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107|回复: 10

【禅茶一味】友情的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9-27 22:14 编辑

【禅茶一味】友情的茶 (转)

文:林清玄
  
读茶神陆羽的资料时,令我感动的有两处:

一是陆羽和师父智积法师的感情,

一是陆羽和皎然法师的友谊。
  

陆羽是一个弃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他的自传里开头就说:“陆子名羽,宇鸿渐,不知何许人。”

名姓都是他自取的,他卜卦得了“渐”卦,依《易经》的记载:“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鸿鸟逐渐登陆,它的羽毛可以做仪礼用,是很吉详的卦。)
  

因此,“陆羽”是陆上的羽毛。“陆鸿渐”则是鸿鸟逐渐登陆。从这里,说不定可以看到陆羽的用心与立志。
  

陆羽不知道是被谁捡到的,只知道他三岁的时候,被复州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法师收养,智积法师看出他根器不凡,九岁时,就教他学习佛教经典。
  

不知还是佛典对九岁孩童过于深奥,或者是智积法师过于严格,陆羽对佛法兴趣不大,反倒是喜欢诗文创作,放牛的时候常在牛背上学作诗文,到了忘情的地步,时常受到责难,十三岁的时候,陆羽忍无可忍。逃离寺院。
  

传说陆羽善于烹茶品茗,是受了智积法师的影响,因为他是自幼为智积法师煮茶的人,智积喜茶善茶,在一旁指导他是很自然的事,并非刻意传授。(事实上,茶道的奥妙岂是可以言传的?)
  

陆羽对茶的领悟力极高,几年之后,智积非陆羽的茶不饮。陆羽不告而别,想来对这位老师父的打击必然很大,传说从此“智积断茶不再喝茶了。
  

这件事传入皇帝(唐代宗)的耳里,感到不可思议,“就召智积入宫,令宫中的茶师来上名茶,智积只喝一口,就放下不饮了。代宗又秘召陆羽进宫,由陆羽亲自煮茶,请智积品尝,智积一饮而尽,忍不住流下老泪说。“这真像是陆羽煮的茶呀!”
  

代宗才让阔别多年的师徒相见。
  

这虽然是传说,但这种境界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们在生活中常有此等情境,例如广告上说的“有妈妈的味道”,或者像我们惯于去某一特别的咖啡厅喝咖啡,都是心意相通的结果。这种“有陆羽之味的茶”,使我们知道茶道里不只是泡好茶, 实有深刻的感情因素。
  

话说陆羽离开寺院之后,到一个戏班子里当丑角,据说还写了剧本,后来在竟陵演出的时候,受到竟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亲自教他诗文,还介绍了一位姓邹的夫子教他诗文。
  

一个懂得茶道的人,必然是有诗心的。

陆羽的文名很快就传出来,加上他会烹茶:与李白、杜甫、颜真卿都有来往。安史之乱后,他在苕溪隐居,因为苕溪出好茶的缘故。这时,他和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结为莫逆,经常在一起煮茶论诗。
  

皎然与陆羽的交情很深,陆羽在自传中形容他们的友谊是“缁素忘年之交”,在皎然的诗里, 曾有多首谈到陆羽,有一首是《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俗人在酒中应酬,怎能知道在友谊中喝茶是多么的香呢?
  
还有一首是《寻陆鸿渐不遇》,是皎然去找陆羽没有找到: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向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一一清晨就到山上,黄昏才回来的陆羽, 恐怕是到山上去采茶了吧!
  
有一次,皎然和颜真卿,陆羽一起登妙喜寺,写下《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其中有四句: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皎然是历史上最有诗才的僧侣,他留下来的诗有四百七十余首,许多诗中有陆羽,可见陆羽是个喜欢朋友的人。可惜陆羽的诗多未留传,仅存的一首是《会稽东小山》:


月色寒湖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在唐代,有当官资格而不就仕的人,称为“处士”。“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著是者也”(语出《荀子舶陆羽曾被任命为东宫府太子文学的官,又奉召为太常寺太祝,但是他宁可在隐逸宁静生活,泛舟江湖,寻访山寺,与朋友饮茶谈诗,可见是个解脱了欲望束缚、志行高洁的人。

因此,在《茶经》中,他开宗明义地说,懂喝茶的人一定是“精行俭德之人”。
  
精行俭德恐怕还不够,还要懂得感情,在茶中有着友谊的芬芳。陆羽是个孤儿,但他一生结交了许多好友,才会使他成为茶圣,写下全世界第一本茶的经典。
  
我每次想到陆羽在自传里写到,他与朋友约定一定守约:“虽冰雪千里,虎狼当运而不侃言也。”

心胸便为之震动,仿佛看到防处立在千里的雪原奔赴朋友的茶会,天地中都飘着茶香。

茶与酒不同,茶是为更清明,更深刻的友谊存在世间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中的人与物鲜活温暖,似乎阔别了千年,却亦有心通的灵犀,能够在书香与茶香中重温往昔的感动

友情的茶,因有情而温暖、鲜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陆羽和皎然和尚吃茶的故事,其中提到他们煮茶吃还放盐。
煮茶放盐,感觉有点匪夷所思,不知今人还有没有这种煮茶方式?

点评

嘻嘻~匪夷所思吧 但可以试一试,尝一口加盐的茶味,能否与唐朝的气息贯通呢 俺尝试过,那个味道真是一个~ 已越千年,一切都在发展、改变 茶叶的制作、器皿、水质……,今时与唐朝已不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16 16:50
唐茶的确会加盐,因为盐在当时是稀罕珍贵之物。陆羽在当时提倡茶之真味,不加盐巴:)  发表于 2011-9-16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浅画 于 2011-9-16 15:36 编辑

唐代的茶,跟现代是不一样的。唐代之茶多为发酵之茶,膏团膏芽不绝于耳,望文生义即可解,其茶多为烹煮。
现代的茶,是宋代才发展出来的工艺制的,茶才可以泡着喝。

感恩楼主好文,满口余香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慧剑无锋 + 1 哇,画画不单会炒素菜,也是个茶博士哦!嘻.
至善佛缘 + 1 赞一个!浅画是知茶的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慧剑无锋 发表于 2011-9-15 22:48
看过陆羽和皎然和尚吃茶的故事,其中提到他们煮茶吃还放盐。
煮茶放盐,感觉有点匪夷所思,不知今人 ...

嘻嘻~匪夷所思吧
但可以试一试,尝一口加盐的茶味,能否与唐朝的气息贯通呢


俺尝试过,那个味道真是一个~

已越千年,一切都在发展、改变

茶叶的制作、器皿、水质……,今时与唐朝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但人的情感与万物息息相通的感知、心境似可相同
不变的是玉壶中的一片冰心,还有侵润在茶香中的一片至诚

点评

我也试试看茶加盐是哈啥味道! 既然唐代的茶是发酵过滴,那俺就去跟别人讨点普洱茶来泡。试过后,俺来也吊吊人家的胃口,哈哈,连锁反应,大概接下去会有不少人因好奇而喝加盐的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17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善佛缘 发表于 2011-9-16 16:50
嘻嘻~匪夷所思吧
但可以试一试,尝一口加盐的茶味,能否与唐朝的气息贯通呢

我也试试看茶加盐是哈啥味道!
既然唐代的茶是发酵过滴,那俺就去跟别人讨点普洱茶来泡。试过后,俺来也吊吊人家的胃口,哈哈,连锁反应,大概接下去会有不少人因好奇而喝加盐的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茶经》中,他开宗明义地说,懂喝茶的人一定是“精行俭德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事传入皇帝(唐代宗)的耳里,感到不可思议,“就召智积入宫,令宫中的茶师来上名茶,智积只喝一口,就放下不饮了。代宗又秘召陆羽进宫,由陆羽亲自煮茶,请智积品尝,智积一饮而尽,忍不住流下老泪说。“这真像是陆羽煮的茶呀!”
  
代宗才让阔别多年的师徒相见。

点评

同样的茶同样的水 煮出来的茶却一人一个味。 同样的汤,同样的料,每个厨师做的也是各有各的味。 本人深有感触 值得深思 值得探讨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1-9-17 1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弘亮 发表于 2011-9-17 16:57
这件事传入皇帝(唐代宗)的耳里,感到不可思议,“就召智积入宫,令宫中的茶师来上名茶,智积只喝一口,就放 ...

同样的茶同样的水  煮出来的茶却一人一个味。

同样的汤,同样的料,每个厨师做的也是各有各的味。

本人深有感触

值得深思  值得探讨  阿弥陀佛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懂得茶道的人,必然是有诗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3:24 , Processed in 0.921807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