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53|回复: 5

从容生活&好好地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3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容生活 (转)

安小悦

白云禅师与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方会禅师问白云:“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和尚开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白云答,然后他又恭敬地说:“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方会禅师听罢,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怔地坐着,不明白师父听了自己的偈为什么大笑,他的心里愁烦极了,整天都在思索着师父的笑,可他又找不出大笑的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苦苦地参了一夜也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他就去请教师父为什么大笑。

杨岐方会禅师又大笑起来,说:“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呢,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

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这则公案是说参禅寻求自悟的禅师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别人的一言一行,并因此而苦恼,真的还不如小丑能笑骂由人,了脱生死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生不安,思虑重重,甚至寝食不安。其实这些眼神、笑谈、动作在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乎,所以才会为之心乱。

但是在充满矛盾和苦痛的尘世里,如果我们不能以一颗从容的心去生活,想做到不畏人言不畏人笑,只怕很难。

从容的心其实就是一颗平常心,就是摒弃了内心的非分欲望,本着率真的自然之心生活,只有如此才能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惠能大师告诫弟子们说:只有抛弃了内外、生死、善恶、是非、祸福、利害、明暗等一切相对,不偏执拘束于任何一端,人才能进入自由自在、无所羁绊的精神境界。
寒山曾有一诗云: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

这首诗旨在说明我们本然的天性就似明月、碧水。禅心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苦难我们也该承受。禅的伟大也就在这里,它不否认现实的一切,而是开启我们的本质,教导我们认识心的实相;它不教导我们把此物看成是他物,而是教导我们此物即是此物,他物即是他物;它让我们认识自身,擦拭去种种尘埃,寻找清明内心,最后回归自我。

一个人只有认识到宇宙万物,包括生死、善恶、是非、得失等种种相对,它们的本性是齐一无别的,才能够常守清净本心,不被外界的种种欲望所迷乱、困扰,才能超然物外、无所拘缚、独立自主,真正做到“人到无求品自高”。

摘自《曹溪水》2006年第2期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地活 (转)
 
刘克定
  
香港佛教图书馆的馆长何泽霖先生,多年来惠寄书籍资料,使我得益匪浅,但缘悭一面。大约四年前,先生往生,我因消息阻隔,亦未能前往吊唁,怅憾何甚!青灯黄卷,时光倏忽,回顾前尘往事,不禁悲从中来。

记得有一次他给我寄来的资料中,夹有一张印光大师所书的一个大大的“死”字,作为凡夫俗子,见到这个“死”字,免不了要大吃一惊。但细看下面一行小字,便顿时释然:“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学佛也好,干其他事业也好,念念不忘此字,便有一种紧迫感,也就会摒弃杂念,不敢懈怠,奋发努力。当然,学佛念念不忘此字,就更有一层深意在,“死”在佛家看来,是一种境界,一种涅槃,可谓“道可道,非常道”了。

佛学典籍,有很多的人生哲理,尤其是生死观,活就好好地活,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以便往生净土,这是很不简单的。但是念念不忘“死”字,并不是生为了死,而是在生的基础上,把“死”这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当成一种胜境。弘一大师预知迁化之时,给夏 丐尊和刘质平的遗书中写道:“朽人已于九月初四日迁化,曾赋二偈,附录于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可谓至人境界也。他临终前又写了“悲欣交集”四个字。不但视死为胜境,而且能预知到往生之期,这是修持的结果。“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说他生的种种体验,种种修习,到临终时,正当“春满”,“月圆”,应该说是功德圆满,了无遗憾。就是不信教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也这样“春满”、“月圆”呢,叶圣陶先生曾为弘一大师作四言两首: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其谢与缺,罔非自然。
至人参化,以入涅槃。
此境胜美,亦质亦玄。


“悲欣交集”,遂与世绝。
悲见有情,欣证禅悦。
一贯真俗,体无差别。
嗟哉法师,不可言说。

笃信佛教的人,是不能抱以投机取巧之心的。鲁迅先生也说过:孙传芳晚年吃素,也不能使人们忘却他杀人的凶残。所谓佛佛相传,无一法可得,即使是成正果,也是从艰苦的修炼中来。正如马祖道一所言:“即心是佛”。

何泽霖先生往生前几年,有信致我:“现因年逾古稀,一切往来法务,谨告终结。为以一心念佛,报答十方大德关怀。或有余意未了,待乘愿再来,同与诸上善人,举喝三乘,不违本愿,是为感荷!”几年之后,先生便了脱尘昏,往生乐境。我想,他也是至人先知,虽未剃度加持,潜心修持,功夫了得!身居书斋,亦不二法门也。

宋晁明远有语:“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保身之要。生灭灭矣,寂灭为乐,清心之要。”好好地死,是一种认识,一种境界,它的基础是好好地活。未知生,焉知死。活得不好的,死得也不好,更谈不上“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所以一方面保身,使自己能长生久视,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对死的态度也要豁达,以清心为要。
                        
摘自《正法眼》2006年第2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ZT:黄永玉自述与弘一大师的碰面(写得很生动,弘一大师的风骨也写得象)
  
到了泉州,"战地服务团"倒有一个,只是从来没说过要招考新队员。这怎么办呢?两头被吊起来了。

住在一个朋友家里,这个朋友是刚认识的,由另一个刚认识的朋友辗转介绍给他。对门是所大庙,深不可测,说是有一两千和尚。庙里还养着一个剧团,专门演唱佛经故事的。和尚是多的,来来去去都是和尚。为什么要这么多和尚?和尚多了干什么,谁也不明白。庙里有两座石头高塔,从南安洪濑再过来十来里地,就能远远看到它们高高的影子。庙里有许多大小院子和花圃,宝殿里尽是高大涂满金箔的闭着眼睛的菩萨。一个偏僻安静的小禅堂之类的院子,冲着门是用砖砌得漂亮之极的影壁,长满了厚厚的青苔。绕过影壁,原来是满满一院子的玉兰花,象几千只灯盏那么闪亮,全长在一棵树上。多走几回,胆子就大了起来,干脆爬上树去摘了几枝,过两天又去摘了一次,刚上得树去,底下站着个顶秃了几十年的老和尚。还留着稀疏的胡子。
  

“嗳!你摘花干什么呀?”
  
“老子高兴,要摘就摘!”
  
“你瞧,它在树上长得好好的……”
  
“你已经来了两次了。”
  
“是的,老子还要来第三次。”
  
“你下来,小心点,听你讲话不象是泉州人。”
  
口里咬着花枝,几下子就跳到地上。
  
“下来了!嘿!我当然不是泉州人。”
  
“到我房间里坐坐好吗?”
  
一间萧疏的屋子。靠墙一张桌子,放了个笔筒,几支笔,一块砚台,桌子边上摆了一堆纸,靠墙有几个写了名字的信封。床是两张长板凳架着门板,一张草席子,床底下一双芒鞋。再也没有什么了,是个又老又穷的和尚。
  
信封上写着“丰子恺”和“夏丐尊”(裴按:“丐”字应为“丏”字)的名字。
  
“你认得丰子恺和夏丐尊?”
  
“你知道丰子恺和夏丐尊?”老和尚反问。
  
“知道,老子很佩服,课本上有他们的文章,丰子恺老子从小就喜欢——咦!你当和尚怎么认识夏丐尊和丰子恺?”
  
“丰子恺以前是我的学生,夏丐尊是我的熟人……”
  
“哈!你个老家伙吹牛!……说说看,丰子恺哪个时候做过你的学生?……”
  
“……好久了……在浙江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没出家哩!”
  
那是真的了,这和尚真有两手,假装着一副普通和尚的样子。
  
“你还写字送人啊!”
  
“是啊!你看,写得怎么样?”和尚的口气温和之极。
  
“唔!不太好!没有力量,老子喜欢有力量的字。”
  
“平常你干什么呢?……还时常到寺里来摘花?”
  
“老子画画!唔!还会别的,会唱歌,会打拳,会写诗,还会演戏,唱京戏,嗳!还会开枪,打豺狗、野猪、野鸡……”
  
“哪里人啊?多大了?”
  
“十七。湖南凤凰人……” 跟老和尚做朋友的时间很短,原来他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
  
“老子爸爸妈妈也知道你,‘长亭外,古道边’就是你做的。”
  
“歌是外国的;词呢,是我作的。”
  
“你给老子写张字吧!”
  
老和尚笑了:
  
“记得你说过,我写的字没有力气,你喜欢有力气的字……”
  
“是的,老子喜欢有力气的字。不过现在看起来,你的字又有点好起来了。说吧!你给不给老子写吧?”
  
老和尚那么安静,微微地笑着说:
  
“好吧!我给你写一个条幅吧!不过,四天以内你要来取啊!记得住吗?”
  
去洛阳桥朋友处玩了一个礼拜,回来的第二天,寺里孤儿院的孩子来说:
  
“快走吧!那个老和尚死了!”
  
进到那个小院,和尚侧身死在床上,象睡觉一样,一些和尚围在那里。
  
桌上卷好的条幅,其中一卷已经写好了名字,刚要动手,一个年青的和尚制止了。
  
“这是老子的,老子就是这个名字,老子跟老和尚是朋友。”
  
他们居然一说就信。条幅写着这么一些字:
  
“不为众生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一音”
  
虽然不明白什么意思,倒是号啕大哭了起来。和尚呀!和尚呀!怎么不等老子回来见你一面呢?
  
老和尚跟孩子谈过一些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上引出自黄永玉大师散文集《这些忧郁的碎屑》之《蜜泪》。行文不可不谓生动,弘一上人接引众生的音容笑貌呼之欲出,感染人之力量不可不谓至深,其镜头感也不可不谓十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8-4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6:56 , Processed in 0.11746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