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292|回复: 10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嵇康的“养生五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嵇康的“养生五难”   (转)

资料来源:凤凰网读书频道    作者: 曲黎敏     时间: 2011-07-04     

中国古代一再强调养生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难在哪里呢?

嵇康写过《养生论》,他曾经提出养生有五个难点:

第一个是“名利不灭”。如果人对名利的欲望不消除,要想养生,难上加难。因为欲望总在那里调着人的元气,这样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很多老人说,现在利也不要了,名也不要了,就可以养生了。但是他肯定还有一点想要,就是想让大家说他好。我们每个人现在都有这个误区,觉得做什么事,都要得到大家的肯定。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众口难调。所以,如果这个想法也去掉的话,人就没烦恼,这样才能够养生。如果一个人总想着“我做这件事让这个人不高兴,让那个人不高兴”那生活就很难了,别说养生,连自己的日子都不可能好好过。
  
第二个是“喜怒不除”。如果人不能合理地控制喜怒,就会很有问题。中国文化不是说让人不喜不怒,喜怒不形于色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人会喜怒形于色也不见得是坏事,只要不过度、懂得节制就好。一个人不可以总让自己处在发怒的状态或者忧郁、恐惧的状态,这需要大家有意识地去克制。
  
第三个是“声色不去”。人活着是需要一些享乐的,但是享乐要通过读一些书、培养一些情趣来获得,而不能靠纵情声色,这种东西会造成人的很多疾患。
  
第四个是“滋味不绝”。所谓“滋味不绝”表面上是指人好吃、好逸恶劳,实际上还是指欲望——总想吃的欲望。其实我们会发现再好吃的东西,到最后人也可能会忘记,当人得到满足以后,他肯定会把这个欲望忘掉的。穷苦人在最饿的时候所吃的东西,他可能会记住,但是享乐的时候,人所能够吃到的美味,都不会留下很强烈的记忆。过分地满足自己的欲望,会对身体造成某种损伤。
  
第五个是“神虑转发”。“
神虑转发”就是指这个人一天到晚瞎想。中医认为人“多思则神怠”,想得多了,人的心神会疲惫;“多念则神散”,念头太多的话,人的神明就会散失;“多欲则损志”,如果人欲望太多,会对肾精造成一些很不好的影响;“多事则形疲”,如果不管大事小事,一定亲力亲为的话,人的形体就会受到伤害;“多语则气丧”,如果说得太多,就会使人的气机混乱。像这些都是“神虑转发”。人如果拼命运转自己,就会伤五脏之神明。
  
“多怒则百脉不定,而多恶则憔悴无欢。”“多恶”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东西都讨厌,如果这样,人会慢慢地没有了生活快乐的感觉。


比如有一个抽“二手烟”患癌症的事情。一个办公室里边,只有一个女的不抽烟,其余十二个人都抽烟,她现在得了癌症,就告这十二个人,因为她吸了他们的二手烟才得的癌。为什么她会得癌,而别的人不得癌?这里边有可推敲的地方。她属于那种“多恶则憔悴无欢”的人,因为她首先接受了一种观念,认为抽二手烟就会得癌,每当她身边的人抽烟的时候,她就开始不愉快、很痛苦,觉得人生特别难受,可她又不敢说什么,总是压抑着自己。而旁边那十二个人整天在那里高高兴兴地抽烟,说着自己开心的事,只有她憋在心里,于是就她得了癌。在某种意义上,她得癌是和她的情志有很大的关联。她要摆脱掉这些不好的想法,不要总压制自己,如果真的讨厌同事抽烟,可以大声说出来,改变环境,或者去寻找新的工作,反正就是把这个情形改变掉,而不能靠着毫无欢乐的方式让自己生病。


来源:http://www.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19670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慧剑无锋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25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感恩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0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剑无锋 于 2011-7-30 22:44 编辑

       嵇康受老庄思想影响非常大,在《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精辟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出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指出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可见,嵇康在养生问题上研究颇深。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转自:百度百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嵇康,算的上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个活的身心健康的人

嗯,以前很喜欢余秋雨那篇《遥远的绝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1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至善佛缘 发表于 2011-7-30 23:13
嵇康,算的上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个活的身心健康的人

嗯,以前很喜欢余秋雨那篇《遥远的绝响》~

我也很喜欢余秋雨的那篇《遥远的绝响》!
不过他的处世方式,可赞而不可学,圆融入世才是佛子安身立命的准则。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赞一个!同意。握个“爪”哦,嘻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感情生活的人,生命是悲剧;用思想生活的人,生命是喜剧。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 +2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赞一个!
慧剑无锋 + 1 非常精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3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在养生吗?
能做到这些就是养生高手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达 发表于 2011-7-31 09:10
用感情生活的人,生命是悲剧;用思想生活的人,生命是喜剧。

嘻嘻~用佛心生活滴人,生活是自在解脱、圆融无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8-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3:15 , Processed in 0.42825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