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070|回复: 8

中医理论的核心——《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概述 (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理论的核心——《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概述 (转)
  


发布者:根尘不偶


中医的理论核心强调天人合一,而天地之间无非一气而已。黄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中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简洁而完美地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的精髓,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中医大家。


黄元御先生提出的“左升右降,中气斡旋,一气周流”的理论模型,并非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它是一种真实的境界,是一气周流的真实写照,是天人合一的真实描述。这种境界,心神静笃的时候,是可以直观地感受得到的。


当然,“一气周流”是有很多层次的,也就是《内经》“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意思,然而这所有的层次,又都是相似的,完全可以概括合一,成为一个简洁统一的“一气周流”体系。开则林林总总,合则不过一气。因此“一气周流”理论,既是概括的,又是具体的,真实完美地阐述了天地间的一气“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的运行状态。


黄元御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与《内》《难》《伤寒》等经典著作一脉相承,从最本质的气的层次,来阐述天地人身之气的运行,因此它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可谓由源到流,高屋建瓴。黄元御对中医理论的认识高度和深度,仲景而后,无出其右者。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中盛赞黄元御“长沙而后,一火薪传,非自尊也。”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确立了经典中医理论的框架结构,树立起了中医理论的标准。中医绝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凡艺或可殊途,惟医必归一致,各家中医学派殊途同归的源头,就是黄元御先生提出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以此为准绳,则历代医家流派的是非优劣,一目了然。中医历代各家学说其实都是讲了“一气周流”理论的某一个方面,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偏,但都可以纳入“一气周流”的体系当中,成为“一气周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彭子益先生学习了《四圣心源》中的“一气周流”理论,并在一年二十四节气这个层次上进行具体化的阐述,提出了通俗易懂的圆运动理论。圆运动医学的源头,其实就是《四圣心源》。彭子益的圆运动理论,只是黄元御先生“一气周流”理论的一个层次,相当于“一气周流”理论的简化普及版本。正是圆运动理论的简单易懂,普及较广,才使得我们今天顺利推广黄元御先生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彭子益先生对黄氏学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以郑钦安先生为首的火神派,也是深谙一气周流底蕴的学派,辨证治疗直接从阴阳上下功夫。人体元阳是自身一气周流的动力和源头,火神派善于从元阳的角度来治疗疾病,可谓是擒贼擒王之术,因此见效快捷,疗效突出。但如果一味依赖温壮元阳来治病,就失去了一气周流的细致和周密,对临床问题的处理,就不如“一气周流”理论更灵活和全面。


黄元御先生的“一气周流”理论,从人体一气周流的全局出发,准确判断一气周流发生郁滞的环节,灵活采取全局性的治疗方案,往往可以四两拨千斤,以普通寻常之药,取立竿见影之效。


也有学者认为黄元御先生处处以“水寒土湿”立论,用药多偏温燥,因而认为黄氏理论过于偏颇。却不知“一气周流”理论完全符合《内经》“动则为阳,静则为阴”的道理。人体的一气始终在周流不息,一气的本质原本是一股阳气,寒则阳损,湿则气滞,水寒土湿正是一气周流郁滞为病的最主要原因。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讲,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不过是一气周流的方向不同而已,连阴阳都不是真实存在的,何来立论偏颇一说?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非常的圆融,合于天地之道。认为黄氏立论偏颇的学者,实际上是对阴阳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气周流的高度。



出处: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1897-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中医弘扬医道 (转)

——贺李玉宾老师做客梁冬老师的《国学堂》节目


当今社会,西医有自己一套所谓“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中医给人的感觉好像没有自己的基础理论体系。这也是造成有那么多的人对中医产生不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就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其实,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当今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没有将中国文化很好地传承下来,这有历史的,也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因。是一个社会哲学问题。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什么,也就知道中医的基础理论是什么了。


孔子在易经《系辞》中指出,“形而上者为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这个“道”统领一切形而下的事与理。在形而下又将一切分成:“象”,“数”,“理”,三个层面,来共同揭示宇宙的万事万物发展规律。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道”是宇宙万物的玄牝之门,因为他是形而上,是无法用文字语言来表达的,我们的祖先就用最接近“道”的“象”,作为“道生一”的“一”,用“数” 作为“一生二”的“二”,用“理” 作为“二生三”的“三”。有了这个“理”,宇宙间便能“三生万物”。 “道”,“象”,“数”,“理” 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并且用“道理”二字简单明了地告诉了我们,只可惜如今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道理”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就是“河图洛书”。 中医根据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象”所揭示的“数”和“理”,明确地建立了以“天地人(间)合一”,“木火土金水” 五行为基础的,五行的先天后天相生相克自主衍化,这样一个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在这个理论体系上,将中医的“道理”作了最全面的阐述。而黄元御先生所作的《四圣心源》完全继承了这一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并将她以“大道至简”方法,用“一气周流”,“土驱四象”,“左升右降”这样言简意赅的话语,反哺给我们这些后世不那么“上古天真”的“聪敏”后人,今闻李玉宾老师做客梁冬老师的《国学堂》节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医,弘扬黄元御先生所作的《四圣心源》。实乃中国文化,以至于是全人类文化的一大幸事。可谓“功德无量”




【附】出处视频: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21192-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圣心源》,一气灌通,全身轻松 (转)
   
   

人体五脏为一气所灌通,不舒服只是因为五脏气不流动,堵住了。欢迎收看国学堂:黄元御与《四圣心源》传世医书的前世今生


国学堂系列节目:
http://www.bo756.com/video/?b65ef70822b3d29a6e286.shtml


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四圣”,对脏府病理、生理的认识,重视脾胃中气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已土为脾。”他认为脏气的升降功能都取决于中气,因此,主张“中气之治”。   

他认为湿、寒是诸多病证发病和病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方面着眼于“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为大法。他指出:“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四圣心源》续成后,黄元御回顾此书的写作过程,从1749年二月开始,到1752年完稿,前后四年的时间内,没有按排过专门的撰著时间,也没有著述出一套完整的书稿来。虽然以往多是穷愁的境遇,但可惜的是放走了一些闲暇的时间。尽管皇帝赐以“妙悟岐黄”称誉,十分器重自己,但是自己却不能依赖皇恩不思进取。自己能在医学研究上做出有益贡献的时间已经有限了,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抓紧时间,完成对“四圣”典籍的注释和阐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四圣心源”版块资源汇总与导览! (转)
  


【经典相关】

典籍整理组的《四圣心源》(2007 汉服版)已经正式发布了!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41827-1-1.html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127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电子版(2010 黄元御医书整理小组 泥巴匠版)校排完,请下载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3235-1-1.html


《四圣心源》手机版!----“放手上不停跳”制作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97158-1-4.html


手机umd和doc版《四圣心源》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0427-1-21.html


《四圣心源》繁体竖排版下载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95987-1-25.html


《四圣心源》白云出岫朗读版 下载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m-viewthread-tid-117284-fromuid-4020.html



【黄师相关】

黄元御传(OCR自清代名医黄元御)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88024-1-1.html


黄师手迹!及其他珍贵照片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95931-1-8.html


视频:清代名医黄元御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m-viewthread-tid-84983-fromuid-4020.html



【相关著述】

民国广东名医卢朋著之《四圣心源提要》校正版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16385-1-3.html


医学求是(清)吴达.pdf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m-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16385-pid-894400-fromuid-4020.html


《伤寒审症表》 清 包诚著(《伤寒悬解》阐释)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84397-1-30.html


新书介绍: 《四圣心源》与《临证辨象》_人民军医出版社(更新图片)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1515-1-8.html



【门径相关】

医医金针: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5123-1-1.html

论如何学习黄氏著作-瑞康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16758-1-1.html

《四圣心源》——文理俱佳、体用皆圆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6618-1-16.html



【讲解系列】

医医金针老师讲座文稿(转贴)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79236-1-1.html


行者先生民间中医语音讲堂讲座整理文稿系列pdf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82280-1-1.html


行者老师讲《神农本草经》pdf下载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93965-1-1.html


根尘不偶老师(临证辨象)讲课汇总PDF_2009.11.25更新文件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93145-1-1.html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 连载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13421-1-1.html


根尘不偶老师讲《圣余医案》连载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13446-1-1.html


根尘不偶老师的药象体会(doc)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3963-1-6.html


根尘不偶老师中医理论的核心——《四圣心源》阐述的“一气周流”理论体系概述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1897-1-3.html



【遗作觅踪】

黃師的女科資料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m-viewthread-tid-100307-fromuid-4020.html


湖南图书馆古籍线装书目录现-[周易悬象],哪位朋友可打探?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07696-1-13.html



【网络群体】

黄元御医书整理小组 QQ群号:23579520

黄元御理论学习小组 QQ群号:64609499

民间中医讲堂录音整理 QQ群号:12012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古籍经典——《四圣心源》 【清】 黄元御


   《四圣心源》目录
        《四圣心源》自序
  《四圣心源》张序
  《四圣心源》卷一
  《四圣心源》卷二
  《四圣心源》卷三
  《四圣心源》卷四
  《四圣心源》卷五
  《四圣心源》卷六
  《四圣心源》卷七
  《四圣心源》卷八
  《四圣心源》卷九
  《四圣心源》卷十
  《四圣心源》附录



布施网心医版全文: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36111&extra=page%3D1&pag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堂】——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动.jpg


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新版国学堂】



旅游卫视


每周六22:45


次日 4:04 10:2712:08   重播




国学堂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ldgx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在易经《系辞》中指出,“形而上者为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2-1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07:58 , Processed in 0.244359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