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71|回复: 0

明安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直解》 (正宗分) 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上面众鸟是有情说法,这一段是无情众生说法,也能令众生得大利益。“微风”显示出极乐世界风的和美,不同于此土的狂风暴风,令人可怕厌烦。“宝行树宝罗网”显示出极乐净土的行树罗网都是众宝和合而成,这些本是无情众生,但能像有情的众鸟一样,出种种的“微妙之音”,微妙之音是略说,包括上面所说的“五根”等佛法,真是不可思议。其法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这是就我们世界来比喻说的,实际上极乐世界的音声微妙无比,《无量寿经》说:“世间帝王有百千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展转相胜千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是听到音声所获得的利益,还是令众生缘念佛法僧三宝,可见三宝的重要。佛法僧之所以称为三宝,就是因为其可尊可贵,如同世间的珍宝一样。但世间的珍宝作用有限,佛法僧三宝则利益无边,三宝不仅能使我们离苦得乐,还能使我们究竟成佛,所以入佛门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佛,两足尊,佛是福慧具足的圣者;皈依法,离欲尊,法能令我们离欲清净,究竟安乐;皈依僧,众中尊,僧是众生的福田,是众中之尊。三宝可分为住持三宝与一体三宝。住持三宝,就是住持世间的三宝,佛初成道时为“佛宝”,所说四圣谛法为“法宝”,五比丘为“僧宝”。佛入灭后,佛像为“佛宝”,三藏经典为“法宝”,剃度出家,持戒修行的为“僧宝”。一体三宝就是自性三宝,灵觉体性,圆明照了为“佛宝”;性具恒沙,称性功德为“法宝”;理智不二,和合无违为僧“宝”。佛者,觉而不迷;法者,正而不邪;僧者,净而不染。自性三宝就是自性本具的觉正净。当然,三宝还有不同的分法,其实意思完全一样。我们应当先从事相上来皈依住持三宝,以后慢慢修行就可以证得自性三宝,究竟成佛。可见佛法自始至终都是讲的皈依三宝。这里说“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念三宝也有自他之分,念他是说:念佛,是念阿弥陀佛愿力广大,成就极乐庄严的净土;念法,是念法音宣流,遍满国土;念僧,是念广修无量法门的菩萨。念自是说:念真如本觉佛性,人人具足,是心是佛,这是念佛也;念一真法界之心,能生万法,这是念法;念心和法虽有二名,但本来和合不二,这是念僧。如果只是念他而不念自,就是未悟真理;若能念念还归自心,这才是真念三宝。极乐圣众能自他都念,明白本来就是不二的真理,在《无量寿经》上说:“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偏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深法忍就是深证自性三宝,将来必定究竟成佛。
这是讲极乐世界的无情众生说法,其实我们这个世界的无情众生也在说法,只是我们一般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而已。比如春天百花开放,秋天落叶枯黄,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无常的道理啊,我们若能细心观察,都可以成就我们的出离心,成就我们的道业。更深一点的,有很多禅宗祖师,也是从无情众生来悟道的。比如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他在五十七岁时打禅七,有一次手拿着杯子接开水,没想到水浇到手上了,杯子掉在地上,“啪”的一声响,虚云老和尚当时就开悟了,还写了两首偈子,其中一首说:“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来花香处处香,山河大地是如来”。开悟后真正明白,山河大地万物都是自性的显现,都是在说法,在我们世界尚且如此,何况极乐净土呢!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一句是总结上面的有情说法和无情说法,佛在经文中重重结示,就是为了让我们深信,就是来说明极乐净土的一切功德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大愿所成就的。我们能信愿念佛,自然能感得往生彼土,受无量乐。到了净土以后,才能真正悟入极乐的庄严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所以我们不要只空谈唯心净土而已,离开了事相上的极乐净土,而别谈自性唯心净土,理就偏了。要知道理事本不二,真正明理之人,必定不会废弃于事相上的念佛求生,事相上念佛求生的净土,也是自性本具的净土,这才是圆融无碍之理,愿你我大众老实念佛!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一段是说正报的庄严,这一段可以分为:一、征释名号;二、别释主伴。首先来看第一部分征释名号。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这一句是征问,佛又叫着舍利弗的名字说,你是怎么认为的,彼佛为什么叫阿弥陀佛呢?此经所讲的就是要持名念佛,所以佛一定要征释名号,这是为了能让我们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为了让我们能一心执持不要怀疑,所以征释。下面的回答解释,佛是从光明和寿命两方面来说的,其实“阿弥陀”翻译过来是“无量”的意思,无量的意义就很广了,无量清净啊,无量庄严啊,无量神通啊等等,但光明和寿命二义就能收尽一切无量。光明是横遍十方,这是说空间无量;寿命是竖穷三际,这是说时间无量,时间空间无量,那么一切的无量自然包括在里面了。《要解》说:“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由藕益大师的开示我们就很清楚了,阿弥陀佛是谁呀?就是我们的本觉理体!我们持名念佛就是始觉合本,始本不二。我们现在发起愿心来念阿弥陀佛名号,这叫“始觉”,就是开始觉悟了。所念的是谁啊?是阿弥陀佛名号,但这个名号就是我们的“本觉”,那么这个“本觉”与“始觉”自然不就合起来了嘛,始觉合本觉就直趋觉路,必然觉悟,所以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道理一般人可能不容易理解,但不要紧,只要念就是了,念佛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你不明白道理,但念就自然是了,此身已在含元殿,更从何处觅长安?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这一句是解释回答,从光明的方面来解释。先说“光明”,我们知道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就是佛与众生同具的真如自性,这个真如自性是寂而常照的,所以也可以叫“光明”,诸佛彻证此心性,所以光明无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诸佛都可以称为无量光。报身光明称真性,也是无量光,这两种一切诸佛都相同。但应身的光明,由于每一尊佛在因地发的愿不同,应化的机缘不同等等,所以就有大小之别。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说:“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由因地的大愿,所以阿弥陀佛应身的光明同法身、报身一样是无量光,所以阿弥陀佛又别名无量光佛。但我们也要知道,三身是不一不异的,这是为了方便利益众生才有这样的分别。诸佛有两种光明:一、常光;二、放光。常光就是恒常如此,无时不照;放光就是以光使人惊悟,有时照有时不照,或现或收,或大或小,随宜自在。这里所说的是常光,在玄奘法师所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上说:“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这说的很清楚是常光。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发愿光明无量呢?这是因为十方虚空有无量无边的国土,每一国土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想要度十方一切众生成佛,所以要发光明无量愿,这样就能遍照十方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了。或许我们要问,既然阿弥陀佛光明无量,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要知道这都是我们自己烦恼业障深重的原因,所以看不到。这就像一个盲人在阳光下一样,身处阳光但却看不见,不是阳光的问题,而是盲人眼睛看不见。又如同月亮一样,月亮本来在空中,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但水浑浊就显不出来。我们今天也是如此,烦恼业障太重,所以看不到佛光。我们现在只要发心念佛,心清净就能看到佛光,但也不要执着,只管一心念佛就好。古大德说:“佛声所到之处,便是佛光所照之处”,我们只要念佛就有光明,自己看不到,但其它的众生可以看到,现举几例来说明。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上记载:在海昌村一个村民家中,有个老妇人死了。这个老妇人后来附在家人身上,说自己生平的事还有阴府报应的事,说的很详细,他的家人在周围环绕听着。这是围观的人中,有一个人忽然摄心念佛,老妇人说:“你能常常如此,还有什么担心不成佛道的呢?”于是这个人问老妇人为什么这样说,老妇人说:“你心里在念阿弥陀佛。”此人又问她怎么知道的,老妇人回答说:“我看到你身上有光明,所以就知道你在念佛。”

在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第七卷之三劝念佛序中提到:桐城有两个人,结伴到外地去。有一人死了,他的同伴把他埋葬,并且把他的钱送回去还给他太太。那位死者的太太起疑心,那死者的同伴很悲愤,便前往埋尸的地方去祭拜并且哭泣地诉苦。死者的鬼魂出来跟他对话,就像生前跟他说话一般,于是鬼魂跟他回家作证。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件意外,他偶发一念阿弥陀佛,鬼魂大叫:“你为什么放光吓我?”那人又念了几声。鬼魂说:“你一念佛,胸前每次都放射出五色光明高十多丈,令我心目昏眩,不能再靠近你了,你回去跟我太太说,要她自己来见我,我一定为你作证替你洗刷冤情。”
鬼魂的同伴于是恍然大悟,便出家了,后来成了高僧。这样的公案太多了,在念佛感应录当中都可以常常看到。由这两个公案我们就知道平时不念佛的人,偶尔来念都会如此,更何况常常念佛的人呢?若真心念佛的人,则周围四十里都是光明,其实不止四十里,若信心坚固,念的专一,光明是遍照虚空法界的。当代的法藏法师到美国去弘法,法会结束后,有一个美国人走进来,首先自我介绍说:“我是学神通的”,接着他又提到,他看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口中都有光明,诚心念的,光明很大,像把整个地球包起来一样;念的不诚心的,光明只是在口中一闪一闪,后来这个美国人也发心皈依学佛了。所以一个道场,大家能够共修念佛,光明是很大的,至少四十里,或者更大,能感通佛光的地方最吉祥,那么周围的人也都有福报了。

佛放光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加持众生,要摄受众生,如何才能感通佛光呢?最直接的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观无量寿佛经》上也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说:“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又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上说:“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新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在《观经四贴疏》上说:“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答曰:‘此有三义,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通过经典和祖师的开示,我们就很清楚,最好最殊胜的修行方法莫过于念佛。若能专念佛号,发愿往生,则常与佛光相接,不仅现世安稳,而且必定往生极乐,快速的成就佛道。
在《无量寿经》上列出了佛的十二种光明名号: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我们来略微解释一下这十二种光明:一、无量光,无量是多的意思,光代表智慧,《法华经》上说:“诸佛智慧甚深难量”,全此根本智,所显现之光就称无量光,也可以说是聚诸佛无量智慧之光明。二、无边光,就是中道实相之光,不落有无两边,能令众生离开边见;三、无碍光,从佛与众生本具的理体所显现之光,不为一切烦恼所障碍,又化度众生无障碍,在《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上说:“纵令一切有情,烦恼恶业,深障重报,彼佛光明名号神力,无所障碍”;四、无对光,就是他光不及,“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五、炎王光,就是“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六、清净光,离开一切垢染,本具清净之光,也能令众生离欲清净之光;七、欢喜光,佛心大慈悲所起之光,能令见者欢喜;八、智慧光,破无明惑,本具智慧之光;九、不断光,三世常照,无有间断之光;十、难思光,“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之光;十一、无称光,离心缘名字相,无法称说之光;十二、超日月光,能照众生无明内暗之光,而日月不能,故名超日月光。
佛光对我们众生有什么利益呢?在《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曾发愿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又说:“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只要众生能够接触到佛光,就可以身心柔软,灭除罪障,得免三途之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有很多往生的人,命终以后身体都是很柔软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都是阿弥陀佛光明愿力加持的结果。还有一个念佛脱离地狱的公案:以前,在印度的阿输沙国中,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非常愚痴,也不信奉三宝,经常做种种的恶业。但他有个太太,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修持的很好,经常念佛。他的太太经常劝婆罗门说:“你最好能念阿弥陀佛,好好的修行。”婆罗门根本不听。但这个婆罗门情欲深重,非常爱他的太太,他太太说:“夫妇就像比翼鸟一样,你为什么不像我的心行呢?你不能随我的心,我也不能随从你,谁也不要理谁。”婆罗门说:“我太愚痴了,不能像你一样修行怎么办?”他太太说:“你定一个时间,我打坐念佛之后,就要击金鼓,那时你就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你念完后,我们再回房间休息。”婆罗门就依照太太的话去照做了,这样过了三年的时间。有一天,这个婆罗门得了一点小病就死了,但身上还有暖气,他太太不敢确定他是真的死了,所以没有下葬。过了五天,这个婆罗门又活过来了,他痛哭流涕的对太太说:“我死了之后就下到了镬汤地狱,非常恐怖,当时鬼卒用铁杖打罪人,一下子打到了油锅的边缘,我还以为是你的金鼓声,所以就随口大声的唱‘南无阿弥陀佛’。在念佛时,地狱就变成了清凉池,到处都是莲花,佛号所传到的地方,受苦的地狱众生都往生到了净土。于是鬼卒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阎王,阎王就要把我放了,还对我说:‘你要把这件奇妙的事情告诉人间的大众,当时还说了一个偈语:‘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闻弥陀名,猛火为清冷。” 婆罗门记住这个偈语,回来后又把它告诉大家,听到的人都非常欢喜。这个公案就可以说明阿弥陀佛光明名号的功德,真是“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这一句是从寿命无量来解释名号。佛又叫着舍利弗的名字说,彼佛的寿命和彼佛国土人民的寿命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所以叫阿弥陀。“阿僧祇”是梵语,译为“无量数”,“劫”是梵语“劫波”的简称,译为“长时”,可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三种。 一大劫有四中劫,一中劫有二十小劫,一小劫是从人类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短一岁,减至仅有十岁时,称为减劫;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增加一岁,又增加到人寿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如此一减一增就是一小劫。有人算过,一小劫是1680万年,一大劫是13.44亿年。也有用“劫石”来计算“劫”的,在《大智度论》上提到,一块方圆四十里的大石头,天人每过百年下来一次,用天人非常细软的衣服在石头上拂一次,等到把石头磨完这是一劫。总之“劫”是形容极长的时间。阿弥陀佛和极乐国土众生的寿命是无量无边的,在《无量寿经》上说:“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劫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在上面提到,佛有三身,“法身”就是真如自性,本来如此,不生不灭,法身寿命是无量的;“报身”是以智慧为命,惑尽智圆,成无上觉,有始无终,报身也是无量寿,这两种寿命,佛佛相同,没有差别。而“应身”寿命的长短,则是根据度众生的因缘而定的,有始有终。阿弥陀佛曾发愿说:“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今大愿圆满,所以阿弥陀佛又别名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寿命无量呢?在《法华经》上提到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是:“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就是说佛寿命无量是为了怜悯救度众生的缘故。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发愿要广度一切众生成佛,不仅度现在的众生,也要度未来的众生,未来是没有穷尽的,所以阿弥陀佛发愿寿命要无量,这样众生就永远都有所依靠了。在我们世界,释迦牟尼佛应身的示现是八十岁,入灭至今已经三千年左右了,我们不能亲近佛,只能接受他老人家的遗教。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今现在说法,所以我们往生见佛就永远有所依止,佛是最圆满的善知识,时时亲近,哪有不快速成佛的道理?在《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上说:“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亿劫,当有终极。善男子!当来广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当般涅盘。”看到这里,我们可能就有疑惑了,经上说阿弥陀佛也要入涅槃的,那么这里说的寿命无量,还是有量的无量,不是真正无量的无量。我们要知道,单从阿弥陀佛应身来说,可以说是有量的无量,化度众生的因缘圆满就要示现涅槃了。但从法、报二身来说是真实无量的无量,永不入灭的,在《要解》上说:“然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也。”《要解》的观点很圆融,若依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上所说,阿弥陀佛是报佛,所说的涅槃,只是报身示现隐没相而已,不是灭度。关于阿弥陀佛是不是入涅槃的问题,善导大师说:“入、不入义者,唯是诸佛境界,尚非三乘浅智所窥,岂况小凡辄能知也?”黄念祖老居士在《净修捷要报恩谈》中也解释过这个问题:“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还要‘般涅槃’,‘般涅槃’之后,观音要继位,观音也要‘般涅槃’,然后大势至菩萨继位。大势至菩萨永不‘般涅槃’,为什么?因为他是念佛成功的,说阿弥陀佛之所以有‘般涅槃’,是因为这些都是示现。因为你是修观音法门的人,当你往生多少年之后,才能看到阿弥陀佛‘般涅槃’由观音作佛了。而你要是通过念佛法门往生的人,你那示现佛依然还是阿弥陀佛。所以各个是不同的,因为那个‘识’各个不一样。同在极乐世界,有的看佛是阿弥陀佛,有的看佛是观世音菩萨。等到和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往生的这些缘都满了以后,观世音菩萨‘般涅槃’,大势至菩萨继位。大势至菩萨永远不‘般涅槃’。实际上这三个——佛、观音、大势至,就是一个。”通过祖师大德的开示,我们对阿弥陀佛入不入涅槃的问题,应该能有个正确认识。
“及其人民”这一句就是说,不仅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往生到极乐净土的众生也是寿命无量,“人民”就包括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人天一切大众。古大德说:“人民寿命无量,净土第一德也”。就是说,极乐世界有种种的清净庄严,若我们到那里还有寿命之限,那么也不圆满。我们往生后,是如佛一样的无量寿,这样就很殊胜了。另外,我们也要知道,发心修行成佛,死魔可怖,再一转生,很容易退转,所谓:“菩萨有隔阴之昏,声闻有入胎之惧”,更何况是一般凡夫呢?纵然今世修行的好,再一转生来世就很容易忘失,下面讲一个公案:
在唐朝的时候,玄奘法师到印度去取经,在路上经过一个山洞,于是进去休息,打算第二天再走。结果在山洞里发现一个人,脸上尘土很厚,头山还有蝙蝠做的窝,好象石头人一样。玄奘法师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位入定的老修行人,于是玄奘法师就念佛引他出定。过了一会儿,老修行开始动弹了,玄奘法师便问道:“老同参,你坐在这里干什么?”老修行人的嘴巴动了几下才发出声音说:“我在这里等待红阳佛(释迦牟尼佛)出世,我要助佛弘法”。玄奘法师告诉他说:“红阳佛已经入涅槃了”。老修行听到后很惊奇地问:“红阳佛什么时候出世的?”玄奘法师答道:“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现于世,佛现在已经入灭很久了。”老修行又说:“既然红阳佛入涅槃了,那么我就入定等待白阳佛(弥勒佛)出世,我再帮助他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你不要再入定了,万一再错过机会呢?佛虽然入灭了,但教法还是留了下来,你的身体不好用了,不如现在舍报,去长安城投生,等我取经回来,你帮我弘扬佛法。”老修行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答应了,玄奘法师对他说:“你到长安城后,找房子最高,琉璃瓦,黄墙头的地方去投胎。”玄奘法师的本意是想让他托生到皇家,可老修行投错了地方,转世成为为尉迟宗德家的公子,叫尉迟洪道。唐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唐太宗亲自接见。玄奘法师见到皇帝后就贺喜道:“恭喜陛下又得一位皇子。”唐太宗很奇怪的说:“没有啊,这是怎么回事?”玄奘法师于是入定观察,发觉老修行转世到了尉迟宗德的家中,于是告诉皇帝这其中的因缘,皇帝知道后就同意玄奘法师度他出家。可老修行一转世,前世的事情都忘掉了,不想出家。玄奘法师只好请皇帝帮忙,下令让他出家,尉迟洪道说:“我出家也行,不过得答应我三个条件,一、不持日中一食的戒律;二、不断酒肉;三、还要美女”。这三个最苛刻的条件,玄奘法师都一一的答应了。在他出家的那天,他带了一车美女,一车肉,一车酒到寺院,所以大家都称他为“三车和尚”。他快到寺院时,听到钟鼓之声,于是豁然大悟,知道自己就是那位老修行的转世,是来帮助玄奘法师弘扬佛法的。于是他就遣回三车,清净修行,专心帮助玄奘法师译经,后来就成为中国唯识宗第二祖,他就是窥基法师。
这样的公案很多,都说明一转世修行就很容易退转。老修行都能做到自在转生了,尚且都会迷惑,更何况一般人呢?而到了极乐世界,我们都是无量寿,又能时时见佛闻法,没有退缘,所以很容易成就佛道。并且由于是无量寿,所以我们是一生成佛!不仅到极乐世界是一生成佛,若我们现在信愿坚固,老实念佛,我们今生就是一生成佛!在后面的经文我们看到“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临命终时”就是还没有死,不是“临命终后”,那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了,所以我们往生是活着去的,没有二生啊,所以念佛是一生成佛的法门!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上面是征释名号,这一句是别释阿弥陀佛成佛的时间,到今天是十劫了。这个“十劫”是指我们世界的十劫呢,还是指极乐世界的十劫呢?在《华严经》上说:“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要知道,这是指我们世界的十劫,因为释迦牟尼佛是在我们世界来为大众说法,肯定要以我们的时间为准。在《观无量寿经》的上品中生章中提到,上品中生的行者往生到净土后,“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善导大师在《四贴疏》中解释说:“言七日者,恐此间七日,不指彼国七日也,此间迳于七日者,彼处即是一念须臾间也,应知。”那么,若以极乐世界的时间来看,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天,这样短的时间阿弥陀佛就有无量无边的弟子了,并且“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可见在极乐世界成佛是很快速容易的,《要解》上说:“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通过祖师的开示,我们要生起信心,信愿持名一定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愿!
有些人要问了,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那十劫以前的众生怎么来念佛求生呢?要知道,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只是这一期的示现而已。实际上,在无量劫以前,阿弥陀佛就成佛了,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由此可知,在往昔恒河沙劫前就有阿弥陀佛了。这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此生的成佛只是这一期的示现而已,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提到,释迦牟尼佛在尘点劫前就成佛,连一生补处的弥勒菩萨都不能清楚,何况是二乘阿罗汉和凡夫呢?在《梵网经》上也提到,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成佛已经八千次了,阿弥陀佛也是如此!另外,我们在《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上看到:“彼法藏比丘,为度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虽起超世愿,修无量大行,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阿弥陀佛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这个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只有开悟明心见性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些其中的道理,我们凡夫还是很难契入领会。但我们也要知道,佛成道的时间可论也不可论,怎么这样说呢?从“法身”上来讲,法身本来清净,本来如此,不可论成与不成;“报身”是因圆果满叫成就,可以论时间;“应身”是应众生机缘,来示现八相成道,也可以论成的时间。又,我们自性虽然有无量功德,但我们被种种妄想所迷,必须修德有功,性德才能显现出来。这就像矿石中的金子一样,必须提炼才能成为纯金。修德就是断一切烦恼执着,当无明断尽,才叫彻底证得法身,因此从修德的方面来说,法身也可以论时间。报身的功德,我们自性本来就具足,既然是本有的,也不可论成与不成的时间;应身如月印川,法身报身是本体,就像天上的真月,应身是化迹,就像千江的月影。如果没有天上的月亮,哪里有水中的月亮?如果没有法报本体,哪里来的应化身?应化身的作用是由法报身的本体而来的,没有别的自体,应身虽有八相成道,而全用即体。体无修证,所以也不可说成与不成,不应论时间。由此可知,诸佛本地是不可测度的,但诸佛成道各有示现的本迹,说阿弥陀佛成佛十劫,只是这一期的示现,应知!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这一句是说明阿弥陀佛的弟子无量,“声闻”就是闻佛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法而悟道的人,分为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声闻是佛的小乘弟子。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是大乘境界,在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中说:“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在《悲华经》中说极乐世界是:“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为什么这里说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呢?要知道,这只是从往生的人在极乐净土中断惑的水平来说的。我们是凡夫,一品见思烦恼也没有断,依通途教理来说,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在凡圣同居土,在《无量寿经》上称我们这样水平的众生是“国中天人”。如果断了见思烦恼那就是声闻缘觉,生方便有余土;如果断了尘沙、无明烦恼就是菩萨,生实报庄严土;无明断尽就是佛,在究竟常寂光土。这里所说的声闻弟子,是指在极乐世界断除见思烦恼的人来说的,实际上他们个个都是大菩萨的根性,在宋译本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说:“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刹,虽住声闻缘觉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宝刹之内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看这些声闻缘觉,能到无量的宝刹去作佛事,能令那里的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他能作这样的佛事,当然不是一般的声闻缘觉,而是大菩萨。若只是一般定性的声闻缘觉,就不闻他方佛名,也没有想度众生成佛的大愿。由此可知,极乐世界中的声闻缘觉,只是从断惑的水平来说,实际上他们已经回小向大,是一佛乘的菩萨了
另外,在这一段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来,阿弥陀佛大愿的不可思议!他方定性声闻,本不能生起度化众生的心,当然也不能成就圆满的佛道。在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中说:“若堕声闻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萨死,则失一切利。”“若堕二乘地,毕竟遮佛道。”而阿弥陀佛是希望度尽一切众生成佛的,声闻也包括在内。于是阿弥陀佛以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加持他方声闻,令他们能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发愿往生净土,在净土就可以证得三不退,究竟成佛。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但度化的声闻弟子的数量是无量无边的,“非是算数之所能知”,可见阿弥陀佛的威神愿力不可思议。极乐世界的菩萨众也是无量无边的,这一段在《无量寿经》上说的比较详细些:“又声闻菩萨,其数难量不可称说,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佛语阿难,彼佛初会,声闻众数不可称计,菩萨亦然。能如大目揵连,百千万亿无量无数,于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灭度,悉共计挍,不能究了多少之数。譬如大海深广无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于意云何?其所渧者于彼大海,何所为多?阿难白佛:‘彼所渧水比于大海,多少之量,非巧历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也’。佛语阿难:‘如目连等,于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计彼初会声闻菩萨,所知数者犹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一句是佛结示,上面所说正报主,阿弥陀佛光寿无量,伴,声闻菩萨数量无边,这些种种的功德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因地中发的大愿和兆载永劫的修行所成就的,也是果地上一成一切成。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不能说是“他”,因为都在阿弥陀佛的大愿海中,应该说佛菩萨声闻是非自非他,自他不二的,所以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我们信愿持名,念念都在弥陀愿海中,也是如是的成就。
  此经正宗分的第一部分,详细陈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来发起大众的信心,到此就介绍圆满了,我们再来看下面第二部分,特劝众生应该求往生以发愿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一段又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往生皆得不退;二、补处上士莫测;三、特劝发愿求往生。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佛又叫着舍利弗的名字说,往生到极乐国土的众生,都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 有时也称“阿惟越致”,翻译过来是“不退转”的意思,不退转有三义:一、位不退,就是入圣人之位,不会退转为凡夫;二、行不退,就是恒常度化众生,不会退转为二乘;三、念不退,任运增进,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就是佛的果觉智海。如果就我们这个世界来说,位不退需要断见惑,最少是小乘的初果须陀洹,“须陀洹”译为“入流”,就是入圣流。行不退,需要断尘沙之惑,则永不退失菩萨之行,这在别教是十行位,圆教是十信位。念不退,最少需要破一分无明,这在别教是初地,圆教是初住。
在此世界修行,我们很难证得不退转位,在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上说:“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诸难行,久乃可得。”又说:“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难,久乃可得”,我们如果没有证得不退转地,修行就会退退进进,成佛的时间就会很长。如舍利弗尊者在过去生当中,已证得别教的六住位,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年轻人在大哭,于是上前询问道:“你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啊?”年轻人讲:“我母亲害了不治之病,医生说需要修道人的眼珠煎药病才能好。活人的眼珠都不好找了,更何况是修道人呢?想到我病重的母亲正在受苦,我没有办法帮助,所以在这里痛哭!”舍利弗讲:“我是修道人,正想进一步的行大乘道,可以把眼睛布施给你,感谢你满足我的修道之心!”于是舍利弗用手把左眼挖出来给那个青年人。可是年轻人讲:“你错了,我要的是右眼!”舍利弗一听,糟糕!本来还打算留一只眼睛看东西,现在既然帮助人就要帮到底,于是又把右眼挖出来给青年人!可是青年接过眼睛,不但没有感激的话,还闻一闻说:“你是什么修道人,眼睛是臭的,怎么能给我母亲煎药?”于是把眼睛丢在地上,还用脚来踩!舍利弗没有了眼睛,但还听的到,于是叹了一口气,心想:“众生难度,菩萨心难发,我还是不要进修大乘菩萨行,还是注重自利的修行吧!“由于舍利弗退失了度化众生的大乘心,他在六十小劫中也没有多大进步,当然要成佛的时间就会很长。所以一个菩萨道的行者,最重要的就是先达到不退转的地位,否则进进退退很麻烦,所以龙树菩萨在《易行品》里还讲:“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6 02:17 , Processed in 0.17099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