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31|回复: 3

【研究发现】自私行为源于基因变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5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发现】自私行为源于基因变异  (转)

【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10月11日报道】题:自私基因说:“这是我的!”

   
一个三岁的孩子拿到了六套五颜六色的贴画。
   
这时有人对他说:“你可以把六套都留给自己。你也可以把其中一些分给一个你不认识的小朋友。那个小朋友连一张贴画也没有。你想把所有贴画都留给自己吗?还是愿意分一些给你不认识的小朋友呢?”
   
这就是最近在以色列一间儿童游戏室里进行的一项科学研究所使用的基本实验方案。游戏室同时充当了社会学实验室的角色。研究人员要求136名3至4岁的儿童依次走进游戏室,于是这些小朋友就在不知不觉间解开了行为学的一个热点难题——儿童会不会乐于助人?
   
上月刊登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杂志网站上的研究结果显示,答案似乎是肯定的,而且原理之一或许在于基因。大约三分之二的儿童选择把一套或多套贴画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被描述成一个没有贴画的小朋友。男孩和女孩的慷慨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别。
   
在拒绝分享贴画的儿童中,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体内的AVPR1A基因存在变异。这种基因能够调节一种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大脑激素。研究人员发现,AVPR1A基因的变异与分享意愿的急剧减少有关联。
   
迄今为止,科学界对儿童无私行为的研究还很有限,先前的结论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做出慷慨举动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慷慨程度一直以来都超乎绝大多数成年人的想象。
   
有社会学家表示,虽然基因也许对一个人的分享意愿有一定影响,但来自家庭、学校和整个外部世界的环境因素更能左右他的行为。
   
这种观点对家长很有用,因为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小孩似乎也有能力接受并模仿关心他人和慷慨大方的举动。当家长发现子女有慷慨行为时,应当克制用礼物加以奖励的冲动,而应该用语言赞扬孩子的品格和行为。
   
正面的心理强化有助于培养慷慨的行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南希·艾森伯格说:“如果你对孩子说你是一个慷慨的人,而不是奖励他一个玩具,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再次做出慷慨的举动。”
   
慷慨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研究脑部成像的科研人员运用核磁共振技术,发现一个人如果做出慷慨的行为,或者被说成是慷慨的人,其大脑中的所谓“奖励回路”就会被调动起来,促使大脑释放出多巴胺之类与正面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
   
在参加实验的136名儿童中,愿意拿出一套贴画的人最多,其次是一毛不拔的人。有22名儿童愿意拿出一套以上的贴画,有两个人非常突出地贡献了自己所有的贴画。一个小孩在被问及为何要拿出所有贴画时回答说:“这样你就会感到快乐。”

发表于 2011-11-2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初 性本善

点评

那怕自私会来源于基因,也无需惊惶,并非无药可医,佛为大医王 转基因就是啦 何况“歪瓜裂枣”的转基因与改良,本身也是一种回归 回归至善本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11-28 19: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弘亮 发表于 2011-11-28 15:18
人之初 性本善
慷慨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那怕自私会来源于基因,也无需惊惶,并非无药可医,佛为大医王

转基因就是啦

何况“歪瓜裂枣”的转基因与改良,本身也是一种回归

回归至善本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1:05 , Processed in 5.09433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