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21|回复: 5

[佛化生活] 5月13日是母亲节,感恩祝福天下的父母——愿同修们都来践行并推广“顶礼父母”工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广“顶礼父母”工程


作者兼倡导者:释清净法师


孝道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圣人之德,无非孝悌而已矣。古人崇信《孝经》,身体力行,移孝作忠,爱敬一切。孝悌作为一切仁义道德的根本,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与践履。

佛教的孝道理念

佛教倡导知恩报恩的人文理念,对孝道尤加重视。《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证知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然与儒家孝道孝行相比,佛教的孝更具深远博大的内涵。佛教的孝不仅应报答今生父母之恩,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的一切父母之恩。孝行不仅停留在赡养承欢的世间善法层面,并且提升到令父母出离生死轮回的出世法的高度。“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莲池大师语),能劝勉父母念佛生到西方净土,即是大孝。

孝道亦是菩萨从初发心到圆证菩提的不竭原动力。地藏菩萨因地为婆罗门女及光目女,皆因救母,始发弘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由孝心引发的广大悲愿,助成心地宝藏的无限开启。释尊将入涅槃,以人天之众,嘱累地藏菩萨,救群迷于末世,待弥勒以当来。此与孔门心法传承给以孝著称的曾子,若合符节。《孝经》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证知孝养父母不仅是做人学佛的基石,亦是开显自性功德的金钥匙。

《本事经》云:“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曾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深恩。所以者何?父母于子,恩极深重:所谓产生,慈心乳哺,洗拭将养,令其长大,供给种种资身众具,教示世间所有仪式,心常欲令离苦得乐,曾无暂舍,如影随形。父母于子既有如是所说深恩,当云何报?若彼父母于佛法僧无清净信,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生净信。若彼父母无清净戒,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受持清净禁戒。若彼父母无有多闻,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听闻诸佛正法。若彼父母为性悭贪,不乐布施,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经中阐述了真实报答父母深恩的方法。

顶礼父母工程

2008年8月份,笔者和一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居士团队一起学习《佛说吉祥经》。讲到“奉养父母亲”一段时,笔者对在场的年轻人做了一个现场调查:

曾经“拜过佛”的请举手,五、六十人全体举手;
曾经“给出家师父顶过礼”的请举手,五、六十人全体举手;
曾经在春节或者父母生日时“给父母磕过头”的请举手,五、六十人无一人举手。

笔者讲了《观经四帖疏》中善导大师讲的一个故事:《一钵饭佛都不能消受,但父母能消受》(编者注:故事此处略去……见这个网址链接: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298166

佛,出世福田之最;父母,世间福田之最。于是,笔者给所有在场的居士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回家把父母请到主位坐好,恭恭敬敬跪下,望着父母饱经沧桑的满面皱纹和无限牵挂默默慈爱的眼神,说三句话:

1、爸、妈,为了照顾我,您二老一辈子受苦了,孩子给您磕头了!(顶礼一拜)
2、爸、妈,我年轻不懂事,有时惹您生气,让您担忧,让您牵挂,我在此至诚忏悔。(顶礼一拜)
3、爸、妈,我非常感恩,是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庭,给了我疼爱,给了我一切,今后我一定好好孝敬您。(顶礼一拜)

同时宣布,所有完成作业者,请在“释清净博客”上留言,笔者将为其写消灾延寿牌位,并启建七七四十九天准提火供为天下孝子祈福:忠厚传家远,孝道继世长;奉养父母亲,是为最吉祥。

笔者将此活动命名为“顶礼父母”工程,并劝请参与此活动的佛子每人发心劝十人“顶礼父母”,并代代相传。仅一年时间就有近万人给父母顶礼,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顶礼父母应从自己开始

在“顶礼父母”工程推广中,也发现一些“光说却不练,说好却不干”的现象。一次,见到一个老居士,和他谈起最近在做的“顶礼父母”工程,他说从博客里看到了,是一件大好事,很令人感动。问他有没有回家顶礼父母,他诧异的说:“我是老居士了,觉得自己平常就很孝顺父母,不必太过形式主义,也要顶礼父母吗?我认为你是为了教育年轻人才搞得这个活动呢?”笔者告诉他,磕头礼是中华民族以肢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至高崇敬和感恩的传统方式,拜天拜地拜父母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而今天的我们却觉得给父母磕个头匪夷所思,很难为情,有的父母在接受儿女礼拜时,表现出受宠若惊、诚惶诚恐、连声称谢的场景,令人心酸。

从三皇五帝、周公孔子等古圣先贤无不是以“礼”教化民众,我们自誉为礼仪之邦,然而传承数千年的礼仪却在我们这一代中断。现在年轻人之所以不懂,就是因为我们老居士没做给晚辈看。我们有责任重续孝道的传承,中兴“礼仪”,代代相传。否则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民族的罪人。有的人开玩笑说:“我不需要孩子们对我好,只要他们过得好我就心安了。”可是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不能传承孝道的优良传统,他们就学不会,他们的后人也就学不会,得不到后人的孝敬,能算过的好吗?年轻人给父母磕头觉得难为情,顶撞父母却觉得很时尚、有性格、理所当然,这一切责任都在于长辈自身未作,也未传承后人。






顶礼与忏悔

一次,在一个寺院讲课,休息时,一个女居士问:我儿子上高三了,很不听话,不爱学习,我批评他一句,他就恶狠狠地顶我十句,不管当着什么人的面,让我很下不了台,搞得我现在都怕看到儿子。师父,你说我念哪个咒儿子就听话了?

清净说:你念“孝养父母咒”就可以了。

居士连忙问:这个咒怎么念,师父快教我?

清净问:你学佛几年了?

居士说:三年了。

清净问:你相信因果报应吗?

居士说:相信。

清净说:因缘果报是佛教的基本理念,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孩子不听话,让你生烦恼,这是你正在承受的“果报”,以此推论,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因”造成的?

居士说:难道是我不听话惹父母生气造成的?可我和父母关系一直很融洽,没有什么问题。

清净问:和公婆关系如何呢?

居士脸红了:我和婆婆关系和不来,好几年不上门不说话了。

清净说:问题就在这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你作为晚辈和公婆冷战,令公婆伤心烦恼,你必然收获来自晚辈带给你的伤心烦恼。这就是因果报应,属自然法则,任何人都要遵循这个法则。

居士问:那怎么就能让儿子变好呢?

清净说:回到家向公婆磕头认错,沉痛忏悔,从此作个孝顺媳妇,恶因改变了,儿子就改变了。

居士说:我婆婆为人毛病很多,很难相处,我不能向她认错,更不会给她磕头。

清净说:那也可以。现在你儿子惹你伤心烦恼,你放心,他会得报应的,他的儿子也会如此对他,他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也会如此,以此类推,你们家族可能因为你的行为要代代出逆子。

居士紧张了:有这么严重吗?

清净说:你既然相信因果,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会不会这样。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居士沉默了。

清净说:父母于我们的浩瀚恩德,无与伦比,抚育子女的艰难辛酸,唯天地乃知。公婆把辛苦养大的宝贝儿子送给你做老公,让你有了一个家,为你撑起一片天,你们花前月下浪漫,父母独守空房垂泪。你不知感恩报恩,还抱怨不休,搞得公婆伤心,丈夫为难,儿子忤逆,家族蒙羞。因为你与父母不和,自此代代不和,如果就家族来说,你是家族的罪人;就民族来说,你是民族的罪人。

居士继续沉默。

清净说:你天天诵经念佛,四处朝拜,却不知父母就是家中佛;你对放生的鱼鸟充满慈悲柔情,对公婆却横眉冷对;你走街串巷不辞劳苦积极参加慈善救助活动,对父母却几年不上门不过问。你自称是行菩萨道的佛弟子时,是否心中有愧?你力劝自己的同事一起学佛时把佛法说得天花乱坠,回到家面对处处冲撞你的儿子却束手无策。你逢年过节买来礼品送到家中献给父母,却阻止丈夫看望他的亲生父母;你向丈夫和儿子灌输婆婆的坏话,挑拨人家母子关系,攀比兄弟妯娌,搅乱和美家庭。你忏悔吧,趁公婆还健在,还来得及。

居士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发愿回家就给公婆磕头认错。

综上深思:佛菩萨和历代祖师无不重视孝道,且其孝思,竖穷三世,横遍十方。对三世父母,六道众生,以报恩之心,孝之导之,令发菩提心,共证无上道。然而,这种博大的孝亲观的落实,确需从具体行为处入手。“磕头顶礼”这一古老传统礼仪,在E时代的今天却变得极其生疏和新鲜,不能不说是民族的一种痛。希望有识之士共同参与,使佛教包括孝道在内的各种先进人文理念,能在不断适应时代需求中得以长足发展,发扬光大。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圣贤与双亲




==================

劝行孝道、劝弘孝道文


我们每一个人皆是由母亲生下来,由父母辛勤的养育,才有了现在的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天性使然,所以这种恩德极重,高于须弥、深过巨海,以至于任何人皆难以承受。打个比喻,譬如海中的鱼儿偶尔跃出海面,回望大海,便认为眼睛所见的那点海面就是大海,但鱼儿它哪知道,真正的大海有多大;父母对子女的恩德慈爱,也是同样的道理,子女在父母的恩德海中长大,某天偶发一丝感念母恩之心,便自思维,母恩多大,如同鱼儿回望大海,看到那点点海面便认为那就是母恩,哪里知道谬失无量。事实上父母的恩德远超出任何人的思维和想象,非我等凡夫大众现量所能究竟体会。

知恩报德、饮水思源的道理虽简单,但世人很少去细想体会,绝大多数人都不孝顺父母,有一些人自认为孝但实却不孝,常见不孝父母的行为,比如不听不从父母之话、不恭敬父母、看不起父母、顶撞父母、埋怨父母、对父母言语态度恶劣、背后说父母的不是、不赡养父母、不关心父母、在异地忘记父母、自己舒适享乐父母劳苦、令父母担心、忧虑、生气、孤独等等,如此种种都是不孝父母的恶行。然而天道公正、因果不爽,不孝父母乃无间罪业,仅仅现世恶报就极重,如导致福禄浅薄、求财求官求功名不得、倒霉、运气差、遭遇不如意的上级、被人轻贱看不起、遭遇不如意凶悍的配偶、招感短命难养或顽恶不孝的后代、家庭不和、婚姻不顺、工作不顺、乃至恶疾等等苦痛恶劣的命运。故有志于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美满的人们,一定要从恩德和因果上深刻思维孝亲的重要性,以《弟子规》为基础与指导,落实孝道。一个人真正落实了孝道,不仅仅令自身的命运改变,更能够改变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进而影响周围乃至整个社-会,如果有成千上万乃至无数的人都落实孝道,都争做孝子,那么对整个世间的作用就太大太大了。

所以在这里,我至诚的恳劝有缘的朋友们,不论您学佛或者不学佛,如果自己深刻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并且自己身体力行的在落实孝道,那么请大力的发心弘扬孝道,如今正是人心不古、邪恶纵横的时代,弘扬孝道则是救人救世的源头方法。弘扬孝道最重要关键的是自己身体力行,所谓自行化他,同时还应该大力印送孝道善书、传扬劝孝文章、或刻送孝道光盘或建设劝孝网站等,给与迷茫的世人一盏指引明路的灯火。

弘扬孝道,可成就他人之孝行,灭自我不孝之罪业、助自我孝行之落实;弘扬孝道,即是真实的报父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乃至报佛恩;弘扬孝道,即是引领迷茫大众回归做人学佛的大根大本,树人间之正气风向,立众生之道德典范。如此之事,甚为重大,弘扬孝道,今正是时,愿与大众,努力共勉。
































祈愿人人 落实孝道 夫妻和美 子孙贤孝
家庭美满 社会和谐 天地祥和 世界和平

转载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熏习成就 + 1 赞一个!
小圆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5-1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8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我对无量劫来做的一切不知感恩、报恩的因果都忏悔,如业力果报实在要成熟,也要在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法界一切众生对无量劫来做的一切不知感恩、报恩的因果都忏悔,如业力果报实在要成熟,也要在法界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护持下的八功德池的莲花中成熟。

愿我从当下这一刻始,对一切感恩报恩,生生世世乃至无量不可思议劫永感佛恩、父母恩,永报佛恩、父母恩,永远护持佛陀正法,永不失感恩报恩的心,永不失菩提心。

愿法界一切众生从当下这一刻始,对一切感恩报恩,生生世世乃至无量不可思议劫永感佛恩、父母恩,永报佛恩、父母恩,永远护持佛陀正法,永不失感恩报恩的心,永不失菩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8-4 18:20 , Processed in 0.23951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