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4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清华园永远涌动着一股向上的力量。
曾经,每一个生机盎然的早晨,清华学子都会在清脆的起床钟声中开始新的一天;每一个欢快充实的傍晚,“同学们,课外锻炼时间到了,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参加体育锻炼,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提醒都会将操场搅动得热血沸腾。
清华,淳朴严谨的学风绵延不绝。老清华,睡懒觉者要被罚,课余时间学生们都在图书馆“开矿”;新清华,匆匆的脚步是赶着去教室占座,甚至,“要是想在图书馆抢到个看书的座位,天不亮就得去”。周末晚上10点多,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让人不免惊讶:怎么这么多人?是散电影了吗?清华人答:不是散电影,是散自习。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这八个字镌刻在清华大学使用率最高的一座教学楼外墙,走过百年,打在每个清华人心里的烙印似一种无声的力量时时提醒他们,那是清华的精神。
对清华历史多有探究的原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徐葆耕曾经说,灾难所激发起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清华历史。他认为,这其中最感人的两段,一是抗战中,烽烟炮火中弦歌不辍,当时三校(清华、北大、南开)合办的西南联大创造了史诗般的辉煌;另一段则是“文革”之后,在“连洋人的屁股都看不见了”的情况下,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奋起直追,不仅迅速抚平了十年动乱的创伤,而且创造了新的辉煌。
对于清华校训中的另一句“厚德载物”,他说,清华人具有如大地般博大、宽厚的胸怀。
清华主楼的台阶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条,这是1977级1017名同学给母校留下的纪念,“默默奉献,做祖国建设的铺路石”,石阶承载着他们青春的誓言。20年后重回母校,他们发出庄严的“世纪宣言”:“我们高举起‘从我做起’的旗帜,我们用行动实现着‘从现在做起’的诺言……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决定了我们奋斗不懈而又甘作铺垫……这是我们对母校朴素的情感,是我们对人生坦白的襟怀。与大地母亲在一起,用厚重的德行把永恒的万物承载。”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清华精神在代代学子中承继、践行。张光斗,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一代宗师,以年届九旬之躯爬上三峡工程40多米高的脚手架,为的是获得导流底孔施工质量的第一手材料;施一公,前途无量的结构生物学家,放弃海外“大好前程”,毅然回到清华,只为“培养一批人才,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作一些贡献”。他说,“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
还有回荡在清华园里的铮铮誓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将自己的事业征途与国家的建设需要紧紧相连。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永远是清华学子人生选择的座右铭。
清华是什么?对于清华学子,只有一种情感——“爱”。
季羡林说“回忆清华园就像回忆母亲”;王淦昌说她是“清华天堂”;史学家何炳棣说“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清华园”;施一公说,“回到清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当你有理想,心情愉快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劲。”更多的清华人说,“清华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永远不可能改变,谁也不想改变。”
本报记者 丰 捷
出处:http://www.cnr.cn/gundong/201104/t20110422_507923738_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