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子 食素几载,感慨良多。原本出于善意,却经常遭到非议。在此有必要说明,我选择素食不是宗教原因、不是怪癖偏食、不是吃腻了大鱼大肉、不是没钱买肉、也不是为减肥……那缘何素食呢? 素食乃是一种有益于保持心性淡泊清爽、身体洁净轻灵的个人选择;素食是一种简单的恬淡的生活方式,西方有一句时尚语”Simple is beauty”(俭就是美),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不谋而合,庄子云:“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从可持续生存的伦理角度看,素食有利于人和人的公平、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对生态的减负、环境的减污来说,素食是我们每个个体呵护地球母亲最易做到的、最力所能及的善举(非暴力的环境友好运动)。 素食是一种爱己、爱人、爱后代、爱生灵的,有责任、有理性、有信仰、有担当的、博爱的生活方式。况且,素食能使您“身材苗条、皮肤细腻、才思敏捷、性情饱满”,何乐而不为呢?我们俗语说某某健壮得跟“大牲口”似的,就象英语里的”As strong as horse”, 那大马、大牲口,不都是食素的吗?
二、 国际趋势 记得前年,我白天在北大做素食讲座,晚上,世界著名女科学家珍古道尔也来北大做演讲,她就是一位坚强的素食主义者,并且是我选择素食的影响者之一。尽管我的素食还很局限,只是不吃鸟兽即畜禽之肉,而且是在尽量有条件的情况下素食,如果没条件,或者若因食素的要求给人添了麻烦,就只好随大溜。对此,北大素食协会张丽萍博士曾安慰我,只要心系生灵,就够了。 在国际上,有个国际素食协会(International Vegetarian Union),其前身叫素食者联合会(The Vegetarian Federal Union),1889年成立,其成员可严格戒肉、禽、鱼,也可以是不戒奶和蛋的蛋奶素食,包括纯素食、蛋奶素、蛋素、奶素。看来,素食不必严守戒律,但应申明,为何素食。 每年圣诞节的前一个月,11月25日,是世界无肉日,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连许多素食者都未必知道的纪念日——素食者的节日,这个1986年发端于印度的世界无肉日,当时有950万人响应,当然,在印度,食素自有印度教“戒杀”之信条的社会基础,但作为有几千年道教、佛教历史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我们总不该越文明就越“大开杀戒”吧。古诗云:千百年来碗底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非典肆行,有人把祸水泼向果子狸等动物,试问,你若不鱼肉邻里——动物们,你若不饕餮生灵、肆无忌惮地吃野味,又何谈“非典”病从口入呢? 西方国家不仅无进食野味之风,而且素食之风愈刮愈烈。 英国:1945年有10万人食素,1998年已达400万人,而且82%的英国人越来越偏于选择素食。特别在疯牛病之后,年轻的素食者更多了,也许是吓的,但在他们当中,44%为道德因素,22%为健康因素;只有9%是出于对食物成分的恐慌。 意大利:这个作为地中海特色的国家,本来意大利菜是离不开肉的的,但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在匹萨中用蔬菜代替了牛排,在仅有5700万人的意大利,竟然有150万素食者。原因是害怕荷尔蒙、害怕胆固醇、害怕疯牛病。还有很多人是出于生态道德和动物的人格化。 德国:汉堡包之名,源于德国的汉堡,而今,德国人又发明了素汉堡:以洋葱、生菜及豆腐做馅儿,不再放牛肉。在德国,素食者中文化人居多,柏林大学的学生推崇的健康餐,就包括了素汉堡。 美国:美国的素食跟两本书关系很大,可谓掀起了一股股素食风潮,一本是1971年出版的《一个小星球的饮食》,一本是1987年出版的《新美国的饮食》,前者揭示肉食造成的巨大资源浪费:一份肉食竟需14倍的谷物喂动物产生,在美国,养牲畜消耗的谷物占全国谷物的80%(全球的谷物有40%用于饲料);后一本书揭示养殖场及畜牧业对地球生态的破坏,肉食使美国人在农业、资源、、医疗、生态环境(如1960年-1986年为给欧美居民的餐桌供应肉食,中美洲近一半面积的雨林被夷为牧场)等方面付出巨大代价,为防病、为健美、为长寿……现在,美国的素食者达1200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