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324|回复: 39

山海经的远古信息中寻找一段失落的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9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料来源:国学论坛    作者: 王红旗


                               201012151292403416656.jpg
主席先生,各位朋友,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来到这个东方最大的艺术殿堂中央美术学院,让我们共同来寻找一段失落的文明。


  不过,还有比我更高兴的,这就是它(手举《山海经》)——《山海经》。它为什么高兴?这是因为,在太长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人忽视了它、冷淡了它、误解了它,为此它常常独自叹息到天明。


  是的,我能够听到它的叹息,也能够听懂它的倾诉,因为我已经陪伴它渡过了差不多30个春秋。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部非常古老的录音机和录象机,记录着我们祖先说过的话,记述了我们祖先做过的事,以及我们祖先用他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用今天的话来说,它的内容涉及地理学、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药学、预测学,以及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诸多领域,堪称一部最古老的百科全书。


  事实上,《山海经》在中国古代的图书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图书典籍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称它为千古奇书,也有理由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在我看来它就像是一座巍峨的文化大山,一座历尽沧桑的文明金字塔。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14663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1、现在请允许我讲解第一部分内容,《山海经》的溯源。我手里的这本书,是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注》,这是他生前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袁珂先生这本书参考的《山海经》版本计16种,其中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晋代学者郭璞(公元276-324年,河东闻喜人)撰写的《山海经传》,其版本则源自汉代。郭璞是一位大学者,善诗擅卜,因反对王敦叛乱而遇害。 


 西汉末年(公元前26年-前6年),汉成帝河平三年,当时的政府组织开展过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工作,首席学者先后为刘向、刘秀父子,刘向(前79年-前8年)校定、编写的主要著作有《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新序》、《说苑》,刘秀(刘歆)校定的古籍有《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和《山海经》。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称,他是根据32篇的《山海经》版本校定为18篇的《山海经》,并指出《山海经》出于唐虞(尧舜)时期,其作者是禹和益等人;禹在领导治服洪水的过程中,考察了山川大地,益又称伯益,是当时的山林环境大臣;在此基础上“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顺便说一句,刘歆曾任王莽新朝的羲和官、国师公,公元23年因谋劫王莽归汉,事泄被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836禹定九州、九州方位图

20101103128877305854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135年-前90年)是最早提到《山海经》这个书名的学者,《史记·大宛列传》记有:“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名昆仑云。”“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司马迁的观点影响了后人两千多年,他的思维误区在于黄河发源地与昆仑的关系,这个问题我在后面再谈。 


 表面看来,在司马迁之前,先秦诸子百家都没有明确提到《山海经》。在孔子编订的《尚书》里收集的地理文章有《禹贡》,而没有《山海经》。《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山海经》则按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记述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显然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因此,许多学者据此认为,《山海经》一书不会早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有可能是汉代学者的伪造。


  但是,《尚书序》(作者为孔子后裔,时在汉武帝征和年间,公元前92年-91年,发生巫蛊案,武帝病,江充称病因在太子做蛊,武帝发兵击太子,太子自杀)在阐述我国最古老的典籍时提及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为《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为《五典》,八卦学说谓之《八索》。《九丘》则是九州之志,“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显然,《九丘》的性质正与《山海经》相同。遗憾的是,根据《尚书序》的记载,孔子在整理古籍时,“述职方以除九丘”、“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九丘》一书从此不再见于正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根据我的理解,所谓《三坟》,是指泥版图书,《五典》是指竹简或木简图书,《八索》是指结绳纪事,《九丘》是一种实物地图,有点像今天的沙盘模型,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测绘卷》称爱斯基摩人和太平洋海岛的原始部落都使用示意的模型地图(海岛、海道、海港),此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印卡王室述评》(秘鲁)也记有印卡人制作实物地图的高超水平。


  职方为官名,《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辩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he)、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值得注意的是,《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在屈原(约公元前339年-前278年)的《天问》、《离骚》、《九歌》、《招魂》等诗篇里,有许多内容都与《山海经》的记载相同,这些蛛丝马迹表明《山海经》早已存在,只是那时它还没有使用《山海经》这个名称。


  现存版本《山海经》的18篇,分为四部分,即《五藏山经》、《海外四经》、《大荒四经》、《海内五经》。其中《五藏山经》简称《山经》,其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人文地理为辅;其它13篇又称为《海经》,其内容以人文地理为主、自然地理为辅。


  关于《山海经》的成书时间及其作者,众说不一。古人相信它是四千年前的禹益所著,但是《山海经》却明明记有夏代和商代的故事,显然古人的说法不对,或者不完全对。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或者流行的说法是,《山海经》是春秋战国至秦汉间的作品,作者不是同一个人,或谓周人,或谓齐国稷下学者,或谓楚人。此外还有人说是外国人著的《山海经》。


  我的观点认为,《山海经》是由四本历史同类著作或近似性质的著作合辑而成,其中《五藏山经》是帝禹时代的作品,《海外四经》是夏代的作品,《大荒四经》是商代的作品,《海内五经》是周代的作品;当然它们也有可能是后人根据相应时代的文献资料重新编辑、翻译、改写而成的,就像我们今天用白话文翻译古籍一样。


  主要理由如下,《五藏山经》里面没有记述帝禹时代以后的事情,而且它描述的自然环境符合4200年以前的中国地貌景观,其性质相当于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白皮书。
  《海外四经》记述有夏后启的故事,但是没有记述夏代以后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72大乐之野·夏后启


    2010110312887730988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荒四经》特别尊崇殷商人的先祖帝俊,  下图为《帝俊下圣坛·五彩鸟》

                   2010110312887731195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且记有王亥到有易国牧牛而遇害的悲剧,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殷墟卜辞里有,《周易》六十四卦的大壮卦六五爻辞“丧羊于易,无悔”、旅卦上九爻辞“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据闻一多等人考证记述的也是王亥的故事,屈原的《天问》里也有记述。有易又称有扈,其地即今日的陕西省户县,以农民画著名,其实王亥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艺术和文学创作题材。王亥是首先使用日干为名的首领,早于夏代的孔甲,孔甲是夏桀的曾祖父。  更直接的证据是,《大荒西经》记有成汤伐夏桀的故事:“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图1235甲乙成汤伐夏桀、夏耕之尸
          2010110312887731812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内五经》是由《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和《海内经》五篇文章组成的,前四篇又合称《海内四经》。由于目前的《山海经》版本把《大荒四经》排在《海内四经》和《海内经》之间,因此有的学者便将《海内经》称之为《大荒海内经》,其实这是不对的。事实上,《海内四经》和《海内经》的性质相同,弥漫着浓厚的溯源情调,记述着远古民族、部落的世代传承关系,以及许多伟大的发明,例如车的发明者,弓箭的发明者,人造光源的发明者。 


   图1618甲、乙登比氏、宵明、烛光

      2010110312887732693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内北经》:“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人造光源为什么要称之为“灯”,可以追溯至此。所谓“处河大泽”,即今日的黄河河套,当时前套和后套地区均为湖泊沼泽,宵明是夜间户外照明,可能具有路灯或灯塔的性质,烛光为室内照明。  《海内五经》出现了许多周朝后期、春秋战国、甚至秦汉时期才有的新地名和国名,诸如瓯、闽、桂林、匈奴、大夏、月支、大楚、朝鲜、倭(日本)、天毒(印度)等等,表明它在《山海经》里是最晚出的部分。


  有意思的是,在《五藏山经》里,犀牛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普通动物,而在《海内五经》里犀牛只生存在南方,而且被视为特殊的稀罕的动物记录下来,这种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是需要相当时间的。也就是说,《海内五经》的资料来源要比《五藏山经》晚许多时间。


  事实上,对生存环境的地形地貌、物产分布,以及其它动物群落方位进行观察和记述,是许多动物都有的本事,它们知道什么地方有食物,什么地方有危险。因此,人类的地理考察活动应当是与生俱来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在中华民族的古老记忆里,伏羲、女娲手持的规矩,就是测量仪器和工具;女娲造人用的绳子,也是测量绳(埃及古代的工程师就称为持绳者)。坐井观天的井,也是一种实用的天文观测仪器,中亚地区至今还保留有这样的观测井。以管窥豹、只见一斑的窥管,也是实用的观测仪器;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青铜器面具,其造型可能就是出于对窥管的崇拜。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我的有关文章,《文史杂志》2002年1期,或者在网上点击我的网名“重构”,重新构造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0-17 07:39 , Processed in 0.264735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