人的精气,如果是你晚上睡觉睡了很久,第二天早上起来更加没有精神,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噉精气鬼王给你干扰了。
  "噉胎卵鬼王",他专门守在那些产妇的旁边破坏,可能会难产,乃至于流产、堕胎,种种。
  "行病鬼王",人间的瘟疫是他引起。
  "摄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福利鬼王,比较有福报的鬼王,比方说城隍、土地这些是福利鬼王。
  然后是"大爱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来集会。"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汝观是一切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如是今来集会,到忉利天者,汝知数不?】
  释迦牟尼佛来问文殊菩萨说:"你看这么多人到忉利天宫来会集,来听法,你能够知道他们的数量吗?"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这个不可思议,你看《无量寿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那些大众,数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这个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表示什么?表示地藏法门很圆满,表示这个法门所说的是究竟圆满的性德。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本自清净,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你看,文殊菩萨他是智慧第一,而且是七佛之师,以他的那个大智慧大神力,用一千个大劫这么漫长的时间都无法计算出有多少人来参加忉利天宫的地藏法会,可见这个法门所演说的是究竟圆满的性德。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释迦牟尼佛说:你用菩萨的法眼来计算不能够知道数量,我五眼六通,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用佛眼来观都不尽数。当然佛哪有不知道的,佛是全知的,我们说佛肯定知,佛全知,但是佛知道也无法形容,也无法说明。而且说了出来,我们也听不懂,因为这不是我们的境界。
  释迦牟尼佛初成佛道在菩提树下打坐,凡夫就看到他在树下打坐,实际上是报身在说法,说《华严经》,所以这个不是我们的境界。所以佛说,"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这些大众都是地藏菩萨久远劫以来度化的,那可见地藏菩萨久远劫以来已经是大菩萨。
  "已度",是已经成佛,了不起,你看学生都已经成佛了,老师还是示现做菩萨。
  "当度",是正在菩提道上修行的这些菩萨,圣者。
  "未度",是与会的天龙鬼神大众,以及我们末法有缘听闻到地藏法门的众生。
  "已成就",是已成佛。
  "当成就",是当成佛,正在菩提上修行的圣贤。
  "未成就",是与会的天龙鬼神和我们末法时期有缘听闻地藏法门的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宗分


  文殊请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文殊菩萨向佛请法,以文殊菩萨这样子的无碍智慧,所谓的四无碍智,他肯定会相信地藏法门,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要成佛,都需要依靠心地的菩提誓愿,性德本具的菩提誓愿,要依靠愿力法才能成就。愿力法就是地藏菩萨愿力宏深。所以文殊菩萨以他的这种大智慧肯定知道。他有四种无碍智,证得四种无碍智: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辞无碍智和乐说无碍智。
  但是,世间的小果声闻、天龙八部以及未来世诸众生,未来世诸众生就是指我们,虽然听到"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所以信佛真的很难,真正的信佛是非常难的,我们说我信佛,你真信吗?你说我学佛多少年了,学佛十几年了,我菩萨戒都受了,恐怕是名字菩萨。你说我出家,我比丘戒都受了,我大比丘,可是你真信佛吗?真信佛就是绝对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这是真信佛,这是真正的"即当信受"。所以一般的这些众生"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容易起怀疑心。
  所以文殊菩萨请求释迦牟尼佛,广泛地为大众演说地藏菩萨他在因地的时候发了什么大誓愿,而能够成就这样不可思议的大智慧、大神通。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何况地藏菩萨在声闻辟支佛地。】  
  这是用一个比方来说,地藏菩萨证得十地果位大菩萨的时间都非常漫长,漫长到什么程度?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草、树木、乃至于山、石头,每一个作一条恒河,整个一条恒河的沙,每一条恒河里面的沙,每一粒沙作为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之内,一个灰尘作一个大劫,而每一个大劫之内的尘,也都作为大劫,这个样子无法计算,无法形容这么漫长的时间,地藏菩萨已经证得十地菩萨的果位,已经有这么漫长的时间了,而且是超过一千倍还不止,比这个前面的那个比喻的漫长时间"千倍多于上喻"。何况他在声闻、罗汉的地位上面度众生和缘觉、辟支佛地位上面度众生,更加是非常漫长遥远,所以他的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文殊师利,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什么意思?在未来世,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到地藏菩萨的名字,只要赞叹、顶礼、称念圣号、献供养、乃至于造地藏像,这个功德能够令他一百次生到忉利天去享天福,而且是永不堕恶道。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永不堕恶道这个不容易啊。是什么果位?小乘初果,大乘圆教的初信位。初果是预流果,预入圣贤之流。有这么大功德吗?我们听了很高兴,好了,我有念地藏菩萨,以后我不会堕恶道了。是不是这样?不是。
  要会看,大家要看清楚这里面关键的字是两个:一个是善,一个是闻。你看它的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是什么?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是什么?人天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乘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大乘的善男子善女人,除了前面的两条之外,还要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十一条都要做到圆满,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哪里有做圆满?没有。
  "闻是菩萨名字",这个闻不是你听到了,闻是什么?你闻到地藏菩萨名,闻是指闻慧。闻慧、思慧、修慧。闻慧,你闻到地藏菩萨名,要以名召德,知道地藏菩萨所表述的法门,是自心性德的法门;要启发,要开发心地的宝藏,转五蕴成三德,证得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这样才是闻地藏菩萨名字,你才能够得到永不堕三恶道,而且一百次生到忉利天这样大的果报。
  详细恐怕也要讲一个月,我们现在是略说。所以我们要明白闻,"闻是菩萨名字",闻是闻慧,我们要对地藏菩萨的本愿法门,对地藏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都能够了知,而且一接触就能明了,就能接受,就能依教奉行,就能真正地把这个孝顺心做到最圆满。最圆满是什么?佛地位。一切万法稍稍违背自性就是不孝,这个样子是闻名。
  "威神誓愿",威是威德,神是神通力,誓愿不可思议。地藏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每个人心地的性德不可思议。然后赞叹这个法门,赞叹就是演说了,我们要这样去做,才能够真正地得到这些功德利益。
  底下是讲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为大长者子和为婆罗门女,因地修行的两个示现作为我们修行的典范,作为我们的榜样。
  
  典范一--大长者子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这一段是讲地藏菩萨因地示现为一个大长者子。我们这个《本愿经》里面讲地藏菩萨的示现,作为我们修行的典范有四个,讲了四个例子,两男两女。这一品讲到了长者子和婆罗门女,底下有一个《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那里面也讲到了一个地藏菩萨因地做小国王,发愿先度众生成佛他才成就,然后是做一个光目女。
  做大长者子时候,他所值遇的是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他所发心是因为看到佛陀的相好庄严,就问佛:"佛陀,您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乃至于无量相好呢?"
  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开示他说:"你要证得如此相好庄严的身体,要发长远心,要度一切的受苦众生。"
  长者子就如是发愿,为了度这些罪苦的六道众生,设种种的方便来令他们解脱。
  这里面有深意,为什么要把这个标在第一?这表示我们学佛的人随时随地要欢喜自在,如果你学佛以后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老是说:"哎呀,我业障重。"开口就是这句话,天天愁眉苦脸,人家看到你就怕了,你还说你度众生。
  人家说:"哎呀,你看这个人越学就越忧郁,越学就越愁眉苦脸 ,越学就越倒霉。"看到你就怕了,他还敢学佛吗?
  你这样不是弘法了,你这样就糟糕了,令很多众生怕佛法了,知道吗?这就是把这个例子举在第一的深意所在。
  所以我希望大家学了地藏法门以后,随时随地欢喜自在,身教胜于言教啊。任何事情不执著了,所以任何时候都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你不要开口,他就说:"某某人他学佛以后,性格改了很多,以前脾气很急躁,现在很柔和,以前动不动就发火,现在你怎么骂他,他都不还嘴,而且还对你笑,看样子这个学佛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你不要开口说,他自己心服口服,就要来跟你学佛了。表面上你在学佛、在拜佛、在烧香、在磕头,实际上人家稍微冒犯你一点,你骂得比谁还凶,谁敢跟你学佛?!是不是,这个样子有问题。所以我们看到这个长者子的例子就要明白:欢喜自在是学佛。
  而且还有一点,你看这个大长者子他在什么时候遇到佛?正法时期他亲自见到佛的相好庄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典范二--婆罗门女
  
  底下的婆罗门女是像法时期见到佛陀的佛像,佛陀的正法已经灭了,佛陀已经入涅槃了,她遇到的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她知道她的母亲业障很重,不信三宝,诽谤三宝,所以发愿度她的母亲。
  我们看经文: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衹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又在无量无量劫以前,地藏菩萨因地,那时候有一尊佛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觉悟了,内心的心花盛开了,通过修习禅定,以这个六度万行的因花来得到万德庄严,欢喜自在的佛果,所以称为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这尊佛的寿命很长,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可见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很大,众生福报大感得佛住世的时间就长。
  我们的福报小感得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间八十岁。按照我们汉传佛教说法,说佛陀三十岁成道,说法四十九年,七十九岁。
  可见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大得很,不可思议,所以佛寿命很长。但是婆罗门女没有亲自见到佛,她是在像法时期。正法、像法、末法,好像我们释迦如来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个婆罗门女没有福报在正法时期见佛,佛住世的时候她没有机缘见到。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
  像法时期呢,这个婆罗门女宿福深厚,就是说这个人福报比较大。什么是福报?信仰佛法、恭敬三宝是福报。
  【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
  大家都很钦佩她,很恭敬她,而且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间都能够给大众做一个好的榜样,做一个修行人的榜样,所以诸天卫护,这些护法天神就保卫她、守护她。
  所以我们昨天讲:不怕没有庙,就怕没有道。我们没有修行的话,护法神远离你。
  你要有修行,护法神保卫你,"诸天卫护",都守着你,保卫你。你不需要花钱请保镖,只要你有修行,无量的保镖跟着你走。但是要随缘,不要攀缘,你要攀缘他就不会理你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真修行人饿死过、冻死过。只要你有修行,韦驮菩萨说:三分修行,七分供养。但是我们放不下,心向外去攀缘,那这个本来的清净心就失去了,心就染污了,这个护法神就远离你,他乐得悠闲自在,懒得理你。
  所以我们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精进学修,看破放下,这样子的修行。而且在末法时期造恶的众生多,行善修行的众生少,护持的护法神比以前更多。
  【其母信邪,常轻三宝。】
  "其母信邪",她母亲邪知邪见。
  "常轻三宝",经常轻视三宝。这有个什么问题?可见我们出家人要做好。为什么她母亲会常轻三宝?因为像法时期出家人不一定都如法,所以有些出家人内心有贪、瞋、痴、慢,外在有种种的攀缘,种种的妄想,不如法,所以也是令她母亲轻慢三宝的因。
  【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
  这个婆罗门女,你看她虽然是个外道女子,但是根基好,转过来学佛、信佛,以种种的善巧方便来劝导她的母亲,让她的母亲生起正知正见来。
  【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
  但是这个婆罗门女的母亲不知道珍惜,悠悠缓纵,所以没有完全生信,或者是信一点,怀疑一点,时进时退,这时候就已经命终了。因为什么?因为轻慢三宝。
  【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婆罗门女很有智慧,知道母亲在世的时候不相信因果,造种种恶业,一定会堕到三恶道中间去了。所以她如何度她母亲呢?"遂卖家宅"。你看这个婆罗门女,我们说修布施度是要放下,所以卖家宅,把整个房产都卖掉。"广求香华",尽心尽力求种种的香华,一切的供养,"于先佛塔寺",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佛塔寺院,"大兴供养"。
  【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
  看到佛陀的形像相好庄严。
  【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
  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具一切智。】
  有了知一切的大智慧--一切种智。
  【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倘来问佛,必知处所。】
  你看她对佛的信心很好。如果佛陀住世的话,我的母亲死了,她生到哪里去了,我来问佛,佛陀一定会告诉我她在哪里。
  【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
  你看,这个很了不起,众生有诚心,佛就有感应。她因为这个孝顺心,很孝顺,一定要救她的母亲超出恶道。所以破家财来作大供养,而且一心一意信仰佛陀,感得佛陀虽然没有现身,但是在空中以声音告诉她:"泣者圣女,勿至悲哀",你不要哭了,我可以开示你如何知道你母亲去了哪里。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
  你看她的孝顺心是不是非常好啊,是什么大神对我有这么好的恩德,令我宽心,让我不要忧虑呢?我自从母亲过世以后,昼夜忆恋。我们能够做到吗?白天晚上一心一意想的都是我的母亲,想着我怎么帮她,想着她到底去了哪里?
  "无处可问知母生界",不知道到哪里去问,我的母亲生到什么地方去了。
  【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我们看到这里很感动。感动什么?感动佛陀的悲心不可思议,感动这个婆罗门女是一个孝顺女,孝心不可思议。感得佛陀在空中出声音来开示她:我就是你瞻仰、顶礼的、已经涅槃的觉华定自在王如来。
  【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
  看到你忆念你的母亲这个孝顺心,多少倍超过普通众生的这个孝心。这个是关键,我们为什么求佛没有那么大的感应,我们能不能做到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我们能不能够超过普通众生的孝顺心?不能够。婆罗门女能够,所以感得佛来开示她。
  【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
  婆罗门女听到佛给她开示以后非常感动,悲喜交集。
  "举身自扑"在地上,"肢节皆损",手脚都损伤了。
  【左右扶持,良久方苏,】
  左右,旁边的人把她扶起来,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
  【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
  唯愿佛陀慈悲我,怜愍我,迅速地告诉我,我的母亲生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现在因为孝顺母亲,忆念母亲,身心都将死不久,我也差不多要死了,这个孝顺的心聚到极处了。
  【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
  你说佛不知道婆罗门女的母亲去了哪里吗?知道啊。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她,而是叫她献供献完了,快点回去,干什么?回去你端坐思维吾之名号。为什么?直接告诉她,对于这个婆罗门女没有利益。婆罗门女还是凡夫,但是她念佛可以成就。直接告诉她,她的母亲也难以得到利益,还是在恶道受苦。而让她念佛呢?她成就了,她的母亲也可以超度出来。
  这个《地藏经》把超度法门的原理告诉我们了。不要认为说:我放放焰口,我念念经,你就超度了。很难说,做的法师虔诚,你也虔诚,可以超度。否则的话,不一定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真正能够好像婆罗门女这样的孝顺,"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这个样子真正的孝,孝感天地,诸佛如来都高兴,都欢喜,天龙鬼神都赞叹,都恭敬。
  但是有几个人真正知道孝顺的功德有这样的殊胜?我们说孝顺,表面上做点功夫,买一点水果看看父母,这样就好了。但是父母亲多说几句,觉得:哎呀!这么啰唆、这么唠叨。有没有孝顺啊?现在的年轻人,孝顺心就很难讲了,很多都是厌弃父母,不是孝顺父母,造恶业,他不知道父母亲是福田。
  父母亲是福田,三宝是福田,苦难的众生是福田。父母亲对我们有恩,是恩田;三宝是我们恭敬的对象,是敬田;众生是我们修慈悲心的对象,是悲田。
  我们学佛为什么难以成就?没有大根大本。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好,只是在八识田中种下一个种子。你看现在的人,不是孝顺父母,是利用父母了。
  父母亲年轻的时候,利用价值高,也可以做家务,也有一份退休工资,退休工资可能比儿女工作的工资还要高,儿女们就抢来又抢去:哎呀,妈妈,或者父亲啊,到我家里来住。来住不是孝顺;来住是希望你可以帮我做家务,做保姆,又不用给钱;来住说不定我没钱了,你还可以拿你的退休金给我一部分。这个样子的心,哪里是什么孝顺心?!这个真是不得了。
  在父母亲年轻的时候,如果有几个子女,就好像抢篮球一样,你抢来我抢去,唯恐抢不到手。
  但是年纪老一点了,也不能做什么家务了,这个时候就不愿意啦,好像排球一样推来又推去。"我不方便,我要去旅游,妈妈您先到弟弟家里去住一住好不好?"
  再老一点,风烛残年了,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路都走不稳了;又多病,久病床前无孝子啊。这时候的父母是足球,踢来踢去,就怕踢不出去,踢得越远越好。
  我听到一个居士告诉我说:哎呀!这个儿子媳妇不知道怎么搞的,我这个孙子考上大学了,我给了他多少多少钱,给孙子去读书。这个儿子媳妇还不满意,认为我们两个老人的退休金应该全部给他,他才高兴。而且口里面有怨言说,你看看,你跑遍大半个中国去朝拜,朝山,什么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嵋山,到处去拜你就有钱了,给我们你就没钱了。
  你看讲这种话,我听了以后,真的就摇头了。怎么办?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很多都不知道父母亲是福田。
  什么是福田?我们福报的来源。你要种福田,你才有福报,你要有福报你做事才会顺利,为什么那么多人做事不顺利,他没有福报。为什么没有福报?不懂得修福报,父母亲不恭敬,三宝不礼拜,看到受苦的众生没有同情心,却还觉得他讨厌。这个怎么办呢?
  我们要知道,那些向我们乞讨的人是什么?是财神。你要给他布施,你就种福报,你将来就有钱。所以你有时候看到财神,你都不认识他,你说你怎么会发财?你看到父母亲你都不理,你怎么会发财?这个样子糟糕啊,所以不得了。
  看到婆罗门女,我们要感动,为什么?是我们的典范。地藏菩萨因地,这个样子地孝顺父母,就感得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给她开示。开示她怎么做?开示她念佛。
  "端坐思维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什么是"端坐思维"呢?觉明妙行菩萨开示我们:念佛号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就是"端坐",不间断就是"思维"。这是告诉我们怎么念佛,我们要"端坐思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来念佛。这个婆罗门女很厉害,你看她就修了一天一夜就成就了。
  【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
  她回去以后,因为孝顺母亲,她母亲生恶道,逼她去好好念佛,去修行,所以她一天一夜就成就了,成就了以后她就能够来到这个地狱中间。
  想一想我们真是惭愧,婆罗门女她只是一个外道的,而且是一个女子,念佛一天一夜,她就达到了什么地位?事一心不乱!下面提到的光目女是达到了念佛成片。
  婆罗门女达到事一心不乱,所以她的母亲仗她的这个功德能够升天;光目女只是念佛成片,所以光目女的母亲只是来到人间。
  婆罗门女达到事一心不乱,她就与罗汉平等了,所以她有能力去参访地狱。
  什么人能够访地狱啊?两种:一种是成就的圣者;一种是受业报,去受苦了。
  为什么婆罗门女能够?因为她孝顺母亲。救度母亲的这个心非常恳切,所以才会一心一意地去念佛,念本师佛,念她的本师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所以能够成菩萨。
  她本来是凡夫,是谁帮助她成菩萨?她的母亲,她为了度母亲。所以她的母亲也是有功德的,以这个功德,她的母亲能够离开地狱,能够生到忉利天去。
  我们觉得很奇怪:你看这里面,为什么没有教我们念阿弥陀佛?一切佛都是称赞阿弥陀佛,为什么这里面没有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因为《地藏经》是孝经,要恭敬、尊敬本师,就是念本师。我们念阿弥陀佛之前,也最好是先念三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尊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去念阿弥陀佛。这个是奉事师长。
  第四品里的光目女,她的功夫就比婆罗门女差一点。婆罗门女是定中游地狱,"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她是禅定之中达到事一心不乱,在定中去游地狱;光目女是在梦中间得到佛的感应。
  功夫不同,果报也就不同了。婆罗门女的母亲,仗她的功德能够生到忉利天;光目女的母亲,仗她的功德只是出离地狱,来到人间做一个婢女的小孩子,能够回忆前生的事情。
  前面那个大长者子他是遇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正法时期;这个婆罗门女是遇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法时期。
  这个婆罗门女孝顺母亲,因为这个孝心而修行,她能成就。
  我们要精进,要念死无常。你不精进修学很难说你哪一天会离开,会走了,你哪一天会有个三长两短。中国人说三长两短,知道这个话怎么来的吗?有个什么意外,说是三长两短。三长两短的意思就是这个人命终的时候,先很长很长吐一口气,然后很短吸一小口气,又很长吐一口气,又吸一小口气,最后再很长吐一口气就死掉了。吐了三次长气,吸了两次短气,所以叫三长两短,可以明白吗?(众笑)
  我们看看小孩子一生下来都是哭的,是不是,谁看到小孩一生下来就笑,谁见到过?没有看到过。我们看小孩子一生下来都会哭,为什么?因为人命在呼吸间,小孩子他一生下来,心里面有无限的感慨,刚刚生下来还记得一点点前生的事情,我上一辈子吐出去的那一口气,直到现在我才吸回来,所以很感慨,就痛哭失声。
  这时候这个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子,他心里面会想,哦,今生今世我要好好修行了,千万不能够像上一辈子那样去浪费时间,去混过去了,否则的话,我又会有三长两短的了。虽然是那么想,但是他大了以后就忘记了。你还记得吗?不记得了吧。我们都忘记掉了,是不是?现在可能可以想起来,所以要念死无常。
  我们看底下。"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这是禅定之中到了海边,到了这个业海之边。
  【其水涌沸,多诸恶兽,】
  这个水滚烫,沸腾。
  "多诸恶兽",很多凶恶的猛兽。
  【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噉。】
  到了地狱里面,你看,怎么样?业海啊,种种的铁生的恶兽,来啄食这些罪苦众生。
   【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
  还有种种的夜叉来伤害罪苦众生。
  【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
  因为她念本师佛,所以她自然没有恐惧心,她达到事一心不乱。
  【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
  你看孝顺的人到哪里,天龙鬼神都恭敬她。
  这个无毒鬼王来迎接她:"菩萨,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
  "这是哪里呢?"
  【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要么你就是大菩萨,威神誓愿来度众生;要么你就是业力来受苦,否则的话,就是地狱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非此二事,终不能到"。
  【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这里面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这些宗亲眷属往生以后,四十九天以内,最好是给他做功德。为什么?四十九天中阴身,在这个时间以内给他超度,可以改变他生到哪一道去,本来他生到鬼道的,通过超度他,可能生到人道来。如果你超过四十九天,他已经投生,你再去做的话,也是有功德,可以帮他消业障,增福慧,但是要改变在哪一道,那就很难了。除非你是好像婆罗门女这样的大孝心、大修行。
  还有一个就是说三重海,是身业、语业、意业,所以说"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
  【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趣?】
  "我的母亲刚刚死了不久,不知道她的神识去到哪里了?"
  "魂神",神识,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佛教里面一般说神识,不会说灵魂。世间说灵魂,这个魂哪里灵,一点都不灵。要灵他就不会堕落到恶道中间去受苦了,就是因为迷惑颠倒。所以为什么说神识,不说灵魂。
  一般人有一个不正确的见解,认为我们有个东西,好像一般人称为灵魂,今生进到人的身体是人,一个人我;下辈子住到狗的身体做狗,狗我;再下辈子又到哪里,又是一个身体,就是这个东西进来进去,进入这里进入那里。
  不是这样子的,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在这里进进出出。而是什么?"去后来先做主翁"。我们的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翁",它是好像一条河流一样,今天的河流是昨天的河流吗?表面上看起来是同一条河流的相,但是今天河流里面的河水,不是昨天的河水,昨天的河水已经流走了。
  同样的,我们这个神识是在不断地变化,里面的东西在不断地变化。这个里面我们种善因,里面积累的是善种子,种恶因里面积累是恶种子。这个种子,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种子起了现行,它就报掉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不要有常见,不要有断见。
  【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
  "她在生是做什么的?"
  【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
  "我的母亲有邪知邪见,讥毁三宝。"
  毁谤三宝,不敬三宝,即使暂时用方便令她信起来,很快又不恭敬了。为什么?真正的信佛很难。
  明天我们讲一讲如何是真信佛,这个是很重要的了。为什么学佛不能成就?不是真信佛。这其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哪怕是出家的法师,十年、二十年;哪怕居士们受菩萨戒,学佛二十年、三十年,他都没有真正信佛。你不要以为说,我都有天天做功课,我每天都有念三万五万佛号,我也有受菩萨戒,我也到寺院里面去做功德,我也有去支持建寺院,这样你就信佛了?信,浅信,不是真信,要真信你决定成就。你看这个婆罗门女的母亲,也是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暂时信,很快又不信,又不恭敬,为什么?不是真正了解,不是发自内心的真信。
  "死虽日浅,未知生处",虽然死的日子很短,但是不知道生到哪里了。
  【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
  "你的母亲姓什么?"
  "圣女",前面婆罗门女是外道女子,现在达到事一心不乱了,成菩萨了,所以称为圣女。
  圣女回答说,"我的父母亲都是婆罗门种。"
  印度四种姓,即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祀阶层,地位最高的;刹帝利就是国王,大使、大臣属刹帝利;吠舍是普通的经营工商业和农业的普通老百姓;首陀罗就是奴隶了,最低贱的。
  印度现在还是如此。这个首陀罗跟其他的阶级是划了一个很深的鸿沟,不能交往的。甚至于这个首陀罗去到那个上层阶级的家里面,等他一走,马上都要把那个地表面的泥土都要铲掉,这个是歧视,阶级差别很大。
  这个圣女她的父母都是婆罗门种。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
  无毒鬼王很恭敬,合掌对菩萨说:"请圣者回到你本处,回到人间去,不要忧虑了,不要担心你的母亲,你的母亲已经生天了。"
  【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
  你看,她度母亲是怎么度的?婆罗门女的母亲,为什么能够生天?我们这个超度佛事,超度的理论方法是什么?婆罗门女的母亲如果不是堕到无间地狱去,这个孝顺的女儿也就不会去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去大兴供养,也就不会去一日一夜专念佛号,那么她还只是个凡夫。
  现在她的母亲堕到地狱去了,她又很孝顺母亲,所以她的母亲逼着她精进,精进修行。所以她能够成为菩萨,能够证到事一心不乱,这个因缘是她的母亲成就的。所以她的母亲以这个福德能够生天。如果这个婆罗门女修行不得力,半信半疑,没有成就,她的母亲生得了天吗?生不了天。
  所以我们就有两个启示,第一个启示是什么?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的亲人,我们所看到的人,他们生病的时候在给我们说法。在给我们说什么?说死无常,督促我们修行。你听到法了吗?你听到他说法了吗?没有。我们的长辈,如果年纪大了,生病的时候,时间久了心里面还有厌烦心,这个糟糕。
  这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我们要好好修行,以这个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不是说我家里面某某人病了,我去诵七部《地藏经》,会不会好?你能够"转读尊经",肯定有帮助。如果你只是口念心不行,那就很难说了。为什么说感应不大呢?因为我们心很散乱,念了以后没有照着做,只是口念,那只是口善。
  我们有一句话叫什么?正法沦亡已至喉。这句话有两重意思,表面上看起来是,这个末法时期有些人造佛像,把这个缘起都破坏了。他造佛像就造个佛头,脖子这里断掉了,身体都不造,这个缘起很不好了。有些居士也不懂,他家里面就供个佛头,这个都很糟糕,这个不好,你知道吗?
  还有一重意思是什么?正法沦亡已至喉,虽然是正法,但是我们只是喉咙念一念,心里面没有感动,心态没有转变,不知道拿来对治贪瞋痴,只是口善,只是语善,你只是嘴巴念一念,你说你怎么能够成就?你以为这个经天天念你就成就了,你就成佛了?不知道了。如果你念了以后,你照样起贪瞋痴,我看你该怎么堕落还怎么堕落。为什么?你的心与贪瞋痴相应,贪瞋痴与三恶道相应,这就是正法沦亡已至喉。
  大家要知道,要口念,更要心行,这是最重要的。
  你不要抱怨说:师父,我家里什么人病了,你叫我念七本《药师经》,念七本《地藏经》,叫我放生,好像也没有怎么好。
  是啊,是没怎么好,是这个经不灵吗?是你的心不诚,是你不了解佛法。你嘴巴念一念就好了,你没有去做,没有去对治烦恼。你没有成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作用?种一个将来的来生的种子,你要想今生今世有果报,你去发梦吧!不可能。讲真话,不是给你们讲假话,口念心行最重要。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轻视地藏法门,这是根本法。这个你没有修好,你说你修什么修什么,我说靠不住。你说:我修吉祥怖畏,我天天观想,观想九个头,三十四只手,一十六条腿。你能成就吗?很难说了。你没有基础,这树没有根。
  大家要明白,如法修学抓住根本,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一个启示。
  我们要知道,看到一切众生的苦难相都是在给我们说法,都是地藏菩萨在给我们说法。说什么?说苦。说六道轮回苦,说三恶道苦啊。
  还有一点启示是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恍然大悟,怎样能够真正超度?我们的法师们尤其要注意听,超度的理论是什么?我们帮助亡人,这是个缘起。这个亡人督促我们修行,我们修行有成就都是这个亡人加持我们的,这个亡人是我们成就的增上缘。我们说有亲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所缘缘,这个四缘五果是给我们的好增上缘,所以亡人才能够超度出来。
  我们要想真正地超度祖先,就要学习这个婆罗门女,发真诚心。你念佛念得功夫成片;你放焰口,你专注观想,一心不乱,最起码是非常专注,观想自己是本尊观世音菩萨,这样必定可以超度。这时候你见不见到亡者都没有关系了,肯定超度了。如果你认为说我念几卷《地藏经》,我放一堂焰口,心里面还是妄想纷飞,是非人我,这个亡人得到的利益不大。
  出家人尤其要注意,如果我们做超度佛事,你非常专注地去观想,祈请三宝加持,保持菩提心,把这个被超度的人真正看作是你的亲人,你好像孝顺的儿女一样。以这样的孝顺心来帮助他们就能够有力量,你修行会很快成就,会有很多的天龙鬼神护持你。为什么?这个人他超度天上去了,他能不护持你吗?是你把他救出去的,对不对?但是如果你只是说完成任务,一边放焰口,一边嘻嘻哈哈,这个不得了,这个罪业很重,所以我们要知道超度的理论。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讲
  
  获得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
  昼夜恒时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慈母众生速速从六道轮回的生死流转之中解脱出来,所以听闻《地藏菩萨本愿经》。
  昨天我们讲到了《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释迦如来应文殊菩萨所请,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因地,为我们所做的修行两个典范。
  第一个是长者子。长者子他见到佛的相好庄严,所以发心学佛。表示我们学佛要时时刻刻欢喜自在、快乐无忧。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佛。"我们学佛的人要心胸开阔,身体健康,所求如意,这个是佛教的形象,乃至于超出生死轮回,人家一看到就感到原来学佛这么好,大家都来学佛。
  如果你学佛以后,整天愁眉苦脸的不快乐,社会上的人一看到,学佛的人都是很忧郁的,那千万不要学佛了。那这样子你就把佛法,把佛教的形象破坏掉了,那是佛门的罪人。所以我们身教也要非常的注重。
  接下来第二个例子是讲了婆罗门女。我们想一想,她以一个外道的女子修行,一日一夜就可以达到事一心不乱,那我们看了以后心里面就很惭愧了。我们念佛念了多少个月了,念了多少年了,还是凡夫。为什么?婆罗门女她是真信佛,真正的孝顺母亲,显发了她自己的性德,所以她能够自己成菩萨。她成菩萨怎么成的呢?是她母亲堕到恶道中间把她逼出来的,所以她母亲也仗此功德可以生到忉利天。
  所以我们法师们做佛事,一定要发菩提心,以孝顺自己亲人这样子的心,来至诚恭敬地把做佛事作为自己一个实修的方法,这样自他都可以得到真实的利益。而且自己呢,如果这个过世的人生到天道,他肯定护持我们,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如法,这个亡者要得度就比较难,自身也是业障比较重。
  尤其是一些过世的人在鬼道之中,有些多财鬼、少财鬼,他都有点神通力,他来到以后,你的起心动念他看得清清楚楚,然后你不如法,他起瞋恨心。这就很糟糕,消损你自己的福报,甚至于还有危险。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我们继续看经文。
  【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你看一个人有福报,周围的人都沾光。大家知道,功德其他的人不可能共享,功德是内心的证悟,清净、平等、觉悟,体现在外面就是德相。要有福报呢?周围的人都沾光。你看这个婆罗门女她救母亲,不单单是她的母亲得度,而且当时跟圣女的母亲一起受罪的人也都跟着生忉利天了。
  这里面给我们一个启示是什么?不要认为我们一个人力量很薄弱,不是的。只要肯发大心,你真正修行,你真正成就了,你真正得到念佛三昧了,那我们周围的人都沾光,乃至于我们全中国13亿同胞都沾光,乃至于整个法界都得到真实的利益,都可以消灾免难。这个是真正的行菩萨道,发菩提心,度脱一切罪苦众生。
  【鬼王言毕,合掌而退。】
  无毒鬼王把这个悦帝利生天的情况报告完毕,很恭敬地向圣女合掌退下去了。
  【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
  婆罗门女在定中游地狱以后,又回到人间来,很感激本师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在他的塔像之前发大誓愿。
  【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尽未来劫都会到恶道中间去度那些罪苦的众生。
  【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这个财首菩萨在《观佛三昩经》上面也有说:金幢王子见佛相好生欢喜心,值无量佛获甚深首楞严定。
  金幢王子就是财首菩萨的前生,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
  
  分身集会品第二
  
  我们看《分身集会品第二》,第一品跟第二品都是讲能化之主,佛陀向我们介绍教化我们的主--地藏菩萨。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地藏菩萨他不单单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救度苦难众生,而且分身无央数,到无量亿的世界去救度罪苦众生。"所有地狱处",有苦难众生的处所,可见虚空法界,无边佛刹土都有地藏菩萨在教化。
  【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并且还有许多得到地藏菩萨教化的这些来参与忉利天宫的法会,这些都是因为地藏菩萨教化,所以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永不退转,我们真正地会念地藏菩萨就可以做到永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位不退是发菩提心。行不退是心心念念与地藏菩萨相应。念不退是以自利利他的功德反熏真如,念念流入毗卢性海,可以成佛了。
  【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这些同来的人都是得到了地藏菩萨教化,所以能够超出轮回,都证得圣贤果位,来到忉利天宫很高兴,非常欢喜。能够瞻仰如来,所以"目不暂舍",非常欢喜。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不要说佛陀了,圣者的加持力也是非常不可思议。
  民国时候镇江的金山江天寺,有一个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有些人可能看过介绍他事迹的书,他好像济公一样的游戏人间。他的鼻涕擤出来可以给人家治好肺结核,所以他的洗澡水都有很多人求回去吃的,后来在泰国那边圆寂了。
  佛经上也说佛陀在尼连禅河沐浴的时候,他这个身体洗出来的污垢,鱼吃了以后就会生到天上去,可惜我们当时没有吃到。所以"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
  释迦如来舒金色臂,伸出兜罗绵手来为分身地藏菩萨摩顶。而且说:我在这个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个样子的恶世之中教化这些其性刚强、习气很重,难调难伏的这些众生,让他们降伏自心、"舍邪归正"。舍邪道,修八正道;舍邪念,保持正知正念。觉悟,超出生死轮回。
  "十有一二,尚恶习在",习:习气。佛陀住世的时候依教奉行的弟子非常多,但是还有百分之一二十的人是阳奉阴违,表面上听佛陀的话,背后就不听了。因为什么?因为恶的习气重啊!
  我们现在是佛历二五四八年,佛陀入涅槃已经二千五百四十八年了,真正的五浊恶世了。所以现在的佛弟子怎么样?反过来,真正听话的可能也就是百分之一十、百分之二十,不听话的可能百分之八九十了。所以我们昨天说正法沦亡已至喉。"尚恶习在"。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
  那么佛陀说,他也分身千百亿,以种种的方便来教化众生。
  大家要了解,佛陀确实是悲心恳切、不舍众生。世间人越苦,佛菩萨的悲心越重,好像越黑的地方,那么光明就显得越明显。那菩萨现在也有示现,但是众生的福德比较薄,所以他感得佛菩萨的应化身不是很殊胜的相,可能很普通,我们看不出来。
  以前大家听过无著菩萨闭关十二年求见弥勒菩萨的故事。他最初看到是什么?最初看到是一条狗,这条狗是跛腿的,而且生疮、流脓,脓里面有小虫子。你看,他看到的是这个相。
  后面他真正的有了大悲心以后,去舔那条狗的脓血,不敢给他用手去挤,挤的话会杀死那些虫子,虫子也是众生,跪下去给那条狗舔脓血。一开始脓血是很臭的,气味很难闻,掩着自己的鼻子去舔。越舔越甜,变成甘露。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金色晃耀的弥勒菩萨。
  所以我们自己业重,不是佛光不照,是自己有障碍,佛光普照。我们前几天也说了地藏菩萨随时以化身来教化我们。我们起恶念的时候,有人在旁边提醒我们,告诉我们要保持正念,这人就是地藏菩萨所加持的。所以这是"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来教化众生。
  【或有利根,闻即信受;】
  接下来又讲了四种根基的众生。有的是利根的人,"或有利根,闻即信受",利根,你看舍利弗和目睷连尊者,马胜比丘当时念一个偈子给舍利弗听--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他们是利根,一闻就信受,一闻马上就证得初果,这是利根。什么是利根?听闻到如来的教法,真正依教奉行的人、真信佛的人是利根;我们学了这个地藏法门,真正不折不扣地去按照这个法门去修学的人,也是利根。
  【或有善果,勤劝成就;】
  有些人他还是比较有善根,但是根基还没有很成熟,那么要多闻法、多劝导,然后他自己多闻、思、修,这样也可以成就。
  【或有暗钝,久化方归;】
  有些人暗钝,暗昧、愚钝,"久化方归",要很久很久的时间去教化,才会知道在心地上下功夫。你看那个周利槃陀伽就半个偈子:"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这半个偈子一百天都背不了,但是最后他还是成就了,这是"久化方归"。
  【或有业重,不生敬仰。】
  有些是业障非常重,见了以后一点信心都没有。
  这是讲四种根基的众生。根基成熟的众生就帮助他成就,帮助他成佛,帮助他成菩萨、做佛。我们深信净土法门的人往生极乐世界,真能往生也是即生成佛了。
  有些是有善根,但是没有成熟,就帮他成熟善根。
  暗钝的人,帮他种善根。
  业重的人,不生敬仰的人,也善巧方便令他种下了一个金刚种子。
  所以现在我们造佛像,不像以前造佛像功德那么殊胜。以前的人普遍信佛,见到佛像就顶礼了,这个修的福德很大了。现在的人看到佛像马上就种下一个解脱种子,这个是有福。但是他往往就会诽谤,谤法、 轻法慢教,那么将来受恶报。恶报受尽以后,他以前种的因,那个金刚种子成熟,才会信佛。
  【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佛陀说,你看这些种种根基的众生,佛陀都"分身度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
  不单单是现有情身,而且现无情的万物身来利益众生,让他们得解脱。
  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时候就遇到一个罗汉告诉他说:你要一路求法顺利要学会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他就一直念一直念。
  后面走到沙漠的时候,天气很热,昏昏沉沉失手就把水囊打翻了。沙漠里面的水比黄金还珍贵。全部一滴不剩了。
  但是玄奘法师发誓愿说: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
  所以他还是坚持往前走,人和马都非常饥渴,但是他还是坚持念《心经》。走了很久,这个人都差不多昏过去了,突然这匹马就不听他的指挥,拼命地往前跑。
  跑到前面就看到一个绿洲,一片绿草地中间有水。问题解决了,马可以吃草,人喝水,缓过气来了。然后水重新装满这个水囊。
  再上路的时候,回头一看,绿洲没有了。那个是观世音菩萨化现出来的。这是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
  【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释迦牟尼佛在我们东土化现,示现为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当时智者大师在天台山住的时候,一个罗汉从空中降下来,就拜见智者大师,然后跟大家说:欲来东土礼文殊,不期遇到小释迦。
  这就是说佛现种种身来度众生。
  【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这里面是佛陀把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你看前面佛陀现有情身、现无情身来度化我们,帮助我们成熟善根,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
  其实佛教徒很乐观。有人说:你看将来这个煤也用尽了,石油也用尽了,能源耗尽了,怎么办?但我们相信;在佛陀愿力的加被下,会有菩萨化身为科学家,研究出新的能源,只要众生有福报。药师佛这个愿力是怎么样?世间法成就,在这个中间很巧妙的令出世间法也成就。
  所以这里面佛陀就说现种种身,但是还有一些刚强罪苦众生没有调伏。而佛陀是这一期的教化之中,有缘的众生已经度尽了;暂时没有成熟的也都令他种下了一个解脱的种子,所以要示现入涅槃。
  临入涅槃前心心念念不舍的是我们:"有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
  所以把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跟地藏菩萨说:你看到那些众生在恶道里面受苦,你要回忆起来,要忆念我今天在忉利天宫这样勤恳地、再三地嘱托你--要令这些娑婆世界的众生,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成佛已来的众生,都要让他们得解脱,能够超出轮回。"永离诸苦,遇佛授记",乃至于成就,得到佛的授记,授记将来成佛。
  为什么这里面会是分身千百亿呢?因为众生的根基有千百亿。地藏菩萨接受佛陀付嘱的时候,他那些分身的、无量的地藏菩萨都共复一形,为什么又合为一体呢?就表示本愿是一。本愿只有一个:度尽一切众生,自己方成佛道。
  这里是非常感人至深的一幕,佛陀把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我们第一天也给大家讲了,我们真正的佛弟子,真信佛的人,看到这里确实涕泪哀恋,痛哭流涕。
  第一个感动,感动于佛陀的悲心。临入涅槃心心念念不舍的是我们这些刚强难以教化的众生。
  然后是感恩。佛陀和地藏菩萨累生累劫来教化我们,这个恩德胜过父母亲对我们的恩德。父母亲关怀爱护子女只是一生一世,而且,儿女孝顺父母,父母亲很高兴;如果很不孝,父母亲这个心也就会比较淡漠一点了。我们这样的刚强,难调难化,诸佛的悲心反而更重,累生累劫地来教化。应该是惭愧忏悔地痛哭流涕,我们虽然是过去生中间都得到过人身,但是毫无意义浪费掉了,追逐名与利,虚耗光阴。也曾经闻到过佛法,但是就不肯依教奉行,所以现在都还在流浪生死。
  "戒定慧生佛出世,贪瞋痴起佛灭度。"内心中间保持正念,恒生戒定慧的时候,佛在我们心中;内心中间生起贪瞋痴的时候,心中的佛入涅槃了。所以要恒时保持正知与正念。
  现在的人说话,都是没有真正地体解这个深意,都是顺口说出来:"噢,只要心中有佛就好了。"你心中真有佛吗?往往作为一个借口。"哎呀,我也不用供佛像,我也不用诵经,我也不用拜佛,只要心中有佛就好了。"你心中真有佛吗?你心中有戒定慧吗?戒定慧生佛出世。这些人说滑头话,很轻易地说出来,自己根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们惭愧忏悔啊--
  佛出世时我沉沦,今我出生佛灭度,
  忏悔此生业障重,不见如来金色身。
  我们看到这里面,佛陀把我们托付给了地藏菩萨。
  宗喀巴大师 《菩提道次第摄颂》上面说:
  死后难保不堕落,能救此畏唯三宝,
  故应勤修正皈依,终不毁犯诸学处。
  谁能够保证自己将来临命终时不堕落到三恶道啊?
  第一个,死无常,什么时候走不知道。你不要说只有有病的人才走,我身体很健康,那不一定。不要说只有年老的人才走,我还年轻,那也是不一定。有些活到八九十岁还在人世间,有些小孩子刚生下来就走了。而且,这个阎罗王他要派鬼卒来抓你的时候,他也不会说先给你打个电话,拍个电报来的,想来就来。所以不要觉得那么有把握,我现在不会死,不要那么想。这样才能精进,念死无常。
  复应善思诸业果,如理取舍乃能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保护我们远离恶趣的正皈依就是法,现在来说就是业果的如理取舍。
  
  本经的核心是教信教愿教施教孝
  
  所以本经的核心是什么?教信,我们要真信佛,真信;教愿,发菩提誓愿;教施,修布施度。
  我们前天讲了什么是真布施:彻底放下,放下执著、分别、妄想是真布施度。
  教孝,孝顺父母是修行的根本。
  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不会出离因果两个字。万法皆空是体,因果不空是相。
  所以我们有些人求法,他老是求高法,然后知见不是很正,求法以后的话,世间也要满足,就到处求护法神,求黄财神灌顶,五姓财神灌顶,求什么财宝天王心咒,天天拿什么酒去供。
  
  业果才是最大的护法
  
  你知道什么是最大的护法吗?业果才是最大的护法。不是说你念个格萨尔王这样就行了。是不是这样啊?业果如理取舍这是最大的护法了,保护我们不堕三恶道,超出六道轮回,保护我们证悟。
  如果你业果没有如理取舍,你认为说,你学学中观,修修什么大圆满,你会开悟,你会证入空性智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先得业果不诬慧,后证人法空性见。"首先要得到业果如理取舍的智慧,而且真正去实践,才能够促使你证得空性智慧,才能够让你开悟。道次第开始是修暇满难得,修法的开始是如理取舍业果,这个是世俗的正见。世俗就是指凡夫,对于凡夫来说应该以这个作为最主要的正见。
  这样我们才不会辜负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把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也才不会辜负地藏菩萨累生累劫教化我们、救度我们。我们再也不要"旋出旋入"了,尽此生要超出轮回,往生极乐,再也不要旋入地狱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至弥勒出世",菩萨要下生成佛,那时间还长着呢,兜率天宫的四千年,等于我们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会下生成佛。他下生成佛的时候,他就会作是念:"是诸众生,皆于佛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遣来付我,我今受之。善哉!释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众生,来至我所。"
  如是三赞释迦牟尼佛已,为众说四谛。第一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罗汉果;第二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果;第三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果。
  弥勒佛成佛的时候,他就讲这些众生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之中都种过善根了,释迦牟尼佛把他们交给我,我要成熟他们。
  所以龙华三会说法,第一会说法成就罗汉果的对象是什么人?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中受过五戒的人,我们都受了五戒;第二会得罗汉果的是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中受过三皈依的人;第三会得证罗汉果的是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中,一称南无佛的人。这个很容易了,我们要尽量地接引很多人,能够一称南无佛,虽然很遥远,但是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他还是有救,所以我们要勤修行。
  但是大家还要记得出家人(受戒的比丘)不要骑马,在《普贤章经》上弥勒菩萨说:"我当来世,生阎浮提,先度释迦末法弟子,唯骑马比丘,不得见佛。"不要到哪里去朝山,我走不动了,刚好有马骑上去自己省点力气,上次去五台山有没有哪个比丘骑马?可能没有吧。
  所以这个"遇佛授记",你看,托付给地藏菩萨度化他们。"遇佛授记",授记,授记将来成佛。十二部经之一,佛经的十二种体裁,偈曰:
  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
  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广论议及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
  我们前面说了这个无量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来承受佛的托付。"共复一形",表示本愿只有一个。
  "涕泪哀恋",为什么?悲这些众生造罪呀;悲这些众生刚强难化呀;也悲如来的慧日将沉了,慧日将隐没,如来将要示现入涅槃了;也悲我们这些众生,业重难以接受教化。而且这也是给我们做榜样,菩萨非常谦虚,"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都是因为佛的接引,能够得到大神力。大神力是现在外面的用,大智慧是体,是理体。智慧德相,智慧是理,德相是事。事----体现在外面的就是给众生做一个道德的榜样,修行的典范了。
  【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
  菩萨分身在无量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都可以度百千万亿人,令他们"归敬三宝",进入佛门。皈依三宝是进入佛法之门的通行证,"永离生死"超出六道轮回,乃至于涅槃乐。暂时的安乐是人天乐,究竟的安乐是涅槃的乐,常、乐、我、净,涅槃乐,证得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只要在佛法中做小小的善事,微小到什么程度呢?"一毛",是正报最微小的单位了,身上一根毫毛。"一沙一尘",是依报最小的单位了,一粒微尘、灰尘,地藏菩萨都渐次地教化他们,度脱他们,"使获大利",使获大利是超出生死轮回,得到成就,这样的最大的利益。
  【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地藏菩萨很勇猛精进地接受了佛陀的嘱托,而且让佛宽心。"三白佛言",三次对佛陀说:"请佛陀不要为后世恶业众生为虑,不要担忧这些后世的恶业众生。他们难以解脱,我地藏菩萨会教化他们。只要他们种小小的善根,乃至于起一个善念,我地藏菩萨都会让他们成熟善根,增长智慧。"
  "后世恶业众生"是谁啊?我们。所以我们要真信佛,学习佛陀。
  你看如来的智慧德相,什么是智慧德相?各方面都是,我们世间人说十全十美,净空法师把它归纳说十句话: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体现在外面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十全十美。
  我们业障众生也是十全十美,不过不是这个,财、色、名、食、睡,贪、瞋、痴、慢、疑,恐怕都有,也是十全十美。这个就很糟糕,那你就是业深障重。所以我们要真正地痛切忏悔,然后真正地依教奉行。
  地藏菩萨已经发了誓言,在忉利天宫的会上接受了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而且三白佛言,三次对佛陀说:"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所以我们不要让地藏菩萨失望,要勇猛精进地学修。
  【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我很高兴你能够有这样的弘深誓愿,广度众生。而且是度这些最难度的众生,五逆十恶的众生最难度了,堕入地狱,地藏菩萨到地狱中间去度众生,其他道的众生当然就好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9 05:27 , Processed in 0.31985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