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093|回复: 348

星 云 禅 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0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云老法师




                                                           【石头路滑篇】

  1  风动?幡动?
  禅宗惠能法师得到衣钵之后,在猎人群中隐居了十几年,后因机缘成熟,开始行化于世间。有一天,途经法性寺,看到两位出家人对着一面幡子,面红耳赤争论不休,六祖上前一听,才知道他们在争论旗幡所以会飘动的原因,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就说:‘没有幡子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子在动。’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惠能法师听了,就对他们说:‘二位请别吵,我愿意为你们做个公正的裁判,其实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子在动,而是二位仁者的心在动啊!’
  从这则公案可以看出禅师们对外境的观点,完全是返求自心,而不是滞留在事物的表象上面,现象的存在是片面的,其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因此要达到动静一如的境界,其关键就在吾人的心是否已经去除差别妄想,是否能够证得涅槃寂静。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不肯承担
  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
  “有贼!有贼!”
  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
  “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
  学僧推拒道:“禅师!你弄错了,不是贼,是我!”
  利踪不放手,大声道:“是就是,为什么不肯承担?”
  学僧惊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利踪禅师说偈道:
  “三十年来西子湖,二时斋粥气力粗;
  无事上山行一转,借问时人会也无?”
  有道是“擒山中之贼易,捉心内之贼难”,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向外执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欲乐,引生种种烦恼痛苦。三十年的修行,每日的二时粥饭,都只为了降伏心中的盗贼,能够如此领会,上山一转,心贼一捉,佛法就此当下了!
  利踪禅师对禅者的一番考验,实在是禅师的大机大用。
  六根门头尽是贼,昼夜六时外徘徊,
  无事上街逛一趟,惹出是非却问谁?
  昼夜二十四小时,如何守护我们六根的门户,不使它蠢动妄为,是修蝉不可忽视的功课。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3 凡圣两忘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
  “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歎说:
  “光涌为肉身佛也。”
  这则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说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说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虚空像什么?虚空无相无所不相,正因为虚空无相,才能包容万有;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样子。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才能与虚空一个鼻孔出气,像什么?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发表于 2010-8-3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感恩师兄布施!顶礼星云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4 破布裹真珠
  相国裴休有一次到大安寺,请示大安的寺僧道:
  “佛陀的十大弟子,各有第一,请问罗侯罗以何为第一?”
  寺僧大众认为这么简单的佛教常识,所以就异口同声的回答道:“以密行为第一。”
  裴休对大家的回答并不满意,随口问道:
  “此处有禅师吗?”
  碰巧龙牙居遁禅师正在后园种菜,寺僧请他出来,寺僧请他出来,裴休以同样的问题问道:
  “罗侯罗以何为第一?”
  龙牙禅师毫不犹豫的说道:“不知道!”
  裴休听后,大喜,随即礼拜并赞歎道:“破布裹真珠。”
  大家都知道,十大弟子中罗侯罗是密行第一的阿罗汉,因为既是密行,怎可说知道?因此龙牙的一句“不知道”,裴休宰相认为他才是真知道。而其它的大众师答称“密行”,从禅者来看,知道的反而不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与不知,实在是虚假不来的呀!智能与道德不一样,道德四两,可以冒充半斤,而智能四两就是四两,半斤就是半斤,丝毫虚假不得。龙牙禅师虽然修苦行种菜,衣不蔽体,但破布裹真珠,无怪乎要愧煞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禅知子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5 滴水和尚
  仪山禅师有一天在洗澡的时候,因为水太热,就呼叫弟子提桶冷水来加,有一个弟子奉命提了水来,将热水加凉了,便顺手把剩下的水倒掉。
  禅师不悦的说道:“你怎么如此浪费?世间上不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处,只是大小价值不同而已。你那么轻易的将剩下的水倒掉,就是一滴水,如果把它浇到花草树木上,不仅花草树木喜欢,水本身也不失去它的价值,为什么要白白的浪费呢?虽然是一滴水,但是价值无限的大。”
  弟子听后若有所悟,于是将自己的法名改为“滴水”,这就是后来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后来弘法传道,有人问他:
  “请问世间上什么功德最大?”
  “滴水!”滴水和尚回答。
  “虚空包容万物,什么可包容虚空?”
  “滴水!”
  滴水和尚从此把心和滴水融在一起,心包太虚,一滴水中也有无尽的时空了。
  人在世间,福报有多少?这是有数量的,莫以为自己万贯家财,若福报享尽,仍会一无所有。一个人该有多少金钱、多少爱情、多少福寿、多少享用,等于银行存款,浪费开支,终有尽时,故节用惜福,虽是滴水,皆不废弃,滴水虽微,大海亦是由滴水所成。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6 往尿臭去参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几句,云盖守智禅师就批评他道:
  “看你虽然是长沙道吾山的首座,但是谈吐竟如醉人一样!”
  从悦面红耳热的答道:
  “请和尚慈悲,不吝开示!”
  守智禅师问道:“你曾参访过法昌禅师吗?”
  “学人看过他的语录,已经融会在心,因此没有去参访。”
  守智禅师再问:“你曾参访过洞山克文禅师吗?”
  从悦不屑的回答道:“洞山克文吗?终日疯疯傻傻的,拖一条布裙,作尿臭气,算不上大德禅者!”
  守智禅师庄严的开示道:“禅在哪里里!你就往尿臭气去参!”
  从悦看守智禅师说得很认真,就依守智禅师的指示,去参访洞山克文禅师,因而深领奥旨,便回来感谢守智禅师。
  守智禅师问道:“你去参访克文禅师如何?”
  从悦诚恳恭敬的禀告道:“若不得禅师你指示,此生就蹉跎了,故特来礼谢!”
  守智禅师道:“礼谢什么?礼谢尿臭气好了。”
  以貌取人,这是人间的通病,以穿着取人,更是肉眼常见的事例。禅在哪里里?禅不一定在庄严相好的上面,不一定在美好穿着上面,“一条布裙,作尿臭气”,这是慧眼看到的禅境,因此莲花出于污泥,金玉藏于土石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7 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动念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禅师问道:
  “你要到哪里里去?”
  灵训照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慈悲关怀道:“你在此参学十三年,今天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等你行李整理好,再来找我一下。”
  灵训禅师将整理好的行李先放在门外,就持具去见归宗禅师。
  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
  灵训依言前近。
  归宗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善自珍重。”
  灵训禅师语下,顿然彻悟。
  归宗禅师的“佛法心要”是什么?慈悲心,菩提心,般若心,总之一句,就是禅心。
  修学佛法未成而退,这是对自己本份事放弃责任。一句“天气严寒”的关怀,别人都这么关心自己,而自己却不关心自己。一句“途中善自珍重”的勉励,终于使灵训回到家门,认识自我!
  禅,有时说尽了千经万论,禅的边还没有摸到;有时只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却彻骨彻髓的认识自家本来面目。归宗禅师的慈悲关怀,那也是由于十三年的照拂;灵训的彻悟,那也是因为机缘成熟。“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实不虚假。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8  糖 饼
  有学僧到睦州道明禅师那儿去参访,禅师问道:“你平常都看哪里一方面的佛学?”
  学僧没有隐瞒,回答:“曾经读过唯藏法相。”
  禅师再问:“能够讲说唯识论吗?”
  学僧谦虚的答道:“不敢。”
  禅师拈起一块糖饼,分作两片,问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怎么说法?”
  学僧无语为对。
  禅师追问:“这个东西叫糖饼对呢?还是不叫糖饼才对呢?”
  学僧紧张,汗流浃背的回答道:“不可不叫作糖饼。”
  禅师看看,随即轻松的问一个侍立在旁的沙弥道:“一块糖饼分作两片,你怎么说法?”
  沙弥毫不犹豫,说道:“两片留在一心。”
  禅师再问道:“你称它作什么?”
  沙弥回道:“糖饼。”
  睦州道明禅师哈哈大笑,“你也会讲唯识论。”
  学唯识和学禅,方法和方向都不一样,唯识重知识,重分析,而禅不重知解,不重分析。禅者是直接本心,见性成佛。禅师们的言句幽默,态度亲切,他们不喜欢板起面孔说教,他们有时说东,实在指西;有时打你骂你,实在是爱你护你。唯识家横说竖说,要明唯识义,而禅者一句唤它作什么?曰:“糖饼!”已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表达无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8-30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9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顺宗皇帝听后非常欣悦,对禅师益加尊重。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里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里里呢?
  这种问题,经禅者答来,就非常活泼,因为有心,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那是佛的应身;无心,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无心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才知道佛陀真正在哪里里。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光土则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5:33 , Processed in 0.17459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