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93|回复: 1

余敦康:和谐是国学的核心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民族要复兴,首先是文化,一定要复兴中国的文化。所有学问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离开它,就不能叫中国文化,不能叫国学。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

国学保存的最早一篇文献是《尚书》。头一篇叫《尧典》,是尧发布的一个政府文告。

“先王耀德不观兵”,就是说不要渲染武力,只以道德使其自然而然地归顺。中国不侵略,不称霸,早在周穆王的时候就说了这话了。

美国搞单边主义就是“同而不和”,不服就打,或者搞“颜色革命”。三百年来,西方文化讲三争:竞争、斗争、战争。中国文化讲“和”,妥协、让步、对话、交谈,这才是未来世界新秩序的走向。

今天我们讲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太重要了。“和谐”不是现在才搞出来的,“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髓,也是国学的核心价值。学国学一定要了解这两个字,如果没有自觉的认同,永远不会懂得国学。

国学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把国学分为四个类:即经、史、子、集。从内容上分,又可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和辞章之学。

国学并不仅仅是经史子集

我们要先搞清楚两个概念:什么是国学?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有外延。国学的外延无所不包,凡是中国的学问都可叫“国学”。我们可将国学分一下类,最简单的分类就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把国学分为四个类:即经、史、子、集。经部———就是十三经,先有五经,后来是九经,最后发展到十三经。史部———就是历史库,所有历史类的书都在这里边,如二十四史。子部———就是诸子,如《老子》、《庄子》、《孙子兵法》等。集部———就是文集,如李白、杜甫、苏东坡等文学家的文集。

这四类基本上可以把国学都囊括进去,这样的分类是对的,但还不够。从内容上再进一步分类,基本上可分为五类或三类。这是古时候传统的分法,很有经典性。国学又包括三个方面:义理之学———讲道理的,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考据的,就是史学;辞章之学———写文章的,就是文学。这三个方面的排列顺序是哲、史、文,我们现在颠倒了,叫文、史、哲。其实哲学是老大,义理之学应该是第一位的。后来又有人认为分三类还不够,还可以再加两个:经世之学———就是政治、经济、法律,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治理世界的;科技之学———包括中国的科技,如四大发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

所以,中国国学包括内容很多,经、史、子、集的分类还不是太精确。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经世之学、科技之学这样的分类就很精确,而其中打头的应该是哲学。义理之学来源于经典,所以经、史、子、集也把经放在首位。这就是国学的外延。

已故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中华文明最大特点是“多元一体”,多元汇成一体。这种一体是什么?是文化!

和谐是国学的核心价值

现在没有真正的国学家了,过去有。清华国学院四大家: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是地地道道的国学家。后来冯友兰、钱穆、张岱年也都是国学家。他们最主要的是有一种真正的内在的价值关怀。正如赵敦华老师所说,国学不是简简单单的学问,是一种文化的关怀。冯友兰先生当年说过一句话:旧邦新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诗经》里的一句话。中国也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中华民族要复兴,首先是文化,一定要复兴中国的文化。所有学问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有一个核心价值观。离开它,就不能叫中国文化,不能叫国学。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和谐”。

从世界文明古国来说,历史上共有五个。第一个埃及,尼罗河文明,比中国还早一点;第二个巴比伦,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文明;第三是爱琴海,古代希腊文明;第四是印度,印度河文明;第五是中国,黄河流域文明。这五大文明古国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就形成了,但是今天其他四大文明都已经不存在了,只有中国文明还继续存在。这是要特别注意的。现在的埃及已经不是古代埃及,埃及文明经过了两次摧残,第一次是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把希腊文明带去了,又过了几百年阿拉伯人又征服了埃及。古代巴比伦也没有了,现在的伊拉克也是阿拉伯人。希腊文明被土耳其征服,后又被东正教征服,希腊文明全传到别的国家去了,希腊这个地方已经没有自己原来的文明了。印度文明也没有了,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古印度文明被全部摧毁,建立了种姓制度,慢慢产生了印度教。

世界上所有古代文明中唯一流传发展的只有中国,居然从黄河流域文明又扩展到长江流域,又扩展到东北、四川等等。经过考古发现,中华文明并不只有黄河流域,而是多元并存。已故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中华文明最大特点是“多元一体”,多元汇成一体。为什么能够多元一体?这种一体是什么?是政治?宗教?种族?都不是,是文化!

《尧典》是尧发布的一个政府文告。里面有几句话,可以从中了解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东西,很重要,应该背下来。

公平正义是中国王道的核心

国学保存的最早一篇文献是《尚书》。头一篇叫《尧典》,是尧发布的一个政府文告。里面有几句话,可以从中了解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东西,很重要,应该背下来。“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是尧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战略。

“克明俊德”,“克”是能够的意思,“明”是彰明,“俊德”就是德才兼备的人。当时中国是一个族、一个族地居住在一起,每一个族内都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让他们当领导。任务是“以亲九族”,把九族团结起来。什么叫九族?当时中国人都是血缘大家族,非常大。比如我,从我这儿往上数四代,父亲、祖父、曾祖、高祖,从我这儿往下数四代,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就是九族。把血缘大家族团结起来,这样社会的基层单位就巩固了。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这里的“百姓”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老百姓”的“百姓”。一个姓是一个大族,百姓就是一百个大族,就是把很大的一个部族要治理好。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大部族治理好以后,进一步就要“协和万邦”。“万邦”,上万个国家都团结起来了,现在联合国才两百多个国家。这里关键是“协和”两字。“协和”就是和谐。

后来尧把天子之位传给舜,舜根据“协和万邦”,进一步提出一个核心价值观,即《舜典》里的“慎微五典”,“五典”也叫“五教”,就是说要谨慎地把五教作为道德规范。五教就是五个道德规范,从尧舜开始一直流传到现在,已四千多年。五教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所以多元一体就是两个事,一个是核心价值观,要和谐;一个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样就在中国的土地上把各个民族融合起来,成了一个和谐体。部族之间,人与人之间都要做到这几条。这就打破了种族的界限,部族的界限。在中国没有像中东、非洲地区那样的部族战争,部族都团结起来了。

夏、商、周三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很大的国家,全世界那时都没有那么大的国家的。国家当时制定了相当于宪法的东西———《洪范》,“范”就是规范,“洪范”就是大法。根据这个“宪法”治理天下国家。这个“宪法”的根本精神是两个字———王道。什么是王道?就是“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就是公平、正义,不要偏袒某一方面。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部族,不能偏心,

要大公无私。当时中国就是用这个来治理天下。

这是对内。对外如何呢?《国语》第一篇里有“先王耀德不观兵”。这是大臣劝周穆王不要攻打犬戎的话。这句话就是说不要渲染武力,只以道德使其臣服,使其自然而然地归顺。中国不侵略,不称霸,早在周穆王的时候就说了这话了。

外族夹击,华夏文化面临被灭的危险。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即尊重周王抵抗夷狄外族。结果成功了,文化得以传承。

烽火戏诸侯差点葬送了中华文化

但后来文化发生了危机。西周灭亡,进入春秋战国。西周怎样灭亡的?统治者遵守这个核心价值观王朝就兴盛,否则就会灭亡。西周最后一个是周幽王,有一个宠妃叫褒姒,长得非常美,就是不爱笑,周幽王怎么逗也逗不笑。后来有一次周幽王就用了一个绝招,就在烽火台上烧火。烧火是表示有敌人来侵犯,诸侯看见烽火以为有敌情就赶紧派兵来救,结果却扑了个空。褒姒笑了。后来犬戎真的来了,诸侯看见烽火也还以为是开玩笑,都不来了。结果犬戎就把西周给灭了。那以后,北方有犬戎,南方有南蛮,“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南北夹击,中原地区的华夏族面临着随时被灭的危险,文化也要灭了。文化发生了危机就要想办法怎么样去维护。这时候齐桓公就提出要“尊王攘夷”,即尊重周王,抵抗夷狄外族。怎么样尊王攘夷,把华夏团结起来?就是靠维护礼,维护道德标准。结果成功了。这以后在中国,文化逐渐成为号召的力量,精神上的支柱。并且升华到哲学层面,“和而不同”、“和为贵”、“和谐”等观念,在那个时候开始形成。

“和谐”、“和为贵”,将是中国发展壮大最根本的一点,应该从理论上认识这一条。和谐不是说已经和谐了,正是因为不和谐,我们才讲和谐,使它能够和谐。和谐包括五个层次: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这是个大和谐;天下国家,协和万邦,这是国际层面;在国内,领导同下属之间、同事之间、邻居之间也得搞和谐;在家庭里,要“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最后是个人,个人身心要保持和谐的心态。和谐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元朝把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没能贯彻和谐的原则,所以只执政了九十几年。

仇必和而解

先秦哲学的儒、墨、道、法、名、阴阳这六家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达到和谐?基本原则是:“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把国家治好。所以应该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美国搞单边主义就是“同而不和”,不服就打,或者搞“颜色革命”,让人家接受美国的这一套制度。这牵涉到文化的问题,三百年来西方文化讲三争:竞争、斗争、战争。争是很容易的,看谁的力量大。中国文化讲“和”,妥协、让步、对话、交谈,这才是未来世界新秩序的走向。

宋代张载写过一个《太和》篇。“太和”就是最高的和谐。张载把整个中国的哲学总结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最后一句话最重要,所有的矛盾冲突必须通过“和”来化解,这是高明的。当年清朝入关以后,朝廷里分成两派,温和派和强硬派。满人几十万人统治偌大的中国,按照强硬派的想法就是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了很多人。后来清政府改变策略用了大量汉人,搞“和而不同”,这才奠定了清王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基础。相比之下,元朝把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不是和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后搞的种姓制度差不多了吗?虽然它也不得不采用一些汉人的建议,但终归没有一个战略思考,没能贯彻和谐的原则,所以只执政了九十几年。

我们现在面对的矛盾很多,上到国际、国家,下到家庭、个人,每天每时都有很多矛盾,都有不和谐的因素。如果我们有智慧,能够化解矛盾,就可以有生机、有活力,能够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是永生的,搞得不好就会灭亡。五大古代文明,唯独中国能够旧邦新命。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苦难,到了二十一世纪又走向了复兴。中国文化好在哪里?和谐!我们学国学要学这个东西。国学是要我们永远朝向未来,给我们更高的智慧,使我们能够自我定位、树立形象。

现场答问

如果媒体只是宣传那些老总为什么会花两万多元钱坐飞机到北京大学来学国学,那就是找错方向了,就是没有抓住重点。

问:为什么二十一世纪兴起了国学热潮?

答:乾元国学教室首期开课时很多媒体做了报道。我看了以后,感觉媒体没有理解北大哲学系搞这个乾元国学教室的用心所在。就是在那儿说,怎么那些老总会花两万多元钱坐飞机到北京大学来学国学,这有用吗?如果这样的话,就找错方向了,没有抓住重点。我们为什么要宣扬国学?从北京大学来说,是经过了一系列的过程的。

1992年开始,在张岱年先生、汤一介先生的主持之下,燕园掀起了一个国学热,但这个国学热很快就消失了,在社会没发挥多大作用,只是在大学的讲堂里面。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搞国学是面向社会,从学院派那里走出来。我们面向40岁左右事业有成或者知青这一国学上的断层,向他们来宣扬。我们这么做,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自从北大办这个教室以来,我一直在这里讲课,我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激发。我没有想到,我不面对娃娃、学生,而是40岁的老总、政府的官员,给他们讲国学。这是我平生没有经历过的。

为什么二十一世纪兴起了这么一个热潮?我觉得应该放在整个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大背景下来看,这一兴起确实是势所必然,而且关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我们中国GDP已经大幅增长,在世界上已经举足轻重。经济是发展的,但是中国的形象是什么呢?中国人有没有一个整体形象?这些疑问反映出文化身份的失落。西方怎么看中国?野蛮、落后,宣扬中国威胁论。尽管中国经济起飞了,中国有很多大款到外面去豪游,可是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仍有待提升。为了中国进一步腾飞,我们中国应该制造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个事情应该从哪里着手?这是个更大的问题。这要求我们从中华文化的源头,从国学中寻求答案。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是清华的校训,来源于《周易》的乾卦和坤卦。张岱年、冯友兰先生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问:学国学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

答:这关系到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定位的?孔子说:“思不出其位。”你的位是什么?我的位是什么?我们很多老师辈的国学大师都是洋博士,比如冯友兰、汤用彤、陈寅恪,最后都要回归中国。所有人都一样,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要有一个中国人的自我定位,背后的根基一定是国学。

2002年布什第二次来中国,到清华大学做演讲。清华礼堂有八个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是清华的校训,来源于《周易》的乾卦和坤卦。张岱年、冯友兰先生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布什当然不懂,拼命宣扬西方的核心价值观。言下之意我们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很高,你们中国没有核心价值观,只有把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加在你们身上,中国才能走向现代化。西方人有所谓西方人的傲慢,西方三百来年把世界翻了个遍。所以他推广、利用西方价值观搞单边主义。


一个人要自我定位,作为一个国家,也必须自我定位。中国如何在世界格局中定位自己,其实很难很难。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国力上升了,在世界上也举足轻重了。可是我们该如何在世界上定位自己?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究竟有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这是个民族的问题。

学习国学,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与时俱进,开拓一个新的角度。学习国学,绝对不是复古,我们是面向未来。我们北京大学搞这个国学教室,绝对是面向未来的,而且是迎合社会内在需要的。作为中国人,我们都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中国的经济上去了,一定不要使我们的文化失落。
发表于 2010-11-2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山和谐宣言全文】

公元2010年9月27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61周年之际,我们重温2500年前那个需要智者并产生智者的时代的人类智慧,藉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共同发出和谐宣言:

尼山2.jpg (99.76 KB)
2010-11-11 21:56

怀着对人类现实命运的忧伤,

怀着对人类共同未来的焦虑,

面对战争、杀戮、冲突的残酷现实,

面对日趋恶化的地球生存环境,

人类的灵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慌。

汲取2500多年来人类精神导师们的伟大智慧,

我们倡导和谐,

我们倡导仁爱,

我们倡导宽容,

我们倡导礼让,

我们倡导信义,

我们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倡导民胞物与,天人合一,

我们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们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妹也,

我们倡导和谐世界,和而不同。

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为了守护一个共同的地球,

我们呼吁理解尊重,化解积怨;

我们呼吁对话交流,避免冲突;

我们呼吁节俭低碳,呵护家园;

我们呼吁团结合作,共创未来。

我们祈愿——

我们的倡导和呼吁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响应!

我们祈愿——

我们的倡导和呼吁能够变成全人类的共同行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0-17 07:30 , Processed in 0.16442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