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76|回复: 3

印光法师讲述的两则非时行淫的恶果以及纵欲危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把在家人非时行淫说为邪淫呢?因为在经期、怀孕期、斋戒日、疾病中、哺乳时、劳苦忧伤时等非时行淫,会对自她或胎幼儿造成极大伤害,所以是邪淫,属于黑业。以下举例说明:

印光大师在《寿康宝鉴》序中讲过两件事:

1、一九一七年,有位巨商之子在日本学西医,考试第一。有一次他坐日本电车,车还没有停稳,就往下跳,结果跌断一只胳膊。他是学医的,很快就治好了。但是西医并不了解,凡是骨伤,百日之内不能行房事。

不久,母亲过寿,他回到中国,不知道伤筋损骨要在房事上谨慎,就和妻子同房。第二天一早,发现这位高才生已经透体冰凉、气绝多时。


2、印光大师有一位弟子,叫罗济同。一九二五年,他大病初愈,九月十号,请印光大师到他家吃饭,而且说:“师父是弟子等的父母,弟子等是师父的儿女。”大师说:“父母最忧儿女的健康,你病虽好,还没有复原,要慎重。”可惜当时没有明说所应慎重的是房事。当月底,印光大师在功德林开监狱感化会,罗济同当时也在场,大师见他面如死人,知道是犯房事所致,很后悔当时没有直说。没过多久,罗济同就死了。

由这两则公案可以知道,身体有病或者大病初愈时,不宜行房,如果非时行淫,多半致死,所以是黑业。

在民国前,有位青年婚后进城应考,考试还没有结束,他难耐寂寞,就和好友一道回家。步行百余里路,二更天到了家门。父亲骂他:“你一定是在城中惹事生非,才连夜赶回来,明天再以家法痛责。”父亲叫家人把他双手反绑,关进一间空房,锁住房门。

第二天,父亲很晚起来,把儿子放出,一句话未问。儿子本来很兴奋地回来,突然受到父亲的指责,一夜不安,放出来时,他始终不明白父亲的用意。等他到朋友家里,得知朋友已经死去,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爱护他,才把他关入空房迟迟释放,因为不方便明说,才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是用心良苦。

以上是百里行房致死的例证,所以在家夫妻在过度劳累等时必须节制房事。

下面再按《寿康宝鉴》列举一些非时行淫的过患,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原书。

月经来时犯淫,会成血淋症,男女都病;胎前犯淫伤胎,所以有孕后应分床绝欲。(印光大师曾说,孕后交合一次,胎毒重一次,胞衣厚一次,生产难一次。怀孕时间久,如果行淫,或致堕胎及伤胎。)产后,十余日内犯淫,妇女必死;百日之内犯淫,妇女必病。

生病、生疮、出痘之后,不是十分复原,万万不可犯淫,犯淫多半必死;眼病未痊愈或者刚痊愈,犯淫必瞎;虚痨症,虽然养好强健,还须断欲一年,如果认为复原而犯淫,多半必死;伤损筋骨,愈后须要戒一百七八十天,未过百日,犯淫必死,纵过百日,犯淫也会导致残废。

过于辛苦、过于操心、天气过热、过于忧愁、过于惊恐,都不能犯淫,若犯,轻则成痼疾,重则当即死亡。

病后,犯则旧病复发。远行百里行房者死,行房百里者病。


以上根据《寿康宝鉴》大略讲了非时行淫的过患,从中也可以明白把非时行淫定为邪淫的道理所在。

=======================================

在家居士除了不邪淫之外,还要注意房事不能过度。《感应篇》注释当中说,夫妻之间也要寡欲,人身之精散在三焦,荣华百脉,而欲火一动,合聚流通,都从命门出来,非常可怕。人精足,神就生,精神足智慧就生,聪明强固,就能成就事业。如果淫欲过度,亏损精神,一生事业都会因此而消失。印光大师说:“一切事业,以身为本,身若受亏,事俱消陨。伤身之事,种种不一,最酷烈者,莫过淫欲。”古语说:“乐极生悲,纵欲成患。”孔子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有智者把人体比喻为一盏油灯,精为灯油,如果贪图房事之乐,纵欲而不节制,就象灯油很快就会耗空,年龄一大,百病丛生,到时候后悔莫及。相反,灯油如果不溢,燃烧时间会很长,而且灯很亮,同样人如果能节欲葆精,就能长寿,而且老来有精神。

明朝衢州地方有一位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就中进士,选任为松江节推,少年得志,亲友都很羡慕。可是他生性好色,年纪轻轻就有十几位宠妾,个个都很娇艳,由于他纵欲过度,上任一个多月就虚脱死亡,一生的前程都化为乌有。

一九九四年十月,有一位姓翁的老人,六十六岁,下午到宁夏路一家专门放映色情电影的戏院,观赏**。到了晚间十点三十分电影散场,管理员发现:老翁暴毙在座位上,全身冰冷,已经气绝多时。经法医验定,死者是因为兴奋过度导致心脏麻痹而死。

以上两则公案之中,徐生是以有限的精神,供无穷的色欲,透支过度,所以精竭而亡;翁老风烛残年,仍不知保守精神,几个小时的刺激,便使他兴奋而死。色欲真是杀身的利刃!

印光大师常常说:世间人民,由色欲直接导致死亡的,有十分之四;由色欲间接导致死亡的,又有十分之四,是由色欲亏损遭受别种感触而死。人们把这些死归结为命,岂知贪色者的死,都并非是命。依于命的是居心清贞、不贪淫欲之人,那些贪色者是自戕寿命,怎能说是死于天命呢?依于命生又以命尽而死的,不过十分之一二。由此可知,天下多半是枉死之人,淫祸的惨烈,世间再无第二者。相反,不须费一分钱,不必费一分力,就能成就高尚的德行,享受极大的安乐,留给子孙无穷的福荫,使来生获得贤良眷属的善行,唯一是戒淫。(据《印光大师文钞》译白。)

可惜人们没有业果正见,行事多不考虑后果,不仅不考虑后世,就连此生的晚年甚至十年之后的结果都不会考虑。现在的青年一代普遍奉行“不管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观念,可是如果曾经拥有的只是未来痛苦的因,到未来受报时又如何面对呢?如果没有辨别业果的智慧,人的眼光短浅到只求现前片刻的欲乐,好好的珍宝人身,变成纵欲自残的工具,给自己的未来留下无尽的苦难,怎么可能有幸福的一生呢?
发表于 2010-9-1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戒淫》顺利圆满入世,法界众生恭敬欢喜而得大利益,正发并不舍大菩提心,破除淫心,早入法身圆觉。
愿我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法界一切众生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我生生世世永断邪淫,愿一切与邪淫有因缘的众生永断邪淫。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远离邪淫之因,不造作邪淫之恶业。
发表于 2010-11-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转烦恼为菩提----净慧法师


什么是烦恼?烦恼是从哪里来?

有烦恼不可怕,但要找到根源。找到根源在哪里,就容易找到拔出的办法。烦恼从哪里来?我们的身体是色,是物质的身体。受到声、香、味、触、法所牵引,而产生色想、受想、想想、行想、识想。色想与受想容易理解,这里不讲。想想即心里产生的无数念头想法,表现为人的气质;行想即由这些念头和想法长时期相续而形成的种种心理习惯、爱好,表现为人的性格;识想既有今生藏入,又有无量劫来积藏下来的种种习气,表现为人的品德。习惯思维无形,却能控制有形身体。所以,才有“如是顺流背本己,生死苦海浩浮盈。”我们的身体从久远劫来,生生世世流转六趣,各种习气都装在八识田里,五毒俱全,有好有坏。遇到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就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好的习气是修善、学佛,也有的信仰天主,研修道家,各有因缘。重点说不良行为的表现,杀、盗、淫、妄。在内,习气表现为好酒、好色、贪财、贪名等,受烦恼控制;在外,表现为恩、怨、情、仇,受相有控制。从今生又追溯到无量劫生生世世,各种各类,所结恩、怨、情、仇。在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里,装满这些贪、嗔、痴、慢、疑诸想,通过第七意识,折射到第六意识。

现在世俗的烦恼我暂且不讲。我们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最深的障碍是什么?是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在六尘里,触最难去掉,世俗上说就是淫,能给人暂时的快乐。所以,修行人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最深的障碍是淫习。

怎样转化去除烦恼呢?
简单的说,静坐念佛,达到身心清净。烦恼的欲望总带有一种诱惑力。有人说女人是老虎,最可怕,那是因为定力不够而怕毁道力。欲望是身体的本能,再加上无量劫来的习气,思维是很难控制的。要把这个问题化解掉,就要转化身心,身心不空的人很难把这种烦恼习气去掉、了断。三果以下的人有漏,欲望是最大的漏。四果罗汉无漏,是无欲无求,诸漏已尽。修行人必须把这种漏习去掉,慈悲心生起,才能发菩提心。真正有修行的人,能把身体转化;真正有证悟的人,能把欲望空掉。不管男女,无论出家、在家之人,达到身心齐空以后,都能做到。

怎样从根本上把欲望去掉,断除这种烦恼呢?
只有静坐禅行,用身心产生的另外一种禅乐来转化这种快乐。不转化只能是思维上的控制,如石头压草。只有证得身心清净,才能彻底转化。

《楞严经》云,修道人如不断淫,休想成道,“如蒸沙石成饭想,非是饭本。”为什么?淫这种习气,来自于身体本能。一是性根用;二是意根想。二者均为天生之魄功能的具体表现。利用天生之魄功能的反面才能转化身体,恢复童身,方可童贞入道。


要想断出这种欲望烦恼,就是去静坐禅行,用身体证得法喜乐身。法喜禅乐是二六时中,常享快乐;证得法喜禅乐的人,宁愿死千百次,也不去淫乐一次,这种禅乐强于淫乐百千万倍。这时才知淫乐是真正的低级趣味,是人生最痛苦的苦本,才能彻底将其断除。而凡夫则执著于淫乐,淫为生死根本;淫心不断,尘劳难出。身体产生的法喜禅乐,从肌肉到骨骼、神经、脏器、肠道,每时每刻都处在法喜快乐当中。有法喜的人是什么境界,“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有证悟的人知道,如果没有达到法喜充满,没有代替的禅乐产生,即身了脱生死没有把握。因为,苦本拔不出来,烦恼不能彻底了断,往生时业障就来了。

怎样才能证得法喜充满?
各宗各派有所不同,禅、密是通过静坐,走精、气、神、虚、无、妙有的路子。无就是空,任何烦恼都解决了。因为最大的烦恼解决了,使自己的心静下来,狂心顿歇。道家也走这条路子,只到了“气还虚”就停下来了。而佛教是虚还无,无还妙有。证得无就是空,由心空到性空,到达心空时一切烦恼迎刃而解。道家执著有,不能虚还无;无空阶段的因,就不能有往生极乐的果。不论哪种修行方法,都得在此基础上修四加行,每天最低静坐四个小时,长期坚持不间断,才能久禅必定,久定必空,久空生三昧,三昧生智慧,才能达到法喜境界。


法喜充满的人,每天还去静坐,修行没有止境,静坐不空过。不同道次的人,有不同的法喜。正所谓:“头轮三十六,功到次第开。晕痛莫惊怖,飞到羽化台。不开无有乐,寒去春自来。千难都值得,万金换不来。”道家证得世间第一法,就有羽化境界。佛教中人是身心融入虚空,化入喜乐;走路如踏棉,行动如清风。修行人不要着急,寒去春自来,肯定能得道。道家修到世间第一法的人称真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只能算假人。只有佛教中人能超越世间第一法,得法喜的人必然知道,有道可成。

菩提之路
报身佛是宇宙当中最幸福的人;化身佛示现世间,通过静坐与报身佛相通,必然也得到法喜快乐。有修行的人证得四果罗汉时都知道,只是证道不觉道,都不说道;都知用身体来修道,身体是真正喜乐福地。我讲的这些是什么?这就是菩提之路,这就是烦恼与菩提。淫乐转化即法喜,烦恼转化即菩堤;修行人戒行法修,可以转淫乐为法喜,转烦恼为菩堤。证得妙有的人就是菩萨境界,发菩提心的人继续修菩萨行,一定成就佛道。


真正平凡的人什么样啊?
拥有平凡的心态,通过静坐转化六根,不为六尘所利用,不为别人活着,不为明天活着,不为昨天活着,不为名、闻、利、养活着,不为别人的议论活着,只为自己的行道活着,只为当下一念心活着。花钱花得心安理得,贫穷贫得心安理得,只为自己的道业成就而心安理得。只有圣人能平凡,自命不凡的人放不下不平凡。
发表于 2010-11-7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愿《戒淫》顺利圆满入世,法界众生恭敬欢喜而得大利益,正发并不舍大菩提心,破除淫心,早入法身圆觉。
愿我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法界一切众生修甚深般若将无量劫来所有的六道情执皆速转为如来无我的慈悲,早证慈悲遍一切法界三昧,早证法身圆觉。
愿我生生世世永断邪淫,愿一切与邪淫有因缘的众生永断邪淫。
愿法界一切众生皆远离邪淫之因,不造作邪淫之恶业。
愿我生生世世皆以童子身入道,直至法身圆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2 23:55 , Processed in 0.94604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