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76|回复: 7

【时事新闻心理关注】"旁观者效应"与"好人没好报"作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学家】"旁观者效应"与"好人没好报"作祟  (转)

广州日报 2011年10月17日14:12


对十余路人的冷漠,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先生。

他告诉记者,这么多人对一个弱小生命见死不救,是一种“旁观者效应”——见别人都不做救人的行为,因此内心的谴责感会减少很多,“反正别人也没有救”。
  
胡慎之认为,此事也说明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高。此外,胡慎之还认为,这么多人选择沉默也与一些社会上“救人者反被冤枉”的风气有关。

胡慎之觉得,正是越来越多助人为乐的事情得不得应有的尊重,才造成了这么多“见死不救”的案例出现。

责任编辑:李春娟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学家:“生死教育”严重缺失(转)

两岁女童遭碾轧,十余路人见死不救。小悦悦事件引起广泛讨论。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旁观者效应,这么多人选择沉默与一些社会上救人者反被冤枉的风气有关。

社会学家认为这些人对生命的冷漠,体现出“生死教育”的严重缺失。

还有网友发出“停止冷漠”的倡议。
  
这不由让我想起在今年夏天小谦遇到的一件事。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他和同学到街上玩。在一条不算偏僻的路上,看见一个男子赤裸上身趴在路中央,他们不知道那个人怎么了,只觉得很危险。走到他身边又感觉抬不动他,于是小谦报了警。但对方只问了他叫什么干什么的,没等小谦把话说完对方已挂断了电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冷漠。
   
曾记得有位学者说中国目前的危机,是文化的危机。而我一介草民则认为,目前中国的危机,首先是道德文化的危机,其次才是社会秩序的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施网相关新闻链接】

路人漠视女童被两辆车碾压续:肇事司机被刑拘
(请大家为女童助念回向!)

发表于 2011-10-17 20:23:13
感恩本文发布者:开门

布施网原帖全文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879&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让自己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 (转)

2011年10月18日08:21   评论员 吴华伟

又是一出惨剧。几天来,佛山女童小悦悦的安危一直牵动着世人的心。

10月13日下午,小悦悦被车子两次碾过,面对奄奄一息的小悦悦,先后有18人从她身边走过,但却没人伸出援助之手,直到那位捡垃圾的陈阿姨把小悦悦的妈妈找来。目前小悦悦接近脑死亡状态。

  
狠心的司机、冷漠的路人让社会又掀起了一场“道德风暴”,社会舆论几乎都在用最激烈的言语斥责司机和路人,也在拷问,是什么让人与人之间如此冷漠?
  
这种冷漠以及对冷漠的批评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并不鲜见。

前一段时间,有彭宇案引发讨论,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种“倒了不扶”的奇怪景象。有人抱怨社会“人心不古”,社会信仰缺失,导致出现了道德危机;有人归结为司法制度不完善,判决“不合情理”让人不敢轻言相救。

种种讨论,不可谓不全面,也不能说没有深度,只是面对小悦悦的惨剧时,让我们痛彻心扉的还是冷漠。
  
这种冷漠不仅源于见死不救,也表现在对施救者的无端指责。在小悦悦的惨剧中,那位参与施救的陈阿姨,还遭到了一些旁观者的流言蜚语,有人认为她是“想出名、炒作”。对陈阿姨的善举,旁观者的指责映衬旁观者内心的冷漠,这种冷漠可能他们永远都无法意识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而,物质生活的丰富发达并不总是带来道德高尚的人和文明的社会。

道德是一种自律的行为,需要法律、媒体、舆论的监督和制约,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内心拥有一种神圣的道德感。

面对小悦悦的惨剧,要斥责那个司机和18个路人的冷漠,在发了牢骚、抱怨了社会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反思我们每个人心中是否有那种驱除冷漠的道德感。
  
没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感,牢骚、抱怨、批判就很容易异化成推卸责任的行为。

不仅要求别人成为有道德的人,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这才是打破“冷漠怪圈”,避免小悦悦惨剧重演的根本之道。
  
哲人康德曾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在急剧变动的社会里,欣赏和赞叹浩瀚的星空是必须的,但是从自己开始,守住良心、实践德行,同样必不可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国务院严批当前诚信缺失   部署征信体系建设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要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

当前诚信问题相当突出

会议指出,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会议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征信系统将覆盖全社会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会议讨论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施找矿战略,实现新的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时事新闻资讯关注】国务院严批当前诚信缺失 部署征信体系建设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9516&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进政务公开提升公信力

(一)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

抓紧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信用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异议处理、投诉办理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

(二)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

有关行业、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要通过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

当前,尤其要结合市场主体准入、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尽快改善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信用环境。

(三)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

在实现行业内、地区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四)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

规范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和评级机构,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标准,依法查处提供虚假信息、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

(五)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六)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悦悦用娇小的身体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

唤醒了人心底的良知,

触动了麻木冷漠的心弦,

传递了人心温暖的凝聚!

感谢小悦悦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地藏王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3:44 , Processed in 0.79437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