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978|回复: 15

[交流篇] 感悟一个大觉悟者—释迦牟尼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释迦是以自心认识自心根本来由的觉悟者。经过六年的苦炼身心,从有为达到无为。从见闻觉知,达到妙觉圆智。由物质体、气体的客观世界,认识到客观物质基源的自然真空源理。由世俗的认识、觉悟,达到世人靠见闻觉知的功能根本就无法做到的真知真觉。释迦以超世人的大智大觉,证入真空理体,观察了整个宇宙,而证无上正等正觉,是为世尊、佛祖。理遍宇宙,法留人间,为后人悟觉明心做出了光辉榜样,为明心之大觉者。千古不灭,永恒于自然。历代宗师启后人效佛之行,结佛之果,方不愧人生一世。人身一失,永无复期,如入宝山空手回。何真何假、何迷何悟、何去何从,聪明者自悟。一个真正明白佛理的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人生的规律,理解得透彻分明,苦辣酸甜,若无其事。比如人生在深山,不见闹市,不知寂寞苦;贫富两家之幼儿,不辨甜与苦。因万念由心生,分别之念不生,一切皆自然。苦念不生,苦也甜。穷人感觉富无忧,富人悲伤愁更愁。苦甜本是世俗见,大觉心安无苦甜。天地本是大旅店,哪有百年长客住房间?真心自如直观见,此身原在自家园。皆因真空万化变,迷物为己昧心田,宇宙真空源一个,何有极乐何有凡?见闻觉知分别见,因此有乐就有烦。自性如如心不动,如来就在己心间。佛理本来是简便,起心动念故弄玄。大觉不生俗、佛见,哪有真知厌尘凡?山林闹市己心见,觉者心中无圣凡。人生世间无苦乐,千差万别属自然。心要不动何必逃乱?心要不烦何必离家园?离家入寺寻桃园,和尚烦恼谁解烦?自心烦恼自心见,自己做梦自己圆。世外桃源有一个,不在圣境与凡间,自心清静不住念,内外皆空真桃源。内外皆空无己见,妙觉明心自悟参。有朝一日真空现,万事万物一了然。至此心安身亦安,真心清静本自然。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是印度语音译,意译华语是大觉者。大觉者是个人对宇宙真了解、直观察的亲身觉悟者,是理解真空的实践真知者,是与真空同呼吸共命运者,称此大彻大悟之人为佛。寺院里的佛像,是大彻大悟大觉之人的形相,人的形相,因为觉悟至高无上,就称他的形相为佛像。佛的形相是一个大觉悟的人,心如如不动,内心无喜怒哀思悲恐惊,因此安定自如、庄严平静、光明正大。是自心真空纯至静、如如不动之表相。社会上的人,对眼见,耳听,意识觉知、理解万物的见闻觉知,称此为知识见解。心中不住一法一物,前念、后念、今念皆无之时,应将有念归无念,自心复原于真空纯至静时,此即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佛道成。此时即觉合于真空之时,真空是觉源,觉是源中流。流入源,即入如来圆觉海。此为妙觉,此觉非见闻觉知之觉。小真空合于大真空,真空包罗万象,此觉觉万理,知万源,通万化,达万变,为大觉和妙觉。因为用语言和文字表达不出来。此即是佛。佛就是人,释迦也娶妻生子,佛是在人间成长起来的。在封建社会中,人有等级之别,共分为三流九等。上、中、下三流,一流分九等,共分为二十七等。佛是在人的等级之内,佛即是人。今古之大觉者皆可为佛。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是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真理、至极致源的真空妙理、真宗正法的倡弘者。为人类精神脱苦,立性理心法为真宗,兴佛教化万灵,渡有情,同登大觉,共证极乐的一代佛祖。心心相印,续心传于千秋万代的一代宗师,世人称之为世尊。真空妙理永流于世、佛法传遍于世,使万灵返本归宗,功德无量,永恒自然,是为自然真理立基之大圣贤。佛家真宗以慈悲为本。以明心见性为根源。以真理为宗旨。以清规戒律为教法。以心心相印为真传。以释迦直系相传为真宗正法。以自性自渡为成佛因缘。以明心大觉为佛果。以释迦真经为证佛真理。以自性通真源,觉真空,求明心,通大觉。方识佛教真宗之理。效佛之如如不动之心,行自性自渡之法,求真理悟真宗,才进入学佛真源。佛教真宗:一、自然真空理体为性海真源。二、自我妙觉明心。三、圆通妙智真理。其它如经卷、佛像、佛号、咒语、清规戒律、说法等都是有为法。《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佛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地位,在封建社会中(主要是唐代),梁武帝时代以后,很多帝王以佛教治国,有的以佛教报佑江山、国土、民众。寺院的名称,也用报国寺、定国寺、护国寺、相国寺、保国寺等称之,把寺院当做护国的宝地。封建帝王率百官拜佛,保江山民众,佛教的地位、威信,由于帝王的崇拜而达到最高境界。极乐世界,佛法无边等神话传说,由帝王做宣传,因此人的思想也就向往佛之境界,历代出家学佛者不计其数。在佛教以前,历代君王也都是以神道设教为教民之方,所以人类从古到今信神佛的思想非常浓厚。历代的君王、民众,修寺建庙的工程之大也是奇观,几乎大于帝王家的开支费用。在今天的社会上,信佛的人也为数不少。虽然是信仰自由,信佛者也应当求理悟真宗,方为正信。如果不明理,也可能走入迷信。迷信危害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信者应当以研究佛的真理为宗旨,才能走向学佛的正大光明之路,于国家、个人及他人都有利,方符合国家信仰自由之原则。因此,一个真正明佛真理的信仰者,应该知道真正的佛经、佛理是利国利民的,因此国家才有宗教信仰自由。因此佛教实有自然至极真理,所以才能今古流传,永存于自然。一个真诚的学佛者,不能限于有为之形式,要用自己之真心,求自然至真之理,方能进入真参实学。真心、真理不在千经万卷的经书里,经书是指引证实真心真理的指南。真学是用真心直悟真空,二真合一真,是为全真,此即圆觉。不在语言文字上,觉者自知。文字、语言俱不能表达,是为妙智慧。玄,尚能说;妙,不可言。所以说自知、自觉、自悟、自明。
发表于 2010-12-2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0-12-2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恩師兄布施好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学佛与出家
古代佛学者所以出家,是因为当时佛法不传世俗之人。佛法即是觉悟之法。觉悟之法无定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宜。身体出家非学佛真源,学佛者应精神出枷,精神出枷方为解脱。寺院为僧之家,地球乃人类之家,世界为人海,身虽出家没出人海。世间没有避风阁,只要有人就有风波,只要没离海就有风浪。惧风波怕风浪,永无大定。人离开人海不能生存。有的人出家是为了逃避世俗生活之乱。出家入定,避乱求定。不知自心不乱本定,何必求之于定?乱者自乱,与世俗无关。寺院之中亦有上中下之分,也有不同的见解,也有喜怒哀思悲恐惊。寺院与家庭,环境不同,但同样有是非,只是形式有所变化。出家亦仍然处于是非之中。自心不定,欲觅定境,无有是处。境定,非自心之定。自心不动,乱境又与心何干?定静、混乱,皆由心生,与环境无关。定指心定,非指环境,也不是指身不动膀不摇之定。六祖云:“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诗云:寺内禅师入定时。此时入定,彼时是乱是定?人生在世,思想永远稳如泰山、平静自如即是定。非有意、有时之定、静。心应万物而清,心通万法而不乱,心理万事而不混。思想若无其事,心无起伏,心无执著,心不被物乱,不被事转,即是定。身不离是非,心应是非,身不被是非转,心不被是非动,何必厌乱向外求定?自心不动何定之有?定乱二念皆由心起,起心即是妄。厌凡求圣,心有妄生。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无乱无定,无圣无凡,才是真定。
总而言之,出家只是历史上走向大觉之路的一种方式,不是人类走向大觉之路的唯一方式。人类社会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自然形成之人应该一切顺乎自然。佛说的性理心法是自然法则,人类要走向大觉、走向心同自然,就要与自然息息相通。佛以心为万法之源,出家在家,只有形式上的差别,觉悟之心本无差别。有少数的学佛者自以为是地认为不出家不算学佛,不做和尚不能成佛,这是不对的。佛当觉讲,觉与不觉,是心意上的功夫,与外界的物质和环境毫无关系。如果因此而出家是被法相所迷。如果非要离俗出家做佛,就是只顾自己成佛,不管父母妻儿受折磨。这样做非佛所指。这样做损伤别人的精神,满足自己的愿望,佛家的慈悲就没有做到,学佛的宗旨就失掉了。如果父母妻儿因此而悲痛、失望,甚至气绝,这样损伤至亲之精神,五戒犯矣。古之圣贤,俱是大孝。人者,仁也。仁德之举不为,非人也。人尚不能为,何能做佛?不厌凡,不求圣,出家不损人不利己,不予任何亲朋好友带来烦恼,己乐人亦乐,方可为之。佛法就是世间法,出世法也是建立在世间法上。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没有说过只有出家才能成佛,不出家就不能成佛。心正是佛,心邪是魔,心外无别佛。自心无念,无佛亦无魔。迷者众生觉者佛,迷与觉俱是指心而言,这与出家在家联系不上。出家、在家,外表变了,心没有变,求理悟真宗之心不变,出家在家一个样。出家在家都是为了明心,目的是一致的。出家不是自然之真理。出也可,不出也可,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有朝一日全人类都进入大觉者之列是可能的,因为这是自然之真理。但要让全人类都出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是自然之理,果真如此,人类绝矣。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烧香拜佛
烧香拜佛只是信仰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意念纯诚的思想寄托。烧香拜佛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烧香拜佛是求佛保佑,求医病,求寿命,求驱邪驱鬼,求见佛,等等。这不是佛所指之真理。《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里说的如来,不是指的如来佛,释迦牟尼。而是指自心如如不动,也没有来,也没有去,即是如来。还有一种人,是真诚的信仰者,他们认为要学佛就得早、午、晚烧长香,多拜佛,才得成就。好像成佛必依佛助才能成就。释迦没有指求佛助自己成佛之法,而是心心相印,是自参自悟,自性自渡。也没有助人成佛之术。六祖说:“心正是佛,心邪是魔,身外无别佛。”又说“迷时师渡,悟时自渡。”佛有令人自悟自性,自渡成佛之法,没有不须自参、不须自悟、不须自觉就能使人成佛之术。心外求佛是觅佛,用烧香拜佛来求自己成佛是有为法,无有是处。那么,烧香拜佛的正确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世人不忘释迦牟尼这位先圣大德、大觉之人。他留给后人的性理心法是使人心登极乐、永证光明的定慧圆明之理。烧香拜佛是为了纪念这位先圣大德而举行的典礼、法会,是一种隆重、庄严的纪念仪式。在悟理求真宗的基础上举行这种纪念仪式又有什么错呢?这样做并没有离开佛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念 经
经者,路也。经太多了,路也太多了。一个正大光明的世界是释迦所指出的。佛教的一切经典,千经万卷是否全是释迦所作?可以讨论。因为现在的学佛者,各个宗派都能在佛经上找到理论依据。有的佛经与金刚经、心经、坛经的理论不一致。如果出现两种不同的理论,就是两种结果。如果这样,真、假;善、恶;邪、正;就要混杂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学佛者求理悟真宗,用如如不动之心,切磋琢磨,以求真理。用觉悟、智慧、真理考察一切,研究、研究再研究。以真理这个标准来衡量真假邪正。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是心。心本明,不是见闻觉知之明,是妙明、圆明、本具之明。用如如不动之心生出来的良智良能来觉观它是否是真理。经者,路也。经本身无一真路,只是指引真路的路牌子。要照路牌所指而行,终日口念心不行,是一个旅行者在背旅行图,永无到达目的之日。经是引心观真、悟真。心是行者、觉者。心与真空一体,迷者愚昧不知。经是指心、证心,使心证真知真觉之符号,名皆为假设。要无高山,绝无指高山之路;要无妙觉圆明之真体,绝无千经万卷之性理心法。“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要从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纸上无真经,念它做什么?它是张路条,念熟了好登程。光念不上路,百年光阴岂不虚度?人身一失,万金难买回。要不认识经上指的真路是什么,一生走下去,要错了埋怨谁去?骗人的与上当的谁是谁非?怎么别人不上当呢?实乃自己不明之过。真学佛者就应该求理悟真。路有千万条,只有用妙觉明心一了然。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觉 果
若想得其果,必得种其种。种什么得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千功万法各有苗种,种假求真,根错皆错。如何选择真种,可谓大事。季节不等人,人生百年,何真何假,觉者自悟。否则,三秋一过,颗粒无收,如入宝山空手归,遗恨千古,悔之晚矣。

人以觉为根源。躯壳纵有,如无觉,死物也。觉为人之真,觉是见闻觉知的能源。无此源无见闻觉知的功能。用自己之觉种他人之种。得果也为觉外之果。有的人自以为人师,让学者想佛、想西天、想佛光、想莲花,但是,如果学者不具备想的功能,又用什么想呢?想的功能不为根苗,反而把想的功能以外的幻相当做种苗,失掉了本有家珍。这是以假当真,是为幻种。如水中捞月,竹篮打水。以砖磨镜,苦死无成。因为自性真空妙明本真不与假合。有为法的种子是幻相,以幻育果果亦幻。以幻种种入学者心田做为根苗之人,是幻师。佛以心传心,以心印心,是为真师。六祖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地亦无生。”因地即是心田,心田即是成佛因地,因地即是觉种,觉种必结觉果。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觉外寻根,如穷子舍父。自己本有家珍,何假外求?见佛又与己何干?佛只能指迷,令其自悟。一人吃饭不能使众人饱,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心为觉果,种在心田,心为万圣之总纲,万古真源,永恒真理,不二法门。佛之心经所指,乃觉之真果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 19:00 , Processed in 0.13492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